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84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5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C.广口瓶

D.烧杯

【答案】D

【详解】A、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所以为防止气体逸出,需要在瓶口处磨砂,正确;

B、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正确;

C、广口瓶通常用作盛放固体,为防止试剂接触空气而变质,通常要将瓶口进行磨砂处理,使瓶盖与瓶子之间接合紧密,正确;

D、烧杯不需要磨砂处理,错误。

故选D。

【点睛】

3.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A.NH4HC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答案】B

【详解】A、NH4HCO3,含有氮元素,不含磷和钾,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2CO3,含有钾元素,不含氮和磷,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C、CO(NH2)2,含有氮元素,不含磷和钾,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含磷元素,不含氮和钾,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答案】A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故选A。

5.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豆油C.大米D.食盐

【详解】A、面粉以小颗粒和水分子混合,不是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形成的是悬浊液;

B、豆油以小油滴和水分子混合,不是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形成的是乳浊液;

C、大米在水中是沉淀,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不是溶液;

D、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和水分子混合,是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是溶液。

6.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A.水蒸气B.COC.CH4D.CO2

【详解】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阻止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而水蒸气、CH4、CO2均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

7.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标志是

A.

B.

C.

D.

【详解】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本身不含有剧毒,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所以在箱子外侧应该张贴腐蚀品的标志,故选D。

8.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可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熟石灰C.烧碱D.食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多于放热,最终表现为吸热,可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选项正确;

B、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溶于水没有明显温度变化,选项错误;

C、烧碱即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可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选项错误;

D、食盐,溶于水没有明显温度变化,选项错误。

9.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光泽

【详解】金属的共性为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等。

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国为金属具有导电性;

故答案选择A。

10.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冒出浓烈的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选项A错误;

B、描述实验现象时,只需要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能说生成四氧化三铁,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就是实验结论,应改为生成黑色固体,选项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C正确;

D、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选项D错误。

1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

1

D.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A、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可推知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选项正确;

C、电解水实验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选项错误;

D、电解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改变了,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错误。

12.某工厂排放只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的废液。

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液体只含有硫酸锌

B.实验所得滤液

纯水,可直接排放

C.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锌

D.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分析】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锌反应完后,如果还有锌粉剩余,锌才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详解】A、反应后的液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锌,可能含有硫酸、硫酸铜,选项错误;

B、实验所得滤液不是纯水,可能含有硫酸、硫酸铜,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或土壤被污染,选项错误;

C、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含有锌,只有锌过量时,滤渣才含铜和锌,选项错误;

D、锌和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都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13.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

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

微观示意图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

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

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详解】根据题意,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O+3O2

2CO2+3H2O。

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

B、甲即为乙醇,则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

2):

(1×

6):

16=12:

3:

8,故B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即:

(3×

16)(2×

44)=54:

88=27:

44,故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3,故D正确;

14.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二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2(SO4)3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A.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B.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C.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

D.过量的Fe粉与CuSO4溶液反应,过滤

【详解】A、Fe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不能制得硫酸铁,选项A错误;

B、过量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铁,因氧化铁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的是纯的硫酸铁溶液,选项B正确;

C、因硫酸过量得到的硫酸铁溶液中混有硫酸,不能得到纯净的硫酸铁溶液,选项C错误;

D、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不能得到硫酸铁溶液,选项D错误。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药品)

A

区分硬水和软水

等量的肥皂水

B

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O2点燃

D

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B.BC.CD.D

【详解】A、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可以区分,故A正确;

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燃烧时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纤维与棉纤维,故B正确;

C、不可以通入氧气点燃的方法去除CO,会引入新杂质氧气,且在此实验中CO2为本体,CO为杂质,也就说明CO2非常多,而杂质CO特别少,CO2不具有可燃性,CO具有可燃性,少量的CO在大量的CO2中是不能被点燃的,故C错误;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能够除去碳酸钠,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在溶液中带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第二部分(主观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20分)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点最低的金属________________;

(3)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N2

(2).Hg(3).2

(4).H2O

【详解】

(1)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氮分子3N2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符号为Hg;

(3)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个硫酸根离子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氧化物水,表示为H2O。

17.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则

(1)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3)铝离子核外有______________个电子层。

(4)若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都被硅原子替代就得到了制造电子芯片用的高纯硅,则高纯硅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答案】

(1).6

(2).55.85(3).2(4).单质

(1)根据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故答案为:

6。

(2)由铁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表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字位于元素符号正下方,所以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55.85。

(3)根据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4,所以容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因此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变为了铝离子,此时电子层数变为2层;

2。

(4)高纯度的硅由硅原子构成,不含有其他元素,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

单质。

1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

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填“t1°

C”或“t2°

C”)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

C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t2°

C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0g

(2).t1℃(3).饱和溶液(4).B>

A>

C(BAC)

(1)由图可知,t2°

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由图可知,A、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横坐标为t1℃,因此,t1°

C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时,A

溶解度是4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A,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A>

B>

C,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为A>

C。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的质量分数不变,A、B的质量分数下降且有溶质析出。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是:

A=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应为B>

A=C,但t1℃时C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

C的相等,且小于A在t1℃的,故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19.防范新冠疫情,需要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

(1)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制成的熔喷布,聚丙烯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的原因____________;

(3)某消毒液稀释后pH=6,则稀释前其pH_____________(填“>

”、“=”或“<

”)6;

(4)在疫情期间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沾有油污的手,可使用洗洁精清洗,洗洁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制取NaClO的原理是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6)某校要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____k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kg。

【答案】

(1).有机合成材料

(2).分子在不断运动(3).<

(4).乳化(5).+1(6).NaCl(7).2(8).98

(1)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成,不含有金属元素,丙烯属于有机物,丙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聚丙烯,所以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2)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点,所以经过分子的不断运动,使消毒液中分子分布满了整个房间,充满了味道;

分子在不断运动。

(3)酸性溶液稀释后,酸性变弱,pH会增大,某消毒液稀释后pH=6,则稀释前其pH<6;

<。

(4)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的原理,将油污去除,因此洗洁精起到乳化作用;

乳化。

(5)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求得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还应有1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正好满足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

+1;

NaCl。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10%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m,则m×

10%=100kg×

0.2%,m=2kg,加入水的质量为n,则n=100kg-20kg=98kg;

2;

98。

【点睛】由浓溶液稀释成为稀溶液时,溶液稀释前后所含有的溶质质量不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14分)

20.熟练运用化学原理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心应手。

(1)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剂主要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发热原理__________,自热米饭包装的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_________,防止食物腐败;

自热米饭中鸡蛋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2)在燃气灶上煮汤,若锅底易出现黑色,则需要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炉具的进风口;

(3)炒菜时油锅着火,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校园里篮球架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空气(氧气)(3).蛋白质(4).调大(5).盖锅盖或撇青菜(其它答案合理即可)(6).刷油漆或喷油漆均可

(1)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剂主要是生石灰,原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自热米饭包装的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空气(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腐败;

自热米饭中鸡蛋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

(2)在燃气灶上煮汤,若锅底易出现黑色,说明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则需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和氧气充分接触,促进燃料的燃烧;

(3)炒菜时油锅着火,灭火的方法是用锅盖盖灭或撇青菜,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4)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

校园里篮球架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刷油漆或喷油漆均可。

21.下图是7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反应。

已知B、D、E、G是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E、F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E__________G_________

(2)写出B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要求: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1).CO2

(2).Na2CO3(3).NaOH(4).

(5).

(1)已知B、D、E、G是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特点,可知,B是氧化铁;

则A是碳或一氧化碳,D是铁,C是二氧化碳;

F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可知F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G能碳酸钠相互转化,可知G是氢氧化钠,F与碳酸钠、铁、氢氧化钠都能反应,可知F是酸,E、F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说明F是硫酸。

化学式:

C:

CO2;

E:

Na2CO3;

G:

NaOH;

(2)B与F反应即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

(3)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方程式为:

,而一氧化碳的氧化铁的反应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20分)

22.请你分析下列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量液体体积少于30mL(其他合理表述亦可)

(2).打破试管底部

(1)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此时俯视读数,则视线读数大于实际量取液体体积,量取30mL液体时,当读数为30mL时,实际取得的液体体积小于30mL;

所量液体体积少于30mL(其他合理表述也亦可)。

(2)试管内加入固体颗粒时,应将试管倾斜,沿试管内壁缓慢放入固体颗粒,然后缓慢竖起试管,固体缓慢落于试管底部,不得直接将固体垂直悬空加入,防止固体落下打破试管;

打破试管底部。

【点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23.日常生活中的红糖、白糖和冰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

同学们想除去红糖中的色素和少量可溶性盐得到冰糖,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质量的红糖加足量水溶解,制成红糖水;

②对红糖水进行脱色处理;

③分离无色糖水和固体残渣;

④将无色糖水蒸发浓缩制得浓糖水;

⑤经过操作得到冰糖。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4)步骤⑤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速溶解(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2).活性炭(3).过滤(4).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1)被溶解的物质与溶剂接触越充分,溶解越迅速,越彻底,步骤①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2)步骤②中应加入是活性炭,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对红糖水进行脱色处理;

(3)步骤③是将不溶固体与液体分离,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4)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所以降温有利于蔗糖晶体析出,步骤⑤进行的操作是降温结晶。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填字母);

A块状大理石

B块状碳酸钠

C碳酸钙粉末

D稀盐酸

E稀硫酸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若要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纯度较高的O2,则接口a应与接口____________(填导管接口字母)相连,若此时收集到的O2仍然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

(1).长颈漏斗

(2).AD(3).

(4).e(5).没等A装置气流稳定就开始收集(ac连接过早)或E装置未充满水(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1)标号①仪器是长颈漏斗;

实验室制取CO2是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故AD正确。

(2)A装置用于加热固体,因此应当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若要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纯度较高的O2,则应该选择排水法收集,接口a应与接口e相连,若此时收集到的O2仍然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没等A装置气流稳定就开始收集(ac连接过早)或E装置未充满水(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25.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