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28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解析版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题意: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下列关于作出假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观察依据B要有严谨的推理和一定的想象力

C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回答D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置于某溶液中,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

A细胞内外可溶性糖的浓度差B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

C细胞内外渗透压差D细胞内外水的多少

3.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BATP和有些酶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C酶和ATP都是重要的细胞代谢产物D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4.有一条由12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多肽链,其分子式为C33H56O16N12S2,已知该肽链由以下四种氨基酸组成,并有3个甘氨酸参与其中。

请你推断有多少个丙氨酸参与了该12肽的合成?

A3个B4个C5个D6个

5.右图表示伞藻的核移植实验过程和结果。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核能通过细胞分裂控制生物的遗传

B细胞核能通过控制代谢控制生物的性状

C细胞核的重要作用与细胞质没有关系

D细胞核在该实验中表现出全能性特点

6.用新鲜、成熟的菠菜叶片作实验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B可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C较容易制备纯的细胞膜D可用于观察细胞膜的结构

7.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曾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

以下哪项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验

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实验

8.在观察人体减数分裂细胞时,发现X、Y染色体总是最先分离,其原因可能是

AX、Y染色体与性别有关BX、Y染色体同源部分太少

CX、Y染色体都很小DX、Y染色体不能联会

9.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短时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继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对释放出的子代T2噬菌体进行检测。

请根据有关知识,推测其应有的结果

A全部不含35S,全部含有32PB小部分含有35S,大部分含有32P

C全部不含35S,小部分含有32PD小部分含有35S,大部分含有32P

10.在一个用洋葱根尖细胞制作的装片中,可以找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的两个细胞,一个细胞含32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含16条染色体。

出现这种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在装片制作前

A生根的洋葱经过适当低温处理B生根的洋葱发生了减数分裂

C洋葱的根尖经过卡诺氏夜处理D洋葱的根尖细胞刚进行着丝点分裂

11.下面是一个家系中,甲、乙两种疾病的遗传系谱图。

已知这两种疾病分别受一对基因控制,并且控制这两种疾病的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请指出Ⅱ代中3与4结婚,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1∕18B5∕24C4∕27D8∕27

12.有一个体细胞含有10条大小不同染色体的植物,其花蕊细胞通常情况下将不能发生

A染色体数目变化B基因重组

C有丝分裂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3.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Xb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

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

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A.

B.

C.

D.

14.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灭活?

溶菌酶

促胰液素

抗天花病毒抗体

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

钾离子载体

A、

B、

C、

D、

15.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缓冲物质能促进有关物质分解,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协同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

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D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

16.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相互抑制

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

18.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捕食者的存在将使被捕食者种群逐渐衰退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19.为了检测大肠杆菌在紫外光照射下,某基因是否发生了突变,下列哪种方法正确?

A利用限制酶EcoRⅠ对特定序列的识别来检测

B利用特异性抗体对该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C利用DNA水解酶作用的专一性来进行检测

D利用相应的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来检测

20.从某种微生物种群中分离出5种单基因突变体(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在合成G的途径中,A、B、C、D、E都是必须的并按一定先后顺序出现的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G的具体顺序。

通过向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这几种物质,再检测它们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突变体类型

向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

A

B

C

D

E

G

1

2

3

4

5

注:

“+”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A的能力

B、类型5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B的能力

C、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C的能力

D、类型2的基因突变使其丧失合成物质D的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科学家先将准备好的含有Ca2+、Mg2+、SiO44-的一定量培养液两等分,再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

一段时间后,两种培养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⑴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图示,请指出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Ca2+、、Mg2+、SiO44-三种离子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⑵比较培养水稻的培养液,Ca2+、、Mg2+、Si4+三种离子的变化程度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比较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培养液,同一种离子的变化程度也明显不同,其主要原因是;该实验较好地体现了离子跨膜运输具有特点。

⑶实验一现适当提高番茄培养环境的湿度,或以使番茄培养液中Mg2+浓度在较短时间内边到图中效果,原因是。

22.(12分)下图是对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研究的实验结果。

图中a、b、c代表温度,且a>b>c;Ⅰ、Ⅱ、Ⅲ代表CO2浓度,且Ⅰ>Ⅱ>Ⅲ。

请回答:

本实验的目的是。

上图中,曲线反映了该植物的(填总光合作用或净光合作用)。

判断的理由是。

如果要判断在CO2浓度为Ⅱ,光照强度为P的条件下,温度分别为a和c时该植物是否能够生长,还需要在上述条件下获得怎样的实验结果?

如果要探究在温度为b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适宜CO2浓度,还需要保持

相同且适宜,并在范围内设置CO2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23.(12分)下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

途径

注射的是,途径

注射的是。

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人体受到外伤时,如果伤口大而浅则不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被感染,由此可以判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填字母)。

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E异养兼性厌氧型

当破伤风芽孢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破伤风病,需进行免疫预防,其有效途径应是上述。

正常情况下,曲线

在7天后逐渐下降,这与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关。

如果半年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则与上图相比,此人体内抗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24.(12分)马铃薯的黄果肉(Y)对白果肉(y)显性,抗病(R)对易病(r)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某生产基地用块茎繁殖的马铃薯都是杂合体,现要用这些杂合体通过杂交方式选育出黄果肉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

写出杂交亲本的基因型;F1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新品种占全部F1代的。

用黄果肉抗病(YyRr)的马铃薯植株自交所得到的子代中,分别占1/8的基因型共有

种;自交子代中,杂合白果肉抗病植株占全部白果肉植株的比例是。

从黄果肉抗病(YyRr)的马铃薯植株自交的子代中,选出基因型为YyRR和YYrr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株白果肉抗病马铃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亲本YYrr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因处理不当,使亲本YyRR植株发生了极少的自交。

为了验证究竟是上述哪种情况,可以将该白果肉抗病植株自交,若子代,

则是亲本YYrr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子代,

则是亲本YyRR植株发生了极少的自交。

25.(14分)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的桑基鱼塘,其生产方式是:

“以桑叶喂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

请回答:

在某一批家蚕饲养过程中,如果投放的桑叶总能量为a,到结茧之前,这批家蚕的蚕体所具有的总能量为b。

则能量a减b主要包括等;

如果把其中的鱼塘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从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等

桑基鱼塘生产方式比单纯养鱼或栽桑的生产方式好,主要原因是:

等;此外,还可以避免蚕粪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在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中,合理控制各个环节的生产是必要的。

如果在一个较小的鱼塘中一次投放过多的蚕粪,将造成鱼塘水质的污染。

若污染较轻,则一段时间后,水质可以逐渐好转,这是因为;若污染较重,则可能导致塘中鱼类死亡,其直接原因可能有等。

2013年合肥一模生物答案及解析

第I卷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D中实验操作能力与假设无关

2.【答案】C

【解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外溶液浓度与细胞内溶液浓度的差值,即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细胞外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渗透压细胞失水,细胞外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渗透压则细胞吸水,与细胞外溶液的溶质无关,与溶液的量也无关。

3.【答案】D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酶催化反应都需要ATP,例如生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4.【答案】B

【解析】方法一:

12肽共脱去11分子的H2O,所以四种氨基酸一共组含有C33H78O27N12S2,根据S分子数为2判断出半胱氨酸有两个,根据C,N个数关系可以联立方程求解出丙氨酸数量为4。

方法二:

每一个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12肽一共含有11个肽键,11个肽键共11个O,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2个O,所以还有3个O是来自丝氨酸的羟基(只有丝氨酸的侧链含有O),所以丝氨酸共3个;根据S原子判断出半胱氨酸有2个,故丙氨酸有12-3-3-3=4个。

5.【答案】B

【解析】A.本实验中没有涉及细胞的分裂。

B.细胞核通过代谢合成了伞藻的完整个体,所以是通过代谢控制生物性状。

C.真核细胞细胞核控制合成的多种物质都是需要细胞器参与的。

D.本实验为单细胞生物,不涉及细胞的分化,故不能通过本实验看出全能型。

6.【答案】A

【解析】A.成熟的菠菜叶片具有原生质层,且有颜色,故可以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B.成熟的叶片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

C.本细胞含有细胞核与细胞器,在提取细胞膜时,细胞核膜、细胞器膜影响较大。

D.细胞膜与细胞壁紧紧贴在一起,所以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结构。

7.【答案】C

【解析】C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其他实验均无。

8.【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首先是同源染色体联会,XY染色体结构上包含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类似于非同源染色体,不能很好的联会,导致XY染色体最先分开。

但是同源区段可以保证XY染色体正常的联会。

9.【答案】C

【解析】本实验的两次培养,保证了有放射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全部去除,所以不会含有35S,同时噬菌体又复制至少两次,每次都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只有不到一半的DNA是带有32P的。

10.【答案】A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本题中的两个细胞都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根据信息可以判断出体细胞为16条染色体,而低温处理的细胞染色体已经加倍,因此,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可以观察到为32条。

11.【答案】C

【解析】根据I1、I2、II1、II2、II3的无中生有判断出甲病为隐性疾病,而II2个体患病,I1不患病判断出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同样,I3、I4、II4、II5、可以判断乙病为显性疾病,而II7不患病,判断出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推出II3个体和II4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bA-B-;则他们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为(2/3)*(1/2)=1/3;所以他们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1/9)*(1-1/3)*(1/2)=4/27。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该个体体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该个体为单倍体生物,则染色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的联会配对,也不会发生交叉互换现象,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该个体的细胞可以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暂时性的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单倍体生物是由配子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过程中会有细胞分化,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以判断出来,小孩基因型异常的原因可能是XBXb没有分开或XbY没有分开,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答案为D。

14.【答案】B

【解析】①溶菌酶是一种酶反应前后量不会发生变化,②激素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③抗原直接攻击抗体会与抗原一起被清理掉,④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结合传导兴奋后会被分解,⑤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不会灭活。

15.【答案】C

【解析】A.缓冲物质只是调节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不会促进物质的分解。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

C.内环境成分的稳定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

D.人体免疫能力会受到内环境的影响,但不是正相关,例如过敏反应。

16.【答案】D

【解析】A.捕鱼用的网眼大小与捕捞的鱼的大小有关,网眼太大导致只能捕捉大鱼,种群数量的推算也只是大鱼的数量。

B.被标记的鱼死亡会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C.两次捕获的数量较小,也会造成推算中较大的误差。

D.重捕的鱼死亡依旧是个体,已经被标记,不会影响推算。

17.【答案】C

【解析】A.植物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收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增加不一定会引起种群密度增加。

C.中间的竞争会抢夺食物、资源,当资源不足时,种群之间会出现相互的抑制。

D.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并不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

18.【答案】B

【解析】当生物入侵时,捕食者能力过强,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故本题选B。

19.【答案】D

【解析】A.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对于识别序列之间的碱基没有检测作用。

B.特异性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蛋白质进行检测,而密码子具有兼并性,发生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变化。

C.DNA水解酶的作用在于对DNA进行切割,不具有检测作用。

D.DNA分子探针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DNA序列进行合成互补链,进而进行检测。

20.【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以判断出来G的合成路线是E→A→C→B→D→G;突变体对中间产物需求越少代表该物质的合成越靠后,同样,添加一种中间产物能生长的突变体越多代表合成越靠后,能存活的突变体越少合成越靠前。

故本题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21.【答案】

(1)都下降(2分)

(2)水稻对于这三种离子的需求不同,所含的相应载体数目不同(2分)两种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求不同,所含的相应载体数目不同(2分)选择透过性(2分)

(3)蒸腾作用减弱。

而不影响对Mg吸收的影响(2分)

【解析】

(1)植物的生长需要矿质元素,一段时间后所以都下降。

(2)植物体对于本身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而不同的植物对于同种元素的需求更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其所含有的相应的载体数量不同。

这个实验正是证明了跨膜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3)水的吸收和矿质运输的吸收是两个独立的作用。

22.【答案】

(1)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分)

(2)总光合作用(2分)

当光照度为0时,光合作用为0,没有出现呼吸作用强度(2分)

去除光照,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测量其呼吸作用强度(2分)

(3)光照强度等无关变量(2分)

CO2浓度大于II(2分)

【解析】

(1)从图中可知。

(2)看图的纵坐标,写的是光合作用强度,即指总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另外,如果是净光合作用,在光照强度为0时,纵坐标不应该为0。

判断植物是否生长,就是要求净光合作用大于0,现在已经知道总光合作用,只要求出呼吸的即可,再将两者进行比较。

(3)实验时应尽量保持其他变量一致。

III点不一定是光合浓作用的最适浓度,所以要选择II。

23.【答案】

(1)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2分)

灭活的破伤风芽孢杆菌(2分)

(2)D(2分)①(2分)

(3)浆细胞(2分)

(4)产生的抗体量多且迅速(2分)

【解析】

(1)由图可知,①的抗体直接减少,②的抗体是一个产生的过程。

(2)书上的知识点,由题干也可推出。

进行初次免疫的图像应该是①。

(3)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浆细胞数目下降导致此结果。

(4)再次免疫的特点就是抗体产生的量多且迅速。

24.【答案】

(1)yyRr和Yyrr(2分)0.25(2分)

(2)4(2分)0.5(2分)

(3)出现抗病株:

易感植株=3:

1全是抗病株(2分)

【解析】

(1)yyRr和Yyrr杂交得到YyRr该基因型的比例应该是4/16

(2)有四种,分别是YYRr,YyRR,yyRr和Yyrr;白果抗病的比例是2/16,白果肉的比例是4/16,两者一除得0.5

(3)如果是基因突变,白果抗病的基因型是yyRr,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如果是亲本自交所得,基因型是yyRR,自交基因型不变。

25.【答案】

(1)未食用的桑叶所含能量(1分);粪便中含有的能量(1分);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分);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1分);蚕粪中含有的能量(1分);鱼苗本身含有的能量(1分);

(2)①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分)②促进了N、P等元素的利用(1分)

(3)鱼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中含氧量降低(1分);有毒物质的积累(1分);有害病菌增加(2分)

【解析】基本都是书上的原话,略。

2013合肥一模生物试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