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68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 文13.docx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文13

绝密★启用前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

于是,针对考生开办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

书院分官私两类。

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700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

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

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

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

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作好文章并背熟,一旦考到,直接默写出来。

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1000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由此可见,模拟考试以提高中榜率,古人已经有相当多的经验。

更神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

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简直神乎其神。

乾道二年和乾道八年,他在为母亲和父亲守丧时,开办了“高考补习班”,亲自编写《丽泽讲义》《东莱博议》等辅导教材,朱熹的儿子、张栻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

特别是针对科考,吕祖谦还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

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

吕祖谦最得意的学生巩丰在《咏玩珠亭》中说:

“岁时来上冢,车马隘阡陌。

念昔事先生,同门至千百。

”在当时,“同门至千百”可谓天文数字。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北京晚报·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补习班”是伴随着科举产生的,其中名气最大、招牌最亮的非书院莫属。

B.私人书院产生于唐末至五代期间,宋代、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宋仁宗起多次遭到打压。

C.私人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佛教禅林讲经制度的模仿。

D.官办书院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书院的产生、发展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存在着一定关系。

B.文章第三、四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论证古代通过模拟考试提高中榜率。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证了“书院的功能”,论述的重点是私人书院。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突出了来私人书院“补习”的学生数目之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欧阳修、朱熹等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所以当时的人愿意出资兴建书院。

B.因私人书院打破了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所以虽遭打压但未根绝。

C.只要熟读四书五经,熟悉八股文的写法,掌握“年度热点问题”,就能通过科举考试。

D.吕祖谦针对科考,对书院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大胆创新,于是前来学习的人很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长生生物日前再次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此事已于去年10月立案调查,相关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此次问题疫苗的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迅速做出处置。

2016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材料二:

对疫苗企业的任何违规行为,不论大小轻重,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

疫苗生产企业承担疫苗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针对企业故意造假的恶劣行为,要建立严格的惩戒体系,让企业为失信和违法违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涉事企业长生生物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

对疫苗这类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务必要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零容忍”,决不姑息纵容,建立带电的“高压线”。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建立一次违法终生禁入行业等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

(摘编自《新华时评:

保护疫苗安全的高压线一定要带高压电!

》)

材料三:

事实上,在这起“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之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在一次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生生物所生产某批“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当时,该公司也解释称,“该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

这些劝慰公众的公关话语,与如今公报所说的“没有不良反应”何其相似,如是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

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

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及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以最大限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从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到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再到这次“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安全警钟屡屡敲响。

对此,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该整改的整改,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

(摘编自“光明网”《“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没有不良反应也该问责》)

材料四:

图一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二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注】Q1:

是quarter1的缩写,代表第一季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疫苗造假、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显示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决心。

B.材料二属于时评,针对疫苗造假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强调有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C.从语言风格看,材料三用语辛辣,尤其是第一段末尾的两个反问句,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管理者的失望。

D.前三则材料围绕疫苗造假事件或陈述事实,或发表建议,但均体现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是要严把质量关,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5.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图一可知,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自2013至2017年逐年提高,其中2017年营收达到15.53亿元,净利润达到5.66亿元。

B.根据图一可知,2013至2017年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成正比,2017年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都是最高的。

C.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主营收入相较上一年大幅提高,这也使2017年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

D.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这种片面追求毛利润的做法,必然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6.如何才能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颖 影

蒋子龙

倏忽,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

30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

20世纪的70年代初,在天津市举办的一个文艺学习班上我结识了甄颖影。

她身材高挑,眉目修长,脸上焕发着摄人心魄的清纯,漂亮得像一种文化,凝结了那个时代的美:

军装、少女、率真、阳光。

那个年代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突然变成“炮制大毒草的反面典型”,“兵的代表”甄颖影却公开表态看不出我的小说有什么大问题……她说得那样轻盈随意,一派单纯和善良,但这却并未给我帮上忙,反而给她自己惹了麻烦。

这使我感激、感动和愧疚。

以后我们便一直保持着联系。

她在唐山当兵,家却远在新疆,以后她每次回家或探亲归来,都以我的家作中转站落一下脚。

颖影的父亲原是军事科学院的高级干部,1969年遭受迫害,被发配到新疆。

颖影当年只有16岁,想去当兵。

事情拖到第二年初,颖影更急迫地想自己出去闯。

那天外面风沙很大,冷彻骨髓,她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又回来了,说是拿帽子和手套。

母亲笑了,就你这么娇气,还能去当兵?

颖影听了就将拿到手的帽子和手套重新甩到桌子上,返身又冲进风沙。

她直接跑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张到北京的车票。

一上车就是四天四夜,由于她没有钱买吃的东西,就一直饿到北京,看着别人都下车她却从座位上站不起来了。

好心的列车员把她架下车,还扶着她在站台上溜达了一会儿,为她买了点吃的东西,她才慢慢地能够自己走路。

出站后就去找父亲在京的一位老战友。

很快她穿上了军装,到唐山255医院当了一名战士。

她在伙房做过饭,在病房做过护理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不够入伍年龄的新兵,却很快成了医院的名人。

她富有灵性,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快被政治部发现,经常抽出去为医院撰写各类在那个时期不能不写的文章。

逢年过节或部队发生重大事情,还要为医院编写文艺节目。

这也正是她被选送到天津市参加文艺学习班的原因。

她打篮球也相当不错,从科里打到医院,又代表医院到外地跟兄弟部队比赛……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却又有一种无邪的气质,她的生命仿佛是在自然地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芬芳。

直到她超期服役的第三个年头,接到家里电报,父亲病倒,希望她能回去一趟。

这是1976年的7月中旬,限令她归队的时间是7月29日。

她7月27日回到唐山。

也就在颖影回到唐山的当天夜里,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

我像疯了一样在废墟上东撞一头,西撞一头,见人就打听,最后竟幸运地问到了跟颖影同宿舍的一名战友。

她告诉我颖影因出血过多三天前已经死了……她还告诉我负责掩埋颖影的战士叫周黑子,以及他的部队番号。

天快黑了,我被周黑子领着来到颖影的坟前。

这是一片盐碱滩的高埂,蒿草荒烟,四顾阒然。

颖影的坟堆不大,没有任何标志。

盐碱滩上植物很少,远处倒有几墩红柳,柳梢上正顶着白色小花。

我走过去折了一大把,口袋里还留着一个馒头,一并献在颖影的坟前。

颖影,这里很安静,不会再有人来打搅你了。

只是对你来说,这儿太荒凉,太孤单了。

相信我,我绝不会把你一个人丢在这荒滩上,我会选一个适当的时候把你送回你父母的身边,但不是眼下,眼下我没有这个能力,你的父母也未必会受得了……

汉沽盐场的工人作家崔椿蕃是我朋友,我敲开他家的门。

第二天,老崔给我找出一块很厚实的长木板,怕墨水被雨水冲掉,特意又从别处借来白油漆,我用毛笔蘸着白漆写成了颖影的墓牌: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甄颖影之墓。

旁边再加上一行小字:

1953~1976。

供品除去那三张精致的鸡蛋饼,还有水果。

老崔陪着我一人扛着一把铁锨,来到颖影的坟边,先给坟堆培土,把坟堆加大,做规矩。

再将那块木牌竖在坟前,摆好供品。

这时,我站在颖影的坟前才可以说出那句话:

“颖影,安息吧!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对甄颖影坟墓四周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荒芜、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难以言表的悲痛。

B.文章具体交代甄颖影回到唐山的时间,表明这是一个特殊时刻,世人难以忘记,作者更是永生难忘。

C.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思路清晰,语言质朴,寓深切的悼念之情于平淡的叙述之中。

D.文章详细叙述了作者整理甄颖影坟墓的过程,作者说甄颖影可以安息了,暗示作者的悲痛心情消解。

8.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甄颖影的形象特征。

(6分)

9.文章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

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

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

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

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

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

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

“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

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由是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

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

“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

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

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

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

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

指诏书曰:

“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斛律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北朝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建都邺,史称“东魏”。

B.文帝、天保、世宗,分别是谥号、年号和庙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C.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D.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斛律光箭艺高超。

斛律光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又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脖颈,得到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斛律光英勇善战。

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

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不得已为之。

D.斛律光遭冤被杀。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恰好北齐皇帝对斛律光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

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

“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 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①,三军出井陉②。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刁斗:

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

②井陉:

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

③取龙庭:

借指誓歼敌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情缘起,“柳”字暗点特定场景,言简意赅。

B.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点出了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呼应。

C.颈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意思是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诗歌前两联重在表现赵都督的耿耿忠心,后两联重在描写其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

15.诗歌的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有何含意?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       ”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作者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最后感叹“       ”,这与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故借问廉颇“       ”所表达的悲怆之情类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的科学意义  。

建望远镜是瞄准21世纪的科学前沿,寻找暗物质、暗能量。

宇宙中有99%的质量和能量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么。

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和宇宙起源之谜。

中国“天眼”有多大?

沿着FAST的圈梁走一圈用时43分钟。

“天眼”的“眼眶”是一圈钢铁结成的圈梁,登上圈梁往下看,巨大的天坑里,    地排列着一个个“网结”。

FAST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    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FAST口径有500米,组成的球形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

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    。

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

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调整视线的指向,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B.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

C.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D.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毋庸置疑     星罗棋布     参差不齐     息息相关

B.不容置喙     星罗棋布     参差错落     休戚相关

C.毋庸置疑     阡陌纵横     参差不齐     休戚相关

D.不容置喙     阡陌纵横     参差错落     息息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B.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希望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和宇宙起源之谜。

C.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也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D.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也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和宇宙起源之谜。

20.下面是小明给乡下务农的伯伯写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惊悉伯伯一氧化碳中毒,我很担心,但是近期出差在外,无法马上回家,如果回去,我定会到府上探望。

惠寄五百元钱,用来治疗;如果有其他需要,定会鼎力相助。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中国人有爱国品质。

材料:

诚信  敬业  友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鞠躬尽瘁 立木为信 废寝忘食 高山流水 一诺千金 刎颈之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期,河北一名以707分考取北京大学的女生发表的一篇有关“感谢贫穷”的文章,引发全网关注。

她说: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

尽管它限制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一文章引发热议,有感动,有鼓励,也有更深层次的讨论。

对于“感谢贫穷”的说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A A  D  C A  D  C  B   B   D  D   A  C

1.A【解析】B项,“私人书院产生于唐末至五代期间”错误,原文“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末至五代期间……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应该是在“唐末至五代期间发展起来”。

C项,“直接原因”分析错误,原文“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