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48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Word格式.docx

团团长何?

?

荣的儿子何允中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停薪留职,开始研究川军抗战史。

历时十年完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一书。

何允中说,川军是以血肉之躯,以“每牺牲一人,拖延一分钟”的惨痛代价,来拱卫南京城的。

  浙江泗安、安徽广德是通往南京的咽喉,奉命阵守此地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深知责任重大。

在此和一四五师遭遇的是日军侵华主力部队牛岛增雄的第18师团,拥有4000多步兵,30多架飞机和上百辆坦克。

由于武器装备的巨大悬殊,只有川造和汉阳造步枪的“草鞋军”川军只能使用“人海战术”。

  饶国华召集各部营长以上军官作死守宣誓:

誓与广德共存亡,不许倭敌逞凶狂!

  守卫泗安时,敌人空袭过后,通过坦克、战车机枪等重型武器疯狂扫射,子弹像冰雹一样打得川军无法回击。

此时,饶国华率领二十多个手枪兵前后督战,与敌人肉搏,坚持到下午两点多,不得不且战且退。

最终,一四五师虽然付出了几乎伤亡殆尽的代价,也没有挡住泗安、广德的相继陷落。

  11月30日夜,自知回天无力的饶国华还是冒死一搏,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他带领最后一个营对广德城展开自杀式攻击,焚毁了广德机场和物资,以断敌人后路。

  次日凌晨两时许,在广德后面15里地的七里店的一片竹林里,饶国华自杀殉国,时年43岁。

后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衔。

1983年9月10日,饶国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与饶国华将军不同,跟随第七战区参谋长傅常在南京城内参战的宪兵一营,则在南京保卫战史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根据傅常将军之孙傅饶口述:

这支警卫营川军全都是傅常从家乡带出来的乡亲。

攻打南京光华门时,傅常让他的警卫营守在这里。

战斗异常激烈,当日军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时,警卫营的战士把手榴弹绑在身上,一个班分成三个小组埋伏在这里,日军冲下来,士兵们就一个个往下跳,与日军同归于尽。

傅饶说,当日本人不断爬上城墙,形成一个有坡度的缺口时,士兵们就往缺口里跳,最终一个营的战士基本都牺牲了。

  说到血战倭寇的川军乡亲,傅饶忍不住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光华门战斗中,傅常亲率川军三一八旅击退3000日军。

“当时由于我军武器不足,爷爷就下令肉搏,到后来,战士的尸体堆得与城墙一样高。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

  八百壮士一人还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属南充市下辖的西充县,一个八百壮士出川抗日的故事,至今仍妇孺皆知。

  2005年,西充八百抗日壮士惟一生还者李宏毅老人病逝。

临终前,他将一本亲笔所写的《征途札记》留给了儿子李汝江。

在书中,老人字字血泪地讲述了自己亲历的那段历史。

  1937年9月23日,是西充县占山乡老百姓赶场的日子。

人们争相去看贴在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的红纸告示:

“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

”20岁出头的李宏毅看了告示后,热血沸腾,随即报了名。

  一周后,乡上通知集合,李宏毅才知道本乡里和他一样报名的有18人。

在鞭炮声中,18人胸戴红花到西充县城集中。

此时的李宏毅不知道,大他8岁的妻子连日来一直背着他流泪,母亲默默无语一直送他到村口,直到望不见他的背影,仍不肯回家……

  和李家一样,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人们把担忧藏在心里,笑脸送壮士出川。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报名的年轻人当成一家人,有人拿来了水果,有人送上来熟鸡蛋,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

  李宏毅记得,那一天是1937年10月1日,阴历八月二十七。

在西充县东门中学操场,856名作为西充后援会招募的第一批义勇壮士集结完毕。

10月2日,这856名西充人被分编为八个连队,补充进入川军四十三军二十六师,编成了野战补充营,开赴江西训练。

  李宏毅在回忆中写到,这次招募壮丁,是为川军出川抗日补充所用。

“当时的省政府给西充分配的兵员任务是150名,但首批招募,就有856人踊跃参军,后有一人因身体原因被退回。

  武汉会战中的湖口保卫战是西充八百壮士一战成名的第一仗。

李汝江根据父亲的回忆介绍:

“当天他们和鬼子交火多次,各有死伤,但我军两侧高地上的轻重机枪以交叉火力构筑起密集弹网,日本鬼子虽然多次突击,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场战役,涌现出了带领20多个弟兄活捉4个鬼子的西充英雄李利民。

  西充人好说当地土话“锤子”二字,人们对这些士兵遂有“锤子兵”的叫法。

他们性格火爆,敢打恶仗,战斗中曾舍身炸敌人的碉堡、炸坦克、咬着鬼子耳朵肉搏。

二十六师师长王克浚非常欣赏西充川军,凡是遇到攻坚战,久战不决的时候,总会发出让西充壮士组成敢死队冲锋的指令。

  到1943年,西充八百壮士已经阵亡六百多人。

当时西充抗敌后援会在西充晋城镇立有一块木质碑,上面镌刻了这六百多名为国损躯的壮士的名字,以资纪念。

  据何允中整理的资料显示,第二次龙衢战役之后,西充八百壮士只剩下三人。

1945年8月8日,四十九军奉命直逼杭州,二十六师进攻昌化县城(现为杭州西南临安市昌化区),作为主攻的七十七团尚有西充壮士两人,都任连长。

在突击城垣时,两名壮士阵亡。

这时,全师的西充八百壮士仅剩李宏毅一人。

  血战黎城东阳关

  “东阳关战役,是川军打得最为惨烈的一仗。

”四十七军司令部作战参谋李卓夫回忆说。

  东阳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处山西省黎城县东28里,是太行山的一处重要关口。

东通河北省涉县、武安、邯郸,西通山西省黎城、潞城、长治。

  1937年9月,四十七军军长、四川蒲江人李家钰奉命带兵从西昌出发,徒步行军千里至宝鸡,后乘火车经西安、郑州、新乡至博爱,再徒步行军至山西长治,驻守于此,全军两师七团共约两万人。

一七八师驻守潞城和东阳关。

  1938年2月,华北的日军开始发起向南攻击,东阳关局势告急。

一七八师师长李宗?

P按令迅速将全师三个团向东阳关方向推进,进入作战状态。

  日军108师团久留米旅团和部分伪军万余人,在飞机、大炮和骑兵的配合下,向涉县发起攻击。

占领涉县后,日军乘胜向西,与一七八师前卫营在东阳关外10公里的响堂铺遭遇。

当天下午,日军发起三次冲锋,我军撤出响堂铺。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军指挥官万万没有想到,一七八师还有能力夜袭反扑,遂百余人夜宿响堂铺,没有丝毫戒备。

  夜半时分,一七八师敢死队队员向响堂铺投射手榴弹,正在睡梦中的日军被打得吓丢了魂。

这次夜袭共杀死日军20余人,而我军无一人伤亡。

  这是李家钰依据川军擅长打夜战的特点,专门要求全军训练的袭挠战术。

夜袭后,李家钰亲自召来参加袭击的敢死队员发奖和座谈,振奋士气。

  2月16日清晨,日军集中力量攻击东阳关。

几十门大炮,一直轰击到上午九时。

后调转炮口,集中全部火炮对东阳关前香炉峰阵地猛轰。

  香炉峰位于东阳关前右翼,因远看形似一座香炉而得名。

这里是东阳关前的最高点,占领了香炉峰,便可以俯视东阳关。

  在香炉峰指挥作战的是一?

六二团团长罗时英,他充分利用香炉峰的险峻,加上密集火力压制住敌人。

日军久攻不下,转变战略,开始对中央主阵地天主坳疯狂轰击。

主阵地指挥是一?

六三团中校副团长王杰才,他巧妙利用工事,让日军无法靠前一步。

  17日早晨,日军加大火力攻击,飞机反复投弹扫射,加上炮弹轰炸,天主坳已如同一片火海。

敌步兵趁机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发起冲锋。

日军狂妄地以为岭上早已是焦土,没想到当他们要越过一字岭发起冲锋时,遭遇了幸存川军的猛烈还击。

  敌人的炮击和步兵冲锋轮番进行,我军主阵地的杨孟侯营伤亡殆尽。

  这时,团长王杰才命令预备队罗功亮营火速冲上硝烟弥漫的主阵地。

日军步步逼近,一名满身是血的战士冲出工事,双手抓着几颗手榴弹,向前冲出几步,连续把手榴弹投向冲上来的敌人,炸得敌人鬼哭狼嚎,这名无畏的川军战士也牺牲在阵前。

  敌人连续冲锋,罗功亮营又伤亡殆尽。

正当川军士兵准备与敌共赴死时,师长李宗?

P派援兵赶到,天主坳主阵地化险为夷。

  在右翼的香炉峰阵地上,三百多鬼子正像团长罗世英预料的那样,寻找火力盲点躲藏在一块岩壁下。

当敌人完全进入袋子里时,罗团长事先让人准备好的成捆成捆手榴弹,如雨点一样在岩壁下爆炸,日军死伤不少。

  在左翼老东阳脑,一?

六三团团长孙介卿负责指挥。

一天之中,周策勋营同日军已展开多次肉搏,以大刀和手榴弹不断将攻进阵地的敌人打退。

  谁也没有想到,17日下午,就在川军艰难击退敌人时,当地汉奸王承祖带领日军约500人的轻装部队,控制了叫柳树口的小山口,通过这个小口子直插黎城,以截断一七八师的后路,对川军前后夹攻。

  当天深夜,按照李家钰军长的部署,以守卫长治为重,令一七八师在一边侵扰敌军,用障眼法让主力部队回撤至长治西南的长子县。

18日清晨,敌人一番炮击之后,发现上当受骗,遂将火力集中到仍在香炉峰阵地上守卫的黄高翼连。

黄高翼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向敌人扔投手榴弹。

但在战役中,黄高翼不幸被鬼子机枪射中,身上被十几发子弹穿透,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历时三昼夜的东阳关血战结束。

日军伤亡一千余,川军伤亡两千余人。

  战斗结束后,东阳关百姓上山掩埋川军遗骸。

如今已84岁的东阳关长宁村郑晚育老人,说他一辈子忘不掉那个场景,当年只有7岁的他曾随乡亲上山帮忙,“一到山上,到处都是尸体,牺牲的人几乎没有完整的。

  王铭章将军之死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王铭章将军是其中12位川籍将领之一。

  热播电视剧《正者无敌》中,由陈宝国饰演的川军将领冯天魁原型,被认为就是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将军。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资料都显示王铭章将军在1938年滕县保卫战中自杀殉国,这让大家对他的死因有许多不解。

但何允中通过其父何?

荣的讲述以及史料求证,最终证实王铭章是中弹牺牲,为英雄正名。

  王铭章1893年生于成都新都。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救赎自己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对人民的伤害。

他请缨带领一二二师出川抗日,作为北路川军先锋军转战晋东、鲁南,立下赫赫战功。

  1937年底徐州会战开始后,因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退,鲁南告急。

1938年1月上旬,第二十二集团军抵达临城(今薛城),王铭章率领的一二二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后进入滕县(今山东滕州)县城守卫。

王铭章任第四十一军代军长,以前方总指挥身份统一指挥一二二和一二四师。

  1938年3月15日,日军第十师团撇开正面阵地,直接攻击滕县县城,迫我正面阵地不战自弃。

此时,滕县城关仅有一二二、一二四、一二七三个师部和三六四旅旅部,每个师部只有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还有滕县县长周同率领的警察和保安队四五百人,滕县形势十分危急。

王铭章紧急调令刘止戎营率三个步兵连连夜乘火车赶到滕县,同时命三六四旅张宣武团长从北沙河阵地抽出一个营,跑步回救。

  截止15日夜,滕县城关的战斗部队,加上警察和保安队,合计3000人,但真正的战斗部队不满两千人。

  16日凌晨,日军上万兵力在20门大炮、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采取迂回战术,从滕县城外主战场向县城进攻。

此时,王铭章接到司令长官孙震军令:

固守县城,等待救援。

在明知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王铭章抱定必死决心昭告全城官兵:

“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滕县正面战场四十五军部队经三天浴血奋战,伤亡过半。

16日中午,正面阵地被敌突破。

滕县完全陷入日军四面包围中。

  17日,日军飞机、坦克轮番轰炸滕县县城,县城内房屋损毁无数,已成一片火海。

东关守军与敌展开殊死搏斗,击毙登城日军无数,自己也伤亡惨重。

南城墙和东关先后失守。

王铭章便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

此时,日军利用已占领的南城墙做掩护,一路向西城进攻,西门、火车站遭到重创。

一二二师没有了城墙这道防御工事,完全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伤亡惨重,与进城的日军展开近身巷战。

  在纪录片《国仗》中,一二二师某部文书何宏钧回忆:

当天下午五时,西关也失守了。

王铭章自己也登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的手枪排进攻西门城楼,顶着敌人火力的川军几次冲锋,最终全排官兵阵亡。

王铭章又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同时向西关撤退。

不幸被日军机枪扫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何允中指出,日军可能是从王铭章将军的年龄和配枪上觉察到这不是一个普通人,便集中火力扫射。

王铭章不幸中弹牺牲,是他重伤的警卫员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何?

荣。

  17日傍晚,日军从三面入城,攻陷滕县县城。

城内的川军仍与日军搏斗,寻找突围时机。

一二二师七三一团排长叶光文在采访中说,当天他与16名弟兄,在城内居民郑大爷的指引下,用绑腿系成带子,从东南城角翻墙出城,向枣庄、台儿庄方向突围。

第二天,日军开始血洗滕县,城内三百多名伤员宁死不落敌手,全部用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仗,一二二师抵挡日军四天的进攻,全师只剩下17人!

  滕县之战,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

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

“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国民政府追赠王铭章将军为陆军上将。

王将军灵枢经武汉、重庆、成都运回其家乡新都,沿途各地纷纷隆重举行悼念、祭奠仪式。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

  资料显示,王铭章将军在奔赴抗日战场的前夕,曾有“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业”、“我很有决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乡谋利”的夙愿。

后来,王将军夫人遂将其所收租谷和1.2万元抚恤金作办学经费,于1941年9月创建私立铭章中学。

后又改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

  无名英雄最难忘

  1937年9月5日,巴蜀大地上闷热依旧。

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人山人海,民众为10万川军誓师出川抗战举行欢送大会。

  时任二十一军工兵营排长的吴官明对那个壮观的场面一直记忆清晰:

刘湘、邓锡侯等将领纷纷登台向民众表达抗战决心。

军长唐士遵推开话筒,向前一大步,和着胸腔的共鸣喊出:

“失地不复,决不回川!

”瞬间掌声雷动,数万军民泪如雨下……

  抗战之前,川军内部派系繁杂,没有统一的建制。

川内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内战恶名全国最响。

但可贵的是,抗战开始后,国难当头,长期争斗的川内各军派系抛弃前嫌,发出了统一对外的口号。

  刘湘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第二天,以四川省政府主席身份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7年7月10日,他又通电全国军政首脑,吁请一致抗日,万勿偏安一隅。

  1937年8月7日,成都各界群众1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向中央发出全民抗战请愿书,并向刘湘递交“抗战请愿书”。

8月8日,刘湘在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慷慨陈词两小时,力主抗战。

他表示:

“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9月初,首批30万川军分三路出川奔赴前线:

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副总司令孙震,辖第四十一军、第四十五军),从川北越秦岭,出陕西,进入山西;

另一路由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兼,副总司令唐式遵,辖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从川东出三峡,沿江而下,进入华中;

第三路是由杨森率领的第二十军,已先行从贵州出发,经长沙武汉直赴上海,在淞沪会战中打响了川军抗日第一枪。

  此后八年,出川将士不绝于途,浴血奋战。

从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开始,太原会战、广德泗安战役、徐州、武汉、南昌、三次长沙会战,直到1945年5月结束的老河口战役,都有川军英勇杀敌的身影。

  最让后人们喟叹的是,三百多万壮士出川抗日,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可他们当中的很多牺牲者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默默无闻地打仗,默默无闻地牺牲,默默无闻地被黄土掩埋……

  1944年7月7日,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成都东门建立,现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前,市民们都将其称为“无名英雄铜像”。

纪念碑上是一位无名川军士兵,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注视前方,随时准备出征献身冲锋。

纪念碑浓缩了四川人民对川军将士无限敬仰之情。

  《川人大抗战》一书作者郑光路先生提到过一个传说:

有一年深冬腊月的夜晚,一位衣衫单薄,又冷又饿的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元的小摊子前,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元……眨眼间士兵却不见了!

卖汤元的小贩恍然大悟:

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些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元喽!

一传十,十传百,成都的百姓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元,到铜像前祭奠……

  (本文采写中参考了四川广播电视台文献纪录片《国仗――川军抗战实录》,特此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