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56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1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词典杨伯峻《论语译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

之反:

弟子人则孝,出则弟(1.6)

[八](1次)数词,周有八士(18.11)

[八佾](1次)八八六十四人所俎成的古代天子的舞乐队,见"

八佾舞於庭"

(3.1)注。

[刀](1次)割鸡焉用牛刀(17.4)

[力](13次)行有馀力(1.6)

[十](19次)数词,吾十有五而志於学(2.4),闻一以知十(5.9)

[又](14次)

副词,表连缤,重复之意(9次),又间(5.8)

‚副词,表语气的加强(3次),求仁而得仁,又何怨(7.15)

ƒ副词,有连词作用,义如"

而且"

(2次):

尽美矣,又尽善也(3.25),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9.6)

[丈人](2次)老头儿,遇文人以杖荷蓧(18.7)

[三](56次)

数词(47次),诗三百(2.2),问一得三(16.13)

‚副词,有时只用以表次数之多(9次),季文子三思而後行(5.20)

[三子](3次)三家(2次)鲁查国执政的三卿:

告夫三子(14.21),三家者以雍彻(3.2)

[三军](2次)军队(三字是虚数),见"

三军可夺帅也"

(9.26)注。

[三桓](1次)见"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16.3)注。

[三饭](l次)乐官名,见"

三饭缭适蔡"

(18.9)注。

[三归](1次)见"

管氏有三归"

(3.22)注。

[上](25次)

方位词(7次):

子在川上(9.17),上如揖(10,5),中人以上(6.21)

‚用如名词,泛代上等事物,地位(3次):

可以语上也(6.21)

ƒ用如名词,指在上位的人或年长者(9次),不好犯上(1.2)

„表示等第(2次),生而知之者上也(16.9)

…动词,加也(1次),草上之风,必偃(12.19)

†副词(3次),君子上达(14.23)

[上大夫](1次)古官名,与上大夫吉(10.2)

[下](15次)

方位词(7次),中人以下(6.21),下如授(10.5),舞雩之下(12.21)

‚表示等第(2次):

民斯为下矣(16.9)

ƒ动词,走下来(2次),下而饮(3.7)

„动词,"

居於人下"

之意(1次),虑以下人(12.20)

…副词(1次),不耻下问(5.15)

[下大夫](l次)古官名,与下大夫吉(10.2)

[下流](1次)品德低下的情况,是以君子恶居下流(19.20)

[久](10次)天下之无道也久矣(3.24)

[乞](2次)动词,乞求,或乞醯焉(5.24)

[也](469次)

语气词,表决定或者终结(307次),未之有也(1.2)

‚语气词,表停顿(141次),其为人也孝弟(1.2)

ƒ语气词,用於疑问句(句中另有表疑问之词)(19次),何谓也(2.5)

„语气词,同"

耶"

(疑问句,句中无别的疑问词)(2次),子张问十世可知也(2.23)

[也已](1次)语气词的连用,表肯定,可谓好学也已(1.14)

[也已矣](6次)语气词的连用,表肯定的加强,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8.20)

[也夫](1次)语气词的连用,表感叹:

莫我知也央(14.35)

[也哉](1次)语气词的连用,表感欺,吾岂匏瓜也哉(17.17)

[也与](11次)语气词的连用,表疑问:

季康子问伸由可使从政也与(6.8)

[也与哉](1次)语气词的连用,表感叹而以传疑囗吻出之,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17.15)

[于](8次)介词,用法同“於”,友子兄弟(2.21)

[亡](10次)

同"

(8次),见"

不加诸夏之亡也"

(3.5)注。

‚动词,死亡(1次):

亡之(6.10)

ƒ动词,出外: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17.1)

[千](4次)数词:

道千乘之国(1.5)

[囗](1次)囗舌:

恶利囗之覆邦家者(17.18)

[口给](1次)言辞赡足,能说善道:

御人以口给(5.5)

[土](2次)

泥土,粪土之墙(5.10)

‚乡土(或云,田土),小人怀土(4.11)

[士](15次)

泛指一般人士(3次),虽执鞭之士(7.12)

‚特指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有修养的人(12次),士志於道(4.9)

[士师](2次)古代司法官名,柳下惠为士师(18.2)

[夕](1次)夕死可矣(4.8)

[大](25次)

形容词(22次),大哉问(3.4)

‚副词(2次),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15.34)

ƒ同"

太"

,副词(1次),无乃大简乎(6.2)

[大人](2次)在高位之人,见"

畏大人"

(16.8)注。

[大夫](11次)古代的官名,大夫的家臣也可以称"

大夫"

,犹吾大夫崔子也(5.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 (14.18)

[大臣](3次)

具有很高政治修养的士大夫:

所谓大匣者(11.24)

‚高官,卿相: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18.10)

[大宰](2次)大音太,官名,春秋时吴鲁楚诸国都有此官,但职权不尽相同:

大宰问於子贡日(9.6)

[大师](1次)古代乐官之长:

子语鲁大师乐日(3.23)

[女](16次)对称代词,只用於单数:

诲女知之乎(2.17)

[女乐](1次)见"

齐人归女乐"

(18.4)译文。

[子](431次)

儿女(19次),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3.15),以其子妻之(5.1)

‚对人的称呼(12次):

异乎三子者之撰(11.26)

ƒ表敬的对称代词(23次):

子奚不为政(2.21)

„特指孔子(375次)

…用如动词:

子不子(12.11)

[子文](1次)人名,见"

令尹子文"

(5.19)注。

[子羽](1次)人名,见"

行人子羽"

(14.8)注。

[子西](1次)人名,见“问子西”(14.9)注。

[子服景伯](2次)人名,见"

子服景伯以告"

(14.36)注。

[子夏](23次)孔子学生卜商,见"

子夏曰"

(1.7)注。

[子桑伯子](1次)人名,见"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羔](1吹)孔子学生高柴,见"

柴也愚"

(11.18)注。

[子贡](44次)孔子学生端木赐,见"

子禽问於子贡日"

(1.10)注。

[子张](23次)孔子学生颛孙师,见“子张学干禄"

(2.18)注。

[子产](3次)人名,见"

子谓子产"

(5.16)注。

[子游](8次)孔子学生言偃,见"

子游问孝"

(2.7)注。

[子华](1次)孔子学生公西赤,见“子华使於齐"

(6.4注)。

[子禽](1次)人名,即陈亢,见"

子禽问于子贡曰"

[子路](47次) 孔子学生仲由,见"

由,诲女知之乎"

(2.17)注。

[子贱](1次)孔子学生必不齐,见"

子谓贱"

(5.3)注。

[小](16次)

"

大"

之反(12次):

小车无軏(2.22)

‚小事(2次),小不忍则乱大谋(15.27)

ƒ副词(2次):

君子不可小知(15.34)

[小人](24次)

无德之人(20次):

小人比而不周(2.14)

‚老百姓(4次),小人之德草(12.19)

[小子](6次)

自称之谦词(1次):

则小子何述焉(17.19)

‚老师称其学生(3次),小子鸣鼓而攻之(11.17)

ƒ学生(2次),吾党之小子狂简(5.22),子夏之门人小7(19.12)

[小童](1次)夫人自称曰小童(16.14)

[尸](1次)用加动词,像死尸一般直艇着,寝不尸(10.24)

[山](5次)

山水的山(4次),仁者乐山(6.23)

‚山神(1次),山川其舍诸(6.6)

[川](2次)

子在川上(9.17)

‚水神,山川其舍诸(6.6)

[工](2次)从事各种手工技术劳动者的总称:

工欲善其事(15.10)

[己](29次)己身称代词:

主语,己欲立而立人(6.30)

‚宾语:

不患人之不己知(1.16)ƒ领位:

仁以为己任(8.7)

[已](42次)

动词,止也(12次),斯害也已(2.16)

‚动词,罢免(1次),三已之(5.19)

ƒ动词,不动作的意思(1次),见"

为之犹贤乎已"

(17.22)注。

„副词,已经(1次),已知之矣(18.7)

…副词,太(2次),疾之已甚(8.10)

†语气词,相当今日的"

了"

(25次):

可谓好学也已(1.14)

[已矣](5次)语气词的连用,表示肯定的加强:

始可与言诗已矣(1.15)

[干](3次)

盾牌,古代用以防御的武器;

"

干戈"

表示战争:

而谋动干戈於邦内(16.1)

‚动词,求谋(1次):

子张学干禄(2.18)

ƒ人名,亚饭干适楚(18.9)

[弋](l次)动词,用带看生丝的箭来射鸟:

弋不射宿(7.27)

[才](7次)

名词,才能(1次),如有周公之才之美(8.11)

‚名词,人才(1次):

才虽(8.20)

ƒ形容词,有才能(2次):

才不才(11.8)

[不](548次)否定副词,人不知而不愠(1.l)

[不亦…乎](11次)论语中的反问句型之一,不亦说乎(1.1)

[不有](3次)

义同"

若无"

,不有祝蛇之佞(6.16)

‚羲同“岂无”“难道没有”:

不有博弈者乎(17.22)

ƒ义同"

,用於其他否定词下,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中](23次)

方位词(10次),禄在其中矣(2.18)

‚半也(1次):

中道而废(6.12)

ƒ表示上下之间的等第(2次):

中人以上(6.21)

„动词(1次):

立不中门(l0.4)

…古代哲学家的术语,其最合理而至当不移的叫"

中"

(1次),允执其中(20.1)

†去声,音仲,不及物动词,中肯,符合客观事理(4次):

言必有中(11.14),亿则屡中(11.19)

‡去声,及物动词,恰合於(4次):

吉中伦(18.8)

[中牟](1次)地名,见"

佛肸以中牟畔"

(17.7)注。

[中行](1次)实行中庸之德的人:

不得中行而与之(13.21)

[中庸](1次)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见"

中庸之为德也"

(6.29)注。

[之](596次)

他称代词,一般只用作宾语和兼语(306次):

学而时习之(1.1),使之闻之(17.20)

‚用法同"

其"

(1次):

可使为之宰也(5.8),赤也鸟之可,(11.26)

ƒ小品词,相当今日的"

的"

(180次):

其为仁之本与(1.2)

„小品词,使句子变为子句,也可以用“"

的“来译它(71次),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0)

…小品词,使句子变为分句(4次):

天之将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9.5),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19.3)

†小品词,为使宾语倒置在动词前用之(13次):

父母唯其疾之忧(2.6),何陋之有(9.14)

‡无羲,只起音节调节作用(8次):

亡之(6.10),譬之宫墙(19.23),迩之事父(17.9)

ˆ动词,往也,适也(除倒装句法外,其下一定跟看表目的地的宾话)(6次):

之一邦(5.19),之三子告(14.21),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5)

[予](25次)

自称代词,论语中只用於单数(21次):

起予者商也(3.8)

‚孔子学生宰我之名(4次):

见"

哀公问杜於宰我"

(3.21)注。

[予一人]予小子上古帝王自称之词,予小子履,在予一人(20.1)

[云](15次)

代词,如此(2次):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动词,说(7次):

诗云(1.15),子夏云何(19.3)

ƒ语气词,无义(6次):

里云礼云,玉帛云乎哉(17.11)

[互乡](l次)地名:

互乡难与吉(7.29)

[五](15次)数词,冉子与之粟五秉(6.4)

[井](1次)井有仁焉(6.26)

[仁](109次)

孔子的道德标准(105次):

求仁而得仁(7.15),人而不仁(3.3),仁者安仁(4.2)。

‚仁人(3次):

泛爱众而亲仁(1.6),殿有三仁焉(18.1)

(1次),观过,斯知仁矣(4.7)

今(26次)ƒ今之孝者(2.7),今吾於人也(5.10)

‚现今之人(1次):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9.23)

[仍](1次)仍旧贯(11.14)

[允](1次)诚也,信也:

允执其中(20.1)

[内](8次)四海之内(12.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公](8次)

指国家朝廷(5次);

公事(6.14),兴文子同升诸公(14.18)

‚诸侯称公(2次):

公曰,(12.11)

ƒ公平正宜0次):

公则说(20.1)

[公子纠](2次)人名,见"

桓公杀公子纠"

[公子荆](1次)人名,见"

子谓卫公子荆"

(13.8)注。

[公山氏]公山弗扰(1次)见"

公山弗扰以费畔"

(17.5)注。

[公西华](3次)孔子学生,见"

子华使於齐"

(6.4)注。

[公伯寮](3次)孔子学生,见"

公伯寮愬路於季逊"

[公诒长](1次)孔子学生,见"

子谓公冶长"

(5.1)注。

[公叔文子](2次)人名,见"

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

(14.13)注。

[公明贾](2次)人名,见"

子间公叔文子於公明贾"

[公室](1次)公家,禄之去公室(16.3)

[公孙朝](1次)人名,见“堕生逊朝问于子贡曰”(19.22)注。

[公卿](1次)出则事公卿(9.16)

[公绰](1次)人名,见"

孟公绰为赵魏老"

(14.11)注。

[六](10次)可以托六尺之孤(8.6)

[兮](5次)语气词,只用於诗歌中:

巧笑倩兮(3.8)

[凶服](1次)送死之衣物,凶服者式之(10.25)

[分](2次)

分开,三分天下有其二(8.20)

‚分辨,五谷不分(18.7)

[分崩离析](1次)支离破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切](2次)

对玉石.骨,角、象牙料的开料:

如切如磋(1.15)

‚恳切,切问而近思(19.6)

[切切偲偲](2次)朋友间互相批评诚恳而严肃的样子,朋友切切偲偲(13.2S)

[勿](13次)

表禁止的否定词,若用於及物动词下,不用宾语(12次):

过则勿惮改(1.8)

‚表示意志的否定副词(1次):

虽欲勿用(6.6)

[匹夫匹妇](2次)指庶民中的个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9.2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14.17)

[升](7次)

用法和"

登"

字一样(6次):

揖让而升(3.7)

‚谷物登场(1次),新谷既升(17.21)

[卞庄子](1次)人名,见"

卞庄子之勇"

(14.12)注。

[及](27次)

动词,赶得上,做得到(14次),非尔所及也(5.12)

‚动词,至,达到(8次),及阶(15.42)

ƒ动词,涉及(1次),吉不及义(15.17)

„介词,等到,赶到(4次):

及其使人也,器之(13.25),及其壮也(16,7)

[友](19次)

朋友(7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8.5)

‚交朋友(11次),匿怨而友其人(5.25)

ƒ匀敬爱兄弟(1吹),友于兄弟(2.21)

[反](6次)

回报(1次):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7.8)

‚重复,再来一遍(1次):

必使反之(7.32)

ƒ相背,颠倒(1次),小人反是(12.16)

„同返,回,还(2次),吾自卫反鲁(9.15)

…反而,摇动的样子(1次):

偏其反而(9.31)

[反玷](2次)古代宴会时放酒杯的设备,见"

有反坫"

[天](19次)

天空(3次),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19.25)

‚天神、天帝或者天理(16次),获罪於天(3.13)

[天下](23次)一般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5.11)

[天子](2次)古代天下的最高统治者,里帝:

天子穆穆(3.2)

[天命](1次)见"

五十而如天命"

(2.4)注。

[天禄](1次)天子的棣位,天禄永络(20.1)

[天道](1次)见"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5.13)注。

[太庙](1次)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字:

子人太庙(3.15)

[夫]音扶(44次)

代词,他,那(2次),夫何为哉(15.5)

‚指示形容词,近指,此(2次),夫人不言(11.14)

ƒ指示形容词,远指,那,彼(12次),食夫稻,衣夫锦(17.21)

„提挈词,用於句首(15次):

夫仁者(6.30)

…语气词,相当今天的"

罢"

(13次),命矣夫(6.10)

[夫人](2次)诸侯之妻:

君称之曰夫人(16.14)

[夫子](38次)

对大夫以上的官的尊称(8次),上论都是"

他老人家"

之义,下论也有"

你老人家"

之义。

信乎夫子不吉不笑不取 (14.13)

‚孔子学生用以称孔子(31次),夫子沮良恭俭让以得之(1.10)

[夭夭](1次)和舒的样子,夭夭如也(7.4)

[孔子](69次)孔氏(2次)孔丘(3次)

[孔文子](1次)人名,见"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15)注.

[少](5次)

上声,副词,不多:

少有(13.8)

‚去声,年轻(4次),吾少也贱(9.6)少者怀之(5.26)

[少师阳](1次)少师,古代乐官;

阳,其人之名,见(18.9)

[少连](2次)人名,见(18.8)注。

[尤](3次)

名词,过错:

则寡尤(2.18)

‚动词,归过(2次),不尤人(14.35)

[尺](1次)可以托六尺之孤(8.6)

[吊](1次)吊丧:

羔裘玄冠不以吊(10.6)

[心](6次)七十而从心所欲(2.4)

[戈](1次)而谋动干戈於邦内(16.1)

[手](6次)自牖执其手(6.10)

[文](24次)

文献以及文献上的知识(11次),则以学文(1.6),文莫吾犹人也(7.33)

‚文采,有文采,古人"

文"

和"

质"

对言(6次),文质彬彬(6.18),郁郁乎文哉(3.14)

ƒ文辞(1次),吾犹及史之阙文也(15.26)

„动词,文饰涂饰(2次),文之以礼乐(14.12),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谥号(3次):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周文王(2次):

文武之逍(19.22)

[文子](1次)郎"

公叔文子"

:

与文子同升诸公(14.18)

[文王](1次)周文王:

文王既没(9.5)

[文章](2次)

学术,夫子之文章(5.13)

‚礼仪制度,焕乎其有文章(8.19)

[文德](1次)指政治教育等等,与“动干戈”相对:

则修文德以来之(16.1)

[文学](1次)文献:

文学子游子夏(11.3)

[文献](1次)典籍和贤人:

文献不足徵也(3.9)

[斗筲](1次)斗,量器;

筲,竹制盛物之器。

犹古器量狭小,见"

斗筲之人"

(13.20)注。

[方](14次)

方向,地方(6次),有朋自远方来(1.1),游必有方(4.19)

‚国家(2次),无以万方(20.1)

ƒ古代计算面积的术语,加纵横各一里,叫方一里,方六七十(11.26)

„礼法,义理(1次):

且知方也(11.26)

…方术,方法(1次),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动词,同"

谤"

(1次):

见子贡方人(14.29)注。

‡副词,正:

血气方刚(16.7)

[日](14次)

子,天(12次),吾与回吉终日(2.9),子於是日哭(7.10)

‚动词,每天地(2次),吾日三省吾身(1.4)

[日月](5次)

太阳和月亮(3次),如日月之食焉(19.21)

‚一天,一个月(1次),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7)

ƒ光阴(1次),日月逝矣(17.1)

[曰](755次)

说,道,子曰(1.1)

‚叫做,为,是:

[月](3次)

名词(2次):

其心三月不违仁(6.7)

‚副词,每月地(1次):

月无忘其所能(19.5)

[木](4次)

名词(3次),朽木不可雕也(5.10),譬诸草木(19.12)

‚质朴(l次),刚毅木讷近仁(13.27)

[木铎](1次)木舌铜厉的摇铃,见“天将以未子为木铎”(3.24)注。

[止](8次)

停止(7次),止,吾止也。

(9.19)

‚留住,使他停止(及物动词)(1次),止子路宿(18.7)

[毋](8次)

同“无”,表示禁止之副词,一般用於不及物动词之前,如"

毋意毋必"

(9.4);

动宾结构之前,如"

毋友不如己者"

(9.25),以及有代名副词之前,如"

毋自辱焉"

(12.23),因之和"

勿"

有别。

‚独立使用(1次):

子曰,毋!

(6.5)

ƒ表示无指的代词(1次):

毋吾以也(11.26)

[比](4次)

上声,比方,比拟(1次),窃比于我老彭(7.1)

‚去声,朋比,勾结(3次):

君子周而不比(2.14)

ƒ去声,依附,邻近(1次),义之与比(4.10)

[比干](1次)人名,见“比干谏而死"

(18.1)注。

[比及](2次)等到:

比及三年(11.26)

[水](4次)知者乐水(6.23),又见"

饮水"

(7.16)注。

[火](3次)

甚于水火(15.35)

‚取火之木(1次),钻燧改火(17.21)

[父](25次)

名词(23次):

事父母能竭其力(1.7)

‚动词(2次),父不父(12.11)

[片言](1次)诉讼中单方面的言语:

片言可以折狱者(12.12)

[牛](1次)割鸡焉用牛刀(17.4)

[犬](2次)至於犬马(2.7)

[王](3次)

君主(2次):

先王之道(1.12)

‚具备德政的君主(1次),如有王者(13.12)

[王孙贾](2次)人名,见“王孙贾问曰”(3.13)注。

[且](12次)表进层的连词,而且;

有耻且格(2.3),且予纵不得大葬(9.12)

[世](14次)

世代一个人的一辈子(10次),子张问十世可知也(2.23),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20)

‚三十年为一世(1次),必世而後仁(13.12)

ƒ时代,意指当时社会(3次):

入贤者避世(14.37)

[世叔](1次)人名,见"

世叔讨论之"

[丘](12次)孔子之名,丘亦耻之(5.20)

[丘陵](1次)小山,丘陵也(19.24)

[主](5次)

名词,主祭者(1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