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662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广场工程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表5-2-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建工程

1.1

临时停车场

万平方米

0.4

100-150个停车位

1.2

水体景观工程

2.0

跌水、涌泉、亲水景观

1.3

绿化工程

5.0

微地形营造、植物种植

1.4

园路及广场

2.8

两侧的入口广场、亲水平台、园路

1.5

市政道路及人行道工程

1.7

1.6

管理用房

平方米

600

包括设备开关房、管理用房、公厕等其它服务用房

景观建筑

400

包括连廊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景观亭3座

2

设备安装工程

2.1

常用设备安装工程

区内给排水、水泵、供电、照明系统

2.2

景观照明控制系统

LED照明、投射灯程控系统

2.3

广播系统

3

景观湖水净化、水循环系统

4

配套市政公用管线

4.1

污水管线

1500

连接文化南路与岭南大道污水管

4.2

雨水管线

4.3

燃气管线

4.4

电力管线

4.5

通信管线

5

绿地率

%

70

 

1.1总体规划设计

1.1.1公园(广场)方案综述

方案一

本方案采用欧式规则几何图形布置,力图打造景观立体化、功能复合化、具有岭南特色,以水景观为主题的大型城市展厅、一个大型商业中心。

广场以南入口广场-水景观-北商务广场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道路及绿化景观,道路均采用直线形式,采用常规的南北、东西走向布置,种植池也按照规范的几何图形设置,广场划分为安静休息区、休闲娱乐区、景观观赏区。

安静休息区位于广场周边过渡区域,休闲娱乐区集中布置在中间部位,以水景观为主题,水体呈现长300米,宽200米的矩形区域,并在位于水体中间设置主题雕塑和喷泉设施,另以中间水景观为轴线对称设置两个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下沉广场,景观观赏区散布在周边绿化区,以营造植物景观和主题小品为主。

休闲娱乐区和安静休息区之间的过渡区域采用植物景观过渡。

广场采用开敞形式,从各个位置均可以进入广场。

绿化种植采用欧式规则的立体植物景观。

另外根据需要在南侧入口广场设置下沉式停车场,停车面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可作为公共停车及商务广场停车用,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水景观引自北侧的岳步涌,在北侧设置景观护城河,水深约为0.8米,可以喂养观赏鱼及营造生态水景观。

中间水景观池水深0.6米,设置主题雕塑喷泉。

另对称设置旱地喷泉和喷泉雕塑。

管理用房集中设置在中轴线两侧的休闲娱乐区,另外在隐蔽处设置不少于一处的公厕,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

平面图见图5-3-1。

图5-3-1方案一平面图

方案二

广场的主导功能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商业中心的服务能力,并为市民提供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

本广场风格采用欧式广场风格,凸显简洁大气规则的现代美,提升广场的高雅气质,南北广场及水体景观为主轴线,按照一定的起合布置景观,东西两侧结合动感的几何形式布置景观。

广场的南北主轴由南侧集散广场-中心景观湖-北侧商务广场组成。

广场划分为4个区域,包括安静休息区、休闲娱乐区、景观观赏区、展示表演区。

景观观赏区主要集中在中轴线上,由2.0万平方米的景观湖组成,水面成扇形。

其中景观水的形式包括涌泉、跌水等形式。

景观水面由两部分组成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位于广场的南侧,水深0.5米,水中设置自然生态的净化水系统,铺设置石,种植水生景观植物,设置亲水平台,并在水域中间设景观石营造对景;

深水区位于北广场与北侧的商务广场通过亲水平台过渡连接,深水区设置涌泉、置石等,水深0.8米。

深水区与浅水区通过跌级水体形式过渡,每跌级30-40cm。

展示表演区位于景观湖的东西两侧。

安静休息区结合景观观赏区位于广场四个周边,根据不同景观主题设置。

展示表演区和安静休息区通过静态的景观水系过渡连接。

休闲娱乐区主要供人群休闲集散、活动,主要体现形式为亲水平台和集散广场,集中分布在中轴线周边。

项目在西北和东北角设置社会停车位约100-150个,供商业活动临时停车。

绿地绿不低于70%,种植池呈现不规则几何形式,结合周边的用地情况预留小铺装广场为过渡区域。

道路主要为人行道路,安静休息区宽为0.5米,其他区域道路宽为1.5-1.8米。

根据需要在中轴景观预留环形消防车道,宽度为4米。

公厕不少于一处(建筑面积为70-100平方米),主出入口位于中轴线的南北两侧。

广场为开敞式周边皆可进出广场。

另外根据周边交通情况,东南角预留地铁3号线和地铁6号线的出入口。

须充分与规划地铁三号线、六号线(广佛线二期)以及站点设计方案进行衔接,在保证地块内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地块内用地须无偿提供风亭、轨道站点出入口、轨道物业车行出入口、地下人行通道及相关附属设施使用,并做好与地铁远近期建设的对接。

详见下图

根据功能需要在中心湖两侧设置管理用房及服务用房,程控控制系统用房及部分设备管理用房。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有关标准执行。

本项目的平面布置及景观节点如下图5-3-2所示。

图5-3-2方案二平面布置图

1.1.2公园(广场)方案比选综述

本项目有两个备选方案,两个方案均采用欧式公园(广场)风格方案一为佛山新城商务中心的配套景观工程,注重与商务中心整体风格和布置的统一,简约大气,但是景观略显单调,造景手法单一,均采用极规整的几何造景手法,景观游览路线过于直接,游览路线均为直线型,使游人没有移步易经之趣,景观观察点缺乏变化和层次,其中设置下沉商务广场和停车场,丰富了竖向景观设计,引入多种元素将时代感和商务气息有机统一,并增加其使用功能,扩大使用面积,但是由于公园(广场)用地为临时用地,根据用地只需要建设临时设施和建筑,如此设置下沉商务广场和地下停车场,使得临时建设投资过高,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另外广场肌理主要为铺装,绿化面积低于50%,使得广场效应过大,减少游人舒适度。

本方案忽略了周边地铁三号线和地铁六号线的影响,未预留风亭、轨道站点出入口、轨道物业车行出入口、地下人行通道及相关附属设施。

方案二亦以欧式公园(广场)风格为主,但是结合中式岭南园林风格,使其在造园手法和营造景观形式多样,丰富园林景观,中轴线以规则的欧式景观为主,营造休闲娱乐区,周边以自由的中式景观风格为主,营造丰富有趣的景观,景观游览路线丰富,景观观察点多变,方圆区域中便能以小见大,观赏到丰富多变的景观,增加视觉享受。

广场肌理主要为绿化,减少地面大面积铺装,绿化覆盖率超过50%,降低广场效应的影响,调节周边环境,使游人游览更加舒适。

本方案考虑到周边交通新增地铁三号线和地铁六号线的影响,预留风亭、轨道站点出入口、轨道物业车行出入口、地下人行通道及相关附属设施。

相比之下减少地下商业广场和地下停车场的投资,有利于控制投资。

综上所述,方案二从营造景观、改善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协调交通设施、控制投资方面均优于方案一。

方案二为较理想的公园(广场)方案。

1.2交通组织

(1)交通影响评估

根据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编制的《佛山新城商务中心交通影响分析》,该区域的交通影响评估主要从片区道路交通、项目进出口、公交及慢行系统和停车设施四部分进行。

1区道路交通评价

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分布预测,结合规划道路的通行能力评估年份的饱和度并标定相应得服务水平。

2014年路段整体通行运行状态较好,路段压力不大,饱和度基本在B、C级服务水平,次干道及项目外围道路饱和度较低。

由于项目临近岭南大道落地点,项目主要进出交通需白天虹路、文华南路进出,对文华南路北至南交通压力最大,近期项目周边项目开发尚未完成,背景交通压力不大,道路整体交通运行较好,饱和度处于D级及以上水平。

2020年片区路网整体通行服务水平有定下降,主要道路网络基本维持在C级和D级服务水平。

影响区域增加文华南路过江通道,对岭南大道过江压力有所缓解。

2020年项目产生交通量依然主要集中在裕和路、岭南大道、文华南路和天虹路。

岭南大道、裕和路、天虹路仍处于D级服务水平,文华南路下降至E级服务水平,荷岳路、百}I陨道等其他道路的服务水平也略有下降。

2域进出口评价

区域出入口设置在北侧次干道天虹路和内部规划道路上,有利于分离项目交通与背景交通,对外部周边道路和过江隧道影响较小,有利于交通组织。

本项目对外开口位置图

③公交及慢行系统评价

现状佛山新城是公交服的薄弱地区,项目周边既缺少公交服务,也无建成公交场站设施,无法满足周边大规模开发和本项目开发需求,难以适应核心区的未来交通出行要求。

项目位于佛山新城核心区,片区未来将提供约14万就业和3万居住人口,属于就业高强度集聚区域,若不加快公交场站以及线路建设的推进,公交发展将成为中心区的开发建设的严重制约。

轨道是项目重要的进出方式,项目高峰小时有约0.3万人次轨道和有轨电车出行,但项目距离轨道和有轨电车站点距离较远,需穿过项目南侧市民公园(广场),文华南路-裕和路节点过街压力大,应采用立体过街方式。

裕和路-文华南路节点联系佛山新城中央商务区、佛山交通枢纽、佛山新城商务中心、保利地块,均为核心区高密度综合开发项目,未来商业、行政办公、商务办公、交通换乘、娱乐、居住出行等交通聚集,其中仅与项目相关的高峰小时过街人流需求超过0.35万人次,步行过街处理方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片区步行联系的整体水平。

3车设施评价

本项目按照佛山停车配建标准,项目配建总量满足要求。

图5-4-1项目近期到达交通组织图

图5-4-2项目近期驶离交通组织图

图5-4-3项目远期到达交通组织图

图5-4-4项目远期驶离交通组织图

结合《佛山新城商务中心交通影响分析》,对区域的交通影响评估从片区道路交通、项目进出口、公交及慢行系统和停车设施四部分综合分析,佛山市民公园(广场)东西两侧的文华南路和岭南大道属于主干道,文华南路和岭南大道均为过江通道,交通压力比较大,服务水平属于C、D级,饱和度处于D级以上水平,不易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广场北侧的规划路属于次干道交通压力较小,适合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可减少对周边道路和过江隧道的影响,利于交通组织。

广场内道路与城市次道路连接。

道路系统与步行系统的结合,尽可能实现人车分流,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主入口设置在北侧次干道上,并预留开敞的广场空间,步行系统通过门前广场进入区内步行道路,车行道路及消防车道于门前广场进入,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考虑到使用的实际可能性,区内人、车混行道路按一种规格设计:

红线宽度7m,机动车较少且车速慢,设双车道,断面形式为6m。

消防车道宽4m。

游览道路采用古典园路,曲径通幽,移步亦景。

1.3广场植物

1.3.1配置原则

为体现岭南园林特色,营造花色绚丽多彩的景观,种植方式可选用孤植、群植、对植。

还应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长相结合;

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

植物的选择要遵守适地适树原则,选择耐久、耐踩踏、没有毒性、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可迅速成景的植物;

兼顾立面绿化,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景观效果;

兼顾它的城市景观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教育功能、生态功能、防灾避灾功能少的建筑小品点缀,少的植物品种,选一个基调树种,一个骨干树种,其他植物做搭配,一个园子突出一个主题。

1.3.2植物配置

可做观赏树孤植的树种有木棉、大叶紫薇、凤凰木、红花羊蹄甲、黄槐、美丽异木棉等。

另外香而不艳的树种可选用,白兰、黄兰等。

以及体现热带风光的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子、鱼尾葵、银海枣、蒲葵等可用于棕榈园区种植。

根据植物对光温度水的适应能力不同划分为水生植物和喜阴、喜阳植物。

水生植物是植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生长速度快、分布广、繁殖快、病害少、用途大、适应水生等特点。

尤其是营造水景不可或缺,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城市生态水景设计的必需元素。

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叶、品姿、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另外水生植物还有净化水体、稳固堤岸的作用。

广州常见的水生植物:

菖蒲、春羽、龟背竹、海芋、水芋、大藻、水葱、泽泻、慈姑、千屈菜、荷花、再力花、美人蕉、芦苇、香蒲、金鱼藻等。

图5-5-1景观意向图

1.4水景工程

本项目水艺景观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仿照天然水景观而成。

人工湖、养鱼池、泉涌、跌水等。

各种水景工程,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土建池体、管道阀门系统、动力水泵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等。

一般常见的景观水池深度均为0.6~0.8m,这样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证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并且池底为一整体的平面,也便于池内管路设备的安装施工和维护。

只有在为体现亲水特点的浅蝶形池体设计时,才采用吸水坑或泵坑。

在儿童戏水池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深度为0.3~0.6m左右,一旦幼儿落入景观池中的将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亲水平台适宜的水深以0.2~0.4m为宜。

涌泉等射吸式喷头,均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

为此,应有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较好的作法是采用独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压式水位控制阀,并采用足够直径的联通管与水景水池连接。

景观水质首先要求清澈无色无异味。

水景观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质作保证,就谈不上美感。

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区,一般7~15天需换水清理一次。

常用净化水的方法有生物法、氧化法、化学沉淀法以及物理膜处理方法等

图5-6-1亲水平台意向图

1.5其他附属配套工程

本项目其他附属配套包括设备开关房、管理用房、公厕等其它服务用房等,另结合滨水绿化配置生活型的休憩、游乐等设施。

1、配套建筑

内容

规模

结构

设备开关房

80

框架一层

100

服务用房

220

本项目结合滨水绿化配置生活型的休憩、游乐等设施。

2、亭廊、花架

亭廊、花架为游人休息、遮荫,蔽风雨及欣赏景色之建筑,应和环境协调,结合活动场地而设。

本项目设置3座景观亭和一座连廊,建筑面积共计600平方米。

3、座椅

(1)室外座椅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

(2)室外座椅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为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

为宜。

(3)座椅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

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1.6其他公用配套工程

1.6.1供配电方案

(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城市道路照明标准》(CJJ45—2006);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

2、负荷等级

本项目的景观照明系统、设备管理用电为二级负荷;

其余为三级负荷。

3、用电负荷预测

本项目的主要用电设备有照明、水泵、弱电系统等,负荷预测采用负荷密度法计算,道路广场、绿化室外工程用电以8VA/m2计算。

再预留300KVA作为水泵、声控系统的设备负荷及其他用电,则合计本项目总用电负荷约为900KVA。

4、供配电系统

(1)10KV系统

供电系统采用两路10kV独立电源,电缆专线供电,电源取自市政电网开关站10kV侧,高压电缆采用埋地敷设引入,新敷设电力电缆连接文化路和岭南大道。

10千伏系统设计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正常工作时,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一路电源故障时(外部故障),进线开关跳闸,母联开关自动投入,另一路电源供全部负荷。

电力电缆一般敷设于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埋深不小于0.7米。

(2)低压配电系统

根据本项目各功能区域的负荷预测,本项目设一个总变配电所(深化设计时各功能区域根据建筑布置及实际需要增加用户变电房),变电房可考虑选用2台S11-630干式变压器,装机容量为1260KVA。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式配线系统。

设电容补偿柜,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使在高峰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达0.95以上。

5、照明系统

为了减少动力设备用电对照明线路电压波动的影响,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线路尽量分开供给。

灯具选择

高杆灯(LED路灯)高度13m-15m②庭院灯高度3m-5m③草坪灯高度0.3m-0.5m。

照明系统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达到照明集中管理和节能的效果。

灯具均采用LED节能型灯具。

1.6.2给排水系统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给水系统

(1)水源取自岳步涌及周边河涌水系。

(2)用水量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资料估算,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719m3/d。

3、排水系统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规划路下敷设污水管线DN400,广场卫生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区域内污水排水支管收集后排入污水截流管网。

流入文化路和岭南大道的污水管网。

雨水管网布置:

若绿化节点景区远离河道,则设雨水管网;

雨水干管每隔30米设一雨水口,每隔40米设一检查井,利用雨水重力流,分别就近排放于河里,起点管底埋深不小于1.1米。

若绿化景区靠近河道,不设雨水管网,采用自然散水。

1.6.3燃气管网系统

本项目按照相关要求需要设置低压燃气管,管网的敷设应符合现行标准《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89)、《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要求低压燃气管沿路面呈支状布置,管道埋深约为0.8米。

通信管网

通信管道一般敷设在人行道上或绿化带内,每隔100米左右设人孔井,管道埋深一般在1.0~1.4m,采用塑料支架固定敷设,间距为2.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