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12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北京语文会考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c(2分)

12.①从北京至杭州(1700多公里)。

②流经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个省(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5分。

要点①,2分;

要点②,3分)13.b(2分)四(10分)

14.①罗阳为歼-15舰载机的成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②罗阳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忘我奉献整整30年。

(4分。

共2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15.

(1)符合对联的要求。

对仗,宽对即可;

平仄,大体规范。

(6分。

契合文本内容,3分;

符合对联要求,3分)

(2)答案示例: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守望蓝天,看雄鹰振翅高飞。

多希望你仍能亮剑长空,再展鲲鹏之志。

你听到了吗?

舰载机的轰鸣声,是为你自豪而歌!

契合文本内容,2分;

文意连贯,2分;

语言有表现力,2分)五(13分)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3页)

16.答案示例:

在第③段中作者指出李白诗歌的特点是借助夸张手法抒发情感。

作者在指出李白山水诗歌的这一特点之后,以《蜀道难》为例,选取恰当的诗句,来说明李白艺术地运用夸张手法,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的久远、蜀道的高耸及青泥岭山路的盘曲,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

在极致的夸张中,诗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

由此,揭示出李白诗歌借助夸张手法抒发蓬勃激情的特点。

概括特点,2分;

说明“阐释”,4分)

17.答案示例:

赵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白的诗歌具有想象奇伟、丰富、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特点。

文中说李白的山水诗常常借助瑰丽奇异的想象,抒发蓬勃的激情,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例如,《将进酒》一诗,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几句想象奇伟,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黄河之水的势不可挡、一泻千里和人生的短暂、时光易逝,进而抒发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触动。

(7分。

结合文本理解赵翼的评价,3分;

结合诗歌分析,4分)六(40分)

18.2

说明:

①字数不足700的,每少50字扣2分。

②错别字每4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

③没有题目扣2分。

④内容有严重错误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第3页(共3页)

【篇三:

2015北京语文会考模拟试卷(6)】

2015北京语文会考模拟试卷(6)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4页,共六道大题,17道小题。

第三大题的第12小题为二选一题。

3.第1—8小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9—16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17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作文纸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15分。

共5道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涨幅博闻强识发横财(hang)沆瀣一气(xia)

2.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炎张天”“大漠孤烟”之“烟”都是本义。

许慎《说文解字》说“烟,火气也”,本义之“烟”组成的词语有“烟火”“炊烟”“烟尘”“烽烟”等。

b.“雨笠烟蓑”“烟波垂钓”之“烟”有“雨雾、雾霭”之义,常用这两个词语表现古人隐逸山林的闲情雅趣或诗人画家所追求的一种空濛静谧的意境。

c.“过眼云烟”“烟花三月”之“烟”是比喻义。

“云烟”借烟云雾霭轻而易散的特点喻指变化消失的事物,“烟花”则以纷繁一片的特点喻繁盛艳丽的景象。

d.“烟岚云岫”之“烟”形容了山峦间云雾缥缈的神韵,“荒烟蔓草”之“烟”表现了郊野烟雾弥漫的荒凉。

诗人笔下的“烟”字无不传达着古典美学的神韵。

3.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选填的语句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

常去紫金庵,有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看看外面山上的果树和茶树。

这庵里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安静,不是清静,也不是凄清,清静和凄清让人无法安置灵魂。

它的静里面有让人心安的内容,兼有尘世和天堂的气息,佛就在这里,是宽容和度厄,人在这里,是无心和松弛。

①庵里有一口井,井边一颗古老的白果树,白果成熟的时候,庵里人就把白果煨熟了卖给客人。

清明前后,他们也在庵里炒茶,客人们可以一边看他们炒茶,一边品尝新茶叶。

②清明前后,庵里人在庵里炒茶,客人们可以一边看他们炒茶,一边品尝新茶叶。

庵里有一口井,井边一颗古老的白果树,白果成熟的时候,庵里人就把白果煨熟了卖给客人。

a.选择①。

理由:

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①先交代了“庵里有一口井”,卖白果和品茶都是在井边发生的事情,这样写合乎事理逻辑。

而②忽略了这一点,行文表达不够严谨。

b.选择①。

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①落笔在看炒茶,品新茶叶,画面很安静,与后文“这庵里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安静”衔接紧密。

而②落笔在卖白果,画面意境与后文表达的内容不协调。

c.选择②。

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②承接了前文“有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行

文衔接紧密。

①使语段行文松散,前后没有照应,以致文意表达不清晰。

d.选择②。

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②承接了前文“看看外面山上的果树和茶树”,与“茶树”衔接紧密。

而①行文不合事理逻辑,应该先写“清明前后”,后写“白果成熟的时候”。

4.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风疾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杜甫《登高》)

b.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方是时,余之力足以入,火足以明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号五柳先生,西晋末期著名的隐逸诗人。

他在诗歌《归去来兮辞》中描述了回归园田的快乐,表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b.中唐时期的韩愈,字退之,人多称“韩昌黎”。

代表作品《师说》《马说》等。

他与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成绩斐然,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c.老舍,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

d.海明威,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硬汉”桑迪亚哥的形象,表达了“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的信念。

二、阅读《兰亭集序》,完成6-9题。

(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茂林修竹修:

b.列坐其次次:

旁边

c.悟言一室之内悟:

省悟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7.对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及其所之既倦所以游目骋怀

①②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8.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d.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9.“信可乐也”句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0-12题。

(15分)

宏村的水圳

卓越

①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宏村了,徽州的风物总是让人看不够。

它就在那里,如明白摊开的历史大书,可第一次翻与第二次翻感觉截然不同。

记得第一次到宏村,纯为其建筑之精妙古朴所倾倒,胸中恨不得奔涌万言,《弘城梦事》洋洋数千字挥毫即成。

而这一次灵感似乎涩了,或许是我终于低头看路的缘故。

②出了歙(sha)县县城,迎面便是纯净的微雨清气,顿时面上的尘埃都淡去了几分。

进入村落,已是淅淅沥沥三两小雨,天公并不急切。

衣裳上零星几点痕迹,竟有了别样的小欣喜。

③踩湿漉漉的青石板过月沼,待踏上石板路进入宏村各巷时,便不可再忽视这水圳的存在了。

据说水圳连起足足有1200多米长,真可谓家家、院院、户户皆有水。

古人的智慧如何都透着古朴与天真,对待自然的态度亲近而不狎昵,敬畏却不生疏。

人与水的关系始终是千百年来与自然相生的著名命题,似宏村这般亲水爱水善水却不污水的,正合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古言,灵气充溢,余味悠长。

⑤途径桃园居时见有卖徽州特产的烧饼,上前去看。

一侧的老婆婆着了印花蓝的布衫,在铁锅里细细翻炒着十几个烧饼,家腌酱菜的香气悠然飘出,我不禁想到承志堂砖雕础石的岁月痕迹,甚至村口白果树屏天而出的沧桑,外加汤沟老家二舅舅自制的辣椒酱。

见我驻足不前,老婆婆递给我一块刚出锅的烧饼,念叨几句当地的方言,我并不识,导游在一旁解释,做烧饼的水就是这里的山泉水,直接从水圳打上来即可和面。

老婆婆看出了我的惊讶,指指脚下淙淙流水的小渠。

我用旅行杯舀水而尝,舌尖充盈着雷岗山葱郁植物的翠,月沼初发菡萏的嫩,淡而有真味,不甜亦不寡。

以前唯知好水泡好茶,未曾想好水亦可造好饼,呵呵。

⑥听人说,宏村水圳最初的目的仅是“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奇妙的是,这里水位一直保持着恒定的位置,即便是下雨,也会保持在石桥下一点点。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尺度的保持之微妙,亦从百千明渠暗渠的汩汩清流中窥见一斑。

这,竟蜿蜒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乙】。

水至柔,利万物而不争;

水圳亦无直道,大小弯曲间不知绕开了多少拦路的障碍,但从未断绝,从未满溢,静静流淌,惠及宏村百姓。

我的心中充满温厚的敬慕,水圳的千回百转也升华为一种人生的信条,不浮夸,不张扬。

⑦唇齿间尚存留清渠里的一抹朴朴余味,我不由得闭目留恋地品,这一刻,新雨濯后的青苔香,浣纱姑娘的皂荚香,南湖畔戏耍的孩子指尖的冻糕香,一齐跌入我最深的怀中。

——材料选自《作家》2012.10

10.宏村的水圳体现了徽州先人独具的匠心,阅读全文,请分析“徽州先人的匠心独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

11.“将水之灵动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给静谧的古老村落平添了生机。

”这句话应该填入文中【甲】处还是【乙】处?

(2分)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不少于150字,8分)

(1)这篇选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富有感染力。

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2)有人认为第⑤段与行文整体上关联不大,删去并不影响文意表达。

请从文章意蕴的表达方面谈谈你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4题。

(9分)

①公益性是一个近年来频繁见于报刊的词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也都明确规定,要“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但对于什么是公益性,中国的正式文件或学术文献,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②据清华大学秦晖教授考证,公益一词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当时日本人用这两个字来翻译西语中的publicwelfare(公共福利),后来为汉语沿用下来。

秦晖教授认为,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中,“公益”一词的含义更接近于公共品(publicgoods)。

由于提供公共品本来就是政府的义务,他只是把提供公共品而非谋求私益的民间组织定义为公益性组织。

另外一位公益事业的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中筠教授则认为,公益更接近于philanthropy(关爱人类福祉)。

由于关爱公众福利本来就是政府职责所在,资中筠教授和秦晖教授一样,也把公益活动界定为由民间机构提供公共福利的活动。

③事实上,在讲到一个组织的性质时,公益性这个限定语通常是和营利性对举的。

某些国家机构,例如某些国有企业完全可能是营利性而非公益性的;

而某些私人机构,例如非营利性基金,也完全可以是公益性的。

④把各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本文对公益性的内涵做如下的概括:

第一是;

第二是。

⑤根据以上的界定,中国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就是一件无需论证就可以毫不迟疑地作出肯定回答的事情,中国历年来的改革文件从没有过把它们改制为营利性企业的说法。

⑥那么,近来为什么又会发生公立医院是否具有公益性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2006年以来对公立医院收费使它们丧失了公益性的批评。

在我看来,这种批评混淆了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应不应当收费和医疗费用最终应当由谁支付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是把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医疗费用的支付混为一谈的结果。

厘清这种混淆,乃是弄清问题的关键。

⑦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体系,都包含两个既有关联又相区别的组成部分:

一个是医疗费用的筹措,即由谁来支付医疗费用;

另一个是医疗服务的提供,即由谁来提供医疗服务。

在讨论之前,我们必须把社会医疗体系的这两个不同方面区分开来,分别加以考察。

——材料节选自吴敬琏《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研究》,新华文摘,2012.20

13.阅读文章,在第④段两处横线处填写上对“公益性”内涵所做的恰当概括。

(分别不超过10字)(4分)

14.请结合所提供的事实材料,对选文中“公益性”做一点具体说明。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点医药分开。

从这天起取消药品加成,收取医事服务费。

同时友谊医院率先启动全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可预约所有上线医院的普通号、专科号和专家号号源。

预约挂号、双休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主诊医师负责制、优化就诊流程,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切入点,下大气力解决当前患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

(11分)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

①中国人有很多美的实践,但最早让美成为一门学问的却是西方人。

“美学”这个词是后来日本人翻译的,仿佛美学就是研究美和丑的学问。

然而事实上,美学的拉丁文原意是“感觉学”。

②几年前,发现鼻腔里记忆腺体的科学家已经得了诺贝尔奖,他发现人能分辨一万多种嗅觉。

你能闻出这么多的味道吗?

你是否记得春天从北方吹过来的风沙的味道?

去香山的时候,你是否闻到过松树的清香和苔藓的潮湿?

收割后的田野上的气味,是否在你的鼻腔里留下记忆?

③年轻的时候,我在巴黎读书,读到第四年突然很想家。

在香榭丽舍华丽的街道上,蓦然觉得秋天的荒凉。

忽然,我的鼻腔释放了一种味道,让我一下子热泪盈眶。

那是台湾夏天七八月间,太阳晒了一整天,晒到土都发烫,忽然来了一阵暴雨,土壤泛起的味道。

我才发现乡愁是气味。

你想家的时候,想的可能是某种奇怪的小吃,它一下子把你底层所有的东西都唤起。

④汝窑是世界第一瓷器品牌,有名“雨过天青”,最早是五代后周世宗创造的。

别人问世宗:

你喝茶的茶杯是要蓝色的还是绿色的。

他看着天说:

给我烧一个雨过天晴的颜色。

工匠很犯难,因为他要等下雨,等雨停,要看天空很久,观察到天光在蓝跟绿之间变幻,其间又透露出太阳将要出来的淡淡的粉红色。

聪明的皇帝宋徽宗把它沿用下来了。

康德说“美的判断力”,把这样的色彩固定在瓷器上,需要多么高超的“美的判断力”!

我们在作美的判断的时候,视觉通道打开了,听觉通道也打开了。

⑤听觉并不只是听贝多芬、巴赫。

寒露时节,入夜后,如果你仔细听,应该可以听到树叶的沙沙的声音,伴随秋天最早到来的是声音。

我们的古人写过多少关于“秋声”的诗,古代文学里有多么好的敏感度!

如果我们只知道让孩子背唐诗宋词,而忘了让他聆听秋天的声音,那没有太大意义。

⑥秋声一来,过不了几天,香山满山的银杏都会变黄,洒落一地。

今天我们讲竞争力,掉了还有什么竞争力?

因为接下来的季节是一个艰难的季节,在纬度这么高的地方入秋入冬养分是不高的,只能把部分肌体牺牲掉,保存最好的水分和养分,来年春天重新发芽。

如果你看到了秋天凋零的悲哀,那你恐怕不懂什么叫“看不见的竞争力”。

⑦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看到美。

——材料节选自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演讲录》(有删改)

15.作者认为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请写出作者这样说的两条理由。

16.作者为什么认为“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看到美”?

请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7分)

六、作文(40分)

17.阅读下面一则名人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700-1000字的议论文。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阿尔弗莱?

德?

缪塞

“每根刺”可能是现实中的一次挫折或失败,也可能是一种逆境或困境,或许是一些阻碍自己实现梦想的消极心理情绪。

请你以负责任的态度,就这句名言所揭示的生活哲理,结合社会现实,发表真实的看法。

2013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