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02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五单元

单元主题

中国古典名著

单元教材安排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口语交际: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3、学习缩写。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学资源

课题

18将相和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的教学方法。

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

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七个比较强的国家,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赵国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

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军事上和外交上的措施,就有关系到国家兴旺的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齐心协力保卫赵国的。

板书课题,将有几种读音?

本文中读那种音?

“将”指谁?

“相”与“和”同上。

学生思考倾听

 

回答

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

2、检测生字:

“璧、碧、壁”组词;“召”的读音;“荆”的书写.

3、概括交流主要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2、开火车认读3、默读,交流汇报

锻炼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

1、概括故事内容,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2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两人不团结?

3、学习“完璧归赵”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说说蔺相如在与秦王的斗争中,是怎样战胜秦王的。

(骗)

3、通过蔺相如在故事中的表现,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默读,概括小标题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归纳,形成体系。

四、读一读,演一演。

1、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的语句。

2、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表演感兴趣的部分。

通过读、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

五、拓展阅读

跨越式资料相关篇目。

自由读

六、打写练习

假如廉颇就在你面前,你怎么用刚才学过的内容劝服廉将军蔺相如不是靠耍嘴皮子升官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面对秦王是毫不畏惧,勇敢机智,那么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又表现怎样呢?

2、学习渑池之会。

画出表现蔺相如毫不畏惧,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句子

3、这个故事中的蔺相如与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表现出来的品质一样吗?

突出(逼)

 

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回答。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二、深入阅读课文

1、学习“负荆请罪”。

(突出:

避)廉颇对蔺相如被封为上卿,职位比他高这件事,是什么态度,有什么想法?

2、假如你是蔺相如,听了廉颇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会怎么做?

3、蔺相如听了廉颇的话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4、听了蔺相如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2、展开想象,说自己的想法

3、躲避退让,以国家利益为重

畅所欲言

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把握课文重点。

适当的迁移拓展,激活学生思维。

三、体会廉颇人物形象

1、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后,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

2、看到这样一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老将,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你有什么感受?

在书上作批注,和同桌交流。

 

从文本中跳出,积累语文知识。

四、体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的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既独立又有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跨越式资料相关文章

六、打写练习

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板书

将相和

将相

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

勇猛善战渑池之会才智过人

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勇敢无畏

保卫赵国

课题

19草船借箭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草船借箭》是人教实验教材第十册第19课。

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赞扬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本课时的教学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6至9自然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起到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历史知识,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设计理念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发现探究的过程。

针对课文的特点,设置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教学难点是“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算’到哪些?

‘妙’在哪?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使文章更加通俗化,孩子们完全可以读得通,读得懂。

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如果不帮助孩子通过此关,孩子的阅读就仅仅只是停留在较浅层面,兴趣也会随之降低,这就无法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弘扬民族文化。

所以,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就是: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立足人文,激情引趣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几条歇后语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2、导语: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并称四大名著,长期以来,不仅其人物和故事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还产生了许多三国歇后语、三国成语、对联等。

大家喜欢三国故事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之一。

 

学生试着猜猜后半部分。

并说说几条歇后语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是和《三国演义》有关的)

 

从生活出发,从原著出发,使课文的教学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解题质疑,以疑导读。

1、区分箭与剑

2、提问:

在这四个字中,哪个字是中心?

(借)

3、围绕这个字,你对文章的内容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谁向谁“借”?

为什么“借”?

怎样“借”?

“借”到没有?

 

以课题为辐射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概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边的阅读明确了目的。

三、略读课文,了解梗概。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

除此还讲到了什麽?

3、检测生字词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弄清课文故事梗概,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掌握读书方法技巧。

四、自读2至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大家认真倾听,互相补充交流。

2、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承担角色感情朗读。

经过探讨,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较准确的把握,“在读中悟”和“以悟促读”的有机结合。

五、自读6至9自然段,了解成功原因

1、先说经过。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3、总结:

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

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1、自己读书,自己总结,。

2、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汇报。

(1)雾的作用。

(2)船的作用。

(3)曹操多疑之心。

(4)士兵作用。

(5)水的作用。

学生独立阅读并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就是学生独自与文本对话、分析、总结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完整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六、拓展阅读

跨越式资料相关篇目。

七、打写练习

写写你眼中的周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快速读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思考,交流

(神机妙算)

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的语句?

2、组织课堂交流。

★知天文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

(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2)讨论:

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识人心

(1)识曹操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1、默读,勾画语句。

 

2、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学生讨论。

学生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学生讨论

 

同学们认真讨论

 

从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文本最具扭力的地方入手,可以把教学的多维目标归于一统,更明确、更宽泛、更人文化,给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思想留有较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有利于发掘教材的内涵,使之更富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体验、感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突破传统教学的死板格局,激活整个教学的过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叙述描写出发,对人物的性格、才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做到“言出有据”。

特别是对诸葛亮的评价,要着眼于借箭前后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深入分析,感悟人物多方面的特点。

也可以联系自己课外了解、积累的《三国演义》故事来评价人物特点。

学生集体交流通过阅读感悟到的人物特点。

充分体现自主性,又实现互助与共享,还变单向性交流为多向性交流,优化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也可用一首小诗来总结: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补充说说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看法。

五、拓展阅读

跨越式资料相关文章

六、打写练习

缩写《草船借箭》

板书

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 神机妙算      识人心

                                              晓地理

教后小记

课题

20﹡景阳冈

课时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武松醉酒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无畏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读懂课文,把握事情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二、设计理念

《景阳冈》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篇精彩篇章。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及部分内容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打虎英雄——武松豪放、英武而又机敏的人物形象。

这其中第三部分打虎是文章的重点,前两个部分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又是武松豪放,倔强,无所畏惧性格的写照。

为打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对于学生而言,武松这个人物并不陌生,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也很熟悉,但是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读懂文章,并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会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段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的训练,抓住人物的对话来体会武松鲜明的个性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研读名著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1、快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段落。

2、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部分,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3、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武松个性品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武松打虎的故事学生都不会陌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建构了相关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武松打虎的一些细节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学生文本,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显得很重要。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过《水浒传》吗?

这本书里描写了许多英雄,其中有一位大家没有见过却一定听过,他就是打虎英雄武松。

你们想了解这位英雄吗?

那好,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20课《景阳冈》。

可结合资料袋,说说你对“武松打虎”的了解。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本文选自古典小说,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让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

2、体会词语的含义。

筛酒:

斟酒、倒酒。

如何:

为什么。

但凡:

凡是。

请勿自误:

请不要自己受伤害。

踉踉跄跄: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

表示当时时间非常短促。

试读:

但凡、揪他不着、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指名朗读:

通过自学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同时积累古代词语,丰富词汇量。

三、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2、根据学生所答,随机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冈下来

默读思考。

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交流汇报

通过默读,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重点研读

1、通过阅读,你认为哪部分描写最精彩。

(打虎)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3、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武松的唯一武器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找出来读一读,思考:

他为何丢下哨棒?

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闪”能否换成“躲?

1、找出描写具体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作批注。

2、交流

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3、书上批注,然后交流。

(凸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慨和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交流想法

(突出了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通过重点研读,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分析,突破重点问题。

在分析过程中体会写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任的“勇”。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

《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出示相关句子: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

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

你读懂了什么?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挨”能否换成“走、跑。

”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师生讨论交流:

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在跨越式资料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七、打写

写《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故事。

八、作业

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演演。

板书

20、景阳冈

             武松打虎

          闪、抓、踢、扑、掀、剪

           机敏 无畏 凶猛

课题

21*猴王出世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设计理念

通过课文学习后让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有一些个人的认识,或是喜爱上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再通过课外的兴趣阅读与习作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后的印象。

体会古典名著的写作语言特点。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四、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孙悟空这个人物,尽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对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家都还不是很全面。

这篇课文通过猴王出世的经过让大家感受石猴的“勇敢顽强和一心为大家着想”这一面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哪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学生思考回答

 从原著出发,使课文的教学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扫清文字障碍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略读课文,了解梗概。

石猴是从哪来的?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弄清课文故事梗概,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技巧。

 四、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1、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讨论,交流。

 

3、个性朗读

 经过学生深入探讨,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已有了较准确的把握,实现了情感的 “内化”“吸收”的过程。

 五、复述课文

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人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

 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

拓展材料

单元主题拓展

打写题目

用简练的语言复述你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勇敢顽强

一心为他人着想

作业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课题

回顾拓展五

课时

1

授课类型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评说“名著中的人物”,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