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02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口腔生物学为2001年始新开设的一门口腔基础学科,它是衔接前期医学基础课(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与口腔临床学科(口内、口外、口修和正畸等)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包括“口腔微生物”、“口腔免疫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和“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六大部分内容,从不同角度阐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

理论大课28学时,考试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口腔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今后从事口腔医疗、教学和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分类及主要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2.掌握主要致龋菌、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

4.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5.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6.掌握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

7.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8.掌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

三、学时分配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学时

第一章

口腔生物学总论

2

第二章

牙体微生物及免疫

3

第三章

牙周微生物及免疫

3

第四章

牙菌斑生物化学

2

第五章

牙体硬组织生物化学

3

第六章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龋病分子生物学

4

第七章

牙周病分子生物学

2

第八章

牙周骨组织生物学

3

第九章

口腔生物学研究方法

3

第十章

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3

考试

2

总学时

30

四、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题型为: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第一章口腔生物学总论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影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说、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课程内容

一、口腔生物学简介

1.口腔生物学的定义

2.口腔生物学的发展

3.口腔生物学的六个组成部分

二、口腔微生物学概论

1.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系、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2.口腔正常菌丛:

来源和类型

3.牙菌斑:

形成、分类、成份

考核知识点

一、口腔生物学的定义、发展

二、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来源

四、牙菌斑的形成和分类

考核要求

一、掌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影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说、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复习思考题

一、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何谓牙菌斑?

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双重作用。

第二章牙体微生物及其免疫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主要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二、熟悉免疫防龋的概念

三、了解防龋疫苗的研究、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课程内容

一、正常口腔菌丛成员

1.链球菌属

变形链球菌群

唾液链球菌群

血链球菌群

轻链球菌群

2.乳杆菌属

3.放线菌属

溶牙放线菌

粘性放线菌

依氏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二、口腔感染与免疫

1.龋病

免疫防龋的概念

防龋疫苗

2.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牙髓对炎症的反应

根尖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

根尖周组织破坏的机制

考核知识点

一、正常口腔菌丛成员

二、免疫防龋的概念

三、根尖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

考核要求

一、掌握主要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二、熟悉免疫防龋的概念

三、了解防龋疫苗的研究、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复习思考题

一、比较口腔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它们在龋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二、防龋疫苗有多少种?

比较它们的防龋效果。

三、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章牙周微生物及免疫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牙周生态区划分、牙菌斑生物膜、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牙周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二、熟悉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三、了解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课程内容

一、概述:

复习牙周组织,牙周病的概念及分类

二、牙周生态区划分

1.牙龈表面

2.龈沟(牙龈侧,牙侧)

3.龈沟液

4.唾液

三、牙菌斑生物膜.

1.新概念、结构和意义.

2.分类、特性及致病

四、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

1.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菌斑学说

2.菌斑细菌及产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

3.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五、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1.伴放线放线杆菌

2.福赛坦氏菌(福赛拟杆菌)

3.牙龈卟啉单胞菌

4.中间普氏菌

5.具核梭杆菌

6.牙密螺旋体

六、宿主、细菌与环境相互作用

七、小结

考核知识点

一、牙周生态区的划分及其意义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结构和意义.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特性及致病

四、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

五、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考核要求

一、掌握牙周生态区划分、牙菌斑生物膜、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牙周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二、熟悉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三、了解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复习思考题

一、划分牙周生态区的意义。

二、简述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分类、结构和意义

三、简述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

四、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致病基础

第四章牙菌斑生物化学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牙菌斑的糖分解代谢途径和产物。

二、熟悉牙菌斑的化学组成、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三、了解牙菌斑周围环境与牙菌斑的化学。

课程内容

一、牙菌斑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

2.碳水化合物

3.脂类

4.无机成分

二、牙菌斑的主要物质代谢

1.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转运

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糖的分解代谢产物

2.糖的合成代谢

细胞内途径

细胞外途径

GTF和FTF的特性

葡聚糖特性

3.氮源化合物的代谢

三、牙菌斑内矿物质转换

1.菌斑pH与龋病

2.菌斑pH与牙结石

考核知识点

一、牙菌斑的化学组成

二、牙菌斑的糖分解代谢

三、牙菌斑内矿物质转换

考核要求

一、掌握牙菌斑的糖分解代谢途径和产物。

二、熟悉牙菌斑的化学组成、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三、了解牙菌斑周围环境与牙菌斑的化学

复习思考题

一、牙菌斑内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二、菌斑pH与龋病的关系。

第五章牙体硬组织生物化学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及各主要成分的作用,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二、熟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

课程内容

一、釉质的生物化学

1.釉质中的无机物

主要无机物

微量元素

羟磷灰石化学

2.釉质中的有机物

蛋白质

釉质蛋白质生物化学

二、牙本质与牙骨质的生物化学

1.牙本质中的无机物

2.牙本质中的有机物

胶原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

1.体液钙磷对牙体影响

2.唾液与牙体钙鳞

3.牙菌斑-牙齿界面的钙鳞代谢

4.氟与牙齿矿化

(1)氟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2)口腔中的氟

(3)氟在牙齿矿化中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

一、釉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牙本质和牙骨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

四、氟在牙齿矿化中的作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及各主要成分的作用,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二、熟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

复习思考题

一、釉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主要包括哪些?

二、说出几种有意义的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三、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第六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龋病分子生物学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二、熟悉除GTF外其它介导变链菌粘附的因子。

三、了解分子遗传学基础、牙发生的分子基础。

课程内容

一、分子遗传学基础

1.中心法则基因

2.表达的调控

(1)基因表达的时空次序

(2)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

(3)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型

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分子克隆技术:

定义,主要步骤,工具酶,克隆载体,转入方式,宿主

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原理,过程,类型

3.聚合酶链反应:

原理,反应条件

三、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1.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1)釉质的发育

(2)釉质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

2.牙本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1)牙本质细胞外基质在牙本质发育中的作用

(2)基质蛋白基因特点

四、分子生物学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1.变链菌致龋的毒力因子

2.GTF:

功能,性质,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三种GTF的作用

3.其它介导变链菌粘附的因子:

葡聚糖结合蛋白,果糖基转移酶和果聚糖酶,表面蛋白

4.链球菌致龋的毒力因子鉴定

考核知识点

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三、分子生物学在变链菌致龋的毒力因子研究中的应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二、熟悉除GTF外其它介导变链菌粘附的因子。

三、了解分子遗传学基础、牙发生的分子基础。

复习思考题

一、何谓分子克隆?

二、简述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三、简述PCR反应的条件。

四、三种GTF在变形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中的作用。

第七章牙周病分子生物学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原理。

二、熟悉牙周病的分子致病机制。

三、了解核酸杂交法的应用。

课程内容

一、牙周病的分子致病

1.微生物毒力因子:

内毒素

牙龈素

胶原酶基因

白细胞毒素基因

2.宿主因子:

细胞因子

遗传因子

二、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

1.细菌分类四个水平

2.核酸杂交法检测细菌原理

3.核酸探针:

定义,类型,验证,序列

考核知识点

一、牙周病的微生物毒力因子

二、牙周病的宿主因子

三、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

考核要求

一、掌握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原理。

二、熟悉牙周病的分子致病机制。

三、了解核酸杂交法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一、牙龈素的作用

二、核酸探针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原理。

第八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基础、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二、熟悉骨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三、了解牙周炎牙槽骨破坏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课程内容

一、概述

1.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特征

2.牙槽骨的生理平衡

3.研究意义:

口内,口外,正畸,口修,儿口

二、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

1.骨的细胞: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2.生物学因素:

前列腺素,细胞内,调节因子

三、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细胞骨架的改变

3.骨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改变

四、骨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1.骨移植的种类

2.组织工程化细胞型植骨材料

3.移植骨愈合与成活机制

五、牙周炎牙槽骨破坏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1.细菌成分及产物

2.影响骨吸收的宿主因子

3.全身因素

考核知识点

一、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基础

二、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

三、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基础、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二、熟悉骨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三、了解牙周炎牙槽骨破坏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复习思考题

一、牙槽骨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意义。

二、骨各种细胞的来源、形态与功能。

三、影响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

四、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第九章口腔生物学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

二、熟悉细菌分类四个水平

三、了解菌种保存技术

课程内容

一、菌斑、龈沟液的采集

二、龈上和龈下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三、唾液pH、氟测定

四、龈沟液量测定

五、口腔微生物研究方法

1.显微镜法:

光镜,电镜,暗视野,相差,激光共聚焦

2.细菌培养法

采样,涂抹,运输,分散,稀释,接种,分离

培养:

需氧,微需氧,厌氧

3.细菌鉴定:

菌落,细菌染色,生化反应

4.细菌毒力检测

细菌粘附能力

细菌产酸能力pH测定(pH试纸,pH测定仪)

胞外多糖检测

内毒素测定:

鲎试验(limilustest)

试管法(原理、方法)

合成基质偶短气氮显色法(原理、方法)

六、牙槽骨研究方法

1.细胞培养

2.器官培养

3.动物实验

考核知识点

一、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

二、牙槽骨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一、掌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

二、熟悉细菌分类四个水平

三、了解菌种保存技术

复习思考题

一、口腔细菌初步鉴定的顺序。

二、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三、研究牙槽骨的常用方法

四、鲎试验的试管法和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各有何优缺点?

第十章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学习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二、熟悉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培养及其特点。

三、了解口腔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课程内容

一、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2.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二、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培养及其特点

1.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2.颌骨相关的硬组织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3.肿瘤细胞

三、口腔组织工程

1.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2.组织工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二、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培养及其特点

三、组织工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二、熟悉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培养及其特点。

三、了解口腔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复习思考题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二、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三、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参考书目录

一、刘正主编:

口腔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版,北京,2003

二、李德懿著:

牙周病微生物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天津,1994

三、樊明文主编:

口腔生物学,湖北科技出版社。

武汉,1999

四、王嘉德,梁傥主编:

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五、卢圣栋主编: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薛庆善主编:

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3

七、FergusonDB:

OralBioscience.ChurchillLivingstone,1999

八、MarshP,MartinMV:

OralMicrobiology.4thed.OxfordAucklandBostonJohanne-SburgMelbourenNewDelhi,1998

九、SambrookJ,FrischEF,ManiatisT著,金冬雁,黎孟枫等译: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2版,科学出版社。

1996

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实施,特做如下说明:

一、关于考试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

各层次的含义是:

掌握:

掌握有关名词、概念、知识含义,并能正确表述。

熟悉:

在掌握基础上,熟悉有关方法,与前后期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了解:

在熟悉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

二、学习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基础上,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观察方法。

2.通过自学口腔生物学,可以获得大量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然后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所获取的知识互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

掌握占60%;熟悉占30%;了解占10%。

3.试题将合理安排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

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

在各能力层次中都有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4.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

中译英、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大纲附录。

附题型举例

一、中译英

生态连续

二、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

三、选择题

唾液PH值()

A、5.0-6.0

B、5.4-7.4

C、5.6-7.6

D、6.0-7.0

E、6.5-7.5

四、问答题

简述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