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03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docx

高三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检测

33.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是________,冬季是____________。

(4分)

(2)A湖泊的水位情况是________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________米。

(4分)

(3)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其主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

(4分)

(4)B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和盐碱化。

该地的盐碱化在什么季节最严重?

为什么?

(6分)

(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右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洋流的名称是

A.加那利寒流B.西澳大利亚寒流

C.本格拉寒流D.秘鲁寒流

2.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12月至次年2月B.3~5月

C.6~8月D.9~11月

3.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D.雨林→草原→荒漠

(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2010年1月2日—17日,世界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在图示区域举行,图中①城为始发地和终点地,箭头为行进路线。

读图完成4~6题。

4.比赛途中,选手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D.热带雨林

5.比赛期间,图示区域盛行风及洋流画法正确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6.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①港口是世界著名的石油输出港

B.比赛期间区域内白昼逐渐加长

C.甲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D.②所在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回答28~30题。

(沈阳二中2012学年10月月考)28.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沈阳二中2012学年10月月考)29.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沈阳二中2012学年10月月考)30.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蚌埠二中2012届高三年级月考(十月))

4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

(2分)

(2)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B地自然景观主要是,其形态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

(4分)

(3)A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简述其成因。

(2分)

43.(7分)

(1)11小时20分(2分)热带荒漠(1分)原因:

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向低纬延伸;安第斯山脉限制了热带荒漠向内陆延伸。

(2分)

(2)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分)

下图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26~27题。

 

(沈阳二中2012学年10月月考)26.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地下水、雨水、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沈阳二中2012学年10月月考)27、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浙江余杭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右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植被D.补给

1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04-地球上的水01-自然界的水圈)(江苏2012高三10月月考)

图10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

米)。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向西D.自北向南

16.图中乙地在资源利用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漠化

C.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D.乱砍森林,破坏植被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1—2012学年度调研)读世界某河流地区图,完成21~23题。

 

21.下列有关该河流量变化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源头至河口,河流的流量始终在增加

B.自①至②,河流的流量呈减少趋势

C.自②至③,河流的流量呈减少趋势

D.自③至④,河流的流量呈减少趋势

(江西上高二中2012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B.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C.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D.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大值

b

b

20.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是 (   ) 

 

下图回答20-21题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④河段在冬季易发生凌汛现象B.图中④河段含沙量最大

C.黄河下游因降水量小而流域面积小D.①②③④四段中流速最快的是②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1.下列不属于黄河河口处无大城市原因的是(  )

A.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B.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

C.黄河下游多凌汛D.黄河下游多次断流

 

(浏阳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2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Y市附近河流主汛期在一月还是七月,为什么?

(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4分)

 

(3)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6分)

(4)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4分)

【答案】

1.

(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七月,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4)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4)S市是我国的上海市,该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江西上高二中2012高三第一次月考)28、(26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图1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径流量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图1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6分)

 

(2)某地理野外考察组发现B处古代聚落遗址及建筑,试从聚落安全、农业区位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古代聚落选址的位置特点及其理由。

(6分)

 

(3)说出A、C附近河流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14分)

(1)南部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海岸线曲折;冰川地貌显著。

(答对3点得6分)

(2)特点:

位于漂流的凸岸(2分)

理由:

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凸岸不易受流水淣威胁;凸岸河水流逝较缓,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和土壤形成,便于发展农业生产。

(答对两点得4分)

(3)A处河段:

开发水电、保护植被,发展旅游业(2分)

原因:

地处高原和山地,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水能丰富(2分),地处阿尔卑斯山地,自然风景优美(2分)

C处河段:

航运(2分)

原因:

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道宽阔,水流平稳(2分),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径流量较大且水位季节变化小(2分),河流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2分)

读“我国西北部分山脉1550年~1700年冰川与现有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回答4-5题。

(2011保定一中第四次月考)4.图中所列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小的是

A.阿尔泰山B.天山

C.祁连山D.昆仑山

(2011保定一中第四次月考)5.天山的冰川主要分布区及其水汽来源分别是

A.南坡、大西洋和北冰洋

B.南坡、太平洋和印度洋

C.北坡、大西洋和北冰洋

D.北坡、太平洋和印度洋刘文迁

经国务院同意,三峡工程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5目凌晨正式启动。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为175米,汛期限制水位145米。

结合水库水文特征图,回答22-23题。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2.图中H1、H2、H3、H4四个水位分别对应的是

A.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最高洪水位

B.汛期限制水位、死水位、正常普水位、最高洪水位

C.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最高洪水位

D.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最高洪水位、正常蓄水位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3.关于三峡水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着三峡蓄水水位的上升,可能诱发库区周边地区发生地质灾害

B.图中库容A是为水库堆积泥沙之用,是水电站发电的最小库容

C.三峡水库一般是汛期蓄水,因为此时来水量大,含沙量小

D.三峡水库对其下游的洞庭湖水位具有调节作用

随着发达地区环境危机的加剧,生态安全成为一些地方的民生首要问题,赣鄱大地的生态优势却日益彰显。

江西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它不仅造福于江西,而且造福于全国,甚至影响全球。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24—25题。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4.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沙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5.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湖北荆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

读某河流径流特征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示意图(、、符号表示不同的河流补给类型),回答14--15题。

14.该河流

A.径流季节分配比较均匀B.河水稳定补给地下潜水

C.冬季封冻断流D.以雨水补给为主

15.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

(2011届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考试)读右图,回答第4~5题。

4.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A.冰川B.湖泊水C.冻土底冰D.沼泽水

5.若在图中①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图中湖泊渐趋萎缩B.河口滩涂增速减缓

C.库区周围温差增大D.河流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下面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地下水、雨水.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4.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5.图中P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B.大牧场放牧业和种植园农业

C.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D.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中两箭头表示世界两大著名洋流。

据图回答1—2题。

1.洋流a、b名称分别是()

A.墨西哥暖流巴西暖流

B.日本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C.墨西哥暖流秘鲁寒流

D.日本暖流巴西暖流

2.洋流b流经大陆沿岸的自然带依次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8.(12分)读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3)试判断图示区域所在的大地形区的名称,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要说明其成因。

(10分)

(4)请比较说明,图中M、N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有何不同。

(10分)

[答案]

(1)青藏高原(2分)

成因:

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2分)并造成亚欧板块隆起。

(2分)

(2)M河:

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大且季节变化明显;流域面积大等。

(3分)

N河: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流域面积小等。

(3分)

[解析]该组题目是以西藏部区域的区域地图为情境,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和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内容。

第(3)题,从经纬度上看,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其成因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的话,就是南北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所造成的。

考生组织答案时,要交待清楚具体的板块名称和运动状况及结果即可。

第(4)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是从水温、河流补给、流量、流域面积、汛期、结冰期和含沙量等方面一一考虑;二是要结合河流所在地的地理条件,有选择的进行描述。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剖面图所显示的剖面线应是

A.MNB.OPC.QWD.XY

22.剖面图中河流的海拔约为

A.20米B.30米C.40米D.50米

【解析】

【答案】21.B22.B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17~20题。

17.图中N表示的洋流名称是

A.南赤道暖流B.北赤道暖流C.赤道暖流D.赤道逆流

18.图中J表示的洋流名称是

A.加那利寒流B.秘鲁寒流C.本格拉寒流D.西澳大利亚寒流

19.图中阴影区表示渔场,其成因是

A.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B.位于大陆架

C.上升流D.千岛寒流与黑潮交汇

20.渔场的变化与N洋流之间的相关性叙述正确的是

①N强盛则渔场范围变小②N强盛则渔场范围变大③N减弱则渔场范围变小④N减弱则渔场范围变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答案】17.D18.B19.C20.D

读下图,完成9~11题。

9.图示水利工程是

A.水利枢纽B.水电站C.全流域治理D.小流域治理

10.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

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D.加剧水土流失

11.最适合该水利工程分布的区域是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柴达木盆地

【解析】该组题目是以水利工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区域治理的相关内容。

第9题,图中水坝主要来调水调沙,主作用不是发电,而且单纯通过水坝不能完成全流域治理,其主要体现保持水土这一功能,故为D.第10题,考查水坝的作用,蓄水调节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增加水汽,保持水土,从而减弱水土流失,故选A。

第11题,与治沙密切相关的是黄土高原。

【答案】9.D10.A11.C

26.(12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判断图示河流的分布区域和河流类型并说出你的依据。

(6分)

(2)与十年前相比,图示河流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6分)

【答案】

(1)河流分布区:

内流区干旱地区山区(3分)

依据:

河流水系向下游分散海拔等水位线距离河流越远则越低(3分)

(2)变化:

升高(2分)

地理意义:

有利于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2分)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2分)

【解析】该题组是以河流沿岸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图为情境,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1)题,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断定该河流为内流河,应分布于内流区、干旱区;等水位线在2800米以上,说明该河流位于山区。

(2)题,同一地方相比,实线数值偏低,虚线数值偏高。

说明地下水水位上升了。

水位上升将有利于植被的回复,按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整个沿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都将逐渐得到回复。

对于人类活动而言,也将有更多的水资源可以资用。

27.(12分)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现象。

(6分)

B:

F:

E:

J:

I:

D:

(2)图中字母B所代表的地理现象,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说出其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类型。

(6分)

【答案】

(1)B:

水汽输送F:

陆地水面(湖泊)蒸发E:

地表径流

J:

陆地降水I:

海洋蒸发D:

地下径流

(2)表现:

夏季风(2分)

活动范围: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及以南的区域。

(2分)

类型:

东南季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南亚季风)(2分)

【解析】该题组是以水循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水循环与大气环流等相关内容。

(1)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面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考生对号入座即可,较为简单。

(2)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内容,B环节为水汽输送,影响我国气候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也就是夏季风。

其影响的范围就是季风区,也就是回答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读图可知,地下水位下降的形状呈

A.竖井状B.同心圆状C.漏斗状D.簸萁状

14.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①蒸发强烈②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③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④循环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下降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

B.地面沉降属于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C.地面沉降将对地表建筑物不会产生危害

D.科学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资源是防治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

【答案】13.C14.B15.D

【解析】该组题目是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为情境,考查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面沉降的治理等内容。

第13题,读图可知,地下水水位等值线有两个闭合中心,地下水位由中心最深,向四周呈放射状变浅,呈漏斗状。

第14题,蒸发强烈导致地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

传统农业过于粗放,过度的开采地下水,灌溉的各个环节均造成水的浪费。

植被覆盖率高有助于增加下渗。

循环经济是一种节水的经济。

故选B。

第15题,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下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地面沉降属于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将对地表建筑物产生严重危害。

故选D。

26.(11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字母在图中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5分)

S:

Q:

K:

R:

P:

(2)试简述L、T所在圈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6分)

【答案】

(1)S:

滨海(冲积)平原Q:

海岭K:

大陆架R:

大陆坡P:

大洋盆(底)(5分)

(2)L:

为硅铝层,只分布在大陆地壳中,呈不连续分布状况。

(3分)

T:

为硅镁层,既分布在大洋地壳中,也分布在大陆地壳中,呈连续分布状况。

(3分)

【解析】该题是以海陆地貌景观图为情境,考查海底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壳的结构特点等内容。

(1)题,结合图中的海平面信息,可以将海洋和陆地两大区域区分开。

再结合各地形类型的特征进而判断它们的名称。

(2)题,L、T两个圈层是最接近地表的,应属于地壳的范畴,而地壳一般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两个圈层,其分布状况有所不同。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泊效应示意图

材料二湖泊效应原理思维路线框架图

(1)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请将图中字母与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用短线连接起来。

(3分)

F湖泊周围降水增加,湿度增大

T植被茂盛

R下渗增加、蒸腾加强

(2)材料一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请运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对湖泊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

(9分)

【答案】

(1)

(2)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2分),湖面气温偏低,临近地面气温偏高(2分);在湖面与邻近地面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2分);由于湖面的蒸发作用,从湖面流出的是湿润气流(2分);在气流上升时往往形成降水(2分);邻近湖区的地方气候较为湿润。

(1分)(答出意思即可得分)

【解析】该题组是以湖泊效应示意图及原理框架图为情境,考查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

(1)题,由于湖泊效应的关系,湖泊周围的降水得到增加,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周围植被的发展;而植被的发展则有利于保水,增加下渗和蒸腾;并进一步增加湖区周围的降水和湿度。

(2)题,关键是要思考,为什么湖面上没有直接形成降水,由湖面这种下垫面对气温的影响,联想到热力环流,就能找到思路。

读下图完成23~25题。

23.图中M所示河流,应是

A.莱茵河B.多瑙河C.密西西比河D.第聂伯河

24.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25.该河流域所处的地形区,应为

A.西西伯利亚平原B.东欧平原C.波德平原D.西欧平原

【答案】23.D24.D25.B

【解析】该题组是以世界局部地区河流分布图为情境,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第聂伯河源出瓦尔代丘陵南麓,向南流东欧平原,注入黑海。

下图为“树枝状排水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等高线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1-2-3-4-5-6-7B.7-6-5-4-3-2-1C.1-3-2-7-4-5-6D.7-1-6-2-5-3-4

10.图示树枝状排水系统的作用,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A.加快地表径流B.减缓地表径流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