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449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各地三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专题13诗歌鉴赏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前朝”在这里是指。

(1分)

18.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7.(1分〉赤壁之战时期。

18.(4分)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2分)(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给2分)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2分)(答出“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给2分)

17.

18.

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这两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三、【2016年中考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梦至苍溪(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

诗序:

“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

”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

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25.

(1)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

(2)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①;

②。

(1)电掣(2分)

(2)①热爱或怀念(1分)结合“数梦,谁护,清晰记得时间:

猿啼月落时”分析(1分);

②惆怅或遗憾(1分)结合“时光飞逝,年华老去,不能再临,谁护”分析(1分)。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本题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是“电掣”。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四、【2016年中考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1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比喻水中映月

10.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9.

阅读本句即可判断出“镜”是比喻水中之月,根据诗句内容点明其景象的形态填答。

10.

通过阅读即可了解本诗是“送别诗”,根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句内容,抓住“怜故乡水”即可理解诗人的情感,重点要理解“怜”字的含义。

五、【2016年中考湖南娄底卷】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4.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

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2015年中考

一、(2015年中考湖南长沙卷)古诗文阅读(共24分)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②永昼:

漫长的白天。

③瑞脑:

一种香料。

④金兽:

兽形的铜香炉。

⑤纱橱:

纱帐。

⑥东篱:

采菊花的地方。

⑦暗香:

菊花的幽香。

⑧黄花:

指菊花。

10.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

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的情感。

11.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形象特点。

10.愁、乐,豪壮

11.凄凉、憔悴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东篱把酒黄昏后,中“酒”是借酒消愁;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因此是“乐”。

二、(2015届中考湖南常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浮云”在这里指。

18.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17.(1分)困难,挫折(消极的事物)

18.(4分)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蓄势)。

(1分)后两句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1分)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然的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结合历史知识,了解作者身世,从写作背景的角度考虑,抓住“不畏”一词,理解作者所说的浮云既指其政治生涯中的困难,挫折。

此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抓住最后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分析“不畏”和“最高层”,很自然的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三、(2015届湖南郴州中考)古诗词赏析(8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9.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10.“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

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

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这首词是以“军旅战争”为题材,主要写的是军营生活,通过回忆战争场景来表现自己想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辛弃疾也想以此来抚慰他的好朋友陈同甫,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所以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一手状词。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2015届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8.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

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结合上一题的解答,先要根据上句中“还乡”一词了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所写的内容即踏上归乡的路途,抓住其中“即”“穿”“下”“向”都字词,联系上面“喜欲狂”一词,即可理解作者归乡的心情。

五、(2015届湖南娄底中考)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5.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

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2分),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分)。

16.可从文章结构、表达技巧、文体特征等入手作答即可。

如:

(1)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2分),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2分)。

(2)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颔、颈、尾联起承转合。

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在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鸟归巢,船归航,游子要归乡(2分)的思乡之情(2分)。

(3)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2分),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

15.

16.

本诗是所学名诗,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是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即抓住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中“乡关”“愁”即可理解诗人的乡愁情怀。

六、(2015届湖南益阳中考)阅读杜甫《春夜喜雨》一诗,完成10~11题。

(5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

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10.(2分)律诗(五言律诗)

11.(3分)B

11.

第五、六句运用对比的手法。

七、(2015届中考湖南株洲卷)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秉,量词,束,把。

25.①诗中的“兰”比喻,“野香”比喻;

②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答案】①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追名逐利的俗世之人②作者对追名逐利这的鄙视。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兰”比喻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野香”比喻追名逐利的俗世之人;

,写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2014年中考

一、【2014年中考湖北孝感卷】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答案】C.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4年中考湖南长沙卷】古诗文阅读(共1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3分)

“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落寞凄清;

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鉴赏诗歌的形象。

拟人;

“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此处上阕写出落寞意境,下阕赞美了梅花品质。

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

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

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

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这里“独自愁”将梅花人格化,“碾”更能表现出梅花的品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2014年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题目。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7.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

颔联:

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发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颈联:

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是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国家和个人遭遇,来抒发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四、【2014年中考湖南益阳卷】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答案】D

五【2014年中考湖南株洲卷】

柳枝词(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答案】载;

(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这是一道考查对古代诗词内容理解的题型,这虽然是一首课外古诗,但这首词的难度系数不大,因为从课内的相应篇目可以给予答此题的提示。

此题的第一问,考生很容易想起课内李清照的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载”,课内早有分析,考生应该通过联想,很正确的填写出来。

第二空,可联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身世浮沉雨打萍”这类有寓意的句子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