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581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4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防止蛋白质类等有用的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蛋白质类等有用的物质应与血液中的基本相同

B.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的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血液中的基本相同

C.患者的血液要流经人工肾许多次之后,才能除去大部分的小分子废物

D.血液与透析液中的物质存在浓度差

5.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肝匀浆的pH为7.35~7.45,其能维持稳定的90%来自Na+和Cl-

B.滴定时,要戴手套,有酸或碱溅出,立即用水冲洗

C.一般以滴数为纵坐标,pH变化为横坐标,绘制实验结果

D.生物材料的缓冲结果接近自来水组、背离缓冲液组

6.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收缩活动和伸肌舒张活动协调进行。

如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屈肌和伸肌运动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7.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

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8.膝跳反射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下列关于滕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线粒体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提供能量

D.感受器能把叩击刺激转化为神经元的兴奋

9.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0.近日,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罹患“渐冻症”的29岁湖北籍北大女博士。

“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

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

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

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

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

D.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11.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细胞膜上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有关的三种转运蛋白,其中①②蛋白只有接受特定刺激才会开放,③蛋白一直开放。

A.甲侧为细胞外侧,Na+浓度高于乙侧

B.膜两侧K+浓度梯度的形成与③有关

C.若②开放受阻,则动作电位的恢复受影响

D.相邻部位膜电位变化可引起①开放

12.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

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

13.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

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

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14.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

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它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

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鸢尾素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

C.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小鼠记忆能力提高

D.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

二、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15.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及适宜的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

C.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的

16.2020年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各中小学进行居家隔离并进行线上学习,2020年3月31日官方宣布,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此刻作为高三生的小丽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B.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

C.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

D.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呼吸加快

17.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

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

A.①的形成与细胞内高尔基体有关

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C.多巴胺与②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①释放多巴胺共穿过1层膜

18.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通过A→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19.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动物进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B.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会影响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量

D.高温时在沙漠里行走的机体缺水的驴友,其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0.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

关于上述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坐好,因为硝酸甘油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危险

B.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C.在惊恐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能够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可见NO和肾上腺素对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收缩状态的调节结果一致

D.心肌供血不足是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推测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

2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系统。

(2)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__________(填“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这是因为在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CO2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2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

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

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刺激c点,图中________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

轴突末梢处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

措施是:

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3.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皮肤活动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_____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皮肤活动状况。

两图中①代表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_。

(2)受冷热刺激后皮肤中①、②能作出反应的结构基础称为___________,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

(3)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肾上腺素和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提高____________增加产热量;

同时,骨骼肌收缩加强,甚至不由自主地战栗,也大大增加了产热量。

上述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4)寒冷时竖毛肌收缩,导致体表毛发竖起,这对于鸟、兽等动物来说,可以起到________体表隔热层厚度,从而_________散热的作用。

24.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①第一步:

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②第二步:

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______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

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25.如图是研究脑、脊髓功能及下肢活动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四个位点是供实验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位点,每次实验只阻断一个位点(当阻断位点功能恢复后,再进行第二次实验)。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没有反应,医生让其踢腿,病人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_____。

(2)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

位点是___________。

(3)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既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___。

(4)刺激⑤处,可引起踢腿活动,这种应答可称为___________。

A.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

C.对刺激作出的反应D.随意运动

(5)刺激③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_。

A.①B.②C.④D.⑤

附赠材料

必须掌握的试题训练法

题干分析法

怎样从“做题”提升到“研究”

题干分析法,是指做完题目后,通过读题干进行反思总结:

这些题目都从哪几个角度考查知识点的?

角度不同,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变化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单纯的“做题目”上升到“研究”,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做题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具体来说,题干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弄清考查范围。

题目无非就是知识点的应用,任何一道题都是考查一个知识点的,或者是一个定理的应用,或者是推论的应用。

做完题目后首先要弄明白,这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

第二步,掌握出题意图。

命题者是怎样将知识点转化为这道题目的?

包含哪些思想方法?

怎样给出条件?

隐藏了哪些条件?

想考查什么?

大家应该弄清楚。

第三步,归纳解题框架。

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框架写出来,包括该类题型的已知条件、所求结果、基本解题步骤等,并牢牢记住。

以后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按照这个解题框架准确地把题目做出来。

比如,关于分解因式的题目,有同学归纳出三个思想步骤第一,分解因式一共有几种方法?

第二,这道题适合哪一种

第三,按照对应的分解因式法解题。

其他的如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等题目,也可以归纳出相似的解题思想模式。

第四步,尝试分析题目特色。

这道题跟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其他题目相比,有什么巧妙之处,出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关键步骤在哪里?

我们要争取从做题上升到读题。

在做了一定量的题目后,不要再做题,而是读题。

读后把以前归纳的这一套方法用来思考题目,在头脑中过一下,然后看看答案。

如果对了就可以通过,如果不对,就要重点对待。

这样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和做题效率。

我们需要做哪些题,做多少题

试题训练法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但是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而不去深入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把自己搞糊涂。

那么,哪些习题值得一做呢?

第一种是涉及教材知识的重点题。

例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题,做例题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其次,与教材中重点有关的练习题也是必须做的,这些题涵盖了教材里的主要内容。

第二种是关于难点的练习题。

与课堂上老师特意强调的难点部分相关的习题一定不能放过。

难点部分通常也是难懂的地方,不弄懂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

而且,如果你在平时的训练中只做那些没有难度的习题,你的能力仅得不到提高,而且时间久了还会让你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成就感和新鲜感就更不用提了。

第三种是关于疑点的练习题。

这里的疑点就是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

这个环节的问题不解决,很容易造成学习“欠债”的现象。

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习题训练一定不能放过,应该坚持去做。

对于自己一看就会的题目,以后就不要再做了,这说明这个题目的知识点你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等到考试前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

对于那些不懂或者费了很大劲才做出来的题目,要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把这个题目作为重点进行理解,加深记忆,直到一看见这个题目就知道解题思路的熟练程度,才说明你彻底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

此外,同学们在日常做题时不要讲究做了多少题目,而应关注自己真正理解了多少个知识点。

一味追求题目数量,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没有多大的帮助的,适度即可。

每位同学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课程内容的程度也不同,训练的内容要有所区别。

不要见到题就做,也不要见到难题就不放。

应该说,做题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题目才是最好的。

 

多题一解法

做题的关键是培养思维方式,

做题时,即使没有做出来,整个思维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因为做不出来的题往往综合性比较强,对解题者发散思维的要求较高。

大家在解这类题目时不断寻找突破口,不断碰壁,而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不妨采用不同的形式对自己进行综合训练,这对提高自身解题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尖子生推荐的多题解法。

多题一解法是指通过一个题目归纳出该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然后应用这一规律去解答该类型的其他题目。

通过掌握知识的变通性、规律性和发展性,脱离“题海”,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训练方法培养的是综合归纳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你可以这样做。

首先,在对比中寻求最佳思路。

我们做完一道题后,要先分析该题目的解题方法,先想想大体步骤是什么,看看题目和以前所做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找出同一类的题目来做,看哪些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思路去解决的,哪些是既相似又有不同的地方,分析自己对每个解题步骤是怎么想的。

最后总结提炼出这类题目的相同特点和最佳解题思维步骤。

其次,在练习中求解题质量。

除了分析对比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我们在实际练习中,对于基础题、典型题要多做、详做,格式、步骤也要严格要求,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程度。

对于难题可以少做、略做,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质量。

做题既是复习知识,也是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

归纳总结和思维发散都是做题时必备的两种能力,这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得到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