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99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docx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

南沙小学扩建工程设计大纲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南沙小学原址扩建,现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环市东路塘坑交汇处;原校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64404.5平方米,包括本次扩建范围面积约8000平方米。

本次扩建总建筑面积11041.99平方米,其中A、B座培训楼建筑面积位9787.94平方米,报告厅建筑面积1254.05平方米

二、各专业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及各专业技术标准

●规划、建筑篇:

(一)、设计依据

主要的国家规范以及其它相关的法规、标准。

a.《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b.《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c.《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d.《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e.《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f.《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广东省实施细则GBJ15-51-2007

g.《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h.《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

j.《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

k.《广东省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二)、规划布局

用地东侧、北侧和南侧为山体,西侧为原有建筑。

校区主入口设置在总用地范围的西侧校道,以达到最近的交通路线;

本项目规划利用原设计预留建设用地,采用与原有校舍相似的设计原则形式布置,部分加以调整设计,使本次规划设计更有特色。

项目通过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元素,结合景观绿化,使校园内部空间与城市外部空间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项目整体建筑朝向基本都按南北向布置,从而有利于建筑的日照及通风,满足日照及环境、卫生要求。

本次设计强调均好性,合理的利用现有环境资源。

本次项目设计要做的就是打造出一个总体功能更完善、方便、实用、美观、并且具有一定的功能转换灵活性的具有独特特质的学习环境。

(三)、规划理念

本扩建工程在规划上采取组合式设计,将A、B教学楼与报告厅设计成一个整体建筑,分别有独立的出入口,A、B座围合成一个内庭院,且有小广场和天台与报告厅相连,组合巧妙、相互取势、形体错落有致。

还在场地西北角增设了功能性的停车场。

设计尽量做到因地制宜,严谨平实。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环境保护、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方针,并满足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合理的利用地形高差,减少工程土方量。

教学、生活、体育活动各功能分区合理布置。

采用适宜的结构柱网,控制钢筋含量,节省投资。

(四)、交通组织及停车位设计

用地东侧、北侧和南侧为山体,西侧为原有建筑。

校区主入口设置在总用地范围的西侧校道,以达到最近的交通路线;在交通组织方面,采用人车分流交通模式,在保证学生安全、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规划组织好交通流线,做到互不干扰。

校区内利用原有绿化场地,设计了一个地面生态绿化停车场,共设置停车位48个。

(五)、校园消防设计

校园内部设有环型消防车道,车道宽度大于4米,消防车道荷载按不少于30吨的消防车设置,消防车道扑救面车道坡度≤3%,设计满足消防要求。

(六)、方案设计指导思想

1、项目从宏观入手、从巨入微,依据校区总体形态,把握校园发展的大方向、大格局,注重校园功能的适用性和环境景观的理想性。

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实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环境要素与人工要素的整合,并利于分期开发,做到经济与技术可行、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3、建立校园内简捷、明晰、互动的功能体系,尊重校园历史文脉,塑造校园个性,提升综合环境品味,体现校园的文化底蕴。

4、建筑设计与布局上强调建筑组群的构成,力求使校园建筑空间环境形态整体性强、视觉张力强、环境景观可读性强,使学校师生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单位

扩建用地面积

8000.0

扩建占地面积

3678.0

扩建建筑面积

11830.0

A、B座教学楼

10600.0

报告厅

1230.0

机动车位

48

   扩建后总班级个数

50(其中20班为本次扩建)

(八)、单体设计

A、B座教学楼(新建建筑)为五层建筑,首层层高为4.5米,二至五层层高为3.9米。

占地面积1998.86平方米,建筑面积9787.94平方米。

本建筑设有四把疏散梯,及两台电梯,每层均有疏散走廊及公共卫生间。

主要功能用房由国际化标准课室、训练场室、生活配套区以及公共辅助用房等四部分组成。

其中首层设有阅览室1间,面积约260平方米,展览室1间,面积约130平方米,武术室1间,面积约130平方米,跆拳室1间,面积约87平方米,舞蹈室1间,面积约173平方米,科学体验室1间,面积约130平方米,另外还设有教师办公室面积约65平方米,教师休闲中心1间,面积约87平方米;二层设有国际化标准课室7间,每间面积约87平方米,每件国际化标准课室配准备室1间,每间面积约44平方米,还设有2间实践活动室,每间面积约87平方米,并配实践活动器材室1间,面积约44平方米,及办公室1间,面积约44平方米;三层设有国际化标准课室7间,每间面积约87平方米,每间国际化标准课室配准备室1间,每间面积约44平方米,还设有美术室1间,音乐室1间,每间面积约87平方米,并配美术音乐器材室1间,面积约44平方米,及办公室1间,面积约44平方米;四层设有国际化标准课室7间,每间面积约87平方米,每间国际化标准课室配准备室1间,每间面积约44平方米,还设有教师会议室1间,面积约130平方米,行政会议室1间,面积约87平方米,及办公室1间,面积约44平方米;五层设有19个生活配套区,每个生活配套区65平方米,可灵活分隔。

报告厅(新建建筑)为一层建筑,层高8.0米,占地面积为1239.1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54.05平方米。

用于召开校会、家长会,开展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教研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等。

(九)各单体装饰材料

●结构篇:

(一)、设计依据:

1.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

本工程采用国家及当地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统一标准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等作为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主要设计资料

《南沙区莲溪小学改扩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以及《南沙区莲溪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以及其他资料。

(二)、结构设计等级及设计原则:

本工程结构设计遵循简明、清晰地原则,根据结构的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设计主要解决构件承载力、裂缝控制、结构抗震等问题。

1.结构设计等级

1.1建筑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1.2抗震设防: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由于为小学建筑,抗震设防措施按8度考虑。

1.3地基基础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

丙级。

1.4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基本风压值为0.7KN/㎡。

2.主要设计原则

2.1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

2.2结构的净空尺寸除满足建筑限界和建筑设计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基础变形、沉陷等因素予以确定。

2.3根据结构的类型及施工方法,应分别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对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混凝土结构尚应按要求进行抗裂及裂缝宽度验算。

2.4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同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三)、结构选型:

本工程使用功能较简单,结构型式主要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净空尺寸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选择各部分的结构型式。

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工程基础形式拟采用静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

●给排水篇:

(一)、设计依据:

根据结果确定基础形式,完善施工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设计内容:

室外给水,室外排水,室内给水、室内排水、雨水排水,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

(三)、给水排水部分:

1.室外给水:

本工程水源:

使用原有给水管网。

2.室内给水:

用水量估算:

按照原有设计给水用水量,本项目为扩建项目。

本项目生活用水量表:

给水方式:

按城市供水压力约为0.3Mpa,本工程均为低层住宅,使用原有给水系统,采用市政水直接供给。

3.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分流。

生活污水收集到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到城市污水管网。

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井;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井。

经汇集后的雨水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年,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年。

按广州市暴雨强度5.22L/S(每100平方米)估算设计雨水量。

(四)、消防部分:

1.设计用水量(按普通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

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25L/S,火灾延续时间:

2h,消防用水量:

180立方米(采用原有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5,火灾延续时间:

2h,消防用水量:

108立方米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暂不设置。

2.室外消火栓系统:

在室外给水环网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m,均匀分布在消防主体周围并与消防主体的间距大于5m,小于40m,采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本工程室外消火栓不少小3个,每个消火栓供水能力10-15L/S。

室外消防栓给水采用原有给水系统。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本工程仅在首层商铺及高层建筑的室内电梯厅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栓间,按室内任何一点发生火灾均有两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栓同时到达。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室外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供给。

在室外设置地上式水泵接合器,每套供水能力为10L/S。

4.使用原有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给水由室外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环管引进。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暂不设置。

6.建筑灭火器配置: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设计,采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配置级为MF/ABC3-2A,3kg。

(五)、管材及连接:

1.室外埋地生活给水管:

采用PE给水管,电热熔连接或钢丝网骨架复合管。

室外绿化埋地给水管采用UPVC给水管。

立管及室外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法兰或螺纹连接。

2.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管:

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当管径DN≤100采用丝扣连接;DN>100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

埋地采用两布三油防腐。

3.喷淋系统给水管:

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当管径DN≤80,采用丝扣连接,,管径DN≥100应分段采用法兰连接或沟槽式连接件(卡箍)。

4.室内生活给水管:

给水干管、立管均采用衬塑复合钢管(冷水型内筋嵌入式),丝扣或沟槽式连接,各分户水表后均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与用水器或阀门等连接时,采用管件连接。

用于热水管道时,应用热水型。

5.室内排水管:

雨水、污水、粪水立管均采用UPVC内螺消音排水管,其它(通气立管,排水横干管,户内卫生间排水横管,接室外第一个检查井的出户管)均采用普通平壁UPVC排水管,均采用溶剂(或粘胶)粘接。

6.室外排水管:

D≥500均采用混凝土管,橡胶圈柔性接口;D<500采用硬质聚氯乙烯管(UPVC排水管)采用溶剂(或粘胶)粘接或波纹管。

(六)、节水措施:

本工程所有设备均采用节水型用水设备,生活供水充分利用市政水压供水。

(七)、隔振、降噪、环保、节能及其它技术措施:

1.为降低噪声、防止振动、压力管内(消防管道除外)流速控制在干管2.0m/s以下,支管1.2m/s以下。

2.本设计选用为节水型卫生洁具,使工程能耗指标大降低。

3.生活污、废水排放:

本工程生活粪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与生活废水等一道,排入市政干管,由市政统一处理后排至水体。

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每日约:

643.5m3。

为提高本区环境卫生设施标准,本区内设置了相关的环境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4.各层布置了满足要求的厕所卫生间。

5.各层卫生间的粪便及水先进入化粪池,再由化粪池进入处理。

(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后达到标准后排放。

●空调通风防排烟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民用建筑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建筑专业设计条件图及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内容

1、地上公共通道,功能房通风排烟设计。

2、公共卫生间排风设计。

3、地上房间空调设计。

(三)、设计参数

1、室外计算参数(参考广州地区)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2℃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8℃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5m/s

夏季大气压力100.287kPa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3℃

冬季相对湿度74%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6m/s

冬季大气压力102.073kPa

空调设计

1、系统形式

1)地上房间采用智能多联机系统。

2.)新风机新风入口均设隔尘网,空调机组回风口均设过滤网,并要求定期清洗或更换。

3、空调风系统

(1)根据甲方要求公共区域采用空调吊柜系统。

(2).新风机新风入口均设隔尘网,空调机组回风口均设过滤网,并要求定期清洗或更换。

(3)为满足防火要求,风系统如下部分设有防火阀:

a:

所有穿过空调机房、隔墙楼板、前室、防火分区隔墙的风管均装有70°C的防火阀或280°C的排烟防火阀,还应将连接的风管用2mm厚的普通钢板制作,在风管穿越部位用非燃材料严密堵实。

b:

空调设备风管软接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c:

所有空调构件采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制作。

d:

排烟管道及柔性接头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排烟风机入口处或出风机房的排烟风管上设280°C的排烟防火阀。

(4)空调通风系统风管除特别说明外,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厚度应符合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新风系统空调器之后的送风管均需保温。

(四)、防、排烟

(1)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采用单层百叶送风口,每层设置;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采用常闭型电磁式多叶送风口,每层设置,火灾发生时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送风口,并且联动加压送风机开启。

(3)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超过规范规定面积的地上无窗房间、地下层的房间、车库均分别独立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

(4)采用自然排烟的区域,应满足规范自然排烟条件。

(5)各自独立排烟的区域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机械补风系统。

(6)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火灾控制程序

①火灾时,火灾报警器动作以后,全楼所有排烟口(阀)、排烟风机、用作火灾补风的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均由消防控制中心集中控制。

②火灾报警器动作以后,手动或消防控制中心给出信号控制失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阀)开启,由排烟口(阀)微动开关输出电信号,联动排烟风机、用作火灾补风的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开启。

同时联动全楼所有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开启,其他通风空调系统停止运行。

③各排烟系统除着火防烟分区排烟支管上的排烟口(阀)开启外,其他支管上的排烟口(阀)均关闭,仅在失火防烟分区内排烟,以保证必需的排烟量。

④当排烟风机入口处烟气温度上升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排风机停止运行。

(五)、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

(1)空调、通风系统送回风管道下列部位均设置防火阀:

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或楼板处。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垂直风道、土建竖井与各层水平风道连接处。

穿越变形缝隔墙处(两侧设置)。

(2)所有排烟口均受烟(温)感器控制,并与排烟风机连锁。

(3)所有通风、空调、排烟管道及设备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管道及设备的保温、隔热、消声材料,风管柔性接头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4)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5)所有通风、空调、排烟管道穿越房间隔墙和管道井的孔洞;管道井与房间吊顶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采用不燃材料填充密实。

(6)所有防排烟、通风、空调系统均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

(六)、暖通节能

(1)空调主机、风机的选型均满足节能规范的技术指标要求。

(2)设计时控制风系统的作用半径,使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值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经处理后的新风直接送入室内。

(七)、环保

1、空调机组、风机盘管、风机等设备的进出口与管道连接处均设有软接头。

2、空调主机、风机等设备均设置减振基础和减振支吊架。

3、穿越有严格噪音要求房间的风管和水管均设置减振支吊架。

4、控制风管内的风速、风口处的风速、水管内水流速。

5、风系统中设置适当的消声器。

(八)、设备安装:

1、通风与空调设备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应有商检合格文件。

2、安装在楼板上的风柜、风机等设备,应按要求做好减振、隔振、防噪等措施。

3、用皮带传动的离心式风机应装皮带防护罩,设在室外通风机,其电动机必须设防雨罩。

(九)、防腐、保温:

1、防腐工程施工需在水管强度试验及风管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

而保温工程在防腐后进行。

2、用普通薄钢板制作的风管,需对其内外表面刷二遍防锈漆后外表面再进行保温;不保温的风管外表面还需再刷二遍与周围颜色协调的调和漆。

3、当镀锌钢管因特殊情况需采用焊接连接时,应对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表面刷银粉二遍。

4、风管、吊架等钢制零配件均需刷二遍防锈漆,外露的还需再刷二遍与周围颜色协调的调和漆。

(十)、与其它工种的配合

1、砖、混凝土风道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风道严密不漏风。

2、为保证施工质量,建议本工程的施工人员与土建、水电.安装等工种人员密切配合,对土建留洞、预埋件及各种管线的安装位置等充分作好安装前后的相互协调。

风机房最少应留有一面墙为后砌,待设备安装完毕后,方可施工;凡墙上留孔或楼板留孔(包括竖井),除设计要求保留外,其余应在管道施工完毕后,配合土建专业将孔洞封堵或作防火分隔。

其它:

本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作为定货参考,设备的定货由建设方招标决定,其产品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设备基础待设备到货后,经核对实际尺寸后再施工,由于建筑房间用途变更和空调设备型号变更而引起的空调系统变更、土建预留洞变更、基础变更、用电量变更和管道安装变更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

●电气篇: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9年版)

(二)、设计内容:

变、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物防雷、接地与安全;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电气节能;电气环保。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分类:

教学楼用电按三级负荷。

2.负荷估计:

用电指标按50W/平方米。

本项目总安装容量约为540KW,计算容量为300KVA,变压器选用1台400KVA。

3.低压变配电系统:

本项目由一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低压侧单母分线加联络运行方式,在低压侧设置集中电容补偿柜,补偿后达0.9以上。

电力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柜采用抽出式低压开关柜。

低压供电采用树干式及放射式供电。

(四)、电气照明:

本工程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要求,控制各个场所的照度值与照明功率度值。

本工程各个场所的设计照度值与照明功率值如下:

场所

照明功率密度值(W/m2)

照明平均照度(LX)

1

教室

9

300

2

办公室

9

300

3

会议室

9

300

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产品,提高照明效率。

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

室内一般场所照明采用三基色直管形荧光灯。

灯具配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保证单支灯具功率因数不低于0.9。

(五)、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

本工程智能化弱电系统拟设置信息通信系统、及安防系统、广播扩声系统等。

本设计只负责弱电管线的敷设,具体需由相关专业公司深化。

(六)、消防报警系统:

1、本项目各单体设火灾手报装置及消火栓板玻按钮及警铃。

破坏按钮可直按启泵。

2、消防报警主机设在消控室(已有)。

3、消防驱动信号控制起泵及切除非消防电源等。

(七)、电气节能:

合理选择电缆截面,降低线路损耗;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减少无功损耗。

所有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提高照明效率。

(八)、电气环保:

所有电气设备均采用低噪声产品。

●建筑节能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6、《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08)

7、《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及其热工参数

1、窗墙比

(1)、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

2、屋顶

屋顶相关构造

序号

材料名称

(由外到内)

厚度δ

导热系数λ

蓄热系数S

修正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