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69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

1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11哲学是(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14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2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22“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2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

27“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

29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0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31“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D.内因和外因

3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3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

35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

36“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39“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4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41“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4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43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

44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A.全盘抛弃B.绝对否认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45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A.保守和进步关系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

4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47否定方面是指()。

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48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49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50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系统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5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52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53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

54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5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BCD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D.费尔巴哈的哲学

CD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

BD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ABCD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AB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涵义包括()。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ABC

11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存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ABD

1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AC

13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C

14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1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1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17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8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19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1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23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24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25假象()。

A.是主观的B.是客观的

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D.也是本质的表现

26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27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AD

28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2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3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31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D.可能性量的大小

3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

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

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

ACD

3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4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3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B.诡辩论C.激变论D.直线论

36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

37社会意识()。

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由社会存在决定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38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

D.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3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D.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41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42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

43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4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45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

B.是否具有社会性

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

D.是否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6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性质,其表现为()。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4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

48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