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29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

柳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柳江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前言1

一、应急体系建设基础和形势1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1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4

(一)指导思想4

(二)基本原则5

(三)建设目标6

三、主要任务7

(一)深化“一案三制”建设7

(二)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9

(三)加强应急队伍体系建设10

(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12

(五)加强科普宣教体系建设13

(六)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14

(七)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16

(八)加强恢复重建能力建设17

(九)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17

四、保障措施18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18

(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18

(三)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作用18

(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保障18

(五)建立规划监督评估机制19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着力提高综合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为推进我县应急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柳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柳州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主要阐述“十二五”期间全县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全县应急体系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应急体系建设基础和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期间广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按照《柳州市实施“十一五”期间广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效应对了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重大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成立以县长为主任的柳江县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18个应急专项指挥部;成立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下辖的12个乡镇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专项机构。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得到完善。

加强值守应急制度建设,实行24小时值班。

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推进公安、防汛抗旱、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环境污染、交通安全、地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建立决策与处置机制,做到科学决策、处置高效。

建立健全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的信息。

建立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全县民兵应急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驻柳江部队支援高效到位。

应急管理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柳江县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原则》、《柳江县应急值守工作制度》等制度,规范应急管理工作。

开展领导干部防灾减灾法律讲座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

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制订《柳江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8件专项预案和43件部门预案;乡镇、村(居)委、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初步形成覆盖县(区)、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重大活动等多层级、多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推进。

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已建立了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县级专业应急队伍3支,县级兼职应急队伍7支。

建立专业和半专业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县水利、国土、住建、林业、安监、环保、卫生、水产畜牧、地震、供电、通讯等部门结合监管职能组建应急队伍。

建立应急管理专家组,16名专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领域。

应急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公共投入机制,将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重点工程建设列入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财政投入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倾斜。

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饮用水、衣物、帐篷、药品等调集和发放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征集、调用工作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确保应急物资随时拿得出、用得上。

应急管理宣教工作全面推开。

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各级各部门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公共安全生产周”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应急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单位等活动,在全县城乡家庭免费发放发放市、县应急手册、应急知识读本8.6万册、应急宣传挂图7500份、办板报132版等,普及和提高公众的应急防护知识和能力,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举办学习讲座,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责任意识。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柳江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柳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

可以说,柳江正处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县各种自然、社会和技术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自然灾害方面。

我县气候、地形和水系复杂,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高温热浪、严重干旱、强降雨、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不断增加,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形势更加严峻,各种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防灾减灾任务更为艰巨。

事故灾难方面。

受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仍有发生,各种火灾事故较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大电网动态稳定问题成为电网安全的主要威胁;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和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交通事故发生机率加大;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呈上升态势;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问题开始凸显,突发环境事件由城镇向农村扩展。

公共卫生事件方面。

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输入性急性传染病和新兴的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风险不断增加,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及各类中毒事故仍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病原不断变异,新发疫病不断出现;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比例较高,社会影响大。

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仍将面临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社会安全事件方面。

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上升。

刑事犯罪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案件仍然高发。

侵财犯罪、恶性暴力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有发生;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经济犯罪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不断出现,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社会安全应对工作压力日趋加大。

网络舆论传播日趋复杂,舆情监控与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我县应急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案三制”建设亟待深化;监测预警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与能力有待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和基层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能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资源整合、科学应对的原则,以提高应急防范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应急队伍、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参与,构建公共安全文化,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创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

按照事权财权,合理划分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建设任务,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按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既与上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保持承接,又紧密结合我县实际,统筹规划全县应急体系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防范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

根据应急资源的存量和布局等方面的情况,制定落实规划的工作方案。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以现有各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信息等资源为基础,用好存量、建好增量,使各种资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资源合理共享。

围绕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四个环节,重点优先考虑加强监测预警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保障、运输保障、现场通讯保障等方面能力建设。

科技支撑、统一规范。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应急防御能力建设,配置先进装备,提升队伍应急救援能力。

推进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和制定应急管理标准,并对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管理相互联系与支持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人民团体在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各种社会组织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局面。

军地联合、协同联防。

建立健全指挥顺畅、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军地联合应急处置机制,发挥驻我县部队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军事指挥机关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按照专业对口、人员精干、应急有效的原则,动员和组织全县国防后备力量积极参加应急管理、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必要时通过军分区、人武部协调驻柳江部队支援和参与全县重大应急行动。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全面加强“一案三制”、应急队伍、监测预警、应急平台、科普宣教、应急保障、基层应急能力、恢复重建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着力强化组织机构、保障机制、政策支持、法规保障、监督评估五大保障措施。

到“十二五”期末,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全过程管理,全县的应急防范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安全文化素养和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2.分类目标

自然灾害类:

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灾民12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暴雨、大风、冰雹、寒潮、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短期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大江大河洪水预报提前24—48小时发布,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一般中等河流洪水预报提前3—10小时发布,准确率达到75%以上;加强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建设、测报网络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

事故灾难类: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生产事故死亡率分别下降40%、30%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控制在万台0.38人以下、民爆重大危险源监控率达100%;全县所有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旅游包车、“两危一化”车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道路专用车辆)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水上突发事件人命救助成功率不低于93%;全县80%的重点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范围。

市政公用事业中的公共供水、燃气重大危险源、市政桥梁等100%纳入在线监控范围。

公共卫生事件类: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县级以上达到100%、乡镇卫生院达到100%以上,报告的及时率达到100%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率达到100%。

全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提高到100%。

社会安全事件类:

信息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突发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系统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粮食、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异常波动事件能够有效应对。

三、主要任务

根据自治区、柳州市的工作部署和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明确“一案三制”、应急队伍、监测预警、应急平台、科普宣教、应急保障、基层应急能力、恢复重建、科技支撑体系等主要建设任务。

(一)深化“一案三制”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制定柳江县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现预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修订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建立全县应急预案数据库,实现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智能化水平。

深入做好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建设工作,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车站、会展中心、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交通运输、通信、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高危行业、工矿企业和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有危险源或处于危险区域的单位100%制定应急预案。

规范应急演练工作,完善演练计划、组织、评估等流程,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联动演练,促使演练工作常态化。

建设突发事件桌面演习平台,重点开展防震抗灾、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公安消防、森林防火、矿山救护、医疗救治、水上搜救、反恐处突、道路交通救援、危险化学品救援、公交事故、特种设备事故救援等综合或专项演练,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理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职能,充实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乡镇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形成机构完善、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公安、民政、卫生、安全监管等专项预案牵头部门的组织机构建设,夯实应急管理职能。

农村、社区、学校、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进一步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制,整合现有基层信息员队伍和资源,建立基层应急综合信息员队伍,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奖惩机制。

建立和完善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资金保障、物资管理、社会动员、救援队伍调用等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不断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应急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3.推进政策法规制度建设

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建立完善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应急准备金制度,对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及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和配套政策,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它物资的征用补偿制度。

形成社会物资调度、征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研究制定相关保险政策,鼓励保险行业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工作。

完善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探索建立人员密集场所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从事应急志愿服务;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二)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充分依托常态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科学、规范、系统、动态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扎实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和完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隐患和苗头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

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

编制全县自然灾害频发易发地区风险图,加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力度,开展人群居住区域的矿山采空区调查。

加强国省干线和乡村危险隐患路段治理和客运站场安全监控检查设备建设,将GPS监控范围扩大到全部客运车辆和水上交通安全领域。

继续做好危险化学品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井工开采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重大危险源调查与评估,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预警系统。

加强重大传染病、重大动物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调查评估,建立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基础信息数据库。

建立公共供水水质监测网和监测数据库。

加强核设施场内外辐射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口岸核与辐射、生化恐怖因子监测,严密防范核与辐射、生化恐怖因子从境外输入。

开展社会安全事件定期排查,完善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2.加强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建设

扩大监测覆盖面,改进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大活动和关键基础设施监测监控。

重点加强气象、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环境污染、旅游安全、质量安全、铁路事故、煤矿灾害、重大疫情、重大有害生物和各类群体性事件等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积极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药品电子监管系统、食品安全信息分析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人防空情预警系统、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网络和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主要江河和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及预警网络。

3.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建立与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报纸等大众媒体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强化高风险区域广播、电视、警报器、宣传车等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

在城镇公共场所、繁华街道、交通道口、公交站等场所设立电子屏幕,在偏僻农村、高风险地区、危化企业等区位加强广播、安全站(点)、宣传栏、宣传车、警报器等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与新闻媒体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权威、畅通、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三)加强应急队伍体系建设

1.强化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全面推进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建立以乡镇基干民兵为基础的应急救援队伍。

按照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公安、武警、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组建综合救援队伍,不断充实力量,加大装备投入,进一步加强综合救援队伍建设,实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综合救援”的目标。

街道、乡镇通过整合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一队多能”基层应急队伍。

2.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推进防汛抗旱、矿山、危险化学品、地震灾害、卫生、突发环境事件、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药品安全、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反恐处突、森林消防、电力、核与辐射事故、特种设备、市政公用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支持驻柳江部队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支持武警部队应急能力建设。

推进政府有关部门与部队应急队伍的联建、联管、联用机制建设。

建立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

3.加强公安特警、消防特勤建设

强化防暴、攻击保护、抢险救援等装备配备,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高队伍应急处突、反恐维稳和专业救援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机制与国防动员机制的衔接,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

4.完善专家队伍建设

抓好县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健全应急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和专家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在常态和非常态下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机制,处突专家组人员构成科学合理,加强培训和演练。

组织专家参与应急管理学术研究、分析会商、应急能力评估、应急处置、科普宣教培训和绩效考评等活动。

有计划组织专家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

5.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

推动高风险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乡村、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单位加强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及其他群团组织,重点加强青年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构筑社会参与平台,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教、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中的作用。

6.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

培育发展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综合信息员队伍,为其配备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经费补助,发挥其在灾害信息采集报送、预警信息传播、协调社会资源、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1.体系结构

县人民政府应急平台。

继续完善县应急平台功能,实现县人民政府应急平台与市人民政府应急平台及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调度指挥、异地会商、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

按照区、市应急平台建设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和资料等。

逐步探索应急平台向企业、乡镇、社区、学校和重点部位等基层应急管理单位延伸。

部门应急平台。

建设完善部门应急平台,实现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异地会商等功能,向县人民政府应急平台提供所需的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信息,并与相关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系统。

由应急指挥场所、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和存储备份系统构成。

综合应用系统。

包括综合业务管理、风险隐患预测防控、预测预警、智能辅助方案、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模拟演练等应用系统。

数据库系统。

包括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事件信息、模型、预案、知识、案例和文档等数据。

移动应急平台。

整合现有移动应急资源,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和标准,根据应急指挥决策需要,建设县移动应急平台和移动信息平台,逐步探索向乡镇街道和基层单位延伸,实现与市人民政府应急平台和其他相关应急平台的连接。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深度和广度应用。

有效利用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加工、处理、共享、发布各部门各类应急专题数据,为各级各类应急平台提供空间基础数据支撑和地理信息服务。

(五)加强科普宣教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教育体系

在各级各部门和单位举办的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培训班开设应急管理教育课程,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推动应急管理、人防教育、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

2.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

制定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方案,以各级行政学院及相关专业机构成立的应急管理培训基地为依托,建立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伍负责人培训、轮训机制,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抓好应急队伍和各类志愿者队伍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加强学校师生、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自救互救能力培训。

开展公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城乡社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普及应急基础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普及应急基础知识。

深入开展“公共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全国药品安全用药月”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基础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街道、进乡村,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4.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交流

建立应急管理人员交流机制,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