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04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oc

2011行测国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及表达

1.A【解析】翻译家们的话是“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这句话所带的情感显然与惭愧无关,所以排除D项。

空格后有“然而”两个字,表明“七分”与“三分”应当是近乎矛盾的两种情感,,所以排除B、C两项,因为无奈和悲伤、感伤和埋怨都属于比较悲观的情感,不属于近乎矛盾的。

所以答案为A项。

2.C【解析】“道”是精神,存在于艺茶过程始终,所以第一个空选择“贯穿”;艺是技术、艺术、技艺。

茶艺是茶道存在的基础,茶道是茶艺到一定境界的升华,所以有道而无艺,是空洞的。

所以答案是C项。

3.A【解析】文段中第一句话即提到各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由此可知,申请专利必然也在“争夺”之中,所以第二个空选择“抢先”。

而拥有专利以后,其他国家如要使用该专利,必须向拥有专利者支付巨额费用,故而对于基因产业的“王牌”的争夺,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控制、操纵,而是要“独占”,而“垄断”即有独占的意思,所以答案是A项。

4.A【解析】文段中说明元代即已出现景泰蓝这种工艺,但一直到了景泰年间,由于皇家的重视使它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但并未提及在国外的知名度情况,所以排除D项。

而C项的“名声大噪”是贬义词,排除。

B项的如日中天是比喻事物发展到了十分兴盛的阶段,与文段的意思不合,所以答案是A项。

5.D【解析】这道题可采用排除法。

文段最后提到追求真理的人们“开始怀疑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那么他们所“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必然是不好的现象,所以排除中性的“现象”和“矛盾”,“通病”是普遍存在的缺点,用法方面不可以接在“种种”之后,所以答案是D项。

6.A【解析】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机会;重要的环节。

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是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过程,一个机会,而不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标志。

人类经济发展与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应当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

所以答案是A项。

7.B【解析】文段中提到新生代的中国研究人员对古籍中有所怀疑,希望通过更精确的方法追溯中国历史,但不代表他们完全不愿意接受古籍中的描写,所以“被动”和“无端”是可以直接排除的。

如果“直接”和“全盘”无法确定的话,可以看第二个空,研究人员显然更侧重从实物、数据以及西式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擅长”可以排除,答案是B项。

8.A【解析】文段中提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联系,这一联系显然不会是难以“确认”的,其余三个词意思十分相近,可以看第二个空。

文段中认为改善睡眠状态可以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效果,即改善睡眠效果这一个行为导致了两个结果:

睡眠效果好转;疾病治疗得到有效帮助,与“一石二鸟”同义,所以答案是A项。

9.C【解析】文段中提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相似,殊途同归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结果,与意思不合,所以排除A项。

初始条件极其细微的改变,最终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在过程的反映,不会是“歪曲”,更不会是“变异”,只可能是偏差。

所以答案是C项。

10.A【解析】文段中提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必经之路。

创建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是“生动”的,逻辑上不通。

而单凭一人之力也不可能创建一番事业,所以“独立”和“一手”也可以排除。

文段的意思是大多数人必须经过在岗位上的磨练,才有可能在以后创建自己的事业,所以应当选择“直接”,极少数人可以跳过在岗位上磨练这一阶段。

所以答案是A项。

11.D【解析】文段中提到胡蜂营造自己的巢是在“本能”的作用下完成的,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所以当是“无师自通”。

所以答案是D项。

12.D【解析】文段中提到做人的学问比做事的学问更难掌握,做人的艺术是无法量化的,即无法像做事的技术那样进行量化传播的,也不可能像做事的技术那样只样“照搬”即可完成,所以当是“复制”,所以答案是D项。

13.B【解析】文段中提到新闻记者必须胸怀全局,必须“志高者必意远”,须立高志。

可直接排除C、D两项,“见微知著”是由小见大,和“由表及里”均不合文意。

对于新闻的理性力量,既然是深入,那显然不是“分析”就够的,当需要深入“发掘”。

所以答案是B项。

14.D【解析】文段中提到需要编纂全集必须要做的功课,既然各方面的资料全应保留,则所有的文件、信息、资料,即使只有一句两句都应保留,所以答案是D项,只言片语符合文意。

蛛丝马迹含贬义,闲言细语与文意不合,一鳞半爪指看不到全貌。

15.A【解析】文段中先提到媒介的诞生是“为了……”,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显然,缺空处所表示的,应当是强调目的意思的词语,所以排除B、C两项。

而媒介在被过度使用过程中所脱离的,必然是“控制”,而不是约束,所以答案是A项。

16.B【解析】夏商周年表被提出,确定了中国上古史的存在与可信,但这一年表是在原已有的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所以这一年表不可能不“合理”,年表没有“细致”与否的问题,所以排除A、C两项。

而中国的上古史以前作为传说存在,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的传说,而只能是“虚无缥缈”的传说。

所以答案是B项。

17.B【解析】第一个空需要填入的是一个名词,而“阻碍”是动词,所以排除。

可再生能源需要的是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市场化,更不是现代化。

所以答案是B项。

18.C【解析】文段所说的是一个企业对于高成长产业的态度和做法,从而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

所以“先进入”的当是“机遇”,而得到高额利润,应当是“获取”或者“谋取”,排除A、B两项。

而价格竞争应该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而不是为“支撑”,所以答案是C项。

19.A【解析】“造怀”是指抒写胸怀,与文意不合,所以排除。

第二个空所在处的含义是颜真卿的字让想到他的人品,而“认同”已经确定,不合文意,排除。

后文提到米芾对于颜真卿的楷书显然是不十分认同的,但对于颜体所表现出颜真卿的人品也仍是推崇的,而“非议”显然过重,而且不合文意,所以答案是A项。

20.B【解析】村里人们的精神世界用“封闭”形容显然不恰当。

而最后一个空,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不可能是“似信非信”的,所以排除。

第二个空的转型“默不作声”完全不合适,所以答案是B项。

21.A【解析】文段中提到北风很用力地刮,反而起了反效果;而南风很轻柔,巧妙地便让行人脱掉了大衣,所以是方法得当柔可克刚,答案为A项。

22.A【解析】文段中先说到热带森林正像温带森林一样被严重破坏,而过度砍伐森林会引起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作者的意图不可能只是为了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所以排除B项。

作者也不只是为了分析森林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所以C项排除。

作者并不曾提到森林对人类生存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所以D项排除。

作者是要咯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所以答案是A项。

23.C【解析】文段中提到有颜色的人,对于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然有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加以推动,而这种有颜色的力量的具体表述,是在最后一句话:

“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对知识真诚与否,与道德层面相关联,所以答案是C项。

24.D【解析】文段中仔细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前面的论述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所以答案是D项。

25.B【解析】文段中提到西方音乐文化起源,并加以举例。

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毕达哥拉斯提示了音乐与数学的结合;三大悲剧家所展示的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可见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所以答案是B项。

26.C【解析】文段中先提到了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所存在的缺点,而后说到新生物技术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句正是文段的主旨句,所以与其同义的C项为正确答案。

27.D【解析】文段开头便提到“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可见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所以答案是D项。

28.C【解析】文段先提到了土著居民最原始的生命之音,而后提到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而土著居民的歌声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

而下文,显然应当延续向前追溯,这个根源的根源又是怎么来的,所以答案是C项。

29.C【解析】文段先提到灯箱对于昆虫的影响;而后提到对于动物、植物的影响;再然后提到过度的照明对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压力,所以文段所要表明的,是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而不仅是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所以答案是C项。

30.D【解析】文段中先提到一种观点,即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其实”一词和一个“但”字否决了这一观点,认为道德原则与经济领域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两者同等重要,所以答案是D项。

31.B【解析】文段虽然提到了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但显然更加侧重软实力,并认为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这显然不是在说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或是相得益彰,所以排除C、D项,而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构成只是一句带过,作者侧重说明的是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该内涵是“外界对这座城市……情怀的折射”;重要性是“一条软绳子……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所以答案是B项。

32.C【解析】文段中提到经济发展与就业不一致,而后提到服务业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但无法从文段中得出这一能力不足是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为C项。

33.【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排序题,粗看一遍,便可发现④、⑤两句中的“所谓”和“这”两个词表明这两句都是承前而来,所以不可能在首句,排除A、C两项。

通过细读各句,可知⑤句当为结尾,是对前面各句的结语,所以答案为B项。

34.D【解析】这也是一道语句排序题,粗看一遍可知这篇文段讲述的是地处高纬度的北欧有原始时期狩猎工具出土的原因。

⑤句从高纬度开始说起,然后提到气候,而③句说的也是气候,一个“又”字表明承前而来,所以当紧接⑤句。

而②句从气候转到植物,而后转到动物,显然紧接③句,④句由②句的动物引到猎人。

原因说完以后,就是该列证据,⑥句先说明时间,而后①句便摆出证据。

所以答案为D项。

35.C【解析】这是一篇转折结构的文段,“但是”一词之后的句子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所以与“避讳……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意思一致的C项为正确答案。

36.D【解析】文段中依次提到安科莱(非洲乌干达)、亚利桑那(美国西南)、澳洲东南沿海三个地理区域。

这三个地理区域位置、环境等自然条件截然不同,所居住的人民族、种族、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但他们的职业却十分相近,所以可得出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所以答案为D项。

37.D【解析】文段中提到苏格拉底的哲学,提到康德的哲学,都与当今的哲学不同,但作者并没有偏向于曾经的哲学或是当今的哲学,只是陈述了两种哲学的不同,所以答案是D项。

38.A【解析】文段中先提到炮制技术在中医药的重要性,而后提到国外企业“偷学”炮制技术,而地方政府或者无从管起,或者不管不顾,所以得出结论,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所以答案为A项。

39.C【解析】世界遗产项目关注的是各类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自然遗产也属于文化中的一种,基本上都是一些实物。

而世界记忆工程则针对的都是各种介质的记录,所以答案是C项。

40.D【解析】文段开始就提到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忽略三维数据,与西方的服装立体剪裁法不同,文段最后提到无论是裁剪的实际情况,还是图案的具体要求,都指向了……平面剪裁法,可得出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所以答案为D项。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41.C【解析】数列中的规律是:

(6--1)×4=20,(20-6)×4=56,(56-20)×4=144,(144-56)×4=352,所以答案是C项。

42.D【解析】这一数列属于平方数列的变式,规律为3-2=1,2+2=4,11-2=9,14+2=16,()-2=25,34+2=36,所以括号内当为25+2=27,所以答案为D项。

43.B【解析】这一数列先做差,得新数列为1,4,9,25,64,(),分别为1,2,3,5,8,()的平方,最新的数列为递推和数列,即1+2=3,2+3=5,3+5=8,5+8=(13),倒算回去,原数列中的括号处当为104+132=273,所以答案为B项。

44.A【解析】这组数列是递推和数列的变式,规律为22+3=7,32+7=16,72+16=65,162+65=321,所以下一项当为652+321=4546,所以答案为A项。

45.B【解析】原数列反约分后为

,()。

经观察可知,从第二项起,分子是前一项分母+分子,而第三项起,分母为前一项分母+自项分子+1,即括号内数字的分子当为46+76=122,分母当为76+122+1=199。

所以答案为B项。

二、数学运算

46.C【解析】30份学习材料分发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发9份,即有如下几种分法:

9,9,12;9,10,11;10,10,10。

其中,第一种分法有三种,第二种分法有六种,第三种分法有一种,合计为3+6+1=10。

所以答案为C项。

47.A【解析】设准备参加注册会计题考试的为A,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为B,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为C,则A=63,B=89,C=47。

三者共同部分为24,只有二者共同的部分为46+24×3=118,特别注意:

准备参加两种考试的46人不包含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24人,所以需要另外加上。

则准备参加考试的人为A+B+C-118+24=199-188+24=105,则接收调查的学生共有105+15(不准备参加考试的)=120人,所以答案为A项。

48.D【解析】这道题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则甲教室可坐10×5=50人,乙教室可坐9×5=45人。

当月培训了27次,共计1290人次,且每次培训均坐无虚席,则表明乙教室培训次数必为双数,否则培训人数的尾数必有5,甲教室则只能培训次数为单数,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为单数。

49.A【解析】此题需留意之处在于该居民所交水费为两个月的,而不是一个月的。

108÷10=10.8>8,显然该用户所用水超过10吨,则两个月10吨内收费为2×(5×4+5×6)=100元,108-100=8,所以该用户用水量为2×(5+5)+1=21吨。

答案为A项。

50.C【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一个简单的排列组合,四个人中任取两个人,即

=6,所以答案为C项。

51.C【解析】设上个月进价为p,售价为q,上月利润率为x%,则可列出方程为:

p·(1+x%)=q

p·(1-5%)·[1+(x+6)%]=q

经过计算,解得x=14。

所以答案为C项。

52.B【解析】首先,题目中提到年龄的平方,而45的平方为2025年,显然不可能到2025年这位老人才45岁,所以必然小于45岁;而40的平方为1600,也不可能,所以该年龄必在40-45岁之间,可用试算法,得出44的平方为1936,符合题意,则1936-44=1892,即这位老人出生于1892年。

答案为B项。

53.D【解析】这道题观察六个数字,发现其特点是:

无法存在三角形(任意三个数中,必有两数和小于第三数);无法存在四边形(任意四数中,必有三数和小于第四数);无法存在五边形(任意五个数中,必存在任意四个数小于第五数);无法存在六边形(任意六个数中,必存在任意五个数必小于第六数);所以这几个数必然构成无封闭的曲线,则至少钻了7个孔。

所以答案为D项。

54.C【解析】旅游船在静水中匀速行驶y公里需要x小时,则船在静水中的船速为

,水速=(船顺水速度-船逆水速度)÷2,即

=

,即

,所以答案为C项。

55.【解析】要使第十名分数最低,则其他人的分数必须尽量高,及格率为95%,则20×(1-95%)=1,即只有一个人没及格,则为59分。

平均成绩为88分,则20人的总分为20*88=1760分,而及格的19个人的总分为1760--59=1701分。

第一名至第九名的成绩必为100,99,98,……,92分,该九人的成绩为9×(100+92)÷2=864分,第十至第十九名的总分为1701-864=837分。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56.A【解析】本题的规律为:

第一个图形中有三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为四个三角形,以此类推,则第六个图形当有8个三角形,只有A项符合。

5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称问题,图一为水平轴对称,图二为垂直轴对称,图三为水平、垂直轴对称,图四为水平、垂直轴对称,图五为垂直轴对称,图六当为水平对称,才构成整组图形规律呈轴对称,所以答案为D项。

58.D【解析】通过观察可知,每一幅图形黑色部分与两幅白色图形的交界处与外部的白色图形近似平行处保持一致,所以只有D项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59.B【解析】经观察可发现,这组图形每一幅都由大小两个图形组成,而小图形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每幅图移动约90度,不一定在大图形内部,或者外部,但一定帖着大图形的边缘,且无交叉,所以答案为B项。

60.C【解析】这道题乍一看似乎无从着手,但经仔细观察,可发现图中的黑点是有规律移动的,顺序是自左向右,移动的规律是每幅图向右间隔一个白圈移动,该行无白圈则自动跳至下行,根据此规律,可知问号处的黑点当处于第三行第二列处,即C项为正确答案。

61.B【解析】这是考查元素是否相同的图形组。

第一行内,每一幅图都有一个圆形;第二行内,每一幅图都有一个三角形;第三行内每一幅图都有两个平行四边形,所以答案为C项。

62.A【解析】这组图形的每一横行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第一幅图与第二幅图叠加去同存异,得出第三幅图,故而问号处当为A项。

63.D【解析】这是一组三视图,第一幅是主视图,第二幅是俯视图,第三幅当为左视图,经仔细观察可知,答案为D项。

64.B【解析】这道题首先观察所给定的平面图,可以判定唯一的横线面与唯一的空白面当为平行面,无交线,所以排除C、D两项。

较有干扰性的是A项,如果以横线面与顶面为准,那么可知右侧面的对角线应当是与顶面的对角线有交点,所以排除A项,答案为B项。

65.B【解析】这道题与上一题属同一类别,经过观察可知,竖线面与单横线面属一组对面,空白面与双横线属一组对面,竖线与顶面的线应当异面垂直,空白面在单横线面的右侧,在竖线面的左侧,所以可排除C、D两项。

A项可见的三面符合,但另两面无法确定,而B面是俯视图,各面均正确,所以选B项。

二、定义判断

66.C【解析】A项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属不同税种,排除。

B项属于累进税率,排除。

C项属于差别比例税率。

D项为税率提高,与题干无关,排除。

所以答案为C项。

67.D【解析】这道题需要选出“不包含”潜功能的一项。

A项中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属于潜功能。

B项中利率上升而导致自己的生活变得捉襟见肘属于潜功能。

C项中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间建筑工艺的发展也属于潜功能。

只有D项小刘的成果属于所期望达到的后果,即题干中所述潜功能,所以答案为D项。

68.B【解析】A项中的张大夫身兼数职,只是工作繁忙,并不是对于工作职责不确定,排除。

B项苏丽对于事务是否该自己处理不是很清楚,属于职责不清,正是题干中的角色模糊,C项中小陈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并不是职责不清,排除。

D项小张的工作内容与专业无关,但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所以也不属于角色模糊,所以答案是B项。

69.D【解析】A项并没有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排除。

B项并没有危害到生产和生活,排除。

C项导致出现问题的是放射性核素泄漏,而不是某种生物,所以排除。

D项符合题干定义,所以答案为D项。

70.A【解析】B项只是表明简单,未体现出人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感情,排除。

C项未提及人们对自己劳动成果,排除。

D项提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以及节约了教学成本,但并未提及学生对这些教具是否有感情,排除。

而A项大家都愿意为自己做的折纸出更高的价钱符合题干所述宜家效应,所以是正确答案。

71.C【解析】A项小张只是做梦,并没有什么主观上的观点。

B项只是觉得反常,也没有倾向于哪一方面的明确观点。

D项虽然有观点,但是并没有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

所以答案是C项。

72.A【解析】B项、C项和D项都没有涉及到事实无法查清或者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只有A项表明事实无法查清,所以答案为A项。

73.B【解析】这道题需要选出的是“不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的一项,只有B项是只针对偷盗林木者,不涉及其他群体,所以答案即为B项。

74.D【解析】定义中表明毒物蓄积在体内的某个部分,对于该部分不一定显示毒作用。

A项毒积存于人的骨骼而非肺中,排除。

B项上呼吸道和气管吸入后,并没有蓄积。

C项神经系统是乙酰胆碱的蓄积器官,而非效应器官,排除。

所以答案为D项。

75.C【解析】本题需要选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C项中间接导致甲死亡的,是围观群众,而围观群众并不是出于非法分割的目的,也没有对被害人甲使用武力,所以不属于偶然防卫。

答案为C项。

三、类比推理

76.C【解析】身份证是对个人身份的证明,而房产证是对房屋(所有权)的证明。

所以答案为C项。

77.B【解析】题干是:

茶壶是经过对紫砂(原料)的雕刻(动作)而成的。

观察选项,只有B项符合,即马路是经过铺设(动作)柏油(原料)而成的。

78.A【解析】骨骼是人体的一部分,而且是起支撑作用的那部分;只有梁柱是在中房屋起支撑作用的一部分,所以答案为A项。

79.B【解析】记忆存储于大脑,而资料存储于硬盘,所以答案为B项。

80.B【解析】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准备,计划是工作开展以前的必要准备,所以答案为B项。

四、逻辑判断

81.D【解析】这道题要求选出“削弱”这一研究发现的选项。

研究发现的内容是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即:

“珊瑚能通过选择耐热的其他藻类生物等途径,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

”也就是说,研究发现珊瑚可以通过耐热的藻类生物避免死亡和白化现象,所以最能削弱研究发现的为D项。

82.D【解析】这道题要求选出最能“削弱”研究结果的选项。

文段中的研究认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人体没有显著帮助,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D项中的儿童如不服用补充剂,会有较高的营养缺乏症的发生率,有效反驳了这一研究结果,所以答案为D项。

83.C【解析】这是一道话语真伪题,丁提到只有红色车主说了实话,且只有一人。

所以乙的话不可能是实话,否则乙、丙二人的车均为红色,不符合文意。

故而乙的话是假话,则丙的车不是红色,那么丙说的也必是假话,那么丁的车是蓝色的,只有甲说的是真话,甲的车是红色的,乙的车既然不是白的,那就是银的,丙的车是白的,所以答案为C项。

84.B【解析】此题需要选出最能“质疑”专家观点的一项。

文段中提到,专家认为是雨水冲刷等原因,先秦时期的陶片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B项直指没有漏水、毁塌迹象,针对专家所言,直接反驳,所以为正确答案。

85.D【解析】文段中提到,只有大量资本支持,才能向发达国家转变;只有高储蓄率,才能获得大量资本支持。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则必然无法获得大量资本支持;如果没有大量资本支持,则无法实现向发达国家转变,所以答案为D项。

86.C【解析】广告中表明除了培训写作技巧外,还提供就业咨询。

要确定广告可信性,必须要了解进行就业咨询的毕业班学员人数;必须了解就业咨询在找到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必须了解到进行就业咨询的毕业班学员是否都是网络文学创作工作,所以答案为C项。

87.D【解析】这道题要求选出最有力地“反驳”推论的一项。

文段中的推论为,动漫设计的专业学习对今后职业发展没有提供有力的帮助。

D项动漫大师们承认学习了动漫学校的基础课程,说明这一基础课程对于动漫设计事业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所以为正确答案。

88.A【解析】文段中认为境内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可防范汇率风险,所以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企业必定会增多,需要得到这一结论,必须前提是境外企业由于人民币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