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442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docx

某大厦弱电系统深化方案设计书技术要求

 

#######大厦弱电系统

深化设计技术要求

 

############地产开发公司

 

1工程简况------------------------------------------------4

2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4

3总体要求------------------------------------------------6

3.1总则------------------------------------------------6

3.2设计依据--------------------------------------------6

3.3系统平台及系统设置分布------------------------------8

3.4建筑群通用平台及集成管理系统------------------------8

3.5关联平台及其建设目标--------------------------------10

3.6独立平台及其建设目标--------------------------------11

4各系统设计原则-----------------------------------------11

4.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11

4.1.1楼宇自控系统------------------------------------11

4.1.2安防系统----------------------------------------29

4.1.3汽车库管理系统----------------------------------39

4.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2

4.1.5智能卡管理系统---------------------------------43

4.1.6智能能量计量系统-------------------------------50

4.2通信自动化系统-------------------------------------51

4.2.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51

4.2.2语音和数据接入系统-----------------------------52

4.2.3计算机网络系统----------------------------------54

4.2.4微小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57

4.2.5移动通讯覆盖系统--------------------------------60

4.2.6VSAT卫星通信系统--------------------------------61

4.2.7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63

4.2.8大厦内部信息发布系统----------------------------67

4.2.9智能会议系统------------------------------------71

4.3办公自动化系统--------------------------------------71

4.3.1系统设计原则------------------------------------72

4.3.2系统构成----------------------------------------73

4.3.3物业管理系统------------------------------------73

4.3.4综合信息管理系统--------------------------------78

4.3.5办公事务处理系统--------------------------------78

4.3.6办公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85

4.4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85

4.4.1设计思想----------------------------------------85

4.4.2系统主要功能------------------------------------86

4.4.3集成管理系统延伸服务功能------------------------90

4.4.4集成管理系统的软件要求--------------------------92

4.4.5集成管理系统的分步实施--------------------------92

4.5电源系统--------------------------------------------93

4.6接地及安全保护--------------------------------------93

5结束语--------------------------------------------------93

 

#######大厦智能化工程深化设计要求

1工程简况

1.1工程名称:

######大厦

1.2工程地点:

###################

1.3工程规模:

根据初步设计图纸的说明,工程总占地面积13458m2,总建筑面积124490.19m2,其中地上面积82376.37m2,地下面积42113.82m2。

地下三层,裙房三层,东楼17层,西楼21层。

1.4主体建筑:

功能区分及布置详见图纸

1.5建筑高度:

86M

1.6工程性质:

新建工程

1.7现场交通情况:

较好

1.8招标人:

##############开发有限公司

1.9设计人:

方案设计:

美国####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设计院

1.10社会监理单位:

###############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1.11设计图纸状态:

施工图设计已完成

1.12大厦用途:

主要面向IT公司租售,结合部分自用

2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总体目标是:

2.1先进性:

以适度的超前意识为指导原则,设计采用先进的系统设备及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保证系统在技术上领先,成熟稳定,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

2.2开放性:

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

高度模块化设计,可与未来更换扩展的设备具有互连性和互操作性,各子系统之间留有标准通用通信接口,为子系统的扩充、集成留有余地;

2.3可靠性:

软、硬件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容错性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无故障连续运行;

2.4安全性:

对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应有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破坏、窃取等事故发生。

安全级别控制健全,防止截取操作,能有效审计用户操作,以便追查事故原因。

重要部分需有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要求;

2.5适用性:

管理功能全面,能充分满足大厦自身各种业务的管理要求。

应具有完全的中文操作环境,界面简练、友好,联机帮助功能健全有效,设有培训模式;

2.6可维护性:

具备故障诊断和分析工具,能帮助维护人员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具备有效的维护工具和系统自恢复工具,能保证及时准确排除故障。

系统应具备有一定的远程诊断和维护能力;

2.7良好的性价比:

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要在确保用户需求、系统集成要求的前提下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2.8服务意识: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大楼的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的生活、工作环境;

2.9执行速度:

在并发访问的情况下,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一般的业界标准。

3总体要求

本深化设计要求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对深化设计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3.1总则

本深化设计的依据为######设计院设计的####大厦弱电和自控图纸、在设计之初建设单位向设计下发的设计任务书、本次向各深化设计单位下发的深化设计要求以及国家的有关标准,政府部门的行业标准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发达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

3.2设计依据

本工程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文件: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Y/T106-92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120-88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1

《锅炉房设计规定》GB50041-96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J98-97

《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9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户技术要求》GYJ26-86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20-88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J24-8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YD/T926.1-97

《STANDARDSANDGUIDELINES》(THERITZ—CARLTONHOTELCOMPANY,L.L.C)

《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13421-92

《900MHZ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进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GB/T15942-95

3.3系统平台及系统设置分布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

3.4建筑群通用平台及集成管理系统

3.4.1总体目标

建立通用平台的目的是从适用和管理的目标出发,把各系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集成商能更明确工程所要建设的系统互相之间的相关性,充分考虑到所投入设备的共享和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和一致性,使工程提出的设计原则得以充分地体现。

3.4.2综合布线平台

为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提供一个具有冗余度而又能根据需要形成各种可能拓扑结构的传输物理通道。

3.4.3语音通讯平台

是一个以模块局系统为基础的内、外语音、数据通信交换平台。

3.4.4有线电视网络平台

建立统一的面向建筑群内所有用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平台。

平台采用双向同轴布线系统(860MHZ以上)。

信号源应包括卫星电视节目、城市有线电视节目和未来可能接入的利用广电宽带网接入的各种增值服务、综合业务等内容。

3.4.5计算机网络平台

建立高速以太网网络平台,为物业管理和各种入住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3.4.6Internet/Intranet平台

利用Internet技术建设的Internet内部局域网,在内部实现Web主页发布、电子邮件系统、FTP文件传输、电子公告牌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功能。

利用可能的接入方式(DDN、X.25、ISDN、ASDL、FR等)接入ChinaNet等网络,使用户和世界各地业务相关的企业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3.4.7物业管理平台(含物业信息服务网站)

根据物业管理的要求建立物业管理平台,将建筑群内的所有机电设备的管理(如楼宇设备控制、消防、安防、广播等系统)、保安、保洁、工程维修和保养、入住用户的物业管理费用和各种消耗所产生的费用统计等内容纳入到物业管理平台中。

同时建立物业信息服务网站,方便入住用户与物业部门的沟通和查询各种物业管理信息。

应考虑在物业管理方面的延伸服务功能在集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4.8系统集成平台(物业管理级)

根据设计原则,按需将各子系统集成到物业管理层的系统集成平台内。

实现设备共享与信息共享。

以达到方便管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实现物业管理和设备的运行、维护状态的最优化。

3.4.9一体化集成平台

在系统集成平台的基础上,留有可扩展的空间,根据管理的需要,逐步实现一体化集成的目标。

真正体现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

3.5关联平台及其建设目标

它所涵盖的内容是:

●楼宇设备自控及管理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包括:

CCTV闭路监控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巡更系统

门禁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IC卡管理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

●有线电视服务系统;

包括: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城市有线电视网信息系统

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等

●局域网系统(包含无线局域网系统);

●微小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系统(包含保安无线对讲及调度系统);

●移动通信中继收发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特点是:

以单体建筑内的特有功能为基本单元,相对独立但存在关联,可扩展相关建筑体内的各功能系统中,因此可根据需要实现系统集成。

3.6独立平台及其建设目标

它所涵盖的内容是:

由功能区域的特殊功能需要决定的,如:

会议系统。

它们的特点是:

可以根据需要在单体建筑内设置,也可取消,对整个智能系统的运行影响较小。

归结起来,对关联平台和独立平台提出解释和建设目标是为了让集成商能充分了解其内在的实质内容,以便能有序的建立起这些平台并充分利用其相关性和独立性,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成为国内高级别的典型系统之一。

4各系统设计原则

4.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4.1.1楼宇自控系统

4.1.1.1总则

按照用户的使用和功能要求以及《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智能建筑甲级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原则,采用集散或分布式控制方式,对空调系统的制冷设备、空调新风设备、通风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等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供配电系统的变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直流电源设备、大容量不停电电源设备进行监视、测量和记录;对动力设备和公共照明进行监视和控制;对给水系统的给排水设备、饮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等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热力系统的热源设备等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运行工况进行必要的监视;对电梯运行进行监视。

详细的控制要求以######设计院的自控图纸要求和设计交底纪要为准。

4.1.1.2系统设计

整个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BAS)设计一套完整的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它采用标准化局域网技术和开放型现场总线对多现场、多种设备、多个子系统实施集中监控、联动和管理,对不同工作站及现场控制器的控制权限的设定由网络管理服务器完成。

BA系统采用局域网以客户机/服务器(C/S)的动作模式。

并应考虑可以在其它办公室设置分控中心。

管理层网络应采用TCP/IP标准通讯协议。

现场层采用开放型LON或485总线或其它工业标准总线形式。

系统电源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供电,机房主电源由变配电室低压配电应急电源供电,双路电源末端自动互投,各子系统另设有相适应的不间断电源,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系统保证持续运行时间不小于一小时。

对于BA系统方案的选择及BA产品的选型应根据“向上支持、向下兼容”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向上与系统集成主干网的接入及向下与第三方设备的扩展留有软硬件接口。

建筑设备的分布参见“中元设计院”自控专业图纸。

4.1.1.3系统要求

保证大楼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对冷热源、空调系统的最佳控制、湿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给排水、照明等合理设计,保证大厦的人员感到环境的舒适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建筑物与内部人员整体安全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通过对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提高建筑物即内部人员与设备的整体安全水平和防灾能力。

提供保证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的必要措施。

提供最佳的系统控制及节能措施和优化运行方案,以实现合理的能源管理,降低运行费用。

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

BAS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建筑设备实现优化管理,包括管理功能、显示功能、报警功能、设备操作功能、实时控制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及故障诊断功能,并使这些功能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实现优化物业管理,节约能源,降低人工成本。

4.1.1.4设计目标

先进性:

采用“集散型系统”,通过中央监控系统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共同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及管理功能,或采用“全分布式系统”完成以上功能。

可集成性:

系统应留有必要的接口,以便实现一体化集成。

安全性:

系统的构成必须保证系统和信息的高度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整个系统受到非法入侵时或发生意外故障时对系统的破坏最小。

开放性:

由于设备的多样化,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竞争,为了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和最好的性能价格比,系统应允许不同厂家的产品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设备控制系统,以便今后的维护、扩展、更新。

系统的互操作要在相关规范允许下实现其要求。

互操作性:

具有互联网监控功能,支持远程网络浏览器访问。

可靠性和容错性:

系统要采用冗余冗错等技术,确保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使其长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BA系统应尽量采用同一厂家的产品。

经济性:

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在充分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条件下保证系统的经济性。

4.1.1.5系统功能要求

4.1.1.5.1硬件要求

A监控中心管理计算机/服务器应提供国外著名生产商的产品,应在方案中明确其主要配置和参数如:

CPU主频、标准内存容量、硬盘容量、UPS电源、激光打印机、SVGA彩监等。

并考虑是否应设置双机热备份和磁盘阵列。

B操作工作站/客户机应在方案中明确其主要配置和参数如:

CPU主频、标准内存容量、硬盘容量、UPS电源、激光打印机、SVGA彩监等。

C网络控制器:

网络控制器应是提供多协议集成的平台。

向下兼容RS-485、LONworks等协议的设备及产品;向上支持TCP/IP、BACnet、HTTP等标准协议。

如系统不设单独的网络控制器,其相应功能应能体现在整个系统的功能之中。

D现场控制器(DDC)

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微机控制系统,并需要配置独立电源和备用电源(和DDC箱一体并应注明备用电源容量和可支持时间),独立电源应考虑外控设备如电动阀门驱动装置、风阀执行器等的用电容量。

DDC要具有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独立操作、直接数字控制、比例积分微分运算等功能。

在中央站故障情况下,现场DDC仍能完成其控制的小系统内的完全监控功能;

产品应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对工作环境适应性强;

主机与现场DDC的通信速度应符合传输的实时性要求(在方案中应明确具体参数),DDC之间应为对等网络或其它可靠的网络拓扑形式;

DDC的运行程序不受电源断电影响,当掉电时应具有保存数据的功能;

DDC要具备显示监控及参数设定的功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达到显示数据和现场编程能力),以方便现场不同工作方式及维修。

E现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所有现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应该是由自控厂家配套提供的成套产品;

在现场传感器的选择上应该不仅仅限于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应能满足在不同区域的装饰要求;

所有电动阀门和执行机构应由自控厂家配套提供,并应有详细的计算书(调节阀)。

4.1.1.5.2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NT操作系统并要求采用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

系统除对各种设备进行必要的监控外,还必须具有收集资料,信息处理,设备管理,资料存储,图文编辑,信息传递等功能。

A中心监控计算机系统

要求实时监控操作系统。

操作显示以纯中文环境(简体)、图形显示为主,数字表示为辅,可在画面上进行平面图修改和监控点的修改。

要求画面显示为:

自动显示、自动切换进行循环显示,可通过鼠标及键盘选定。

错误信息和报警:

对所有监控设备的故障、错误或无反应进行报警。

B自动报表集成系统:

可以人为或通过时间、范围类别的设定自动生成所需报表有但不仅限于下列工程:

●所有点状态;

●报警点摘要;

●巡检记录报表;

●设备档案报表;

●报警历史记录;

●能源消耗报表;

●提供维修、维护报表;

●设备效率报表;

C设备管理系统:

对系统所有监控的设备建立设备档案,并可以正常修正,包括:

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指标、产地、生产厂家、安装地址、开始运行时间、累计运行时间、开关次数(永久性记录)、维护、维修、更换记录等等。

D技术图表和统计系统:

对所有监控点进行图表技术分析,图表表示方式应提供多种形式如动态曲线、动态棒图等,对长期统计的数据可采用表格形式。

●资料库,方便集中查阅,统计,审批,打印;

●数据编辑和资料查询系统,如系统资料设定,更改及模糊查询功能,即按名称、资料简易名称或关键字快速查询调用。

并打印出各种信息、报表、图形。

●系统故障诊断功能

E控制器(DDC)软件要求:

●要求具有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等功能;

●多种报警程序;

●自适应能源管理软件;

以上各软件应提供完善的密码设置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1.1.6空调设备监控系统

制冷系统控制

冷水机组自身的安全保护及控制,由设备供货商随机提供控制装置,完善保护及控制功能,并附附加要求说明;控制装置应配置可扩展的现场总线接口(RS-232,RS-485等)及相应的网管软件,并开放接口协议,由智能工程分包商负责实现数据联网。

●冷冻站冷水机组控制(4台冷水机组、2台冷却塔、4台冷冻泵、4台冷却泵以及其它配套装置)

●冷水机组与冷却塔、冷却水水泵和冷冻水水泵联锁,按要求顺序启停,时序控制加水流保护,显示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制冷机组的运行台数,根据实际需要的冷负荷进行优化选择控制。

●通过控制冷却塔及供回水旁通阀,使冷却水回水温度在容许的范围内。

●膨胀水箱的水位控制。

冷冻水系统

●冷水机组的控制根据负荷侧的冷负荷(冷冻回水前端冷量)进行冷冻机组的启停。

●冷冻水泵与冷水机组连锁控制。

开冷冻水水泵—→开冷却水水泵—→开冷却塔风机(用电动调节阀对冷却水温度进行控制)—→最后开冷水机组;关机过程为上述逆过程。

●冷冻水系统装有实时冷量测量装置,根据冷负荷自动控制冷水机组的工作台数与出力;

●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总管压差自动调节旁通阀门保持供回水压差平衡;

●实时监测并记录冷冻水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与系统运行参数:

冷冻机启停、运行状态;

冷冻机故障报警;

冷冻水回水流量;

冷冻水泵启停、状态;

冷冻水泵故障报警;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测量。

●具有能耗累积计算与运行时间统计等功能;

●具备系统集成条件。

冷却水系统

每台冷却塔的启停控制:

启停台数根据冷冻机开启台数、室外温湿度、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泵开启台数来确定。

每台冷却塔进水管上安装电动阀,在出水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