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030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生猪生产市场.doc

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

张智伟2009325014809会计4班

范军2009321073409会计4班

张建2009325044509会计4班

刘钦滨2009325043709会计4班

邓恩强2009325043509会计4班

目录

目录 2

第一部分:

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2

一、调查设计 2

二、调查组织与实施 3

第二部分:

调查数据资料汇总与分析 4

一、重庆市生猪生产环境 4

二、重庆市生猪生产现状 6

三、重庆市生猪需求情况 10

四、重庆市生猪周边相关竞争市场的状况 11

第三部分:

建议 15

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保证生猪供应 15

二、加强市场引导,落实优惠政策 17

三、建立商业保险体系,保障养猪户利益 18

四、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19

五、改善膳食结构,引导合理消费 19

附录1:

问卷 22

附录2:

PPT 26

第一部分:

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通过专业周密又系统的分析,更深入的了解生猪养殖和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从而对生猪生产和发展提出更理性的意见,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失误和浪费。

(二)调查内容

1、重庆市生猪生产环境

2、重庆市生猪生产现状

3、重庆生猪需求的情况

4、重庆市生猪周边相关竞争市场的状况

(三)调查方法

1、网络支持,互联网信息检索。

2、查阅资料文献。

3、问卷调查,主要是以“问卷星”为载体的网络问卷调查。

网络问卷回收107份,发放群体为中青年,样本信息具有真实可靠性。

发放时间从2011年12月2日开始至2011年12月11日截止。

二、调查组织与实施

(一)调查时间安排表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2011-12-01

关于调查项目进行讨论安排

2011-12-02

分工着手进行项目

2011-12-02——2011-12-05

整体调查开始,网络收集资料,寻找具体方向

2011-12-06——2011-12-09

发放问卷,继续收集其他信息

2011-12-09——2011-12-10

回收问卷,整理问卷信息,统计数据

2011-12-10——2011-12-11

汇总各方数据,最终成稿,修改定稿

第二部分:

调查数据资料汇总与分析

一、重庆市生猪生产环境

(一)重庆市生猪生产背景

1、重庆市是全国生猪生产大市,养猪业是全市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型骨干支柱产业,生猪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重庆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猪业的发展,生猪生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创汇产业化工程为依托,主推“洋三元”和PIC配套系等优质肉猪,狠抓了种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及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了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无公害生产,初步建成了优质、高效、卫生、安全的优质瘦肉猪产业基地,大大提高了生猪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养猪效益,生猪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3、生猪尤其是优质肉猪存、出栏量稳定增长、猪肉产量及出口量不断增加、生猪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已起步,生产加工龙头为加快农业及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加速农村小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生猪业继续作为我市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将继续康进程,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

(二)重庆市生猪生产竞争力分析

生猪的生产成本是决定生猪价格的重要基础,而生猪价格又是在一定质量前提下,表现为生猪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因此,我们不仅要分析生猪的生产成本构成,而且要进行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比较才能分析出重庆的生猪生产竞争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重庆生猪生产在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方面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其它省市相比,重庆生猪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重庆市生猪生产总体概况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辖40个区(市)县,是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点的直辖市。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144万人,农村人口占2/3,农村劳动力1345万人。

全市幅员8.24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城市,全市农业总产值612.80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23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畜牧业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生猪业又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据统计,2004年重庆市生猪出栏达1910.04万头,存栏1609.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41.28万头,猪肉产量133.7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3.2%、5.9%、7.7%、1.1%,在全国省际间排名列第13位。

其中瘦肉率56%和62%以上的瘦肉型猪分别为950万头、280万头,约占出栏猪总量的50%、15%。

二、重庆市生猪生产现状

(一)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市狠抓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扶持了4个市级原种猪场发展,已形成长白、约克、PIC等纯种猪年产2万头以上的生产能力;2004年末已建成规范化“洋二元”母猪杂交制种场和PIC父母代种猪场等98个,年可提供父母代种猪12万头以上。

在引进推广国外优良品种(系)的同时,我市还注重了新品系的培育,现已育成或正在培育的品系有:

巴南区的渝太Ⅰ系、市畜科院的CRP配套系、大正集团的渝华猪等。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效地提高了“洋三元”、PIC良种覆盖面和优质商品率进一步提高。

(二)优质肉猪生产基地日渐壮大,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猪场快速发展

从2001年开始,我市将“优质肉猪产业化百万工程”纳入了全市11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

去年以来,我市把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作为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重庆市畜牧局提出发展10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得到了王鸿举市长和陈光国副市长的重视,把建设10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纳入了2005年市政府确立的四大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市发改委牵头的100个重点项目之一。

结合本市实际,重庆市畜牧局制定了《重庆市农业局关于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万头猪场,或由多个千头猪场,或由20个左右养猪专业大户(单元户)相对集中连片构成,达到年饲养母猪600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每个小区由市级财政支农资金补贴14万元,主要补贴在良种引进、圈舍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

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78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占全年计划100个的78%,正在规划建设的有25个,预计到年底可建成103个。

通过小区建设带动了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市已建成的万头猪场达35个,5000—10000头猪场已发展到210个,1000—5000头猪场已发展到530个,500—1000头猪场已发展到1050个,100—500头规模化猪场已发展到8700个,全市年出栏商品猪2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9.5万户。

上半年,全市规模化养猪场户和养殖小区出栏量达295万头,占出栏总量的30.5%,同期比增加9个百分点,比去年底增加5个百分点。

(三)生猪产业化经营较快发展,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显著增强

 2001年开始,本市以实施生猪百万工程为重要载体,有效推进了生猪产业化经营。

优势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已规划建设20个优质肉猪基地区县市和150个基地乡镇,初步形成相对集中成片的生猪优势片区35个。

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增多、规模明显扩大,已培育出三牧、华牧、大正、德佳、等8家国家级和今普、蓝星、蓝希络、渝西、等一批市级畜牧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量,其中华牧集团和今普公司各200万头生猪现代化屠宰加工线的建成,更是提高了我市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档次,以蓝星、蓝希络、渝西和德佳等一批出口加工型企业为带动,增加了我市畜产品出口规模和创汇收入。

2004年出口冻猪肉1.8万吨,加上转出口0.8万吨,共2.6万吨,同比增长160%,猪肉罐头等制品出口近0.6万吨,畜产品出口创汇9000多万美元。

同时,全年外调活猪300万头以上,出口猪肉及外调活猪共计超过430万头,占出栏总量的22.5%。

(四)无规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市农业局、市项目办和各项目区县市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下,我市无规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现已采购仪器设备9000多台套,安装无疫区警示牌116块,配置动物防疫执法车警示灯34台;强化了项目区县市兽医工作,尤其是诊断指导工作,制定了13项实验室管理规范,举办了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班;建成了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无公害处理场,对控制疫病扩散、保护人民生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行了猪瘟等免疫程序改革,加强了强制免疫、免疫耳标、免疫档案管理力度,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免疫等防治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进一步完善了屠宰检疫工作,全力煮熬好“放心肉”工程,要求屠宰厂严把“三关”,全包了上市肉品合格率100%。

(五)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养猪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我站和项目区县(市)密切配合,对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指导。

我站组织编著了《瘦肉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用手册》、《国际国内关于瘦肉型猪的技术推广经验》、《瘦肉猪生产技术与信息》、《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三元杂交技术》等技术资料10万多册(份)。

并在典型区县组织开展了8期市级技术培训,主要就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养殖示范小区建设、规模化养殖、良种推广、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

各区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用技术培训130余次,受训人数达到10万多人。

通过培训,显著提高了养猪户技术水平。

三、重庆市生猪需求情况

(一)消费者日常消费

猪肉是中国人普遍喜爱的肉食,也是最常见的肉类,新鲜猪肉基本是供消费者快速消费。

根据资料分析,重庆每天大约要屠宰15000头生猪才够主城去居民的日均消费。

由此可见,猪肉的消费市场广阔,需求量巨大。

(二)企业生产需求

市内猪肉深加工企业多,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各种腊肉、香肠企业的需求量可谓巨大。

这类企业在平时猪肉冷淡季节开始囤积猪肉,等到在过年等猪肉热销季节开始抛售成品。

对生猪的吞吐量巨大。

但是这类企业也不愿意过多的储存猪肉,因为储存的成本是很高的。

光是冷库的支出就可以达到数万元一天。

(三)外销情况

重庆适合生猪养殖的地方不多,人口也稠密,所以很少有猪肉外销的情况。

在猪肉紧俏的时候还会从云南贵州等地进口猪肉。

四、重庆市生猪周边相关竞争市场的状况

市场价格监测资料表明,今年猪肉(精瘦肉、三线肉、后腿肉)价格持续上涨,以市场销售量较大的后腿肉为例,一月均价21.5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10.83%;二月均价22.4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15.28%;三月均价23.7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62.15%;四月均价22.8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71.51%;五月均价23.2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99.31%;六月均价24.6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129.24%;七月均价26.5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60.23%;八月均价30.0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64.59%;九月均价32.3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幅65.98%。

猪肉价格走势图

从图表可知,沙坪坝区猪肉(后腿肉)价格从去年年底的19.96元/公斤上涨到今年九月的32.30元/公斤,涨幅达61.82%。

从今年一月份至九月份,一月份较去年同期涨幅最低,为10.83%,六月份较去年同期涨幅最高,为129.24%,除四月份猪肉(后腿肉)价格有所下降外,其余月份价格一路看涨。

万州区猪肉(精瘦肉、三线肉、后腿肉)价格如此高位运行,是有记录以来少有的状况。

2011年比2010年的猪肉同期价格上涨达到10元之多。

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放弃猪肉,从而选择其他肉类来代替猪肉。

下图数据是我们小组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得出的部分意见

大多数人会在猪肉价格持续偏高的情况下选择其他肉类代替,主要是牛肉、羊肉、鱼肉、和鸡鸭肉。

五、猪肉价格走高的原因

一至九月沙坪坝区猪肉(精瘦肉、三线肉、后腿肉)价格一路飚升且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就是供求关系不平衡,需求大于供给。

今年一至九月,万州区生猪屠宰量较去年生猪屠宰量减少了15%,市场供应量至少减少了780万斤(按每头生猪毛重210斤,猪肉约160斤测算),出现了供不应求。

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究其原因,经梳理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去年猪肉价格偏低,养猪数量减少

去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处于低迷状态,养猪不仅不挣钱,而且出现了亏损,大多养猪户减少或甚至放弃生猪养殖,虽然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所回升,但一年下来养猪户有利润的也为数不多,极大的挫伤了其养殖积极性,这种情绪延续到今年,致使养猪户生猪存栏数量相对减少。

然而,规模养殖的补栏情况又没有跟上散养户退出的速度,生猪存栏量进一步减少,这种情况为今年猪肉价格上涨埋下了不可逆转的隐患。

生猪存栏数量的下降,造成猪源供应紧张,生猪收购价格较去年上涨了51.53%,引起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二)物价总水平上涨,养猪成本增加

去年下半年,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使得养猪成本急剧增加。

一是仔猪价格上涨,去年九月仔猪价格8.00元/斤,而今年九月仔猪价格13.00元/斤,涨幅62.50%;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养猪的主要颗粒饲料今年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15元/斤,涨幅10.40%;三是劳务市场劳务人员的工资不断上涨,致使养猪户雇请人员的工资增加,今年养猪户雇请人员月工资为1800元,较上年同期上涨了20.00%;由于养猪成本的增加,助长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三)农民外出务工,养猪户劳动力不足

受农业生产效益较差的影响,同时又随着退耕还林、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建设、农民搬迁的不断推进,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逐步增加,致使农村劳动力减少,过去那种农民家家户户养猪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多数农民养猪是为了自给,商品猪较少,特别是城郊的农民基本上不养猪,食用猪肉也到市场上购买。

因此,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使养猪数量下降,而且还增加了对猪肉的需求数量。

(四)市场需求量旺盛,推动猪肉价格走高

去年十一月至年底,在猪肉价格回升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大量购买猪肉制作腌腊食品,在这种情况下,按常理是增加养猪数量的时机,而养猪户担心大量饲养生猪,年后猪肉价格会下降,从而导致养猪效益不佳,甚至亏损。

因此,出现了养猪户补栏仔猪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今年春节后,由于人们对猪肉需求量不减,同时,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导致生猪存栏数量下滑,生猪出栏率降低,使猪肉供应量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延续至今,致使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第三部分:

建议

今年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给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如果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将会带动其他市场商品价格的上扬。

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发展生猪养殖,努力增加市场供给,抑制猪肉价格上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特提出如下对策:

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保证生猪供应

在当前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正是发展规模养猪的好时机。

面对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实际,大力扶持养猪大户,建立商品猪养殖基地。

一是加大力度,扶持种猪市场,建立专门的种猪养殖基地,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保证仔猪供应量;二是通过开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规模养猪效应;三是各有关部门对规模养猪建圈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上门服务,排忧解难,促进规模养猪发展。

从长远来看,靠农民家家户户养一头猪,难以保障市场供应,只有大力发展并扶持规模养猪,确保生猪存栏数量增加,才能有足够数量的商品猪投放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城乡居民对猪肉的需求。

很多人普遍认为大型养殖场更具优势,事实也如此。

要从观念上改变养猪风险大成本高的顾虑,很多人就是觉得养猪风险大,成本高而不涉足这个行业。

其实风险是有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二、加强市场引导,落实优惠政策

今年猪肉价格较高,养猪户均有收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又将会掀起新一轮的养猪高潮,农民家家户户又可能养猪,生猪存栏数量的增加,农民又会担心养猪亏本,为了防止农民养猪不挣钱的现象发生。

一是要通过对产、供、销信息的分析,测算出本地区猪肉需求量,合理引导农民养猪,做到生猪养殖数量与猪肉需求数量的基本平衡;二是一旦出现猪肉价格下滑,为了不影响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要及时启动补贴政策,稳定农民养猪的收益预期,使猪肉市场基本稳定,猪肉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维护养猪户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三、建立商业保险体系,保障养猪户利益

建立养猪商业保险的最大益处在于能够化解生猪疾病的风险,因此,要积极引导有关保险机构深入到农村为养猪户办理商业保险,可以采取“财政补一点、养猪户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鼓励养猪户参加商业保险。

养猪户参加这种保险,一方面可以减轻负担、保障利益,另一方面增强了农民养猪抗风险的能力,解除后顾之忧。

四、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生猪疫病将会影响出栏率,一旦发生猪病疫情且防疫不当,将会给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要加大猪病疫情防控力度,一是要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技术、钻业务、作风扎实、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专业队伍;二是要对养猪户进行生猪防疫知识的培训,提高饲料、防疫检疫、消毒、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三是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要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实用技术,解决生猪饲养中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五、改善膳食结构,引导合理消费

长期以来,人们在膳食结构中,食用猪肉较多,购买猪肉的费用占生活费比重较大,当生猪生产和市场上猪肉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仍不改变大量消费猪肉的观念,由于需求量的旺盛,致使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因此,城乡居民要通过看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当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改善膳食结构,合理消费,适当减少购买猪肉数量,多买一些其他食品,最大限度的使猪肉需求量与供应量的基本平衡,一方面既能保证猪肉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另一方面又能不因需求量过大而推高猪肉价格。

认清市场,理性消费,也可以起到抑制猪肉价格上涨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次市场调研的全部内容。

附录1:

问卷

附录2:

PPT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