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2442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docx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六探究型实验练习

最新中考化学精品资料

专题六 探究型实验

2018备考精编

1.[2016兰州,34]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草酸晶体分解实验的探究,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查阅资料】

(1)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2)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

第1题图

【Ⅰ:

问题讨论】

(1)实验前应该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入D装置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停止加热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实验评价】反思:

请指出上述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泰安]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

硫酸钠 猜想二:

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

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①②③。

实验

方案

A

B

C

D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①______

产生白

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②____7

③________

________

实验

结论

猜想二

不正确

猜想三

正确

猜想三

正确

猜想三

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

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定西一模]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做了有关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的化学实验(如图)。

小明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芳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对此意外现象,两位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第3题图

【提出问题】小芳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以生成碳酸氢钠。

②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而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设计实验】证明小芳实验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芳实验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

②取步骤①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__________

__________

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Na2CO3溶液和盐酸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受到盐酸量的影响,稀盐酸__________(填“过量”或“不足”)时才有气泡冒出。

(2)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兰州诊断卷]某化学小组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

并完成下列探究。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OH溶解度(g)

42

109

129

174

314

347

Ca(OH)2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2

0.09

0.07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

__________;

乙同学:

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甲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乙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

NaOH、Na2CO3

丁同学:

NaOH、Ca(OH)2 戊同学:

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将溶液B加热浓缩,溶液出现浑浊,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________,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再__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5.[2017酒泉三模]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

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酸和碱到底能不能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

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确实发生反应

(2)同学们对

(1)实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了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甲的猜想是:

Na2SO4和NaOH;乙的猜想是:

Na2SO4。

;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

你认为__________的猜想不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余下的两种猜想,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试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或

________(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6.[2017张掖一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__。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第6题图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

成立

【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更换试剂,将________溶液换成__________溶液。

7.[2017天水]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为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反应完全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探究Fe、Al、A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图1探究。

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第8题图1

【猜想假设】为了得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丙三位同学对C中物质作出如下实验设计:

甲方案 C是Cu丝和AgNO3溶液

乙方案 C是Cu丝和Al2(SO4)3溶液

丙方案 C是Fe丝和AgNO3溶液

【观察交流】

(1)实验A中将形状、大小相同的铝片、铁片插入稀H2SO4中,观察到铝丝表面生成气泡快、铁丝表面生成气泡慢,说明金属活动性Al>Fe,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说明金属活动性Fe>Cu。

【实验探究】

实验

过程

实验

现象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无现象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

结论

金属活动性:

______

金属活动性:

Al>Cu

金属活动性:

Fe>Ag

通过以上实验交流,甲方案正确,而且实验简单、现象明显。

【得到结论】完成以上实验后,你得到的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

(2)在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如图2所示。

只有②中铁钉生锈,可以得到铁钉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题图2

9.[2017巴中]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如图,反应一段时间发现未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停止加入稀盐酸,立即向烧杯内滴加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

实验结束后,他们对烧杯内的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示:

BaCl2溶液呈中性)

第9题图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BaCl2

猜想二:

BaCl2、Ba(OH)2

猜想三:

 

【分析讨论】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猜想二不成立。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产生白

色沉淀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猜想

三成立

【反思评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鸡西]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猜想二:

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

第10题图

【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

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

(1)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________,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2)小维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

【反思交流】

(1)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11.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

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

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第11题图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讨论交流】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作出猜想】小欣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1:

可能是NaOH溶液;猜想2:

可能是Na2CO3溶液;猜想3:

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a.小芳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猜想______________不成立。

b.小欣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她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

有气泡

产生

该溶液是Na2CO3溶液,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请你选择与小欣不同类别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12.[2017酒泉一模]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7资阳]实验室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发生了变质(若发生变质,变质的结果生成了Na2CO3)。

现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析检测。

【猜测溶质】

猜测一:

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猜测二:

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

猜测三:

溶液中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该溶液可能是碱液或碱性溶液。

②Na2CO3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BaCl2溶液则不能使pH试纸变色。

【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一:

实验方案二: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方案一,你得出的结论是: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可排除猜测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方案二,你认为该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实验方案一不能准确确定溶质一定含有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你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4.[2017铜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敞口放置在实验室的NaOH溶液产生了兴趣,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NaOH溶液肯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怎样呢?

【猜想与假设】

小王: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小张:

NaOH溶液全部变质;

小王、小张认为NaOH溶液一定变质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小王设计好方案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协助小王完成实验现象的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

有______产生

②取经过①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成

______色

NaOH溶

液样品部

分变质

(2)小张取用小王第①步反应后的滤液,滴加CuCl2溶液,有________色沉淀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错误。

【反思与评价】

(1)如果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常加入适量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再过滤除去该杂质。

(2)小王、小张通过以上探究分析推出:

实验室里保存Ba(OH)2溶液的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7南充节选]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Ⅰ:

只含KOH;假设Ⅱ:

含KOH和K2CO3;假设Ⅲ:

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______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B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