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464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docx

提升工作绩效的途径

 

工作绩效提升之途径

课目:

管理与生活

授课教授:

黄贺教授

指导教授:

陈得发教授

报告日期:

91/06/23

组别:

企三丙第四组

组员:

薛智文9041705

程英珠9041716

李建动9041727

陈银观9041738

黄辉煌9041748

 

1.教授授课纲要

2.本组报告的范围---(分为激励.能力.机会三大主轴)

3.激励

3-1本组的激励理论整合模型

3-2重要的激励理论:

3-2-1期望理论

3-2-2三需求论

3-2-3目标理论

3-2-4归因理论

3-2-5增强理论

3-2-6公平理论

3-2-7双因子理论

3-2-8需求理论

4.能力

4-1技术能力

4-1-1专业技能

4-1-2工作EQ

4-1-3基本工作

4-1-4运用科技工具

4-1-5说话的艺术

4-1-6外语能力

4-2人际能力

4-2-1沟通能力

4-2-2谈判能力

4-2-3激励能力

4-2-4团队能力

4-3观念能力

4-3-1时间观念

4-3-2作观念

4-3-3终身学习观念

4-3-4自我调适观念

4-4管理能力

4-4-1目标管理

4-4-2绩效管理

4-4-3危机管理

4-4-4知识管理

4-4-5人力资源管理

5.机会

6.结论

壹、教授授课纲要

三月二十六日由 黄贺教授主讲:

「工作绩效提升之途径」,教授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进行解说;针对决定工作绩效之因素,以下述公式表示之:

绩效=F(M,A,O)

Motivation激励

Ability能力

Opportunity机会

以上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三者都存在时,才能够有好的绩效表现,欠缺任何一项都会造成遗憾。

例如:

前经济部长宗才怡,有激励(Motivation)和机会(Opportunity),但是缺乏能力(Ability),上任没多久后终于下台。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则有激励(Motivation)和能力(Ability),但是缺乏机会(Opportunity),迄今仍在为总统之路继续奋斗。

而大学教授,亦是有激励(Motivation)和能力(Ability),只缺乏机会(Opportunity),顾仍在校钻研学问。

又因所有因素当中,以激励最为重要,因为激励是动能,所以教授则 Focus在最重要『激励理论』的部份,教授在课堂上有提到的理论分别为:

「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目标设定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增强理论」。

课堂最后又利用两份性向测试,加深我们的印象,确实是互动性佳且精彩的一堂课程。

贰、本组报告的范围---(分为激励.能力.机会三大主轴)

本组经过多次的讨论,最后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人」的工作绩效为核心,分成『激励』、『能力』、『机会』三个部份来研讨。

而『激励』理论以黄教授课堂的讲解内容为中心,其余的『能力』、『机会』则纯粹是本组经寻找许多参考书籍,及参酌本组的心得加以整理完成。

相关名词的定义如下

Ø何谓激励刺激员工,引导其产生某些行为,以至目标之达成。

Ø何谓能力能够执行工作的技能。

Ø何谓机会关键性的时间点。

参、激励

3-1本组的激励理论整合模型

首先针对激励理论,本组画出了一个激励的整合模型,如下图:

 

依上图,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可能获得之奖酬价值,以及刺激该行为的动机为其诱因。

行为之后,确因本身个人的能力及对任务的了解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绩效产生。

然而绩效所带来的报酬,如内在报酬、外在报酬、彼此之间的报酬是否公平等,若这些条件都得到了满足之后,将会刺激下一个行为动机。

而行为、绩效、满足之间,则必须加入各种激励的方法,使员工的绩效能被有效的提升,以下将是针对各理论进行说明,将会有助于大家更明了以上的模型。

3-2重要的激励理论

3-2-1期望理论

维克多‧伏隆(VictorVroom)的期望里论,是目前对于激励作用最详尽的解释。

期望理论认为,个人采取某种行为顷向,取决于两因素

(1)采取某种行为之后,达成该任务的机率。

(2)达成任务所获得的价值,是否具有吸引力。

因此,理论中包括三项变量或关系:

✧努力(Effort)-绩效(Performance)关联性:

个体认为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能达到绩效的机率。

✧绩效(Performance)-报酬(Outcome)关联性:

个体对于绩效达到水准时会获得预期结果的相信程度。

✧报酬的吸引力(Value):

组织所提供的报酬需与员工想要的一致。

期望理论不认为有一种普遍原则足以解释每个人的激励作用。

只有对上述三者Expectancy、Instrumentality、Valence都高的人,动机就会很强。

以下式表示:

Outcome=Σ(E期望值*V价值)

3-2-2三需求论

麦克里南(D.McClelland)之三需求理论,假设工作情境下有三个主要需求或动机:

(1)成就感需求:

追求卓越、达成标准、获取成功之趋力。

(自我实现)

(2)权力需求:

欲他人依其意愿行事之需求。

(尊严)

(3)归属需求:

对友善及密切的人际关系之需求。

(社会)

此理论对激励的涵义有四:

(1)具成就感需求者喜欢工作环境是具有个人责任、回馈与适量风险。

当此三特性存在时,高成就需求者会受到极大之激励。

(2)具高成就需求者并不一定成为好的管理者,尤其在大规模组织里,好的管理者亦不一定要有高成就要求。

(3)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通常具高度权力需求及低度的归属需求。

若工作需要一个高成就需求者,管理者可挑选具此特性的人或经由训练去发展他的成就动机,因为成就需求是可藉训练而激发的。

3-2-3目标理论

洛克(Locke)的目标设定理论的研究显示,一特定且具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是激励的主要力量。

目标设定理论是适用于接受且承诺此目标的人,且接受越困难之目标必导致越佳之绩效,综合而言,目标设定应考虑以下四件要素:

(1)目标的接受:

目标必须为员工所接受。

(2)特定性:

目标必须尽可能的特定化、明确化及可衡量化,以使员工可以清楚知道什么情况称作目标已达到。

(3)富挑战性:

当员工有一个具挑战性的目标时,他的工作会比仅具有普遍目标时更加卖力。

(4)回馈:

有了回馈员工随时可以知道,工作方向是否正确,进度是否落后,可适时采取必要的矫正行动。

3-2-4归因理论

这一类的激励理论关心的是绩效表现如何认定的问题,就是俗话所说的【找理由】。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表现通常会有如下四种归因可能:

(1)努力:

表现好是因为个人努力的结果;表现不好是因为努力不够。

(2)能力:

表现好是因为个人能力胜任;表现不好是因为能力不足。

(3)任务困难度:

表现好是因为任务简单;表现不好是因为任务难度太高。

(4)运气:

表现好是基于运气好;表现不好是基于运气太差。

了解员工的归因方式,对于如何激励他们具有相当重要的涵义。

当然员工自我的归因方式不一定正确,因此导正他们对工作表现的归因方式,对管理者而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2-5增强理论

增强理论乃是在探讨一个人被激励的行为如何可以长久的维持下去,而这种可以强化或改变个人行为的增强方式大致可由【令人愉快还是令人愉快】、【给予或是除去】等两构面,共分成四种情况:

◆正增强:

在某件行为后给予一令人愉悦的结果。

◆负增强:

在某行为后除去了些令人不快的情境。

譬如,狱中犯人在行为表现良好时,除去一些对他的行为限制即是。

◆惩罚:

在某件行为后给予一令人不快的结果。

◆消除:

在某行为后除去了些令他愉快的情境。

譬如,对于以前的一种满意行为反应不予积极增强,因而减少该行为或反应的出现。

增强理论又称作LearningTheory,认为行为的后果才是影响行为的主因;人们采取了某种行为或反应之后,若立即有可喜的结果出现,则此一结果就变成控制行为的增强物。

3-2-6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为亚当斯(J.S.Adams)所提出,该理论所讨论的重心在报酬本身,而视报酬的公平与否是行为的重要激励因子。

其可包括投入(input)、成果(outcome)、比较人或参考人(comparisonpersonorreferentperson),以及公平和不公平(equityinequity)等概念。

若员工在比较后,感觉到公平或尚公平,则仍受到激励;否则很难有激励的效果。

认知比较的结果*

员工的评价

成果A  成果B

———<———

投入A  投入B

不公平(报酬不足)

成果A  成果B

———=———

投入A  投入B

公平

成果A  成果B

———>———

投入A  投入B

不公平(报酬过高)

*A代表员工,B代表相关的其它人或参考标的

如上表,一般而言员工不但会衡量自己投入与成果,且会和别人作比较。

他是否获得激励,不仅是依他对投入和报偿关系的评量,且会将此种关系和他人比较。

纵使他觉得本身报偿很高,但如与他人比较后,发现所得报偿不如他人时,仍可能降低其工作动机。

因此,公平理论在激励过程中仍扮演着某种角色。

3-2-7双因子理论

另一种激励的内容理论,乃是荷兹伯格的双因子论,它分为两大因素,其一为保健因素(maintenancefactors),另一为激励因素(motivationalfactors),如下表所示。

因素

涵义

细分出的需求

保健因素

(外在因子)

(1)维持员工工作动机于最低标准和合理工作水准的因素。

(2)这些因素之所以具有激励作用,乃是若它们不存在,则可能引发不满。

(3)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以工作为中心,是属于较低层级的需求。

●公司政策与行政

●技术监督

●个人关系

●薪资待遇

●工作地位

●工作情境

激励因素

(内在因子)

(1)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于最高标准和提升高度工作绩效的因素。

(2)这些因素对工作的满足具有积极性的效果,故又称之为满足因素(Satisfiers)。

(3)这些因素在需求层级论中,是属于高层级的需求,基本上是以人员为中心的。

●成就

●承认

●升迁

●赏识

●工作本身

●个人发展可能性

●责任

惟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有时是难以划分的,如职位安全对白领人员属于保健因素,但却被蓝领工人视为激励因素。

且一般人多把满足的原因归于自己的成就;而把不满的原因归于公司政策或主管的阻碍,而不归于自己的缺陷。

3-2-8需求理论

马斯洛(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种需求的层级,如下表所示。

基本类型(由低→高)

涵义

细分的需求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needs)

人类身体上的基本需要

饥、渴、蔽体

安全需求

(Safetyneeds)

身体与心理的安全

免于恐惧、伤害、损失、而能得到保障

社会需求

(Socialneeds)

发挥群性的本能

归属感、认同感、友谊、情谊

尊重需求

(Esteemneeds)

寻求自尊,并尊重他人

自我肯定、自我尊重、受景仰、受尊敬

自我实现需求

(self-actualizationneeds)

求取不断发展,重视自我满足,表现自我成就,发挥潜能

显现才能、成就感、自我表现感。

所谓需求层级,是指人类的需求都有层级之分,当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后,人们会逐级而上追求更高的需求。

由于此种需求是具有动机性的,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会影响到行为;而已满足的需求,则不会成为激励因素。

且只有一种需求被满足了,另一种更高的需求才会出现,并需要去满足。

另一种激励的内容理论,乃是荷兹伯格的双因子论(twofactorstheory),它分为两大因素,其一为保健因素,另一为激励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素

涵义

细分出的需求

保健因素

维持员工工作动机于最低标准和合理工作水准的因素

●公司政策与行政

●技术监督

●个人关系

●薪资待遇

●工作地位

●工作情境

激励因素

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于最高标准和提升高度工作绩效的因素

●成就

●承认

●升迁

●赏识

●工作本身

●个人发展可能性

●责任

(1)保健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maintenancefactors),是指某些因素在工作中未出现时,会造成员工的不满;但它们的出现也不会引发强烈的工作动机。

亦即保健因素只能维持合理的工作水准,维系工作动机于最低标准而已。

然而,这些因素之所以具有激励作用,乃是若它们不存在,则可能引发不满。

其效果恰如生理卫生之于人体健康的作用一样,故又称为健康因素或卫生因素(hygienicfactors)。

荷氏列举的保健因素,有公司的政策与行政、技术监督、个人关系、薪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情境和地位等是。

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以工作为中心,是属于较低层级的需求。

(2)激励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motivationalfactors),是指某些因素会引发高度的工作动机和满足感;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存在,也不能证明会引发高度的不满。

由于这些因素对工作的满足具有积极性的效果,故又称之为满足因素(satisfiers)。

这些因素包括成就、承认、升迁、赏识、工作本身、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责任等均属之。

这些因素在需求层级论中,是属于高层级的需求,基本上是以人员为中心的。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之间的差异,乃类似于心理学家所谓的内在与外在激励。

内在的激励来自于工作本身与自己的成就感,且在执行工作时发生,而工作本身即具有报酬性;外在激励乃为一种外在报酬,其发生于工作后或离开工作场所后,其很少提供作为满足感,如薪资报酬即为一种外在激励。

惟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有时是难以划分的,如职位安全对白领人员属于保健因素,但却被蓝领工人视为激励因素。

且一般人多把满足的原因归于自己的成就;而把不满的原因归于公司政策或主管的阻碍,而不归于自己的缺陷。

 

肆、能力

4-1技术能力:

所谓技术能力是指完成一项特定工作的能力,例如分析财务报表、设计行销问卷、运用个人计算机,以及对生产技术的掌握等等。

,拥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可以令工作者对份内的信息掌握更为深入。

以下介绍几点供参考

4-1-1.专业技能:

例如在银行上班的同仁最基本的动作数钱及用肉眼即可辨别真伪钞。

4-1-2.基本工作:

如做好档案管理、电话管理、会议管理。

4-1-3.说话的艺术:

掌握重话轻说、狠话柔说、明褒案贬、多用赞美等重点即可.

4-1-4.外语能力:

根据统计,全球大约有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正说着程度不等的英语.目前己有70多个国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比如:

有请外籍佣人的家庭家很普遍,身为行销人员这时如不会英语,连佣人这关都无法通过.

4-1-5.工作EQ:

A.如何对人不生气:

处理事情时先处理心情,当有所争执时先离开现场缓和一下心情。

B.如何对事不客气:

『骂和尚,不如直接骂秃驴』对事不对人,先把问题书面化,举出证据才能支持言论。

C.如何对服务不小气:

当作服务是一种成长的机会,把工作上额外的工作当作是学习,俗说:

吃人头路学自己的功夫。

4-1-6.运用科技工具:

A.PC.NOTEBOOK:

外务人员出门好比带着公司数据库出去,若客户需要可马上做简报。

B.因特网:

e-mail取代postman,比如透过网络:

公文不需要再旅行、从order到生产到交货可更快速。

C..P.D.A个人数字助理:

餐厅点菜时厨房柜台同步。

不怕单据或上菜时有疏漏,结帐也快。

D.数字摄影机:

媒体工作者

E.视讯会议:

采现场直播方式,没有地域限制,可减少交通时间和金钱。

4-2人际能力:

人际能力是指在组织中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以完成任务之能力,而能力则包括沟通能力、激励部属的能力、体察上司心意与了解部属需求的能力,甚至包括洞悉与运用组织中权力结构的能力。

以下也介绍几点:

4-2-1.沟通能力:

A.同理心:

将心比心,感受别人的立场,体谅别人的因难。

B.主动趋前:

做别人的『贵人』,在工作中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主动去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必能让我们有贵人相助,。

C.Iamok,you’reok!

肯定自己也肯定别人;在与人说话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给予支持和赞赏,这样沟通才会得到『双赢』的结果

D.比手划脚: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若是语言不通的时候,就得靠『肢体语言』的帮助。

E.S.Q:

微笑智商,[微笑]使人俊美、宁静、松弛,一个浅浅的笑容,背后代表的是这个人平安、谦让、温和的心情!

;当你微笑时全世界的人都跟着笑,俗话说:

伸手不打笑脸人;遇到不如意之事更可一笑置之,[微笑]实在是人际沟通的催化剂!

F.宽广的心胸:

不为小事抓狂,不斤斤计较,不记恨。

4-2-2.激励能力:

此处指的是自我的激励,『目标明确,可以达成』,如完成某项工作时犒赏自己一下,如听一场音乐会。

4-2-3.谈判能力:

以一公司旅游有两部门有不同意见,分别是想去海边及山上而僵持不下,来作例子介绍,做谈判能力的解释:

A.增加资源法:

把饼做大,如果假期天数能增加,一半时间去山上,一半的时间去海边,就可解决。

B.交集法:

想去海边的人是因为想吃海鲜、玩水;想去山上的人是因为想吃山产、作森林浴,如果找个有交集的地方既可玩水、吃山产、鲜鱼、作森林浴的地方,即可达成协议。

C.交换条件法:

比如想去山上的人想去住小木屋,想去海边的想住五星级饭店,如果去山上的人用地点来交换住宿,结果是去山上但是听另一方的住五星级饭店

D.挂勾法:

去山上的人为了达到目地,以公司欲购买共同使用计算机该如何付费问题提出来,由去山上的部门付费,让原本不相关的问题以挂勾法达成协议。

E.减少对方让步所付的成本:

如果结果是海边的获胜话,且了解到去山上的人是因为去山上花费较少,就由原本想住五星级饭店改住三星级,以减少让步的一方需付出的成本降低

4-2-4.团队能力:

A.遵守团队决定:

相信团对所做出的决议有其优点及必要性。

也许你并不是完全满意每一次的团队决议,甚至有时还可能觉得自身的权益受损,但是优质的团队人深知,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而若要发挥团队力量,一旦作成决议后,就该抛弃个人的主观想法,接受并且去确实遵守团队的共识。

B.表达合作意愿:

合作,是团队运作的基础,有着高度与人合作的诚意,即使有些时后,自己一个人做事似乎远比跟大伙儿一起做来得有效率,但为了团体长远的利益,你仍会极乐意地跟大家分享专业知识,并耐心询问每个人是否有其它的看法。

C.重视其它成员:

一个绩效良好的团队人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喜欢,是因为他能拥有良好的同理心,他了解并重视每一个人的想法及感受。

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后,主动问问大家:

「我这个想法是否会对任何人造成不便?

」或是:

「不晓得我这个建议如何能放进你原先的构想中?

D.建设性的批评:

在团体中一不小心,就很可能会因为相互的批评而扼杀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革命情感。

所以在提出不同意见时,应当发挥超高的EQ技巧,给予对方建设性的批评,实际上的做法则是要批评对方的作法,而不是对方本身,也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

E.主动承担责任:

有问题,大家坐下来讨论该如何处理,一旦有了结论,优质的团队人就会衡量状况,主动承担责任:

「有道理,我们的确该检讨客服的流程,如果大家同意的话,我很乐意先拟个修正方案,然后在下星期开会时提出来作为讨论的参考如何?

」这么做,就是团对队精神淋漓尽致的呈现。

4-3观念能力

4-3-1.时间观念:

A.想到就做:

做比想重要,想来想去,也许想得太多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好事快办,但绝不草率。

B.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事今日作好准备,永远跑在时间前面,主动地掌握时间。

C.标准化:

凡事建立一套流程规范,让每个人照着去做,用标准化来管理员工的时间。

D.创造效率:

做自己该做的事,能交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别人应该做的事自己不做,更要减少无谓的应酬。

E.化被动为主动:

分门别类处理芝麻小事;随意处理琐事只会事倍功半。

F.设定优先级80/20规则:

将目标依重要性排列,分轻重缓急去做。

G.完整的信息库:

累积与应用自己的信息库,也能省时省事,提高效率。

4-3-2.工作观念

A.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要做公司的良性资产,绝对不要做公司的负债,成为公司的负担。

B.凡是不推托,勇于挑战:

能扛责任者才能托付重任

C.积极接近成功人物:

学习别人成功的窍门,减少摸索时间,千万别排斥或忌妒比自己有成就的同事或朋友。

D.懂得心存感谢:

凡事没有理所当然,随时随地懂得心存感谢。

E.宁可白做也不要不做:

白做可以获得宝贵经验,不做则一无所有。

3.终身学习观念:

知识浩瀚无涯,瞬息万变,活到老学到老,经常充电,不会漏气

4.自我调适观念调解压力,恢复疲劳—注重休闲生活;培养工作以外的兴趣.可以舒解工作压力.

4-4管理能力

4-4-1.目标管理

A.什么是目标管理?

奇美实业许文龙,经常自嘲自己的个性比较懒,一个星期要钓五天鱼,不喜欢到公司来,别人做的事也不喜欢多管.只要看结果就好,这就是所谓的[目标管理]

任何计划之订定,首先必需策定其目标,因为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策略。

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PerterF.Drucker)曾对目标作如下之解释:

  目标如果仅是一个良好的意图,是毫无价值的,目标一定要能将其转换成工作,而且工作本身必须是明确的,又它能够达到明白、不含糊、可以衡量的结果,并应确立一个截止的时间及对于责任的明确指派;目标必须从慎重考虑「我们的企业现在是什么,将来是什么,及应该是什么」中衍生出来,目标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企业履行使命所作的行动承诺,同时也是评量其营运绩效的标准;目标常以期待为基础,不是命令而是承诺,是动员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来创造将来的策略方针,所以它不该有束缚,否则就会造成危害。

B.目标是什么?

  在了解目标管理前,先要对目标(Objective)有正确认识。

目标可以说是个人、团体或组织希望达到之结果,而此一结果在未达到或实现前即是「目标」。

C.目标管理基本步骤:

  了解到「目标」的特性之后,目标究竟要如何管理呢?

依据PeterDrucker的看法,目标管理包含四大要件:

一、明确目标(goalspecificity)  进行目标管理前,请企业先将欲达成之目标确认请楚,并明确厘订。

二、参与决定(participativedecisionmaking)  不同于传统之目标设定,由上而下一条鞭式分配或强制规定,MBO之设定目标,乃是由主管和部属共同研讨决定。

三、明确完成期限(anexplicittimeperiod)  当目标厘订之后,对于每一项目标之达成,均需要有明确期限,而此期限亦是组织上下共同制定,双方皆具共识。

四、绩效评佑(performancefeedback)  当目标被交付执行之后,在达成后,应有人员负责评估此一目标之达成程度,是否按照预定期限、标准达成?

有无任何瑕疵、缺陷?

是否需做任何弥补措施?

  简言之,目标管理之基本精神即为上述四项,而其实施之基本步骤为:

一、先制订组织整体之策略与目标 二、主要目标分配到各事业部和各部门

 三、部门主管与其上司一致决定目标 四、各部门目标分配到部门各员 五、订定目标达成计划,并由上司、部属共同同意 六、执行计划 七、定期评估、回馈 八、奖酬

4-4-2.绩效管理

A.绩效管理的意涵:

简单的说,绩效管理(Performancemanagement)本身就是如何执行策略,达成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

对于企业部门而言,由于经营目标单纯,顾客对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