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996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特2018版学习资料.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学习资料目录导论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3.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2.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

3.理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2.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

3.认识新时代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理解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3.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内容。

4.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意义。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理解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2.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

3.理解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4.了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理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2.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理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2.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措施。

3.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了解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4.理解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

第八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

2.认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3.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作用。

4.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第九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1.认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和制度安排。

2.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3.了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

导论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在发展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深化和拓展。

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2.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涉及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这一思想的始终,是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内容。

“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八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集中反映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十四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结构和逻辑看,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贯穿着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逻辑。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凝结着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

3.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思想,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

同时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又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这一良性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这一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这一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的科学概括,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容,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新时代的主要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转化,“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新的奋斗目标,我国国际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等客观实际作出的重要论断,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必然历史飞跃,具有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所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和前赴后继的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从实践主题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到新中国诞生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标志着中国在100年内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从人民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从民族性来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从世界性来看,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祈和平、求发展的梦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也离不开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

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时代的中国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人类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

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注意和借鉴。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落实新时代的新要求,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进行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举措和新的精神风貌,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2.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

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影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一是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必将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只有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各项政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只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进一步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

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具体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

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重点工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三是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是要管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导向和实践要求。

要结合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理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既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方面。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会一成不变,必然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

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