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644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2 离 骚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10Word文件下载.docx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常用于人物形象的重要词语(背)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士)陶渊明王维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悲士)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英雄、征人)陆游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羁人、游子、思妇)李白王维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征人)王翰、王昌龄

8.爱恨情长(思妇)柳永

9.建功立业(英雄)陆游辛弃疾

10.悯农怜农

11.热爱山川李白

12.哀叹昔盛今衰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变式提问:

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二)白居易

(三)邯郸驿里逢冬至,

(四)抱膝灯前影伴身。

(五)想得家中夜深坐,

(六)还应说着远行人。

(七)问题: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步骤:

形象特点+依据(分析)+主旨情感

步骤一: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冬至夜客居他乡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

(性格+身份)

步骤二: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手法+分析)

步骤三: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心情+情感)

小结:

分析形象的技巧及步骤:

1.一句话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

思妇、游子、隐士;

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两三个词概括其特点)

2.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

3.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陆羽)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1/概括特点性格+身份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隐士形象

2/分析依据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

3/指出意义(情感)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课时

自我形象

鹧鸪天 

 

酬孝峙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使用了什么手法?

1刻画了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的自我形象。

2刻画外在形象时,使用了外貌描写;

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诗中邹明府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吏。

2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作者通过细节的刻画,体现了对邹明府的赞美之情。

链接高考

(2019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1/概括特点性格+身份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析依据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3/指出意义(情感)

人物名片

张镃(1153—1221?

)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

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

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

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

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

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

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出身华贵,能诗擅词,又善画竹石古木。

尝学诗于陆游。

杨万里、辛弃疾、姜夔等皆与之交游。

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

课堂总结

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第三课时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熟练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常见提问: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画面/图画?

复习旧知

(一)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示范:

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时间、地点、时令、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景物:

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人物:

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抒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淙淙清泉、青青翠竹、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晚归的浣女、顺流而下的渔舟这些意象。

(点意象)

描绘了初秋的傍晚(清幽明净)、(淳朴美好)、(恬静优美)的山居生活图景。

(时+地+景物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官场的厌恶。

(情感)

解题步骤①描绘作品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意象,再现画面:

忠于原作,加以联想,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准确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

或构成一副()()()图景。

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注意:

如果有明显的写作技巧也应答上(能够参照分值)

(绘景——析境——悟情)

常见意境举隅(记)

1、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高远深邃

2、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明净绚丽

3、萧疏凄寂幽僻冷寂清冷幽静凄美忧怨

凄美迷蒙

4、。

(难点)

课堂小练

(二)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沙洲上卧睡 

这些意象,为我们体现了一幅明净绚丽,春意盎然的春景图。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安定喜悦的心境。

意境(三)《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歌由月亮、乌鸦、寒霜、枫树、渔火、寒山寺和夜半钟声等诸多意象构成一种凄美的幽愁意境。

表现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

(四)苏溪亭戴叔伦(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创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本诗通过野草青青(萋萋),燕子不归,一汀烟雨,料峭春寒中的杏花,构成了一幅画面,创设了一种凄美迷蒙的意境,情景浑融无迹,表达了诗人离愁别绪或沉重而忧郁的心情。

第四课时作业讲评

(五)野望王绩(初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本诗画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

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个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的心情和想要归隐的心愿。

实战演练

1.[2019·

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能够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第五课时诗歌形象——作业讲评

复习旧知

人物形象1.一句话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

(性格+特点)

句式:

这首诗刻画了/塑造了…….形象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

(手法+分析)

句式:

哪个词/哪个句子,通过……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表现了/表达了……..

景物形象①描绘作品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意象,再现画面。

——绘景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析境

如果有明显的写作技巧也应答上(能够参照分值)——悟情

2.[2019·

广东茂名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长远的世外仙境,(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璞归真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答案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黄冈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风渡江四首(选一)

王士祯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试分析诗中表现出的诗人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悠闲从容、乐观洒脱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描写诗人所见到的两岸的壮丽风光和惊险江面,风景如画。

后两句写诗人冒着大风大浪渡江,于飞舟之中静观两岸美景,通过“卧”这个动作,写尽诗人安闲自在、乐观从容之态。

江西九江七校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

答案全诗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

3.[2019·

东北三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①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

②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第六课时诗歌形象——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

4.[2019·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中事物形象的概念。

2、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考点分析】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能够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能够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使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

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一、认知理解形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菊:

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

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杜鹃鸟: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仅仅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探究高考题考察角度

1、《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任相饯席上作》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渡江》(2019年重庆卷)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3、《咏山泉》(2019年山东卷)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3、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小结——考察角度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

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借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3、诗人的理想情操(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三、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提示:

第二问注意逐一分析诗句!

(2)主要使用了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公而忘私精神。

四、探究如何规范答题

早 

梅张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

本诗体现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探究答题步骤步骤一:

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步骤二: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步骤三:

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请同学回答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3分)(提示:

可从醴泉、九州、望八荒这些意象和动作的方面来考虑)

分析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3分)

句义: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答案:

高洁(或“超然脱俗)(1分)、远离尘世(或”“清高”)(1分);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请同学回答

(2)这首诗整体上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

可从凤凰的意象和恨、心伤角度分析,并采用下面格式)

这首诗使用了()的手法;

通过(),抒发了诗答案:

这首诗使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行”“象征”)的手法(1分),通过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苦闷的心情(1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1分)、怀才不遇(或“失意”)(1分)的悲伤情怀。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高洁;

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鸟超出常人的才能和心怀天下的气慨,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2)这首诗整体上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译文朗读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上。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起来。

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这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5、当堂检测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

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