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9037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县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为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在农牧区发挥作用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村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激发其自我奋进的内在动力,县委组织部组织成立3个调研组先后深入到13个乡镇,95个村,采取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乡镇、村主要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及党员群众的意见,与大学生“村官”进行座谈30余次。

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XX县现有大学生“村官”39名,女大学生“村官”27人,占在岗大学生“村官”的69.23%,其中少数民族37人,占在岗大学生“村官”的94.87%;21-25岁11人,26-30岁28人;大专学历1人,本科学历38人;党员14人,团员9人,群众16人。

有6人任村党组织书记,1人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纪检书记,4人列入乡科级干部后备库。

从调研结果看,大学生“村官”群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藏族、女性比例高。

藏族37人,汉族2人;女27人,男12人。

  

  二是平均年龄低。

21-25岁11人,26-30岁28人,平均年龄26岁。

  

    三是文化素质高。

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1人。

  

    四是政治素质高。

中共党员14人,团员9人。

  

  二、主要做法  

  XX县把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明确由县委组织部部门领导作为大学生“村官”联系人,确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始终以“五个坚持”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立足实际创先争优。

  

  坚持后勤保障,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和落实大学生“村官”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相关补贴。

同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关心关爱大学生“村官”,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每年“三大”节日期间,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慰问活动,使大学生“村官”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近年来,全县召开座谈会13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4.5万元,坚定了大学生“村官”奔赴农村干事创业的信念。

  

    坚持任前培训,引导大学生“村官”“早进门”。

为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XX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对选聘的高校毕业生,采取集中理论辅导、座谈交流提高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前培训。

保证了大学生“村官”们在做好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后,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各乡镇党委也结合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他们积极参加调查研究、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等工作,促使其在工作中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感情上贴近农牧民群众。

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引导他们承担起党的政策宣传员、先进技术科普员、群众事务代办员、远教站点管理员等职责,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文明生活方式传播等工作,使大学生的愿望与任职村的需要相适应、大学生的专长和任职村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订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

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加强党的建设、熟悉政策法规、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的内容培训,以及掌握实用技术、带动发展致富的内容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农村工作本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

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岗前培训班5次,县委党校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期,培训大学生“村官”65人次,基本上将大学生“村官”轮训一遍。

通过培训,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普遍提高,进入角色普遍较快。

  

    坚持联动帮带,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干好”。

积极探索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帮扶机制,规定每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都应由一名县、乡镇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联系包抓,教方法、指路子、传经验,在工作上帮、实践中带、方法上传。

乡镇领导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座谈会,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等,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方法等,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促使其健康成长;村“两委”负责人日常帮带,及时带领大学生“村官”走村入户,全面熟悉农村乡情村貌,传授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鼓励引导他们参与村级事务,帮助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目前,全县县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39对。

通过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工作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较大提升。

  

    坚持用人导向,激励大学生“村官”“想干事”。

在大学生“村官”的使用上,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使一大批大学生“村官”走上了乡、村领导班子岗位,充分调动了他们服务农牧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大学生“村官”自身特点,科学为他们设岗定职、促进作用发挥的同时,围绕服务中心、促进发展、推广技术、彰显特色,积极创新载体,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小知识、做好小事情、总结小经验、实现小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四小”竞赛活动。

要求每位大学生“村官”每月为村里办1-2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或好事,入户率要达到95%以上;县委组织部定期通报开展情况,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努力在大学生“村官”中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目前,全县有1名大学生“村官”被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6名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4名列入乡科级干部后备库;成功调解各类纠纷63余起。

  

  坚持严格管理,确保大学生“村官”“能成才”。

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推动工作、用制度促成效。

研究制定了《XX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和县人社局牵头抓总,各乡镇党委具体负责;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大学生“村官”中凡有长时间外出、婚嫁等重要事项的,要及时通过村级党组织、乡镇党委逐级上报至县委组织部,保证了对其情况的随时掌握;建立定期例会、工作目标管理、述职评议、调查研究、工作日志、请销假等制度,对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生活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实绩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年底县委组织部门会同各乡镇党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对表现优秀的,纳入乡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对工作能力差、群众意见较大、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诫勉谈话,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三、取得的成效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牧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

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牧民出点子,想办法、找出路,寻求致富门路,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

岗托镇岗托村大学生“村官”利用地理优势、环境特点等,创建了岗托民俗村,充分展示了民族风貌、保护民俗文化,帮助岗托村农牧民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并使旅游者产生真实的藏东民俗审美感受。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大学生“村官”带头组建以党团员、民兵等青年群体为主的“护村队”、“护校队”、“维稳突击队”和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调处工作,并在重大节日和敏感阶段开展24小时值班巡逻,促进了所在村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同时,积极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和乡风文明倡导员作用,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富民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大力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村便民服务站的作用,对年老体弱出门不便或忙于农活没时间出村办理的农牧民群众,在村“两委”活动场所、便民服务站等设立农牧民群众事务代办点,开展为农牧民代办事务服务。

近年来,先后设立农牧民群众事务代办点39个,为民代办事务360余件。

  

    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目前,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普遍年龄大,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一支充满活力的农村带头人,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官”,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牧区汇集了一批学历高、观念新、冲劲大、有活力、有想法的人才,有效改善了村“两委”班子结构,增强了班子活力,增添了新鲜血液。

我县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各村的村干部几乎一致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整体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知识水平,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创新了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模式。

通过实践锻炼,许多大学生“村官”从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被当地农牧民群众称为致富的“领路人”、农村工作的“多面手”,实现了从合格学生到合格“村官”的转变,逐渐成为当地骨干力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工作实践和调研情况来看,我县在推动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扎根意识不强。

一些大学生“村官”难以安心农村工作。

由于大学生“村官”多为“80后”的独生子女,许多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加之农牧区许多村交通不便、生活环境相对艰苦,部分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目的存在一定偏差,只是基于西藏的优厚政策待遇,把这一职业作为以后光明前途的一个“跳板”或“中转站”,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不多,部分大学生“村官”难以安心基层工作,没有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打算。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大学生“村官”很难真正安心投入工作,很难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是耐不住“寂寞”。

乡村生活肯定是赶不上充满娱乐活动的城市生活,一些大学生“村官”们可能面对着艰苦的农村生活打退堂鼓,他们习惯了城市里面冬暖夏凉的空调,吃惯了可口的食物,过不惯农村一天两餐的日子,不能安心工作。

  

  三是专业不对口。

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的问题。

专业上的“不对口”,使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从事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在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呈现“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境地。

  

    四是发挥作用层次不高。

一方面,农牧区基层条件较差,创业平台有限,加上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工作经验缺乏,不能为村里带来资金项目,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强等,许多大学生“村官”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村官”普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身份较为尴尬,个别大学生“村官”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干工作,工作既无思路,又缺乏主动性,一些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信心不够,部分大学生“村官”常被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五、工作建议  

    根据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一是引导大学生“村官”走群众路线,建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意识。

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教育大学生“村官”把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强化服务理念,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首先要完成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更快地转变角色、融入农牧区一线,扎根农牧区、建设农牧区;要求每批新任大学生“村官”到岗后,在进行为期3个月村情民意调研的基础上,每人都要联系任职村1—2户贫困户、1—2个留守家庭,深入地了解农牧区、研究农牧区、服务农牧区,定期入户走访、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在实践中培养与农牧民的深厚感情,以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作风履行好“村官”的岗位职责;建立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等制度,要求各大学生“村官”均要为任职村居建立村情档案,内容涵盖村级概况、党务工作、重大事务等内容,以便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有的放矢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在掌握全村实绩情况的基础上,找准理论知识与农村实际的结合点,探索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确立大学生“村官”的位置。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原则,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牧区团建中的作用,并促进基层组织的整体活跃。

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做出服务,做出贡献,找到自己位置,不断夯实服务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头脑活、知识新、素质高的优势,引导其主动参与村级活动阵地的功能提升、维护管理、有效使用等,带着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村级党建工作中去。

  

  三是建立锤炼“技能”的平台,点对点传授基层工作经验。

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实践基地,以基地为载体,分层分类培训,让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本领“强”起来。

在农牧业生产上学习技能,给予服务。

针对大学生“村官”对农牧业知识的掌握非常贫乏,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病虫害防治等,缺乏专业技术来解决问题,通过开展农牧业知识培训、组织农牧业专家讲座、开办农牧业项目专题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和创业富民技能。

同时,加强大学生“村官”对自治区、地区、县各项扶持政策的学习,带领农牧民群众在党的各项政策帮助下,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个人和村情实际的创业富民路子。

并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机关老干部点对点联系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成大学生“村官”与新任职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创”,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牧区工作,更好地服务农牧民群众。

  

    四是健全管理服务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管理有序。

建立目标管理、教育培训、汇报交流和述职评议等各项工作机制。

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大学生“村官”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副书记具体抓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要一对一结对帮带大学生“村官”,从政治、工作、思想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要认真落实考勤、请销假和安全管理等制度,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履职行为,加强大学生“村官”安全管理。

  

    五是加强激励考核,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活力。

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能力和口碑差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

同时,积极探索更为合理的考核测评制度,采取定量手段,对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推优、提拔的重要依据。

对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在创业扶持上优先照顾、在外出培训上优先安排,不断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六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形象。

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广泛的关注,让社会更多了解、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要积极培育、善于发现优秀大学生“村官”典型,并通过巡回报告、经验交流、评选表彰等方式,积极展现大学生“村官”奉献基层、服务农村、锻炼成才的精神风貌,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