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校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550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心小学校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校志.docx

《中心小学校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校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心小学校志.docx

中心小学校志

目     录

 

第一章   学校概况…………………………………………2

第二章   学校沿革…………………………………………4

第三章  行政机构演变历程………………………………3

第三章  学校制度、方针…………………………………7

第四章   学校管理…………………………………………9

第五章   教育教学工作……………………………………11

第六章  学校建设…………………………………………13

第七章  附记………………………………………………15

一、学校大事记…………………………………15

二、经费情况……………………………………17

三、行政机构沿革一览表………………………19

四、教职工情况统计表…………………………20

五、学生情况统计表……………………………21

六、人物收录……………………………………

 

第一章学校概况

大秦回族乡恩美中心小学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东九村二社,座落于赵大公路沿线,东九街道西面,与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隔街相望,创建于一九五零年。

校长赵希普。

一九六七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逐步设立初高中,成为全日制九年制学校,更名为大秦乡第二回民中学。

校长曾占华。

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五年间校长赵世雄,一九七五年底恢复为五年制小学。

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原名为大秦乡东九小学,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学生来源由以往单一的东九村扩大到周边的东九村、西九村、苏家村、沙塬村、梁西村等5个村。

一九九零年,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形势的需要迁至现址,即东九村二社,白西路畔,占地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校舍共20间,学校更名为大秦乡中心小学,校长先后由黄金贵、李金奎、伍正存等人担任。

随着学制转换,学校危房严重,教室紧缺,办学条件落后,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2006年由香港应善良基金会与各级政府援资60多万元,对该校进行了改扩建。

学校更名为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

校长朱生虎。

该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属大秦乡政府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由原来办学初期的几间破窑洞,直至现在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校舍面积七百多平方米,由几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三百多名学子,由二个班发展到现在十几个班,由初级小学发展到全日制完全小学,教师工资由自给改变为国家拨款薪给制。

无论在办学条件、教育体制、管理制度都日趋完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声誉不断提高,为祖国育苗、输送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纵观学校的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人才。

在文化界有当地赫赫有名的大记者和编辑,在教育界以及各条战线,有不少大学生、讲师、工程师、人民子弟兵,至于在贸易、经商、为国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者,则不胜枚举,如今又在培养着新的一代。

真可谓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第二章学校沿革

1950年春,在大秦回族乡东九村的东面山沟底,创建大秦乡东九小学,建校初期只有几个土窑洞做教室,条件简陋,教师学生生活艰苦。

校长赵希普。

1952年~1966年,学校迁至大秦乡东九村街道,乡政府对面,供销社隔壁,占地3亩,土木结构教室十余间,教师一人,教室由几间土房构成,学生二十余人。

1967年~197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改制为全日制九年制,命名为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

1976~1990年,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大秦乡教育状况的需要,学校独立办学,成为五年制完全小学,命名为大秦乡大秦公社小学,校长先后为罗桂兰、李世杰、靳文举、吕高学等,教师共5名,设立5个教学班。

1990年~2006年,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形势的需要迁至现址,即东九村二社,赵大公路路畔,占地面积5亩,校舍共20间,学生主要来自周边东九、西九、苏家、沙塬、梁西等五村。

2006年~2008年,随着学制转换,为改变学校危房严重,教室紧缺。

经省市区侨办牵线,蒙香港大业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炳麟先生应善良基金会捐资26.7万元,区乡配套38.2万元,于2007年6月动工,9月竣工,修缮校舍20间600㎡,修建校舍22间810㎡,更名为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2008年9月,原大秦乡西九小学撤销,设为西九教学点,并入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

 

第三章学校制度和方针

   1950年,建校开始,施行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承担小学阶段教育任务,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初级中学输送合格的小学生源。

   学校体制为初小,实行校长责任制,教师工资待遇为薪给制,学校学费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办学经费由国家拨款,并废除对学生体罚。

   1966年,全国开展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学校施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小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967年学校并入大秦乡第二回民中学。

第二年,开始实行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校,从事监督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政治上受大队领导,从那时起,农忙季节,学生要到生产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劳动,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东九大队从各生产队抽调小量土地给学校办生产农场,学校担负着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突出“又红又专”育人思想,重视劳动教育,忽视了文化科学知识的培养,文化教育降到次要地位。

   学校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学费收入和学校学农基地、勤工俭学收入三方面解决。

   1978年开始,学校重新施行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恢复正常性的考试制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为初级中学输送合格的新生。

   1979年,学校履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取消“红小兵”组织,恢复健全“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机构。

   

   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纪律、讲道德、讲秩序)和“四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活动。

重新贯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84年始,学校施行“现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九十年代后期学校考试逐步由小学五年制过渡到六年制的教育任务,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为初级中学选送基础知识扎实、智力较好、思想发达,能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合格的人才。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二十一世纪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小学生德育实施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学校的课程管理走上正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先后培养了五十多名优秀运动员、学科尖子生输送到中学,个别运动员被送省参加集训,或成为省队队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始终以“以人为本治校,质量为本立校,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作为办学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竞争意识,求实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全方位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勤学敬业,求实创新”的校园氛围。

现在,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以“勤奋、守纪、团结、进取”为校训,以“新、实、活、乐”为校风,以“团结、奉献、务实、创新”为教风,以“勤学、多思、活泼、健美”为学风,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朝着“学校有特色,学生有发展,教师有提高”的办学目标前进,为争创一流学校,把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全乡的龙头示范性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章   学校管理

      1950年,办学开始,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教导主任负责教学工作,文娱、体育、卫生、劳动、财会等部门均由专人负责,并施行值日制度、安全制度、升留级制度、劳动制度、财务制度等,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1967年开始直到1977年,这十年,实行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校,从事监督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政治上受大队领导,农忙季节,学生要到生产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劳动,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东九大队从各生产队抽调小量土地给学校办生产农场,学校担负着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突出“又红又专”育人思想,重视劳动教育,忽视了文化科学知识的培养,文化教育降到次要地位。

在学校废除了考试制度、升留级制度,但仍施行教师、学生考勤制度、值日制度、安全制度、劳动制度、财务制度,同时施行教师节假日定期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二年,学校独立办学,恢复了正规,重新施行学校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导主任负责教学工作,少先队、文娱、体育、卫生、劳动、财会均由专人兼职负责,施行考勤考核制度,值日制度、安全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升留级制度、财务制度、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989年,学校正式设为大秦回族乡中心小学。

与此同时,县、乡政府成立教育委员会和教委办公室。

中心小学在乡教办的领导下,在搞好自身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对全乡各小学承担起“教研中心、教改中心、师资培训中心”的“三中心”任务。

在此期间,学校在“师资培训中心”方面成绩裴然,为本乡各校培养了不少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其中大部分现在都走上了各校的领导岗位。

近年来,学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规范,2000年以来,多次被乡政府评为先进学校,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了30多种制度,以制度管理学校和教师。

在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改引领,课题带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五章   教育教学工作

   建校初期,学校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关心政治时事,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积极锻炼身体,立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教师以毛泽东同志的“十大教授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废除注入式、填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学得好,知识学得活,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教学质量逐年得到了提高。

   1958年,我校评为“大秦回族乡先进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并持续了十年之久,基层学校都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大批判斗争,大办墙报专栏,学生斗教师的现象,甚至把教师押上街上进行游斗,戴高纸帽、涂黑手、污辱教师、殴打教师的情形经常出现,致使教师无法正常上课。

当时提出:

批斗大会、生产基地就是最好的课堂,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教育工作。

因此,在这十年中断送了不少人才。

   1978年,学校独立办学,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吸取以往十年的经验教训,学校重新施行“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好学生,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抓教学质量,教师不但用启发式进行教学,而且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素质也不断提高。

   1981年,少先队被评为乡先进少先队,获奖旗一面,奖状一张,有1人评为优秀辅导员,2名学生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1982年,学校评为乡“校风优良”学校,荣获奖旗一面,同年又评为乡“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荣获奖状一张,在教师中有2人被评为乡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8年,学校荣获区“先进集体”奖旗一面,教师评为区先进工作者、先进班主任各一人。

      

   2000年至今,学校老师共有3人次荣获崆峒区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共有2人荣获市级教学骨干荣誉称号,20多人次被评为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学管理人员、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老师、教学积极分子、教改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2002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办学先进单位。

   2006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先进学校。

2006年10月我校学生董蒙在崆峒区书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06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乡综合排名第一。

2007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先进学校。

2007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乡综合排名第一。

2008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先进学校。

2008年8月我校在全国第一套集体校园舞比赛中获第二名。

2008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乡综合排名第一。

 

 

第六章学校建设

   1950年,开始创办学校,原址位于大秦回族乡东九村的东面山沟底,当时只有几个土窑洞做教室,条件简陋,教师学生生活艰苦。

直到现在已迁址改建,现有校舍8栋平房,建筑面积744平方米,学校占地(含运动场)面积已达6600多平方米;学校规模由初小发展到完小,学生由几十人发展到有的三百多名,由二个班发展到十多个班,由三个教师到十多名国家公职教师。

1952年,学校取得上级的重视和支持,将原来的乡供销社部分房屋作为教室,学校迁至东九街道,大秦乡政府对面,供销社隔壁,有五间教室,三间办公室,面积约一百二十余平方米。

1989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形势的需要,学校全面启动校舍修建工程,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在东九村二社,赵大路畔,征地4000多平方米,至1990年已全面修建完成,修建校舍共20余间,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

1990年9月,学校正式迁址挂牌,学校更名为大秦回族乡中心小学。

2000年起,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并积极争取上级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到2004年底装备了可容纳20名学生的电脑室和多媒体电教室的混合教室,并配备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模式2一套,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闻,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006年,随着学制转换,义务教育的普及,学校危房严重,教室短缺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经省市区侨办牵线,蒙香港大业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炳麟先生应善良基金会捐资26.7万元,区乡配套38.2万元,于2007年6月动工,9月竣工,征地2000多平方米,加固校舍20间300平方米,修建校舍22间810平方米,一座全新的标准化学校崛起,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环境舒适宜人,真正成为教师安教、学生乐学、家长放心的育人场所。

   

 

第七章   附  记

   一、学校大事记

1、1950年春,大秦乡东九小学正式设立,几间窑洞做教室,由3个班级,二十几名学生,三个老师组成,校长赵希普。

2、1952年,学校迁址至大秦乡东九村街道,乡政府对面,供销社隔壁。

3、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改为平凉县大秦公社中学,为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校长依次由曾占华、赵世雄担任。

4、1978年,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大秦乡教育状况的需要,学校独立成为完全小学,改名为“大秦人民公社小学”,校长罗桂兰,教师共5名,设立5个教学班。

5、1981年,少先队被评为乡先进少先队,获奖旗一面,奖状一张,有1人评为优秀辅导员,2名学生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6、1982年,学校评为乡“校风优良”学校,荣获奖旗一面,同年又评为乡“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荣获奖状一张,在教师中有2人被评为乡先进教育工作者。

   7、1988年,学校荣获区“先进集体”奖旗一面,教师评为区先进工作者、先进班主任各一人。

    

8、1990年,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形势的需要迁至现址,即东九村二社,白西路畔,征地4000多平方米,修建校舍共20间,学生主要来源周边东九、西九、苏家、沙塬、梁西五村。

学校更名为“大秦回族乡中心小学”,校长黄金贵。

9、2002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办学先进单位。

10、2002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办学先进单位。

11、2006年,随着学制转换,为改变学校危房严重,教室短缺,经省市区侨办牵线,蒙香港大业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炳麟先生应善良基金会捐资26.7万元,区乡配套38.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

12、2006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先进学校。

13、2006年10月我校学生董蒙在崆峒区书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4、2006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乡综合排名第一。

15、2007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先进学校。

16、2007年9月,学校改扩建工作全面完成,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17、2007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乡综合排名第一。

18、2008年4月4日,香港大业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炳麟先生助手汤先生、甘肃省侨办副主任、平凉市侨办副主任、崆峒区侨办主任、大秦回族乡党政领导在大秦回族乡恩美中心小学隆重集会,为该校揭牌、揭碑,共同庆贺新校落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更名为“大秦回族乡恩美中心小学”,校长朱生虎。

典礼仪式由大秦回族乡党委书记朱国民主持。

会上乡政府乡长郭亚军宣读了感谢信,感谢沈老慷慨捐资26.7万元人民币助学之义举,省市区领导分别做了讲话。

该校校长、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感念沈老为该校解了燃眉之急。

学生们纷纷献上自己的手工艺品,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最后,汤先生做了总结讲话。

会场气氛异常浓烈,众人万分激动,把大会推向了高潮。

海外归来的游子与祖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2008年7月被大秦回族乡评为先进学校。

20、2008年8月我校在全国第一套集体校园舞比赛中获第二名。

21、2008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乡综合排名第一。

 

二、经费情况

自从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使国家给学校的经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我校的教育经费拨入情况如下:

2004年秋季我校在校学生266人,免费教科书122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45.86%,每套27.5元,合计3350元。

2005年春季我校在校学生266人,免费教科书122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45.86%,每套35元,合计4270元。

2005年秋季我校在校学生252人,免费教科书122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45.86%,每套29.6元,合计3611元。

2006年春季我校在校学生230人,免费教科书143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62.17%。

2006年秋季我校在校学生241人,免费教科书154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63.9%。

2007年春季我校在校学生264人,免费教科书155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58.71%,免杂费每生75元,杂费金额合计37200元,公用经费每生15元,公用经费合计7440元,两项总计计44640元。

2007年秋季我校在校学生259人,免费教科书259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100%,免杂费每生75元,杂费金额合计43575元,公用经费每生15元,公用经费合计8715元,两项总计计52285元。

2008年春季我校在校学生259人,免费教科书259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100%;(其中一年级36人×17.8元=640.8元;二年级30人×18.55元=55.6元;三年级37人×29.46元=1090.02元;四年级79人×28.4元=2243.6元;五年级77人×28.75元=2213.75元;)合计免费教科书金额6744.67元。

免杂费726人,每生120元,杂费金额合计87120元。

两项总计93864.67元。

2008年秋季我校在校学生365人,免费教科书365套,免费占全校学生的100%;(其中一年级77人×23.09元=1777.93元;二年级40人×23.27元=930.8元;三年级46人×36.61元=1684.06元;四年级63人×29.1元=1833.3元;五年级66人×42.51元=2805.66元;六年级73人×40.12元=2928.76元;)合计免费教科书金额11960.51元。

免杂费717人,每生120元,杂费金额合计86040元。

两项总计98000.51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