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995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知识重点复习Word格式.doc

20、修改文章的时候,要删去那些多余的废话。

成分多余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21题为必答题,为12分;

第22、23、24、25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

共40分)

2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

(1)《春秋左传·

宣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

“乌呼!

‘我之怀矣,自诒伊慼。

’其我之谓矣。

” 

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壬申,朝于武宫。

(2)《春秋·

宣公二年(晋灵公十四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试比较两段文字在叙事上各有什么特点?

(4分)

前者叙事完备,有剪裁运化之妙,后者大事记

请问第一段文字中是否有虚构叙事?

如有,请举例说明如此虚构是否符合历史叙事的特点?

有,如鉏麑刺杀情节,符合,是设身处地的虚构

请问第一段文字体现了该段文字所书写年代的什么观念?

人本\民本

22、阅读《诗经·

秦风·

蒹葭》一诗,并回答问题。

(14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①本诗每章首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为全诗奠定了什么基调?

(4分)兴凄婉的基调

②本诗每章中用一“宛”字,请问此字表现了什么?

(5分)

让伊人虚化,从而使伊人具有象征意义

③请分析本诗中“伊人”的象征意义。

贤臣、明君、美女

23、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

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洗?

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将“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句译为白话文。

音乐是郁结于心的感情抒发出来的,选择了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而借助它们来发出声音。

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其特点是什么?

赠序体,大致如序而稍微短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论述主旨的?

题旨:

借以抒发了孟郊怀才不遇的情感。

通过类比等方式

24、阅读现代派诗人何其芳的诗歌《花环》,回答如下问题: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总体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6分)

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

现代的诗情(现代的感受和情绪)与现代的诗形(现代的辞藻言语、对音乐性的挑战、散文化、口语化、文言入诗等)

在这首诗里,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少女的早夭是“更美丽的夭亡”?

(8分)

25、阅读林语堂的散文《粘指民族》,并回答问题。

粘指民族

林语堂

染指,中饱,分羹,私肥,还是中国民族亘古以来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小卒文武老幼男女贤愚共同擅长的技术。

根据这技术之普遍性及易学性,我们几乎可以主观的演绎的断定这染指性已是中国人之第二天性了。

最近普斯基大学生物学教授摩尔君发明,中国人巴掌上分泌出来一种微有酸味之粘性液质,分泌管之后有脑系膜直通第五脊椎与眼系脑筋联络。

凡眼帘射到金银铜时,即引起自然反应作用分泌额外加多,钱到手时尤甚。

此时所发出之泌液特富粘性,特别见于拇指与食指之末,而巴掌正中的一生蒂米突见方亦然。

因此银钱到手,必有一部分胶泥手上,十元过手,必泥一元,乃无可如何之事。

故中国人向来认为钱不沾手,违反天性,“粪夫挑粪,亦必蘸一蘸。

”此粘指性,科学名词名为Agglutindigitalism。

最近赈灾委员(记不清姓名,但必是慈善家,又必是仁义之徒),以侵水灾款而被老蒋枪毙,即粘指性下之冤魂。

又本日(十一月五日)《福尔摩斯》载,“《东北捐款七百万元查无着落》”一文,令人想到“若不染指,非中国人”八个大字。

因此我们梦想中国自杀团计划也不能实行了。

原来中国人很可以自杀,大规模的相约投入东海,以免身受亡国之痛。

但自杀团亦必举出几位委员,办理该团旅行购票事项。

然而自杀委员如果是中国人,定必大做其中饱,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起来,因此自杀委员之旅费亦无着落,并自杀亦不得。

呜呼,神明帝胄!

本文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了亦庄亦谐的幽默效果?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作文(20分)。

26、请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且不多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面朝常识春暖花开

今天,2008年12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日。

30年前的今天,一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的会议召开,会上人们做出“关键抉择”: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的青年难以想象,这般人之为人的平常愿景,当年却要经过千难万险才能最终作出选择。

恰恰这样的难以想象,反衬出当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是何等荒诞不经。

那时的人们,并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那时的人们,陶醉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

那时的人们,爱戴伟大领袖、英明领袖胜过一切亲人;

那时的人们,坚信越穷越光荣;

那时的人们,不知学历为何物,因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精神力量如此强大,照理那时的人们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但后来“伤痕文学”证明,当年的幸福都是娇嗔与虚妄。

所以,深圳河上,才有无数人冒着被边防射杀的危险,奋力游向资本主义的香港,是谓“逃港潮”。

那时,也并非人人盲从,但张志新几句“文革是左倾”、“个人崇拜可笑”的真话,就让她惨遭割喉虐杀。

底层如此,身居庙堂高位的清醒之人,亦难逃被打倒乃至家破人亡的厄运。

因为那时最高领袖的话句句是真理;

其身后,凡是他的决策,凡是他的指示,人们也必须维护、遵循。

……

在人类的公共生活里,最为珍贵的不是大师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不是领袖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普通人的常识。

常识,在人类所有的识见中最为珍贵。

许多时刻,人们囿于种种偏见,将认识对象意识形态化。

欺骗性质的反复言说,教科书给定的认知模式,如此这般的忽悠,固化了人们的头脑,“从来如此”成为难于逾越的智障。

常识的珍贵之处,就在于穿透迷雾,说出“皇帝什么也没穿”。

邓小平表达改革开放的语言极其平实,却总是蕴意深邃。

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无疑就在奉常识为圭臬。

所有与常识为敌的决策,都将付出灾难性的代价。

我们不该忘记,今年还是“大跃进”五十周年。

1958年的那场浩大运动,领袖一声唤,人们大干快上,赶英超美,亩产粮食十万斤的“卫星”频频上天,到头来却是资源耗尽,饿殍遍地,数千万人饿死的悲剧酿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饥荒。

改革开放的起步,得益于常识的回归;

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一步步找回常识的历程。

尽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常识说出多年,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仍然争了十余年才有定论。

改革每进一步,都要突破教条、本本的夹击,都要杀出既得利益者的重围。

发现常识的“血路”布满荆棘,不由不让早已知道常识的人扼腕长叹。

回望来时的“血路”,幸运的是,三十年我们未曾虚度,“中国奇迹”正是常识的胜利。

但改革未有尽期,我们仍需重新回归常识,重新从常识出发。

教条仍然遍布经济、政治、民生、文化诸多领域,改革推进,端赖抛却更多的本本迷信,汇聚更多的民众常识。

而汇聚常识的渠道,就在建立一个人人有话说的议决机制。

这是公共生活里最大的常识。

做一个幸福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怀有这样的常识,愿国家佑护她,愿改革者珍视她。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2008年12月18日

中国语文

考试复习资料

下划线处建议重点复习,出题概率会大一些。

另外,注意林语堂的散文,据说是出题老师的偏好,建议记忆其写作风格(已附在古代散文之后)。

语言文字部分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起源

劳动说、手势说、摹声说,感叹说(叹词起源论)、社会约定论、咳唷说(吭育说/劳动呼声说)

关于原始语言可以肯定的几点

语言是口耳相传的,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人的抽象思维相连(伴随抽象思维),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不平衡,不同语言的发展差异很大,政治经济的集中使方言成为共同语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

语言的分化

语言的分化是社会分化的结果。

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

语言分化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语言的统一

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前提:

社会统一)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

语言的接触

词语的借用和吸收(借词);

语音、语法结构规则的渗透(音译词改造、欧式语法)

借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坦克、沙发。

语言的融合

语音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融合的方式,自愿融合、被迫融合。

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双言现象,过渡语现象,双语现象,洋泾浜(皮钦语)和混合语。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

语音的基本概念

元音、辅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声母后面的所有音素,声调是音节中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标音符号

历史方法:

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等方法

现代方法:

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国际语音学会制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声母

声母来自我国传统语音学,来自音节分析;

普通话共21个辅音声母,还有一个零声母。

韵母

韵母属传统音韵学,来自音节分析,可以由元音、元音加元音、元音加辅音构成。

单元音韵母由单个元音构成,共9个;

复元音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共13个;

带鼻音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n,-ng)构成,共16个。

声调

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现有阴、阳、上、去四声。

古四声依据一定的条件演变成普通话中的四声。

古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

上声大部分仍为上声,少数分化为去声;

去声仍为去声;

入声完全消失,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

文字的起源

记事符→几何形刻画符号→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文字→甲骨文(夏商时期)

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汉字的构造原理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

描摹客观事物形象表示字义。

指事:

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符号表示字义。

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合成字

形声:

用形旁和声旁组合成字

转注、假借

六书中造字之法,只有前四种能创造新的汉字。

四种造字法,分为两类,表意字的是象形、指事、会意,意音字的是形声。

形声字出现后,造字方法完全成熟,成为最强势的造字法

诗词格律

基本概念

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诗词中用韵,叫押韵。

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常放句尾,故又叫“韵脚”。

平仄

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是平声,仄是上去入三声。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

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

对偶规则是,同一词类相对。

诗律

诗的种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一般诗集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律诗的韵

第一句押韵与否相对自由,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临韵也可以。

律诗的对仗

对仗的种类有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

常为中间两联对仗。

律诗的对仗,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

对仗的讲究:

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绝句

(1)律绝

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五言绝句

A、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B、平起式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言绝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词律

词的种类

词是长短句,但全篇字数一定,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到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外)。

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

词有一千多个格式,其来源有本来是乐曲的名称、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踏歌词》、《抛球乐》。

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单调就是一首小令,很像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

双调有小令、中调或长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同。

三叠即三阕,四叠即四阕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词韵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

词的平仄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词的对仗可分为固定对仗和一般用对仗。

词的对仗特点,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允许同字相对。

语言的运用与赏析

基本句法结构类型

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

兼语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紧缩结构

基本句型

主谓句、非主谓句

复杂单句分析

长定语句、长状语句、长宾语句、长主语句、长谓语句、长插入语

诗歌

先秦诗歌

《诗经》、《楚辞》作为诗歌奠基之作的出现,开创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

先秦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谣,以二言为主。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为四言诗。

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是杂言诗。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的内容是,反应爱情和婚姻的诗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俟我于城偶,爱而不见”的《静女》,《卫风·

木瓜》写男女青年互赠爱情礼物,反映了婚姻与家庭的不幸如《氓》。

反应劳动生活的诗篇如《伐檀》、《七月》;

反应战争和徭役的诗篇;

《采薇》,思妇诗;

周民族的史诗;

《生民》、《公刘》。

《诗经》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重章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应用,隔句押韵的节奏掌握;

特别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

《离骚》的艺术特点

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拓了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的新诗体;

结构形式上,抒情和叙事结合,幻想和现实交织,气势磅礴,浑然一体;

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两汉乐府诗

汉乐府:

原为汉代音乐机构,后转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

有二言、五言、杂言,其中五言居多。

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战城南》等。

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系汉末文人所作,代表着五言诗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李延年《佳人歌》、辛延年《羽林郎》等。

标志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具体表现在:

·

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两汉乐府叙事诗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两汉文人诗与古诗十九首

西汉时期的文人诗歌创作主要继承着《诗经》的四言体和骚体。

四言诗较有名的有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等。

骚体有汉武帝的《秋风辞》,司马相如的《蒲梢天马歌》等。

五言诗有班婕妤的《怨歌行》、李陵、苏武诗等。

魏晋南北朝诗歌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宫体诗、田园诗,山水诗等;

诗体方面,五古,七古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

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

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多种诗体及其代表

建安体:

三曹七子,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诗歌风貌。

正始体: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为代表。

田园诗:

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

山水诗:

谢灵运,《登池上楼》

永明新体诗: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一种诗风,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代表作家,沈约、谢眺、江淹、何逊、阴铿。

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三国东吴,分为“吴声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