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17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接古代史名解)

164、 亚罗号事件: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一艘停泊在广州的亚罗号船国捕海盗。

这是一艘中国人的鸦片走私船,曾非法在香港领过登记证,且早已过期失效。

中国水师上船逮捕海盗纯属内政,可是英国人却说此船是英国船,中国水师上船捕人是非法的,并诬称中国水师侮辱了英国国旗,遂以此为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法国则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战端,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65、 十三行:

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鸦片战争前官府特许经营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商行。

清初沿明之习,命名十三行。

实无定数,最多时达二十六家。

最少时仅四家。

对官府负有担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商等义务,是官府与外商交涉的中介,并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均需由十三行买卖。

初为牙行性质,乾隆四十七年,十三行商人组成公行,专揽茶、丝及大宗贸易。

虽有行会组织,彼此间仍有竞争。

在对外贸易中获利虽多,但被官府勒索亦多。

五口通商后,十三行独揽中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趋没落。

166、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的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是在南京下关海面签订,故称此名。

主要内容:

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需同英方议定。

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破坏,开始了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的“双向演化历程”。

167、 片面最惠国待遇: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

在国际条约中,缔结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

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

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168、 魏源: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

清代著名思想家。

他于嘉庆末年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

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鸦片战争时,他痛愤时事,著《圣武记》。

他又依据林则徐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

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

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

魏源除段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169、 三国干涉还辽:

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

19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重要的侵略目标。

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并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了辽东半岛给日本。

沙俄得知后,立即联合德、法两国对日本施加压力。

1895年4月,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指出: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不但“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使亦使朝鲜之独立成为有名无实”,并“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在三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三千万两。

日本还辽后,

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索取种种权益。

沙俄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逐步使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170、 东南互保:

1900年6月,英、美等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参加了“东南互保”。

这一活动一定程度上使东南各省免于战火,但是阻碍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并使帝国主义列强得以集中兵力在北方发动侵略战争。

171、 《暧珪条约》:

《暧璋条约》是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58年趁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威胁北京之际,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暧璋条约》。

条约规定:

(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规划俄国;

(二)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民“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人“不得侵犯";(三)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

该条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没有批准,但是占领已成事实。

172、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없匕京条约》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

次年任命恭亲王奕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营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后改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后改南洋通商大臣)。

1901年改为外务部。

在与外国的交往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国势日衰,就逐渐便利了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成为他们的帮凶。

173、门户开放:

为了分享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

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西方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故又称“海约翰政策”。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174、“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早期提出的口号和旗帜之一,由于义和团最初的目的即是反对洋人,所以这个口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为义和团势力的扩大起到了作用,在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大部分团民主要是团结在“扶清灭洋”的旗帜之下。

175、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同时,内部领导集团却在发生着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在定都天京后,安逸的生活,滋生了他们对权力和享受的追求,起义初期的朴素思想荡然无存,而且在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日益尖锐。

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并给清政府的反扑创造了机会,曾国藩的湘军顺流而下,重建的江南、江北大营又将天京陷于包围之中。

176、 女馆:

女馆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施行家庭组织改革中设立的,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初,便实行男女分营的管理体制,定都天京后沿用了这项体制,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居住,其中所有的妇女编入了女馆。

这种体制使得一家人一周只能团聚一次,其余时间都不得见面,违抗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177、 廊坊狙击战:

1900年6月,八国联军通过铁路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在铁路沿线狠狠打击侵略军。

由于天津到北京的火车只需要走几个小时,由于义和团拆毁铁路,处处狙击敌人,使侵略军四天后才到达廊坊。

侵略军还未喘息,就被义和团和爱

国的清军官兵,团团困在廊坊站。

义和团战士是手持大刀、长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猛砍猛刺手持洋枪的侵略军。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侵略军400余人,取得廊坊狙击战的伟大胜利。

廊坊狙击战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78、 “借师助剿”: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太平夭国的镇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清廷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权力斗争,慈禧排除异已,独揽大权。

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深入,清政府的对外政策,由抵抗转变为争取外国人的支持,逐渐改变着自已的身份,变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

由于双方都是处于保护自已的利益,所以最终勾结在了一起,而“借师助剿”就是二者的实际行动。

179、湘军:

湘军是晚期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

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落入汉族重臣,客观上加快了其灭亡。

180、 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是清末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延枢赴唐山开平一帝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且质地优良,李遂于次年八月派唐筹办,招商集股。

1881年正式投产。

雇工三千人,到1898年更增至七十三万吨。

该局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该局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往市场,获利甚厚。

到十九世纪末,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著者。

181、 《筹办夷务始末》:

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

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

共收上谕、延寄、拆片等约三千六百多件,二百五十万字。

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凡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

182、 赫德:

中国清末英国侵华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854年来华。

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

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他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直接参与中国借外债的活动。

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

183、 新建陆军:

清朝末年,清政府决定实行新政,在新制定的改革蓝图中,编练新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1901年全国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

实际上新式的陆军最后由袁世凯所掌握,在后来镇压辛亥革命的过程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一直是袁世凯手中的资本。

184、 容阂:

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

学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人,少入澳门马礼逊学堂。

道光二十七年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中日甲午战争时,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

二十四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逃出北京。

二十六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称中国国会,被推翻举为会长。

因清政府通缉,经香港赴美,后渐趋支持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

1912年病逝于美国。

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185、 “丁戊奇荒”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是最大、最具有毁灭性的一次,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

从1876年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

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两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给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186、 官厂商办:

官厂商办是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官员管理的商业组织方式。

在官厂商办的模式中,政府和商人是庇护人与受庇护人的关系。

洋务运动时期,引进新式企业需要巨大的资本。

清政府拿不出巨款直接投资,结果还是引用纲法的老法子,向私人募集股本。

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员管理,这种方法称为官督商办。

187、 李提摩太:

英国浸礼宗来华传教士。

1869年来华后在山东、山西传教,1890年到天津任《时报》主笔,鼓吹维新变法。

1891年任上海同文书会总干事,后又任广学会总干事。

与李鸿章、张之洞来往密切,与康有为、梁启超亦有联系,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协助康有为出走。

著有《救世教益》、《留华四十五年》等。

188、 “南张北周”:

张春,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

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事业和教育。

张骞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并终身为其事业奋斗。

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

周学熙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

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

袁世凯窃国以后,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任财政总长,参加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周以兴办实业成绩桌著,与南方实业家张睿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

20世纪初,由于新政和预备立宪都倡导奖励工商业,发展实业的政策,使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真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阶级,其中张睿和同学熙便分别是南北方的代表人物,以他们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9、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所不同的特点,因而在中国的土壤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的建立是洋务派

“自强""求富”主张的体现。

190、 买办:

买办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是“买办”。

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居间或代理人。

鸦片战争以后,“买办制度”随着洋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了变化。

买办阶层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点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独特色彩的集团,他们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191、 京师同文馆:

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

清政府的鸦片战争后,屡次与帝国主义列强交涉,深感语言不通,文字隔阂。

左宗棠、李鸿章等坚持学习西方,于是在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上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

192、 《申报》: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

一是发表政论文章,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

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经营副业。

《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并实现了赢利的目的。

193、 科学补习所:

1906年刘静庵、宋教仁、吕大森、张难先、胡瑛、曹亚伯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

吕大森被推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曹亚伯任宣传,时功璧任财政,宋教仁任文书,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

实行光复汉族、“革命排满”的宗旨。

194、 咨议局:

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预备立宪”。

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

设。

咨议局实际上有名无实,只是在清政府地方行政长官严密监控下的点缀门面的机关。

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195、 《天演论》:

甲午海战的惨败,中华民族到了危亡的关头。

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返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他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天演论》揭示的这一思想,结合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西方哲学思想,是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急需的精神食粮。

196、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1年应慈禧改革上谕所奏。

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献计献策。

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倡导下,先有各省督抚的联衔会奏的动议,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张之洞是该奏折的主稿者,但《三折》稳健,不宜过激的基调是由刘坤一确定的。

197、 保路运动:

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丰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

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留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198、 “公车上书”:

中日甲午海战过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社会上强烈抗议,正在京城参加科举的各省举人公推康有为起草上皇帝的万言书,当时共同签名的举人多达1300多人,史称“公车上书”。

其中的内容包括,痛陈割让台湾、辽东的恶厉后果,提出了进行变法改革的几点主张。

199、 《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

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以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

《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戍变革的施政纲领。

20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1912年由临时参议院通过,并公布实施。

总纲以简洁之文字,将国家之要素作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权利义务之保障已有详尽之规定,并没有法律保留条款;大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仍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精神由参议院选举之,司法独立审判的规定,符合三权分立原贝!

J,《约法》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变上级官厅之干涉,仿法国式之责任内阁制,盖当时之参议院为仰制袁世凯之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201、 “黄花岗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召开同盟会骨干会,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四月,黄兴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

起义军浴血奋战,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不足而溃败。

起义失败后,其中72人的遗骸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202、 “二次革命”: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对国民党人步步进逼,包括刺杀宋教仁等行为,但是国民党人却一味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孙中山的动员,李烈钧于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

于12日向进驻九江的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

二次革命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

但它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运动的软弱性。

203、 “安福国会”:

安福国会亦称新国会,,是段祺瑞的御用国会。

1918年,段祺瑞为抵制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决定重选国会议员,由徐树铮、王揖唐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俱乐部包办选举。

段祺瑞为达到对抗广州非常国会及排挤直系势力出中央政府的目

的,一面加紧训练参战军以扩大势力,一面利用日本的借款,收买无耻政客,成立以徐树铮、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操纵新国会选举。

在选出的议员400余人中,安福俱乐部占了300多人,故世称新国会为“安福国会”。

204、 《癸卯学制》:

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

包括《学务纲要》、《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等章程。

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学务管理等。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分小学9年,中学5年,高等学堂及大学6〜7年。

规定了学堂的宗旨。

这一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颇大,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205、西原借款:

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山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

为取得这笔款项,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段祺瑞则利用这一借款,建立起“参战军",进一步加强了皖系军阀的实力。

206、 护法运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段祺瑞被继任总统,黎元洪罢职后,唆使北洋督军叛变独立,以武力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孙中山又连续通电西南各省,呼吁拥护约法和国会,起兵讨伐北洋群逆。

207、 整理国故:

在新文化运到达到顶点,新思潮最为高涨的1919年,胡适却突然提出了要“整理国故”的号召。

此论一•出,便引起争论。

有人热烈响应,并身体力行,使“整理国故”运动取得了至今仍令人赞叹,堪称丰硕的学术成果。

208、 北京政变: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

但他率部返回北京,从城北的安定门进城,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镉。

冯玉祥在北京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决定清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209、 马日事变:

1927年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

国民党在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

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

这次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

210、 澎湃:

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

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211、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陆军军营学习的简称,该校成立于1924年5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学校仿照苏联红军的培养模式,引进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强调军事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员的政治教育。

212、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

并很快席卷全国。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帝国主义的屠杀,点燃了中国人民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