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197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docx

人教版上学期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精

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共12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痴.想(chī迂.回(yū诱惑.(huò瞬.间(shùn

B、嘉肴.(yáo收敛.(liǎn颤.动(chàn寒颤.(zhàn

C、喧腾.(xuān眩.目(xuán骚.扰(sāo伶.仃(líng

D、卑.微(bēi迸.溅(bâng庸.碌(yōng啜.泣(c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2分

A、迸溅心惊肉跳忍後不禁

B、喧腾头晕目眩仙露琼浆

C、糟蹋昂然挺立擎天憾地

D、搔扰瘦骨嶙峋恢心丧气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2分

A、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C、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下航行。

4、下列作者、作品及出处,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王家新——《在山那边》——《长江文艺》

B、宗璞——《紫藤萝瀑布》——《铁箫人语》

C、孔子——《虽有嘉肴》——《学记》

D、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当代青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2分

A、画不画得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关键在于绘画者对生活要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B、为了提升城市品味,凯里市近日开展了“环境优美示范社区”评选活动。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D、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近期加大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力度。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在山的那边》中的“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

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C.《紫藤萝瀑布》中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了“我”,使“我”浮想联翩,原有的悲痛和焦虑

化为宁静和喜悦,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D.《虽有嘉肴》一文通过生活中的吃饭菜而知其味道的道理,类比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指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7、根据原句或者提示,默写诗句。

(8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夜雨寄北》(4朱熹《观书有感》道出“不断学习,丰富新知”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课内语段阅读理解

(一(15分

①“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②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③“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石头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第1页共4页

④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⑤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⑥我曾经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8、文中写“我”下山的动词有移、伸、探、踩,其作用是写出“我”下山时小心翼翼的心理和内心的恐惧。

(3分9、选文第一段中,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4分

答:

因为本身作者就害怕,若再想距离多远,“我”会更加胆怯,只有不考虑距离有多远,才能全力以赴地走完脚下的这一步,才有克服眼前这个小困难的勇气。

父亲是想激起我的自信心。

10、用双竖线把选文部分划两层,并归纳层意。

(4分

答:

第一部分:

写“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经过。

第二部分:

写下山事件给“我”的人生启示。

11、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所含的生活哲理。

(4分

答: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着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最终必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14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2、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喻为“瀑布”的用意是什么?

(3分

答:

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也暗示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13、盛开的紫藤萝能给作者以安慰和激励,那么描写十多年前凋零的紫藤萝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一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反映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作者深入地思考人生做铺垫。

14、画横线的句子有何妙处?

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答: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写出了紫藤萝芳香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愉悦之情。

在全文中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15、抄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说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4分

第2页共4页

答:

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困难和挫折,不想命运低头。

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1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6、解释句子中带点的字。

(6分

(1虽有嘉.肴嘉:

好、美(2弗.食弗:

(3不知其旨.也旨:

甘美(4虽.有至道虽:

即使

(5兑.命兑:

通“说”,傅说。

(6学.学半学:

17、解释下列语句。

(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

知道不足,就能够反省自己;知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够自强不息。

18、本文概括出的教学观点是什么?

请谈谈你对这方面的理解?

(3分

答:

教学相长。

理解自谈,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外语段阅读理解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14分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

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

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

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⑵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⑶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⑷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

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⑸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

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

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⑹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

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

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

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

他的眼神溢满怜惜。

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

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

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⑺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

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

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

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怡个小水洼里。

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

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⑼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

“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

”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

“应该是它们害怕呀!

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⑽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

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

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

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第3页共4页

⑾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

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⑿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最终大都暴尸野外。

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

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

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⒀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

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⒁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

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⒂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

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

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9.给下列词语的带点字注意。

(2分

乍.暖还寒(zhà一丝慰藉.(jiè被蜂蛰.伤(zhé暴.尸野外(pù

20.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1见到一只流浪蜂,“我”想起了流浪蜂的故事

(2想起以前的流浪蜂,“我”知道了流浪蜂的艰难与顽强。

(3感悟这些流浪蜂,“我”被顽强而执着的流浪蜂感动了。

23.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答:

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

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答:

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分。

24.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

(2分

答:

(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

(2第⑺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⑷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

(3第⒁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⑹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

(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

2分

2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

(3分

答:

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1分,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1分,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1分。

(或:

文章以物喻人(1分,借辛勤酿蜜的蜜蜂(1分,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1分。

四、写作。

(50分

26.一树藤萝,让人感悟到生命的旺盛与永恒;一片山脊,让人对山外的世界充满无限向往;一只小蝉,让人鼓舞起对生活的全情投入;一片贝壳,让人对卑微的生命也倍加珍惜;一只孤蜂,让人感受到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一叶一世界,一物一哲理,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请你以“给我的启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600字以上,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