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24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docx

《三字经》教学设计课题

第1、2周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老何为。

”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四、小结:

 

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3、4周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

游戏规则:

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总结: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二、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3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跟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3句三字经的含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师〗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四、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小结:

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6、7周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

为什么喜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

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 

二、揭题、新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文释义、学文晓理:

 

1.【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

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提问:

⑴图中谁是孔融?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

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

⑺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

弟弟呢?

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

 

2.小结: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二)诵读句子 

1.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2.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三、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

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第 8、9周

《三字经》教案(九)

教学内容: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曰春夏,„„应乎中。

”2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故事】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   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

 

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注释】 

曰:

说道,提到。

       

春夏秋冬:

指一年四季。

   

运:

循环、运转。

  

不穷:

没有终止的时候。

   

南北西东:

指四方。

     

应:

对照、相应。

  

中:

中央。

  

5.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小结: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三、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第11、12周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至“十二支 子至亥。

”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行。

     

3.知道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

十干和十二支。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导入:

《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3、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先扫除生字:

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然后朗读:

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2.【故事】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

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

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3.【解读】 

水火木金土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古人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用五行来函盖一切事物的得失。

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一、二、三、四、五的数字一样,十分复杂,但似乎也十分有条理。

“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一是十干,又叫“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是十二支,又叫“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

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本:

根源、依据。

 

4.再次集体诵读一遍。

 

5.小结:

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的五种重要的东西。

 

第13、14周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2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首孝弟,„„千而万。

”2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首   孝  悌, 次  见  闻,  知  某  数, 识   某  文。

 

【解释】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问:

从这句话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 

〖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

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yī ér shí shí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 而 十,十 而 百,百  而  千, 千  而  万。

 

【解释】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问:

这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请说一说。

) 

〖师〗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

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5.大家大概理解了这些句子的含义了吗?

多读书吧,正所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巩固:

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第15、16周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读2遍:

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 

三、讲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

“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

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

“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光者,日月星:

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

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

(光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