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04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设计方法学 结构.docx

工业设计方法学结构

绪论

设计方法论:

大多数都同意在设计思维的进程上,可以分为分析(将问题分解成诸方面)、综合(将分解的各方面用新的方式重新构建组合)和评价(检验这种新的组合,并确定其投入实践后产生的效果)三个部分。

这个过程在不同阶段中可能要循环多次,每循环一次都能前进一步,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工业设计方法论:

从历史角度看,工业设计孕育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其间经历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机械化萌芽时期和19世纪下半叶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等重要时期。

可以说工业设计的概念主要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技术和艺术的变革而产生的。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工业设计。

(ICSID的定义)

工业设计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同时受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工业设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整个创造过程中,不单是像技术创造那样服从自然科学的客观法则,而且在最初的观念中就存在着求美的志向,从一开始美的原则就介入其中。

正是这种对美的追求界定了设计师与工程师工作的区别,也界定了工业设计产品与一般工业品的区别。

作为工业设计师,一方面要关注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应在其发展中探求没的精髓。

设计师必须能科学地预测社会的进步,使自己能站在潮流和时尚的前列。

在人类认识和变革世界的过程中,信息与材料、能源并列,成为人类物质文明的三大支柱。

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过程中,设计科学得到“软”化,而艺术得到物化,就在这中间,工业设计得到了发展。

因此,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正是工业设计方法论中首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如果仅从艺术的观点看待产品,即注重的只是千差万别的外形而已,产品外形当然值得注意,但对设计来说,它不应是关注的重心,要关注的应是根据产品功能来赋予它的外形。

芝加哥派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名言掀起了功能主义热潮,并且在19世纪50年代前主导了现代设计的方向。

现代美学把美看做是一种信息。

产品给人们带来具有独创性的审美信息,通过它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是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主要由功能美和形式美两种形态构成。

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环境-社会”这一大系统。

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

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合乎人性”。

因此,工业设计首先不是对产品的设计,而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工业设计不仅研究人-机的关系,而要扩及整个人类的人造环境。

工业设计的发展已超越了传统的功能主义的阶段,功能的内涵应大大地扩展为物质功能、信息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等。

应注目于人类社会和生存环境在总体上的和谐。

这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研究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是工业设计方法论的第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设计科学概论

1-1广义设计

1-2设计研究的领域

从现有的和潜在的领域看,设计科学的研究范围大致涉及三类学科:

设计现象学、设计行为学、设计哲学。

1,设计现象学:

研究设计科学的历史,即主要事件、组织及人物;其与科技、社会发展的联系;设计领域的现象分类、设计系统、设计物的设计技术等。

2,设计行为学:

研究包括思维、问题求解等设计技能的探讨;设计活动组织机构、设计过程、设计建模及设计人物的度量、评价等。

3,设计哲学:

研究设计定义,设计的系统论、方法论、认识论;新概念、新思想;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美学等价值及其关系;设计教育的原则、结构、实践等。

1-3现代设计的方法

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优化、动态化、多元化、计算机化。

现代设计方法论常用设计方法有突变论、信息论、系统论、离散论、智能论、控制论、对应论、优化论、寿命论、模糊轮、艺术论等。

系统论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所谓“系统”即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有机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有序性整体。

分系统分析(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决策)三个步骤。

1-4设计理性的特点与思索

设计科学既不纯属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又不纯属人文、社会科学。

它是一门高度交叉性的新学科。

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

整个设计过程都贯穿着信息的收集、整理、变换、传输、贮存、处理、反馈等基本活动要素。

设计科学的另一个实质性特征是从人性、社会性角度去考察设计过程,“设计人”不仅是“思维人”,同时也应是“社会人”、“管理人”。

这是新时期对设计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设计“以人为本”已作为重要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从设计领域来看,当今最盛行的新思潮是“有限理性说”。

它承认设计中的理性,但认为不可能有完美的而只能是有限的、受限制的理性。

有限理性说与客观理性说相对立,客观理性说认为设计者可用一个囊括全部价值的效用函数来计算所有方案的多重价值,以比较方案的优劣。

而有限理性说则认为不具备单一的、综合的、一致的效用函数,设计者对方案的选择是依照选择发生时某几个最主要的因素来进行的,也只考虑最有关系的少数方案,不会把一切可能后果都认真考察一番。

其决策是寻求满意而不是谋求最优。

适应性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

1-5变——设计中永远不变的原则

社会经济形态的形成、发展变化,决定着设计性质、方式的变化。

市场需求、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1-6工业产品的功能

实用功能、美学功能、象征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

1-7思维、风格、美的创造

设计风格是产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造个性,它体现在产品的各要素中。

设计风格亦是一种文化存在,是设计语言、符号的使用与选择的结果。

一切现存的艺术、设计、人类社会,都是艺术思维的外化形式。

所以,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艺术与美的创造过程,其实质是创造性思维。

在知识面相同的情况下,思维的创造水平,往往取决于知识组构的艺术水平,即知识的优化组构。

对思维的培养一定也要按照艺术的原则进行。

美是一种可以唤起人的心灵和精神的,或可以给人的感官以愉悦的特质。

“美”反映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由审美对象作用于审美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

美,是促进艺术、科学、设计创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

“美的规律”实际上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也是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反映。

和谐、对称、节奏、平衡、韵律、稳定、比例……无不在自然界中生动体现,也在创造发明、工业设计中无处不有。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技法

2-1创造性思维

含义:

创造性思维又称变革型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产生新成果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三者的关系与统一。

无论从侠义还是广义的工业设计角度讲,设计的内涵是创造,设计思维的内涵是创造性思维。

形式:

创造性思维在本质上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

它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是高效综合运用、反复辩证发展的过程。

1,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

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是抽象思维中常用的方法。

2,形象思维:

是一种表象——意向的运动。

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最后完成对客观世界的理性的认识。

3,直觉思维:

是人类一种独特的“智慧视力”,是能动地了解事物对象的思维闪念。

4,灵感思维:

是人们借助于直觉启示而对问题得到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的一种思维形式。

5,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

它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是沿着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探索的思维形式。

6,收敛思维:

亦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或定向思维。

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将思路只想该对象,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相反相成的,只有把二者很好的结合使用,才能获得创造性成果。

7,分合思维:

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

即把思维方向逆转,是用与原来的想法对立的,或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可能并存的两条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形式。

9,联想思维:

是一种把已掌握的知识与某种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其相关性中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维形式。

特点:

1,思维方向的多向、求异性

2,思维进程的突发、跨越性

3,思维效果的整体、综合性

4,思维结构的广阔、灵活性

5,思维表达的新颖、流畅性

2-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人才培养

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有:

敏锐的直觉思维、深刻的抽象思维、广阔的联想思维、丰富的想象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在:

探索性思维能力、运动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

创造型人才知识结构:

创造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基本理论

科学方法论

专业及有关领域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横向科学知识

基本素质

精神素质(如:

工作动机、献身精神、责任感、理想等)

自然素质(如:

身体情况、记忆力等)

基本能力

自学与探索分析的能力

接受与总合新思想的能力

解决专业问题与完成工作的实践能力

吸收群体智慧与组织能力

创造性人才的品质可概括为:

1,有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

2,勇敢坚强,敢冒风险

3,富有独立精神

4,勤奋、自信、永不满足

5,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6,乐观、幽默

2-3创造法则

综合法则(综合各学科)、还原法则(抓事物本质)、对应法则(仿生设计)、移植法则(他山之石)、离散法则(将对象从主体分离)、强化法则(聚焦聚焦再聚焦)、换元法则、组合法则(排列组合)、逆反法则、群体法则(发挥群体智慧)

2-4创造技法

1)强化创造动因的群体激智法:

头脑风暴法、635法、GBS法、KJ法、OCU法等。

2)扩展思路的光脚发散技法:

设问法、特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形态分析法、检核目录法、逆向发明法、专利利用法等。

3)非推理因素的直觉灵感方法:

综摄法、灵感法、机遇发明法等。

4)思维为主的一般定性创造技法:

联想法、类比法、模仿创造技法、移植法、功能思考法、演绎法、组合法等

5)定量的现代设计科学方法学,即信息论方法学、系统论方法学、对应论方法学、突变论方法学等。

构成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觉察能力、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想象能力、直觉能力、完成能力。

第三章功能论设计思想及方法

3-1设计过程

一个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通常可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深入设计、施工设计和市场开发等阶段。

3-2功能论设计思想及方法概述

无论何种设计产品,都是由各种构成单元结合而成的。

这些构成单元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地组成产品的结构系统。

另外,产品的各构成要素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实现设计对象的总体功能,从而形成产品的功能系统。

结构系统与功能系统共存于设计对象这一共同体中,缺一不可,但它们又有本质区别。

结构系统是设计对象的硬件,反映了设计对象的零部件构成和怎样构成;功能系统是设计对象的软件,通过适用才能体现出来,而这正是设计对象最本质的东西,也是设计者和用户所最终追求的目标。

3-3功能分析

一、功能定义

功能定义,就是给设计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下定义,以限定每一功能的内容,明确其本质。

给功能下定义要

1,简洁、明了、准确

2,尽可能做到定量化

3,表达要适当抽象

4,必须了解可靠地实现功能的制约条件

5,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二、功能分类

1,按重要程度分类

2,按性质分类

3,按用户要求分类

4,按功能的内在联系分类

三、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是指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各功能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功能的逻辑体系编制功能关系图,以掌握必要功能,发现和消除不必要功能,并为“功能技术矩阵”的构造提供功能组成链。

为了能应付广泛的设计问题,就必须有功能整理的良好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宗方法称为功能分析系统技术,如下:

1,编制功能卡片

2,选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3,明确功能间的上下、并列关系

4,做功能系统图(关联树图)

3-4方案设计

一、分功能求解

分功能求解是功能论设计方法的关键问题。

如果对于每个分功能已经有诸如增速企、减速器等之类的通用的、常用的或标准化的元部件可供选用,那就是最简单的情况。

但大多情况是一部分功能已有现成可选部件,其余功能则还需探索解决办法。

二、建立功能技术矩阵

三、原理方案的组合和选择

四、结构方案的变形

五、造型设计

1,功能结构的整合

2,造型单元的确定

3,造型单元的变化与组合

3-5功能价值分析

功能价值分析实质上就是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一种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既是一种设计方法,又是一门管理技术,因此在与设计有关的许多方面,都有其重要的用途。

3-6设计中附加价值的探讨

附加价值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的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价值。

附加价值的高低是相对的、比较的概念。

是个可变因素,有时难以量化。

这也是研究高附加价值的关键所在。

高附加值商品一般表现形式有:

名牌商品(质量商城,享有声誉)、高科技产品(太阳能电池、尖端电子产品)、特殊稀有材料产品、功能上新奇特产品(趣味性)、知识密集型产品(电脑、软件)、特殊意义价值(纪念品)、少量的(名人字画)、设计优秀之作、历史文化特色(中药、少数民族产品)、特效商品(减肥茶、保健品)。

创造高附加价值商品的方法:

1)正确把握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消费层消费心理和经济状况,开发相适应商品。

2)运用最新科技成果。

3)树立名牌、名人、名品,开展全球战略。

4)采用优秀设计

5)提高信息的价值

6)抓住特点机会、场合,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7)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不断开发或改良产品。

8)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提高商品附加价值的途径归根结底是在于提高设计的水平,设计是问题的关键。

第四章系统论设计思想及方法

4-1系统论与现代设计

若以人、自然、社会作为构成工业设计系统的三个要素,则可以三个边将设计分成三个分系统形成三个设计领域。

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三个范畴。

1)产品设计:

制造适当的产品作为人与自然间的媒介。

2)视觉传达设计:

制作良好的信息,作为人与社会间的精神媒介。

3)空间设计:

规划和谐空间,以作为自然与社会间的物质媒介。

4-2系统的概念

一般而言,系统是由相互有机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事物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一种有序的集合体。

系统的概念不是告诉我们世界本身是什么,而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世界。

系统特性可概括为:

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反馈性、动态性。

4-3系统论设计思想与方法概述

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其核心是把工业设计对象以及有关的设计问题视为系统,然后用系统论和系统分析概念和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所谓系统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现,始终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其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一个产品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两方面。

系统是一系列有序要素的集合,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

揭示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系统分析除了整体化原则之外,还要遵循辩证性原则,把内部、外部的各种问题结合起来,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结合起来。

系统论所强调的观念并不排斥创造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而是十分需要发挥直觉和感性的思维方式的优点以丰富和完善系统论的实用价值。

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直觉的、感性的构思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而且应该是共存互促、融合汇流的。

系统论是一种观念,一种看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一种设计哲学观。

而不是一种设计的技术。

4-4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与分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分析人员从系统长远的和总体最优出发,确定系统目标与准则,分析构成系统的各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然后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和系统思维推理的基础上,产生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及转换过程的种种设想,探索若干可能的方案。

一、系统分析的方法

二、设计资料的分类

三、系统目标的拟定

四、优化设计

五、可靠性设计

六、人机系统的分析设计

人的基本界限:

正确度的界限、体力的界限、行动速度的界限、计算能力和感知能力的界限。

机器的基本界限:

机器性能维持能力的界限、机器正常动作的界限、机器判断能力的界限、费用高。

考虑人的因素,贯穿于机器(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将人看做是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设计出以人文本的最佳人机系统,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

在人机系统功能分配时,首先要决定人机系统的必要功能,接着对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解剖,经分解的各个功能根据人机特性的比较逐一分配。

第五章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

5-1商品与产品

广义的产品是指为满足人们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合。

因此产品应包括:

1)实体:

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和利益

2)形式:

产品质量、品种、花色、款式、规格、商标、包装等

3)延伸:

产品的附加部分,如维修、咨询服务、分期付款、交货安排等。

美国市场学家利维特断言:

“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能生产什么产品,而在于其产品所提供的附加价值:

如包装、服务、广告、咨询、购买、及时交货和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

”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广大消费者。

5-2商品化的设计思想

一般说来,一件新产品的发展,其决策过程大都需要6个步骤:

1)产品构思(概念)

2)筛选、评价

3)产品观念的形成与经济分析

4)产品开发(造型设计、工程设计、包装设计等)

5)市场开发(销售渠道、销售促进等)

6)商品销售,实现商品化

5-3设计与营销策略

营销观念与传统经营观念的比较

类别

观念

中心

手段

目标

以产定销

生产观念

销售观念

生产或产品

推销宣传

以增加销售量来获利

以销定产

营销观念

用户或顾客

营销组合

从满足用户需求中获利

树立营销观念,对产品设计师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营销观念符合工业设计的根本宗旨,及设计是为人服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营销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克服设计上的“闭门造车”的错误倾向。

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

不可控因素:

如宏观经济环境、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竞争机制及社会文化等,这类因素决定了市场需要的性质和容量。

可控因素:

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P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一般称营销因素或市场因素,营销因素的选择要以不可控因素为依据,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产品策略与设计

产品策略是营销组合策略(4P)的基础。

包括:

生命周期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商标(品牌)策略、包装策略、销售服务策略。

1,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4个阶段:

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特点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广告费用

大为降低

增加(由于竞争)

不断减少

生产批量

不断加大

趋于平稳

不断减少

生产成本

大幅下降

趋于平稳

平稳或增加

价格

偏高

下降

持续下降(由于竞争)

降到极低

销售量

迅速增加

缓慢增长

迅速下降

销售增长率

小于10%

超过10%

0.1%-10%

负增长

利润

少或没有

迅速增长

稳定且逐步下降

持续下降

产品营销策略

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功能、款式、包装,增加花色品种。

开辟新渠道,进入细分市场。

择机降价,提高竞争力

改进产品质量、功能、材质、形态。

改善销售渠道,提供完善售后服务。

着手新产品开发。

立刻放弃:

新产品替代

逐步放弃:

逐步替代

自然淘汰:

完善设计,自然选择

2,产品组合策略

大致有如下类型:

全面性(各种服装)、市场专业型(妇女服装)、产品专业型(女西装)、有限产品专业型(老年服装)、特殊产品专业型

应经常分析产品组合中各个产品项目的销售成长率、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判断各产品项目的潜力和趋势,适时开发新产品,并设停止淘汰产品或衰退产品的生产,即就此做出策略选择,调整产品组合。

3,商标(品牌)策略

品牌化的好处:

首先,通过商标注册,企业的产品可以受到法律保护;

其次,有助于建立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管理、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

最后,有助于吸引忠实和潜在的消费者,品牌忠诚不仅是销售者在竞争中得到保护,且有助于品牌延伸策略的实施和销售者市场的细分。

品牌战略决策的5种选择:

1)产品线扩展策略:

在同一品牌名称下,在相同的产品种类中增加新的产品项目内容。

优点:

存活率高于新品牌的成活率。

缺点:

若原品牌过于强大,则新产品难在消费者心中定位。

2)品牌延伸策略:

利用现有品牌来推出其他产品类别中的新产品。

优点:

易于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同。

缺点:

若新产品不被消费者接受,则新产品很难产生信任度,甚至破坏品牌形象。

会破坏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造成“品牌稀释”。

3)多品牌策略:

在相同产品类别中引进其它品牌。

优点:

体现产品不同个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

缺点:

资源分散,难于使高额利润品牌享受更高服务,每种品牌只占很少市场份额。

4)合作品牌策略:

两个或更多品牌在一个或一类产品上联合起来,体现了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也是企业品牌相互扩张的结果。

优点:

互利互惠,提高自己品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力,节约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和费用。

缺点:

长期使用,易受益不均。

若两家公司品牌知名度不同,高信誉度品牌形象易受损。

5)新品牌策略:

为新产品设计的新品牌。

优点:

易合时宜,定位。

缺点:

成本高,失败风险大。

4,包装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似包装策略、多种包装策略、在使用包装策略、改变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

5,销售服务策略

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水平、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决策问题。

二、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销策略与设计

1,价格策略

定价策略一般来说有三类:

1)以产品为中心;2)以需求为中心;3)以竞争为中心。

2,渠道策略

产品要经中间商(代理商、批发商等)和零售商等缓解才能与消费者见面。

3,促销策略

营销计划与设计的配合应考虑:

一、因人、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市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二、要有利于标准化的商品在各地区销售,有利于产品开发可行性的发挥。

5-4设计与产品定位

所谓差异性一般指不同厂家的产品在造型形态、色彩、功能、价格、质量等内在及外在的特点,以及因设计师强调的不同所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