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948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日常生活中众多的对话并不是为了传达什么信息,而是交际关系的维持。

日常生活中许多怨言我们并不用来传递什么信息,而是建立一种交际关系。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差异: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物质的;

思维是语言的使用主体,是一种精神活动;

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

3)构成方式不同;

4)语言具有民族性,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

联系:

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1)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2)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

因此人类语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优劣,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语言与说话(言语)的关系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系统和语法规则的系统。

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言语是有阶级性的,语言是全民性的。

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区别表现在:

第一,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使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第二,语言具有社会的因素,言语具有个人的因素。

第三,语言是相对封闭的,言语是相对开放的。

联系表现在:

第一,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第二,语言对言语起着积极的、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二、语言与符号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符号:

符号都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两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是社会的产物,必须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予它一定的意义,才能起到符号的作用。

就是用甲事物简单地来代表乙事物;

形式:

红灯

红绿灯(符号)

意义:

禁止通行

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声音(能指):

shū

意义(所指):

装订成册的著作

征候:

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本身的自然属性来判断。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符号的两个基本特性)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每个语音符号的形式(语音)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伤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表现在:

(1)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代表相同的现实现象,如等义词,再如:

“书”的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但语音形式可以不同:

汉语:

英语:

[buk]

俄语:

[kniga]

日语:

[hon]

(2)相同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同音词、多义词。

再如,有个汉族老太太责怪外国人说话怪:

汉语的“水”,美国人说是“窝头”,汉语的“五个”,法国人说是“三个”(cinq),即:

窝头(汉语)五个(法语)

watercinq

水(英语)三个(汉语)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是只能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

其效能在于:

以少数有规则的组合多数。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底层:

音位(几十个)→音节

语言系统

上层:

语素(几千个)→词→短语→句子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例如:

  我看书

  他看书

  小王买书

  老师写文章

  人们欢呼胜利

  ………………

所以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1、组合关系:

(句段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成更高一层的单位,在同一单位层级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联系关系)在语言系统的某个环节的符号可以在同类的聚合中自由替换,又称之为分类关系。

是纵向的类聚关系,它存在于我们大脑中。

比如:

红花红花

蓝光

白线

紫旗

香脸蛋

小房子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成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特有的。

二、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句话怎么理解?

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2.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创造性:

即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

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语音:

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自然属性——语音学的研究:

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

语音的社会属性——音系学的研究;

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

语音的自然属性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方面:

发音——传递——感知

生理——物理——心理

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言学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成串的话语中切分、归纳出来的。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音素:

是语音中最小的线性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构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有元音和辅音构成。

音位:

是语言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也就是从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1)从划分依据来看,

(2)从形式来看:

因为是抽象的,音素是具体的。

联系:

(1)因为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音素也就无所谓音位,

(2)一个因为可以有一个因素构成,也可以由一组音素构成,他们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

一个音位实质是对好多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的概括。

三、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记录人类语音的符号系统,国际音标最初由斯威特(H.sweet)设计出草案,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公布使用。

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

(1)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2)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

(3)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里。

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我们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

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

国际音标记音有宽式和严式两种。

严式记音要求只要音素不同就要使用不同的符号,叫音素标音法;

宽式记音记录的是音位,叫音位标音法。

比如汉语普通话音节ai、ba、gao中的音素a,都是不同的音素,按宽式记音要求用一个a就够了;

但按严式记音要求,这三个a要分别用三个元音表示ai[a]、ba[A]、gao[A]。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

语音四要素

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四要素:

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1、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快慢。

“ma”:

“妈麻马骂”

2、音重(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汉语中的“莲子”、“帘子”;

英语中的conduct重音在前是名词,“行为”、“举止”义,重音在后是动词,“引导”、“传导”义。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震动时间的久暂有关。

英语it[it]和eat[i:

t]音长不同,词义也不同;

广东话也有类似现象,同是[sam],同是55调值,读得稍长,是“三”;

读得稍短,是“心”。

 

4、音质(音色)——声音的品质和个性,即声音的特色,

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

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

(1)动力部分(肺);

(2)发音体(声带);

(3)共鸣器(口腔、鼻腔、咽腔)。

二、两类音素:

元音和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从四个方面考察:

(1)声带是否振动。

(2)发音器官各部分是否均衡紧张。

(3)气流是否受阻。

(4)气流的强弱。

1、元音

元音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器官阻碍而发出的音。

2、辅音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

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

(1)发音部位

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有10多种。

(2)发音方法

附:

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声调

一声阴平(55)、二声阳平(35)、三声上声(214)、四声去声(51)。

声母表

拼音字母

国际音标

b

[b]

g

[k]

s

[s]

p

[bʻ]

k

[kʻ]

zh

[tʂ]

m

[m]

h

[x]

ch

f

[fʻ]

j

[tɕ]

sh

[ʂʻ]

d

[t]

q

[tɕʻ]

r

[ʐ]

t

[tʻ]

x

[ɕ]

y

[j]

n

[n]

z

[ts]

w

[w]

l

[l]

c

[tsʻ]

v

[v]

单韵母表(以下韵母为单用或只跟在辅音后) 

a

[Ą]

e

[ɣ]

u

[u]

o

[o]

i

[i]

ü

[y]

复韵母表

ai

[ai]

ing

[iŋ]

uai

[uai]

ei

[ei]

ia

[ia]

ui(uei)

[uei]

ao

[ɑu]

iao

[iɑu]

uan

[uan]

ou

[ou]

ian

[iæ

n]

uang

[uɑŋ]

an

[an]

iang

[iɑŋ]

un(uen)

[uən]

en

[ən]

ie

[iɛ]

ueng

[uəŋ]

in

[in]

iong

[yŋ]

[yɛ]

ang

[ɑŋ]

iou

[iou]

[yæ

eng

[əŋ]

ua

[uɑ]

n

[yn]

ong

[uŋ]

uo

[uo]

ng

[ŋ]

注意事项:

①汉语拼音有一些缩写形式,在转换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应恢复成完整形式。

ui是uei的缩写,un是uen的缩写,ü

在j、q、x和y后写作u。

②儿化标记:

ɹ写在音节末尾,调值之前。

③元音严式音标记忆方法(只换其中对应的拼音字母)。

a的同一音位有5种:

用[a]:

ai、an、ia;

用[Ą]:

跟在辅音后或者单独使用;

用[ɑ]:

ang、iang、uang、ao、iao、ua;

用[æ

]:

ian及及yan;

用[ɐ]:

儿化;

o的特殊标法:

[uŋ]:

ong;

[yŋ]:

iong;

e的同一音位有4种:

用[ɣ]:

用[e]:

ei、ui;

用[ɛ]:

ie、ü

e;

用[ə]:

en、eng、un、ueng、er;

i的同一音位有3种:

用[ɿ]:

跟在z、c、s后;

用[ʅ]:

跟在zh、ch、sh、ri后;

用[i]:

跟在其它辅音后。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

一、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音位是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英语sport

但在普通话里,“补”[pu]和“谱”[p‘u]

注意:

音位本身并不表示任何意义,但却能区别两个词的不同意义。

音位总是某个具体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音位。

2、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原则。

(1)对立原则:

如[pin]用[b]、[t]、[d]等音素替换[p],可得到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

(2)互补原则:

所谓互补,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而是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中。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如果不能起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这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普通话里的“哀”、“安”、“啊”、“加”、“熬”、“昂”六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出来是这样的:

哀 

安 

啊 

加 

熬 

ai 

an 

ia 

ao 

ang

实际上六个音素中的“a”,有三个不同的“a”,“哀”“安”中的“a”是前的“a”,“啊”“加”中[a]是央[A],“熬”、“昂”中的“a”是后[α]。

三个“a”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是互相补充的,不会有对立现象。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二、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有许多不同的音素,而这些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因为变体是因为的表现形式。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做“音位变体”(Allophones)。

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1、条件变体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这样,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条件变体。

英语里的[p]、[p‘]处于互补关系当中,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

这个音位写成/p/或者写成/p‘/都无不可,不过一般总是选择比较常用的音标,写作/p/。

这个/p/就包含[p]和[p‘]两个变体。

再如普通话里:

[]:

出现在“z”、“c”、“s”之后:

资、次、思;

[]:

出现在“zh”、“ch”、“sh”、“r”之后:

知、吃、诗、日。

[i]:

出现在除“z”、“c”、“s”和“zh”、“ch”、“sh”、“r”以外的其他位置:

你、提、记。

因此可把它们归入同一个/i/音位。

哀Ai爸bA高gAo

安An啊A昂Ang

[a][A][A]

同理,我们可以把普通话里的[a][A][ɑ]归成音位/a/

2、自由变体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可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如西南方言里的[n]和[l]可自由变读,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注意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

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抽象的语音类别,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

由音高、音重、音长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

分别叫做调位(音高)、重位(音重)、时位(音长)

(1)调位

如“乌”、“吴”、“五”、“务”都是“wu”,只是由于音位声调的不同而区别意义的。

这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就是调位。

(2)重位

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轻重音就是重位。

“莲子”和“帘子”。

Content,重音在前,是名词,意思是“内容”;

重音在后,是形容词,意思是满足、满意。

(3)时位

英语中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如:

beat/bi:

t/(打)和bit/bit/(少许),这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

广州话的[ka:

i](街)和[kai](鸡)、[ka:

u](教)和[kau](救)是靠长短音区别意义的。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质音位是时间维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