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99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

步步高新课标通用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展示]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核心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提醒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表现

价格

商品流通

1.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最后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2)从货币的定义看,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综上所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比较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货币

产生

产生时间早

比一般等价物晚

是否固定

不固定

固定

联系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职能

作用

关键词语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表现商品的价值

“标价”、“价格”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购买”、“买卖”、“现场交易”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

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

“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3·上海高考,19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辨别货币的职能。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2011·江苏高考,7

2010·福建高考,26

命题点1 商品的基本属性

典例1 (2010·福建高考)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商品的价格是从价值角度提出的,商品的实用性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提出的,张先生和李先生的选择注重了商品的基本属性的不同角度,反映的恰恰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故D项正确。

A项中的供求关系题干未体现;B项中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与质量无直接联系;人们选择商品时,既关注使用价值,又关注价值,总是力求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所以C项片面。

变式训练1 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ad等电子终端提供的应用程序,将近80%需要付费下载,这既拓展了产品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又增加了公司利润。

下载应用程序需付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苹果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

B.苹果公司首创了这一商业模式

C.消费者愿意为增加的体验买单

D.程序开发者消耗了脑力和体力

答案 D

解析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项正确。

命题点2 辨别货币的职能

典例2 (2013·上海高考)某日报报道,“国际金价继4月12日暴跌4.1%后,4月15日再次出现断崖式跳水,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最低探至每盎司1356美元,跌幅超过9%。

”文中“每盎司黄金1356美元”表示(  )

A.美元的含金量

B.美元在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C.美元充当着黄金交易的“中间人”

D.黄金作为货币在流通

答案 B

解析 盎司是计量(重量)单位,每盎司黄金1356美元,是指黄金的标价,因此美元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故选B。

 判断货币职能的技巧

(1)价值尺度:

常用“标价”、“价格”等标志词。

(2)流通手段:

常用“购买”、“买卖”等标志词,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支付手段:

常用“还债”、“支付工资、利息、水电费、租金、税款”等标志词,即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

变式训练2 2013年9月,央行发行的限量版黄铜合金材质背面印有“和”字书法的5元普通纪念币倍受青睐,堪称纪念币中的“土豪金”。

该套纪念币(  )

A.其本质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C.收藏价值最终由供求关系决定

D.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 D

核心考点二 纸币及其流通

1.纸币

产生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

优点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本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提醒 ①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②纸币的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

③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

2.纸币发行规律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名称项目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主要表现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纸币升值,购买力提高

产生原因

货币供应量过多、货币流通速度过快

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

主要危害

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需求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治理办法

根本方法:

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宏观政策:

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根本方法: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

宏观政策:

实施适度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联系

二者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即都是由货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平衡所造成的;从长远来讲,对社会发展、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提示 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表示物价总体水平。

一般说来,当CPI增幅持续大于3%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3·海南高考,1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纸币的本质及优点,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

主观题往往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考查。

2012·新课标全国卷,12

2012·海南高考,1、2

2011·安徽高考,3

命题点 货币流通规律

典例3 (2013·海南高考)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

假设2013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  )

A.减少11.8%B.增加11.8%

C.减少16.2%D.增加16.2%

答案 B

解析 直接运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假定2012年待售商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均为1,则2013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14%)×(1+3%)/(1+5%)≈l.118。

所以应比上一年增加11.8%。

变式训练3 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8月末我国狭义货币Ml(M1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所有活期存款)余额为10.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上升。

这意味着(  )

①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消费活跃 ②居民存款收益率增加 ③国家必须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核心考点三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结算工具:

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

支票

功能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种类

一般信用卡和银行信用卡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优点

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减少商品贸易中大量现金结算的麻烦,促进商品贸易,保证结算安全

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外汇: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意 外汇不等于外币。

外汇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并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

(2)汇率

①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②变化: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汇率与币值的变化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点拨 本币汇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外汇汇率就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如:

1美元=6.626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就是1元人民币兑换1/6.626美元;美元汇率就是1美元兑换6.626元人民币。

2.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3·新课标全国Ⅰ,13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主要以各国汇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以计算题的方式考查对汇率变动的理解是这一考点的常见考查方式。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013·浙江高考,24

2012·江苏高考,34

2011·重庆高考,27

2010·北京高考,35

命题点1 汇率及其计算

典例4 (2013·新课标全国Ⅰ)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

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下降0.83%B.下降0.76%

C.上升0.83%D.上升0.76%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点为利润率和汇率的关系。

利润率=利润/成本。

签约时的利润率:

(6.32×24-144)÷144×100%=5.33%;交货时的利润率:

(6.27×24-144)÷144×100%=4.5%。

因此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下降0.83%。

变式训练4 下表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

(人民币元/100美元)

日期

现钞买入价

2013年

4月24日

100美元=611.51元人民币

4月25日

100美元=610.72元人民币

2013年4月25日,一出口企业到银行结汇(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银行,换成本币)10万美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较前一天到银行结汇(  )

A.少得790美元B.少得790元人民币

C.多得790美元D.多得790元人民币

答案 B

命题点2 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典例5 (2013·浙江高考)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使(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答案 B

解析 题目考查汇率变化的影响。

从材料中数据变化看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B项正确。

A、C、D是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5 (2014·黄冈中学月考)下表为2011年至2013年的某些日期的甲国货币与乙国货币的汇率情况:

2011年4月15日

甲国19.12元=乙国100元

2012年9月26日

甲国20.94元=乙国100元

2013年11月3日

甲国21.46元=乙国100元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国货币升值,乙国货币贬值 ②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下降 ③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升高 ④甲国货币贬值,乙国货币升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D

 判断汇率升降的方法

哪种货币的汇率升高,说明哪种货币升值;哪种货币的汇率跌落,说明哪

种货币贬值。

也就是说外币汇率升高,表明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

表明人民币升值。

易错点1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区分不清

提醒 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

矫正训练1 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

这里的“5999元”和“5000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B,最终支付“5000元”是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看到这里有“支付”字样就理解为支付手段。

易错点2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

提醒 通货膨胀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贬值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矫正训练2 2012年某国待售商品为1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20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2013年为了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该国政府多发行了100亿元纸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  )

A.20% 20%B.30% 35%

C.20% 25%D.25% 25%

答案 C

解析 根据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待售商品的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可计算出2012年该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0元×100亿件)/5=400亿元;则2013年纸币发行量为40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纸币贬值幅度为(5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100%=20%;物价上涨幅度为(50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100%=25%,答案为C。

易错点3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提醒 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是由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纸币的发行量决定的,银行信用卡的使用,与缓解通货膨胀并无必然联系。

矫正训练3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银行信用卡(  )

A.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答案 D

解析 银行信用卡以其储存的纸币额度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并不能减少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A、B两项错误;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相对安全,但在某些情况下不如使用现金方便,C项片面。

银行信用卡可以在银行指定的额度内透支,D项正确。

易错点4 把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混同

提醒 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币单位叫本币汇率,二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币单位叫外币汇率。

外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反向的。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相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跌落。

矫正训练4 (2010·江苏高考)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A。

把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混同。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减少说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完善市场机制 保持汇率稳定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①,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中全会释放出的改革信号以及最新一期宏观数据的向好,提升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回暖的信心,外资流入动力增强推动人民币不断升值。

与此同时,美联储下一任主席暗示将推迟退出量化宽松,导致美元走低。

②201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势强劲,并屡破纪录。

③2013年1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315,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上涨27个基点,创下汇改以来新纪录。

总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在经过多年升值后,正在逐渐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在上升趋势下,双向波动日渐明显④。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要求。

信息点②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

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市场预期等。

信息点③ 汇率的变化对进出口贸易有重大影响,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会提高,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有利于增加进口。

相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信息点④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命题猜想]

当前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汇率改革等日益成为国家及国际关注的焦点,是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等都将会成为高考命题背景。

[命题预测]

1.2005~2013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表(100美元兑人民币)如下。

这一材料说明(  )

2005年9月

2013年9月

811元

613.4元

A.美元汇率升高B.人民币贬值

C.人民币汇率升高D.美元升值

答案 C

2.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8月2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6.1710元。

自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升高,这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  )

①降低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 ③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会增多 ④增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3.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

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双边贸易 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 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A组 基础强化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参与经济活动,参与经济活动要求我们懂得其中的经济学道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场景。

据此回答1~2题。

1.场景一:

小明的母亲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短信,了解气象信息,查询天气情况。

这里“气象信息”(  )

A.是商品,因为它可以查询天气情况

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答案 C

解析 根据商品的含义判断。

2.场景二:

小明的父亲领取了3000元工资后,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

在这里,3000元、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答案 B

解析 注意实际支付的80元不是支付手段职能,而是流通手段职能。

3.“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答案 C

解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排除A。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所以是财富的象征,但是任何有价值的商品都可以是财富的象征,排除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排除D。

4.(2014·福建联考)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 ②纸币的面额(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额的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客观的规律决定的,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④错误。

5.下表中①、②处空缺的数字应该为(  )

某国货币运行变动状况

2012年

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

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

货币发行量应为:

2013年预期

商品价格总额比上年增加20%

货币流通速度比上年减少50%

货币发行量应为:

A.①:

250亿元 ②:

300亿元

B.①:

250亿元 ②:

500亿元

C.①:

250亿元 ②:

600亿元

D.①:

125亿元 ②:

700亿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公式计算,2012年货币的发行量为:

1000亿元÷4=250亿元。

2013年商品价格总额为:

1000×(1+20%)=1200亿元;2013年货币流通速度为4×(1-50%)=2;货币发行量应为600亿元。

6.现代社会中,信用卡与转账支票是核算各项经济收支往来的常用的结算工具。

信用卡与转账支票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电子货币

B.购买商品时可直接使用的信用凭证

C.在转账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D.都是由银行受理的现金结算方式

答案 C

解析 信用卡与转账支票都是常用的转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