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30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3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班指导教师年月日

实验名称: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激发探究光的兴趣。

实验原理

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晚长,中午短。

方向也不断发生变化。

实验器材及

「根17厘米长的铅笔、一块橡皮泥(捏成半球形)、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

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指南针一个。

装置简图:

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

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实验步骤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测试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50分)

填好观察记录表一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的影长,整理

记录。

4、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实验结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

月相盒

猜测: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手电筒1把,直管3张相同位置打圆孔的卡纸、屏幕1块

猜测: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取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同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实验过程: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

三个小孔的位置

纸屏上有无光点

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

左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

右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

左移动第三圆孔张卡纸

右移动第三圆孔张卡纸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

时间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潜望镜组合制作材料1套,胶水1瓶、胶带1卷、剪刀、美工刀,长方形纸盒1只,小镜片2只

1、利用“潜望镜组合材料”直接组装一只,然后用它从室内的门、窗的边缘观察室外的情况;

2、自己利用材料,自制一只简易的潜望镜:

用一只长方体牙膏盒,在一端的侧面,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另一端在它的对面,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45度,切出直线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

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

如右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实验过程:

口剜畫式蒂塞拔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三个黑色纸袋,三支温度计

猜测:

放置的方法不同,吸热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过程:

1、把三个相同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

2、在阳光下,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摆放:

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阳光垂直,同时记录下刚开始的温度。

3、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各袋的温度,总共记录5次,比较它们温度有什么不同。

纸袋摆放

的情况

刚开始的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和地面水

和地面垂

和太阳光直射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器材:

平面镜5个,放大镜1个,凹面镜1个,温度计1支

猜测: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在阳光下,将一面平面镜的反射光射向墙壁,用温度计测量光斑处的温度;

2、同时,和另几个同学,把多个平面镜的反射光反射向墙壁的一个点,也用温度计测量光斑处的温度,记录下照射相同时间后的温度;

3、用一张纸平铺在阳光下,测出此时温度,用放大镜在纸面上形成一个光点,测量光点处的温度;

4

实验过程:

、把凹面镜放在阳光下,用温度计测量凹面镜上方,会聚的光点处的温度。

5、比较这几处强光与弱光温度的不同

光的强度与温度数据记录单

镜子数

0

1

3

5

凸透镜

凹透镜

光的强度

温度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器材:

电池、导线、小电珠

猜测:

实验过程:

步骤

操作要点

1.认识实验材料

学生认识电池、导线、小电珠。

2•连接简单的电路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电路,想办法使小电珠亮起来。

2.指名成功小组演示。

3.再次分组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展示电路图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

;4.整理器材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判别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

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猜测: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

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将检测物品分另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火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

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将检测电路留出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火来判断液体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探究磁铁的性质

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过程: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

悬挂法。

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

水浮法。

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5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实验器材:

澄清石灰水1瓶、保鲜袋2个

猜测: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

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

第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

实验名称

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

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猜测: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

“原型”:

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匚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

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