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86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五年级下 第二三单元4.docx

数学五年级下第二三单元4

第二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第四课时、质数和合数教案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4)准备教具:

投影片、课件。

(五)授课时数: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2周第1课时(学期第6课时)

课题

因数和倍数 

教学

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课型

新授

教具

课件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

因为2×6=12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

学生写算式。

师:

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

因数  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18的因数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

2、4、6、8、10、16、……

师: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

3,6,9,12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应该怎么改呢?

 师: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

因数和倍数

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2周第2课时(学期第7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

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

难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课型

新授

教具

课件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

最大因数是几?

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

(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

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

(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

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教师:

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

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

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

奇数有多少个?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

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个位数字是0。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2、5的倍数的特征

(一)2的倍数的特征。

(二)5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周第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

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

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课型

新授

教具

课件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师:

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

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师:

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

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

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

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

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

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

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周第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质数和合数

教学

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课型

新授

教具

课件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

4、师:

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师:

确定吗?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

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

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

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质数和合数

像上面这些数(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

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第三单元计划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周第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重点

难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3建立体积概念。

课型

新授

教具

学具袋。

课件。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

实验,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

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

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

谁的体积小?

2、体积单位:

(1)、讲:

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

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观察后总结:

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哪个体积单位大?

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

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

(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

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

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

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

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

)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周第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

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运用公式计算。

课型

新授

教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

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

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2、新课:

 (!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

你们是怎么摆的?

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

(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1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

V=ab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体积

12m

5m

4m

 

1.5dm

0.8dm

0.5dm

 

8cm

4.5m

3cm

 

 

正方体

棱长

体积

0.9m

 

2.4dm

 

1.6cm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

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

V=abh

 

课时教案

课时

进度

第周第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求长正方体体积

教学

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

难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3、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

课型

新授

教具

课件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

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

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

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

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

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

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

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