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029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1、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

52、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是《保卫延安》

53、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

54、1953年,青年作家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

55、女作家茹志娟的作品善于以小寓大,从细节上深入开掘,《百合花》正是突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56、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选的长篇小说。

57、十七年期间曾产生了许多文学经典,如著名的“三红一创”,它们分别指《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

58、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杨朔。

毛泽东于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60、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红旗谱》、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等。

61、《雪浪花》是杨朔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62、“文革”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

63、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是“干预生活”类小说中的代表作。

女作家茹志娟擅长以细节、侧面描绘反映生活风貌,代表作《百合花》便是围绕借被子表现军民之情。

64、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十七年中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成长的优秀长篇小说。

69、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

70、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是他创作的顶峰。

71、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子都是梁斌的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二、选择题(单选及多选题)

1、50年代前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农村题材作品是(C)。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三里湾》B.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周立波《山乡巨变》

C.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D.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暴风骤雨》

2、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B)。

A.田汉的《关汉卿》B.老舍的《茶馆》

C.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D.曹禺的《胆剑篇》

3、所谓"

新时期文学"

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D.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帮"

之后的文学

9、以下革命军事题材小说中,富于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是(B)。

A、《红日》B、《林海雪原》C、《保卫延安》D、《百合花》

10、王蒙1956年震动了当时文坛的一篇短篇小说是(D)。

A.《青春万岁》B.《春之声》C.《坚硬的稀粥》D.《组织新来的青年人》

11、被评论家冯雪峰誉为“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这还是第一部”的作品是(B)

A、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B、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C、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2、《保卫延安》和《红日》的相同的地方有(AB)

A、都是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

B、都选取了解放战争中的一些著名战役,都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连长,前者塑造了连长石东根的英雄形象,后者塑造了连长周大勇的英雄形象。

13、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人是(C)

A、刘白羽B、秦牧C、杨朔

14、以生活“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为哲理思索的作品是刘白羽的(C)

A、抒情散文《日出》B、报告文学《早晨的太阳》C、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15、一般来说,“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容的是(B)

A、刘白羽散文的特色B、秦牧散文的特色C、魏巍散文的特色

16、因创作成就突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A)

A、老舍B、田汉C、曹禺

17、贯穿《茶馆》全剧的三个人物是(A)

A、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B、王利发松二爷秦仲义C、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

17、“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句话形容的是(B)

A、曹禺话剧《胆剑篇》中的越王勾践形象

B、田汉话剧《关汉卿》中的关汉卿形象

C、郭沫若话剧《蔡文姬》中的曹操形象

18、“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C)

A秦牧B刘白羽C杨朔D、吴伯箫

21、从文学的角度看,选出与其他三篇不同类的一篇(D)

A《红高粱》B《人生》C《红旗谱》D《天山牧歌》

22、忠厚、善良、守本分,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形象出自:

(B)

A《龙须沟》B《茶馆》C《丹心谱》D、《绝对信号》

24、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朦胧诗人是(D)

A北岛B、食指C舒婷D顾城

25、“知识性、趣味性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A)

A秦牧B刘白羽C杨朔D吴伯箫

31、《保卫延安》的作者是(D)

A.吴强B.曲波C.梁斌D.杜鹏程

32、柳青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力作是(C)

A.《三里湾》B.《山乡巨变》C.《创业史》D.《不能走那条路》

33、《李自成》(第一卷)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古代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重大收获,它的作者是(C)

A.郭沫若B.吴强C.姚雪垠D.欧阳山

34、1952年,作家李准发表了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表现应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脱贫致富内容的短篇小说,它是(C)

A.《我的第一个上级》B.《三年早知道》C.《不能走那条路》D.《套不住的手》

35、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A)

A.《百合花》B.《桂林山水歌》C.《双桅船》D.《弧线》

36、“十七年”的戏剧创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形式的优秀话剧是(D)

A.《龙须沟》B.《关汉卿》C.《胆剑篇》D.《茶馆》

37、王利发是下面哪部话剧中的主人公(C)

A.《龙须沟》B.《方珍珠》C.《茶馆》D.《明朗的天》

38、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作者是(B)。

A、茹志娟B、王蒙C、高晓声D、冯骥才

39、以下不属于长篇小说的是(C)。

A、《三里湾》B、《山乡巨变》C、《黎明的河边》D、《三家巷》

40、沈振新是小说(B)中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形象。

A、《林海雪原》B、《红日》C、《保卫延安》D、《创业史》

41、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便是(C)的兴起,它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

A、古体诗B、新民歌C、政治抒情诗D、长篇叙事诗

42、解放后,老舍的创作主要集中于戏剧方面,(A)既是他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A、《茶馆》B、《龙须沟》C、《方珍珠》D、《关汉卿》

43、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学样式是(B)。

A、小说B、革命样板戏C、诗歌D、散文

44、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AB)。

A、《爸爸爸》B、《小鲍庄》C、《春之声》D、《红高粱》

45、以下人物不属于小说《青春之歌》的是(A)。

A、常四爷B、卢嘉川C、林道静D、江华

46、以下作品不属于茹志鹃的是(D)。

A、《百合花》B、《关大妈》C、《静静的产院》D、《哦,香雪》

47、在柳青的《创业史》中,评论界公认的艺术典型人物是(C)。

A、梁生宝B、素芳C、梁三老汉D、郭振山

48、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是由(C)创作的。

A、臧克家B、艾青C、闻捷D、贺敬之

49、《红旗谱》中的农民革命斗争发生在(A)。

A、大革命前后的冀中平原B、抗日战争前后的冀中平原

C、大革命前后的江南水乡D、抗日战争前后的江南水乡

50、(C)的《三年早知道》是一篇反映农民思想变化的力作。

A、西戎B、沙汀C、马烽D、李准

5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D)。

A、自信B、看不惯社会上的许多现象C、能力强D、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52、十七年时期,田汉创作了话剧(D)。

A、《关汉卿》和《白蛇传》B、《关汉卿》和《王昭君》

C、《文成公主》和《王昭君》D、《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53、以下不属于杨朔作品的是(D)。

A、《樱花雨》B、《雪浪花》C、《荔枝蜜》D、《社稷坛抒情》

54、以下不属于“革命样板戏”的是(A)。

A、《三上桃峰》B、《红灯记》C、《海港》D、《奇袭白虎团》

55、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三大文艺批判的是(C)。

A、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对“中间人物论”的讨论D、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56、以下作品,属于短篇小说的是(ABC)。

A、《哦,香雪》B、《山上的小屋》C、《春之声》D、《现实一种》

57、以下小说中,不属于爱情题材的是(B)。

A、《小巷深处》B、《沉默》C、《红豆》D、《在悬崖上》

58、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见长的小说是(B)。

A、《红岩》B、《青春之歌》C、《红旗谱》D、《林海雪原》

59、梁斌的《红旗谱》归入下列哪类作品比较合适?

( B )。

A、解放战争小说B、革命历史斗争小说C、工业题材小说D、新英雄传奇

60、散文名篇《长江三日》的作者是(D)。

A、秦牧B、杨朔C、碧野D、刘白羽

61、以下戏剧中,不属于历史剧的是(B)。

A、《王昭君》B、《龙须沟》C、《胆剑篇》D、《蔡文姬》

62、以下不属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内容的是(B)。

A、主观战斗精神B、中间人物论C、现实主义D、民族形式

63、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的作者是(D)。

A、周立波B、孙犁C、沙汀D、杜鹏程

64、梁生宝、梁三老汉等是小说(A)中的人物。

A、《创业史》B、《三里湾》C、《山乡巨变》D、《红旗谱》

65、余永泽是小说(B)中的人物。

A、《红岩》B、《青春之歌》C、《三家巷》D、《六十年的变迁》

66、军事家彭德怀的形象曾出现在以下哪部小说中?

(C)。

A、《红日》B、《在和平的日子里》C、《保卫延安》D、《金光大道》

67、以下不属于“山药蛋派”的是(A)。

A、孙犁B、赵树理C、马烽D、西戎

68、短篇小说《现实一种》的作者是(A)。

A、余华B、张炜C、张贤亮D、马原

69、以下茹志鹃的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为成功的是(D)。

A、《静静的产院》B、《关大妈》C、《高高的白杨树》D、《百合花》

70、著名政治抒情诗《雷锋之歌》的作者是(D)。

A、闻捷B、郭小川C、臧克家D、贺敬之

71、以下《茶馆》中贯穿始终的人物是(C)。

A、庞太监B、刘麻子C、王利发D、唐铁嘴

72、在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创作中,(B)的小说《第二次握手》影响最大。

A、李英儒B、张扬C、靳凡D、赵振开

73、____A_________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组织部副部长,也是作品成功塑造的官僚主义者的典型。

A、刘世吾B、王清泉C、韩常新D、赵慧文

74、下面作品中,属于梁斌创作的长篇小说有:

______ABCDE_____________。

A、《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B、《夜之交流》C、《红旗谱》D、《播火记》E、《烽烟图》

四、简答题

1、《茶馆》在结构上有何创新?

(重点)

(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

这样的结构本来容易变得松散,老舍克服了这方面的困难,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

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老舍创作《茶馆》的意图是以“埋葬三个时代”来歌颂新时代。

这个意图的关键是把三个时代被埋葬的必然性写足。

老舍采用“人像展览法”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这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2、简述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1)秦牧开创了“小百科全书”式散文的新形式,人称“小品散文”。

2)秦牧散文熔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

3)秦牧散文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

4)秦牧散文富有情趣和幽默感。

5)秦牧散文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4、《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重点)

①讴歌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②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这篇小说常为人称道的艺术特色。

③女性视角的叙事特色

6、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重点)

1)选材特点:

截取一片微澜,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挖掘和描绘,以小见大地反映时代风貌,是茹志鹃小说选材立意上的显著特点。

2)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不展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广度的描写,而往往从人物性格某一突出之点深入下去,作纵深的挖掘,展开细腻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

3)构思精巧。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炼出一两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媒介,展开对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写。

7、闻捷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1、诗歌在构思上较新颖。

2、作者善于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充分地表现青年人感情的波动,折射出时代风俗的巨大历史变迁。

3、闻捷诗歌语言富有民族韵味的音乐美,情感基调高昂欢快,有浓重的牧歌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4、闻捷的爱情诗不单纯描写爱情,而是将爱情与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传达新的时代气息、高扬新的思想情操联系在一起。

五、分析论述题

1、梁三老汉形象分析

人物分析: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

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

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

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

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

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并不是《创业史》里所独有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叹,可以说,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2、朱老忠形象分析

朱老忠是一个跨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的觉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

①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②朱老忠有一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腿泥”其中除了蕴有韧性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

③小说在表现朱老忠韧性的同时,还表现了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

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

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

运涛参加革命后被捕入狱,严志和家遭到灾难,朱老忠挺身而出,带领江涛千里迢迢去济南探监。

3、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这不能不说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巨大成功。

在人物肖像塑造上,老舍擅长白描,他的白描总是漫画式的,加入喜剧的因子,于嬉笑怒骂的氛围中凸现人物身上的“可爱或可憎之点”。

《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五爷的形象。

老舍只用了三句台词,就真切地描绘出其霸道、虚伪、狂傲的洋奴性格。

当二德子在他面前撒野时,他说了句:

“二德子,你威风啊!

”先摆出自己的威严;

接着又说:

“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

”又显示了一次威风。

二德子赔了不是,常四爷要他给评理,他不屑一顾:

“我还有事,再见!

”显示出极度的傲慢。

马五爷的洋奴形象,便在这三笔两笔之中立于纸上了。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2)语言的幽默风格。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

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

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老舍是著名的"

语言艺术大师"

其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

创造"

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

的幽默;

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创造地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学习和研究这些风格,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4、批判讽刺与赞美同情相结合。

4、简论朱老忠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论·

重点)

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

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

第一,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朱老忠生长在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地,少年时期亲睹了父辈与冯家的斗争,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使他直观地感受到沉痛的压抑,其父留下的“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我报仇!

”的遗言,滋生了他出于阶级本能的反抗性。

这种反抗性贯串其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

第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

他对乡民穷人救危扶困,不惜用血汗钱给朱老明治眼病;

卖掉心爱的牛犊资助江涛上学,以及替严家操办丧事,冒险探监等情节,都表现出朱老忠的粗犷豪爽、慷慨仗义。

第三,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他经受了大贵被抓去当兵、运涛被捕、严家丧失“宝地”等一系列打击而坚韧不拔;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他没有硬拼蛮干,而是一切从长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