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962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奥运会。

看!

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

(板书:

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

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

(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

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

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板书:

端点)读两遍。

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板书:

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

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生指)(出示)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

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演示:

换根长)那这样呢?

(演示:

)那这样呢?

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

(生答)

  师:

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

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

(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

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

它有几条线段?

哪4条?

(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

(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

(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

比它短的呢?

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

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板书:

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

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

边画边思考:

  ①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

他画的怎么样?

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

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

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

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

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

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

给你三点呢?

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

(展示)是这样吗?

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

(演示)

  师:

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

给你四个点呢?

先猜一猜?

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

(展示)

  师:

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

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

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

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

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

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

(生:

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

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

演示:

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

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

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

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

为什么?

  4、小结:

线段是直直的。

(板书:

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

(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两个)(板书:

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

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

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

(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

(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演示方法:

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

要求非常准确。

(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

线段有长有短。

(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

(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

(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

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

一样长。

(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

如:

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一、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形象化的教学。

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三、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毛线入手,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

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

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感知线段

  拉一拉:

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

顺势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引出线段。

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

  辨一辨:

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2、找线段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观察课本的边,数一数有几条线段,引导孩子观察这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

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3、做线段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4、画线段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

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闯关“画线段”。

  第一关:

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

  第二关:

三个点。

猜猜画完是什么图形?

  第三关:

四个点。

独立画,交流。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