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67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docx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

生长中国度面临的可连续生长问题

 生长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存眷的问题。

大部门生长中国度取得独立后,在生长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背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度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结果。

一些国度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

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生长战略,照旧“出口导向”生长战略,多数是走西方发达国度经济生长的门路。

经济增长是社会生长的底子,但有增长不一定有生长。

为了制止“有增长、无生长”的现象,世界各都城把可连续生长作为国度宏观经济生长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连续生长的途径。

这是人类生长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连续生长的困难任务中,生长中国度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特别是,一些生长中国度或没有认识到可连续生长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接纳的步伐还不很得力。

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生长战略时,把可连续生长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生长中国度面临的迫切和困难的任务。

  1.土壤严重退化

  据联合国情况筹划署陈诉,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产生在生长中国度。

土壤退化(包罗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物理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

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门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

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

土地退化很大水平是因使用不妥和种植结构不公道所致。

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浇灌面积由于排灌不妥,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大概两者兼而有之。

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淘汰,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凉。

  随着干旱和过分开发,农田酿成沙漠,荒原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非洲可耕地的73%(约140万公顷)面临荒原威胁。

80年代荒原化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

全世界100多国度存在荒原化问题,其中80个是生长中国度。

从土耳其到印度的西亚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拉美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沿岸也都受到荒原化的严重影响。

沙尘暴掠、田毁人亡。

荒原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故里。

  2.温室效应升高

  全球变暖已成举世存眷的问题。

在已往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3-0.6度。

80年代的十年中,竟有五年为本世纪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

最新的科学研究预测,21世纪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将继承增加,气温继承变暖,其速度将凌驾已往一万年中的任何时期。

21世纪末全球气温平均将升高3摄氏度。

全球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海平面升高,大片陆地被淹没,土地干旱和荒原化,疾病蔓延,生物物种淘汰等严重问题,从而给全球生态及人类的社会经济运动带来重大影响。

造玉成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温室效应,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气体,释放到困绕地球的大气层后形成了一层类似“温室玻璃”的气体层,阻碍了地球有效散热,使地球气温升高。

  世界上绝大多数生长中国度漫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换言之,漫衍在非洲、中东、东南亚、中美洲这四个温室效应重灾区。

政府间气候变革问题研究小组颁发的陈诉指出,在拉美(特别是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已受到季候性或周期性的气候偏差(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倒霉的社会经济结果”。

气候变革可能对拉美人民的福利、康健和生命宁静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居住在大水易发地区的贫民区的人们威胁最大。

别的,在生长中国度实现产业化的历程中一些最依赖于情况资源和污染严重的产业(如化工)生长最快,但淘汰或防备破坏的能力又较低。

  尽管国际上接纳了种种步伐低落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现象,但直到90年代上半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继承上升,1990年至1995年期间,生长中国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从29%上升到35%。

今后随着亚洲、拉美等地区生长中国度产业化步调的加速,到2100年全球的能源消耗将比1750年产业革命前成倍增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预计也将增加一倍。

凭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平均每消耗千美元能源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约为0.3吨,其中发达国度只有0.27吨,而生长中国度却为0.42吨。

  臭氧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从而防备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辐射。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辐射的增强,将会严重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增产。

产业制冷、气雾剂及溶剂所排放的含氯氟烃等,是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底子原因。

最新资料表明,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已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欧洲陆地面积的两倍。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人类再不改变生长模式,21世纪人类面对的将是“温室效应”的挑战。

对生长中国度来说,更是如此。

  3.森林面积锐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治气候、改进生态情况的功效和效益。

据史料纪录,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曾被森林所笼罩,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

预计,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已下降到占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到2020年将下降到七分之一;如果任其生长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消失殆尽,人类将陷入巨大的灾难。

  在世界林业中,热带森林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据统计,全球现有20亿公顷热带雨林。

它是地球上拥有生物量最高的天然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情况。

它是巨大的物种贮存库,在雨林天蓬遮盖下栖息的物种占全球物种总数的一半。

热带森林照旧人类医药宝库。

据不完全统计,生长在热带森林中可供提炼抗癌药的植物就有3000多种。

  然而,近几十年来,森林无节制的采伐,以及经常不停的森林火警,导致森林面积骤减。

尽管近10年来,全球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并接纳了一些雨林掩护步伐,但是全世界热带雨林仍以每分钟29公顷、每年约154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毁林面积最多的是美洲,每年为561.1万公顷。

被称为“世界之肺”的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其面积约占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分之一,对全球的气候变革和生态平衡影响甚大。

由于无筹划砍伐森林,亚马逊河平均每年丧失200万公顷绿林。

如果按目前每年淘汰5.5万平方公里林区的速度盘算,再过80年,亚马逊原始森林将要消失而成为一片沙漠。

  其次是非洲,每年被毁面积达367.6万公顷。

亚洲虽然仅为201.6万公顷,但如不实时接纳有效步伐,到2010年东南亚地区的大部门热带雨林可能消失。

目前,热带地区生长中国度平均10%的人口就业有赖于雨林,热带国度中共有3.5亿人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雨林。

  制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为农业生长筑起绿色屏障,推动可连续生长已成为生长中国度的头等紧迫任务。

  4.水资源面临危机

  掩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80年代末全世界年淡水用量为4.13万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到20世纪末,全球年淡水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

凭据关于一个国度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敷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度的尺度,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度(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敷,其中26个国度(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度。

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30年,中东、北非地区的水源供给量将比60年代下降80%。

  更为严重的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现在生长中国度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富足的卫生设备。

预计,在生长中国度,95%的都会污水未经任那边置惩罚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

  缺水问题还将严重制约21世纪生长中国度的经济和社会生长。

对付相当一部门生长中国度来说,制约其农业未来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缺水,现在全世界每年用水的80%用于水利浇灌。

  别的,水资源日益短缺,甚至导致一些国度为争夺水资源而产生辩论。

国际舆论认为,20世纪产生的许多战争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而引起的,到21世纪将多数是为水源而战。

当今世界上有40%的人口居住在两个或两个或更多国度共享的流域之中,淡水的短缺加剧了一些国度的水源政治纠纷(如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的约旦河水之争)。

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由于水引起的争端和辩论可追溯到数千年前,至今这些地方仍存在出现紧张局势的可能性。

公道分派用水,掩护现有水源、开发新的水资源已迫在眉睫。

5.海洋遭到污染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

恒久以来,人类把海洋视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据统计,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财产产值每10年就翻一番,预计2000年可到达1.5万亿美元。

  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进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多,海洋成为人们藏污纳垢的无底洞。

当前,农药等有机物和无机元素,以及汞、铅等对人体康健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均被大量排入海洋。

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达几十亿吨。

排入海洋中的油类达数百万吨,其中通过河道排入约500万吨,船舶排入约50万至100万吨,海上油田排入约100万吨。

  大量的污染物毫无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都会毗邻的近岸海疆污染加剧,海洋情况质量逐年下降,近海污染范畴扩大。

海洋的污染造成海洋情况灾害不停产生,海洋资源与生态破坏严重,海洋生物物种淘汰,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根本上不再形成鱼汛,对海洋经济的连续生长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大部门生长中国度都有或长或短的海岸线,也面临着海洋污染问题。

例如赤潮五、六十年代只产生在产业发达国度的沿岸水域,现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情况灾害;且产生的频率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对海洋组成另一种威胁的是温室效应。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玉成球气温升高、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据测算,海平面每上升100厘米,意味着人类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损失:

如在中国,这将危及沿海地区7000万人口的生存;在埃及,人口的七分之一将被迫迁移;孟加拉国受害人口将高达60%;而马尔代夫和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海岛国度将面临灭顶之灾。

  6.生物物种淘汰

  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命运密切相连。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与生长提供了根本条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连续生长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

  世界上到底有几多种动物和植物?

目前人类尚不知详。

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生长陈诉”的大略预计,世界已识别的物种(包罗种种动物、鸟类、鱼类、植物、昆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计139万种;加上尚未命名和识别的,总计凌驾3352万种。

  联合国情况筹划署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世界生物物种的5%至15%将消失,每天可能有40至140个物种灭绝;未来20至30年内将有25%的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热带森林生物灭绝最为严重。

由于中美洲、南亚和东亚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烧毁,数以万计的昆虫、动物和植物已经绝迹,数以万计的物种也面临绝种的危险。

预计,今后30年内约莫有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消失。

在地中海气候区,如非洲南部、智利中部等地方,至少有10%动植物处在危险之中。

  同时全球淡水系统物种消失也十分惊人。

墨西哥流域所有当地鱼类已经绝灭;马来西亚原有266种鱼,现已灭绝了一半。

与陆地相比,濒临海洋的各国状况稍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出现了“全球性危机”,大马哈鱼、海龟、海鸟、鲨鱼等海洋生物正在遭到大量捕杀;河湾、盐沼、海草层等沿诲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威胁着赖以生存的沿海动植物种。

掩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人类最紧迫任务之一,也是生长中国度急需解决的课题。

  7.能源消耗增长迅速

  随着生长中国度的经济高速生长,世界能源消费的形势产生了变革:

发达国度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亚洲等生长中国度的比重大幅上升。

199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达36490万亿热单元,比15年前增长了快要77%,其中生长中国度整体能源消费量增长了近252%,而亚洲国度和地区增幅高达268%。

与此同时,发达国度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仅为48%。

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生长中国度目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三大主要能源。

  石油素有现代经济的“血液”美称。

在两次石油危机打击下,发达国度因能源效率提高、财产结构优化,石油需求减缓。

而生长中国度的石油需求增长却连续强劲。

1986--1996年期间,生长中国度石油消费量由7.46亿吨增至11.41亿吨,年增长率为4.3%,为世界平均年增长的3倍。

尤其是,亚太地区消费剧增,10年间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高达5.4%,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预计,今后10--15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未来自亚太地区,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今后15年内由于生长中国度鼎力大举生长钢铁、化工以及火力发电等高能耗产业,其能源消耗将凌驾发达国度。

到2010年,生长中国度石油消费量可到达每天3100--4300万桶;生长中国度消耗的原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三分之一上升到约二分之一。

  据美国能源部的陈诉预测,在未来20年内,煤仍是世界发电以及诸如钢铁、水泥和化工等产业的主要能源;到2015年煤消费量将达13470万亿热单元,年均增长约1.9%。

煤的消费增长主要在生长中国度,其中中国和印度就占了煤消费增长的82%。

  虽然在产业化历程中生长中国度也在努力实现能源多样化,但是石油以外的能源开发和利用遇到来自资金、技能以及社会方面的制约。

例如,在全球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防备温室效应的呼声下,进一步增加煤炭的消费日益困难;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核能的生长也受到限制。

至于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和生物能,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能。

今后除非技能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不然难以遍及、大范围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如何选择利用能源问题上,何去何从,对生长中国度将是一个难题。

  8.固体废弃物处置惩罚能力有限

  目前,世界各国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甚至被认为全球净土的珠穆朗玛峰、南极,都有垃圾“惠顾”。

近年来,垃圾又在太空“落户”。

在太空轨道上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成为危险的“飘游炸弹”。

  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是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度,仅美国每年产生的产业垃圾就达20亿吨以上。

生长中国度所产生的垃圾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生长中国度许多都会产生固体废物超出了它们能够收集和处置惩罚的数量。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度,处置惩罚都会废物的用度经常要占到市政预算的1/5到1/2,纵然这样也另有大量废物待处置惩罚:

雅加达(印尼)30%、卡拉奇(巴基斯坦)2/3、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4/5的垃圾被随意弃置,没有收集和处置惩罚。

  虽然贫民区产生的人均固体废弃物数量相对少些,但是这些地区收集和处置惩罚废物的办事也最弱、最差。

即便市政政府为收集废物摆设足够的用度,但宁静处置惩罚废物仍然是个问题。

另有,在许多生长中国度,主要的处置惩罚要领仍是露天倾置堆放和园地填埋。

因此,由废物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气体泄漏、甚至爆炸,时有产生。

  对大多数生长中国度来说,有毒废物还不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随着产业生长,这类物质的数量会不停增加:

泰国有2.6万多家工场产生危险废物,是10年前的三倍。

近年来另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西方产业国度利用生长中国度急需外汇的心理,把被称作有“致命危险”的产业有毒废物运往亚非拉等地。

生长中国度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度危险废物的堆放地。

国际舆论恼怒地指出说,亚非拉“不是富国的垃圾箱”。

一些有识之士号令,世界各国配合努力,一道来解决这个可能遗患后人的全球问题。

  9.自然灾害仍频

  20世纪90年代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旨在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将当前世界上种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给生长中国度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小水平。

随着科技生长,目前人类已经有一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尽管如此,自6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愈加频繁,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没有淘汰,反而有上升趋势。

据统计,60年代大型灾害16起,70年代19起,80年代则有70起;造成的经济损失,60年代预计为100亿美元,70年代则为300亿美元,80年代高达930亿美元。

  80年代非洲大干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那次大干旱连续时间达4年之久;旱灾笼罩地区波及非洲34个国度,总面积占非洲大陆的44%:

从东非的非洲之角,横贯中部非洲,到西非沿岸,北起撒哈拉沙漠,直至南部非洲;受灾人口达1.5亿,约占非洲总人口的1/3。

这场20世纪稀有的特大旱灾造成无数良田颗粒不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4年非洲谷物总产量比正常年景减产20%。

80年代后期,非洲大部地区气候转人正常,但又遇到前所未见的蝗灾。

  20世纪90年代,气候异常又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以洋流水温上升为特征的厄尔尼诺方才离去,以洋流水温下降为特征的拉尼娜又迅猛袭来。

厄尔尼诺、拉尼娜对热带地区,尤其是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最为强烈。

太平洋东岸的智利、秘鲁等南美国度暴雨(大雪)成灾,大水泛滥,大片农田被淹;而加勒比地区的海地、洪都拉斯却产生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在太平洋西部地区,印尼、菲律宾等国遇到了最严重的干旱,干燥的气候还导致了大范畴的森林火警;非洲许多国度自1997年10月以来多次产生严重大水,数十万人被迫离开故里。

拉尼娜现象通常是紧随着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主要与飓风、大暴雨和严寒的气候相联系。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厄尔尼诺一拉尼娜的影响已凌驾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

环保专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人类恒久破坏地球自然情况造成的恶果,是人类咎由自取,而且祸患无辜的下一代。

  10.人口压力巨大

  人口是经济、社会生长的主体,生长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作为底子。

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人口与生长大会提出的口号是人口、连续的经济增长和可待续生长,把人口、生长、情况三者之间的干系紧密联系起来。

  目前,世界约莫80%的人口居住在生长中国度,而有74个生长中国度正面临着在今后30年里人口翻一番的局面。

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到达85亿,其中新增人口的90%将在生长中国度。

  人口增长虽不是导致生长中国度贫困化的底子原因,却是生态情况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使贫困化问题越发严重。

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商品和办事的需求,但也对自然资源形成分外的压力。

尤其在都会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凌驾其蒙受能力,如住房、医院和其他底子设施等。

更多的人还将产生更多的废弃物,生活情况越发恶化,感染性疾病更易流行。

联合国人口委员会预测,2006年世界都会人口的一半将生活在都会中;到2015年,全世界将有26个都会跃入特多数会行列,其中22个在生长中国度。

人口增长和都会扩展加重了地球的情况污染。

  情况恶化还推动了人口迁移。

人们称之为“情况难民”。

生活在“危急区”的居民是“情况难民”的主要来源。

所谓“危急区”是指气候条件恶劣的高原或高山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巴西东北部、非洲萨赫勒地区、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之间干旱带、也门和印度德干高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危急区”人口达11.65亿。

随着全球变暖,亚非拉一些岛屿、沿海地区以及河道三角洲将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这会促使更多的人弃家而走。

人口增长将加重温室效应,加速全球变暖。

仅这一因素就会使埃及16%、孟加拉国10%的人沦为情况难民。

人口增长与生态情况干系是如此密切,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就成为制止生态情况恶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21世纪生长中国度在可连续生长问题上面临的任务是十分困难的。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生长中国度以及国际组织已开始认识到可连续生长的深远意义,并接纳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步伐。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敷,尚不能阻止全球生态情况日益恶化的态势。

可连续生长是利在今世、惠及千秋的事业。

为了保持经济与人口、资源、情况的协调生长,为了创建一小我私家类共有的美好故里,生长中国度应该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