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要做的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59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读研要做的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研要做的事.docx

《读研要做的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研要做的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研要做的事.docx

读研要做的事

“给在读研究生+未来要读研同学们的一封受益匪浅的信”(摘录+整合)作者:

 吕艳丽Lyly

(仅以此文使自己进步,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

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大学一位老师说:

“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面临着比较大的生存压力,但是要平衡自己的方向,在没有生存威胁的情况下,要专注于学习。

”他表示,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就要求研究生要拿出宽广的视野来,权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疯狂做兼职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他认为,研究生要从长远来看,看到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坚定发展的信念,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较小的物质利益所蒙蔽。

“在校研究生100万,在我国整个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研究生仍然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既然是精英群体,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 

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

不过既然已经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

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

 

1.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导师给你太多的指导,这点全世界都一样,不要抱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好的导师能够在大方向上给一些意见,但具体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别人没有义务来帮助你,不管是师兄或同学,最可靠的人永远是自己。

别人帮助你,要表示感谢,并努力帮助别人。

别人不帮助你,也不要抱怨。

3.不要抱怨课程无聊,老师讲的不好。

读到研究生,自学能力没有的话不如退学。

4.研究生毕业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给能力强的人,不是给学历高的人,见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虚心学习。

研究生期间应该做的事情:

 

1.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0以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

2.如果你学的专业,中国不是最好的,那么请好好学英语,请不要说什么英语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话,研究生毕业前,至少也要达到能够进行英语面试的准备。

3.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学着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

善待你周围的人。

4.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订计划,执行计划。

这个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5.学习怎么使用googlescholar,包括各类搜索方法

6.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个人建议大家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和导师好好商量,3个月的相关领域的实习会对能力的帮助很大。

对找好的工作也是一个有利的筹码。

7.每天看书。

除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

经济学,管理学,各类励志书籍。

还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

8.养成写东西的习惯。

定期写blog是一个好办法,写作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9.多动手,对cs的同学来说,多写程序,多看程序。

自己去找英文论文看。

10.培养游戏之外的一些爱好。

11.和别人讨论的时候,先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聆听。

 

研究生毕业前应该具备的能力:

 

1.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口头+书面

2.能够顺利的专业英语论文,基本不要翻译软件

3.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和想法。

4.知识面扩大,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5.身体健康,还能打打球。

6.有一帮不错的朋友,能够互相帮助。

booklist: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建议多读几遍)

2.要事第一(学学定计划,规划时间)

3.聪明人的训练(励志的看以上三本就可以了)

4.经济学(第17版)

5.什么是数学理工科强烈推荐

6.人性的弱点

如何充实地度过研究生生活:

 

笛卡尔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 

一、研究生期间我们应该做什么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研究领域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

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就个人而言,个人心理管理就是经常自我心态调整。

知足长乐、量力而行

1、研究和娱乐要相结合

2、凡事都是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要经常有抱怨

3、不要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4、正确面对困境,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

二、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小故事)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

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

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

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

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三、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g》。

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

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

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

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四、如何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对于现在我们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

1。

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

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

PS:

听过一句话,不管现在的专业是不是热门,或者多么地不堪,但是,一旦不爱自己的专业,自甘平庸,那毕业的时候真的死定了。

不管多烂的专业,先爱她,然后学好她

part2 

1从来就没有太晚的时候 

很多人老是说自己基础如何如何差,担心搞不定。

有这种心态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

人都是逼出来的。

我当年本科也是烂的一塌糊涂,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说要用三年的时间做一点事情证明给自己。

事在人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毕业的时候论文专利什么都有了(SCI6篇,1作四篇,IF总和超过16,专利一项现在公示)。

2定位决定地位 

我当初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听博士师兄们讨论SCI,一问才知道就是发表的文章被一个叫webofscience的搜索引擎收录的文章。

虽然中文杂志有一些被收录,但是英文杂志几乎全部收录。

于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发英文文章岂不省事。

中文文章审稿慢,周期长。

另外再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自己以后想走的路。

还是直接走国际路线比较好。

我毕业的时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觉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难。

03导师的层次决定你的层次 

如果你是一个勤于努力的人,想要飞的更高的话,导师的层次决定了你的层次。

以我导师为例,他在我们这个这个方向研究搞了几十年,是国际公认的牛人之一。

所以他接触的都是我们这个方向一流的人物。

他也经常邀请一些大牛来所以做报告。

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一般导师的学生是不能有这个机会的。

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选择导师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04交流很重要 

通俗的说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

什么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强的都是牛人。

所以不$2教授博导,副教讲师,还是前辈师兄,只要能就某一个问题和你讨论,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我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导师也是我导师的在读博士,刚开始聊很具体的问题,后来讨论的面就比较广了。

三年下来,感觉就不一样。

当然为了准备讨论的题目而翻看资料论文,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05文献要多看 

刚开始看文献的时候,什么杂志都看。

到后来就发现了本专业的主流杂志,所以这几个杂志几乎是每期浏览,重点阅读。

一个杂志一旦成为了本专业的主流,那一个定有很多年的积累,对于一个初入此到的新人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webofscienc提供文章的引用报告,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引用的详细相信,通过引用可以到了解导这篇文章的分量。

当文章看到一定数量之后,你也会发现其实一个方向,做的最好的往往就是那几个到十几个小组。

这样的话就可以对这些小组的文章进行系统阅读和跟踪研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界也是另外一个江湖,不了解江湖的形势怎么能混的下去呢?

06水平是慢慢提高的 

大家都想发IF高的杂志,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来的。

像我刚开始的论文投在IF一点几的杂志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点几的杂志上。

所以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从良到优还是一个过程。

欲速则不达。

07活要干的漂亮 

很过国际一流的杂志,文章的组织,图表的设计都很漂亮,还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们要好。

有人说有了好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不会完美的表达自己的结果也算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一个好的研究人员,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还需要将此工作介绍给同行的能力。

一篇好的论文不光是一篇好的报告,应该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回国头来看,现在自己对当年发表的论文在构图方面还觉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

当然了现在的眼光也很当年不一样了。

像Latex这样的软件学会了还是很有用的。

08要有一点历史知识 

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好做一番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横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学科发展相比较,认识到本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

纵向就是比较它的发展过程,如果该学科现在热,为什么热,如果冷,为什么冷。

一两年看不出来,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这样一个范围,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

很多国外专业的经典书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的。

09如何找牛人 

下面几个办法我觉得还不错,大家试试如何。

一个是本专业的主流期刊,里面的编委都是在本领域成名的人物。

第二就看本专业的会议的顾问名单,再烂的会议也能找几个牛人来充充场面。

至于他们来不来开会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一般一个成熟的学科都会有国际的学术团体,学会。

像APS,ACersS,IEEE等。

这些学会一般每年都会有年会,会上一般都会发几个大奖来肯定牛人鼓励后进。

找到这样的获奖名单,一个一个的看,也会找到不少已经是牛人或者快要成为牛人的人。

对于本专业的牛人,尤其是国际上认可的那些人,要知道他们的名字,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名。

用webofscience,很容易找到某个人最高引的文章。

不管懂不懂下载下来看看,如果你能从文章里面看出来该文为何高引,你的水平也就很不错了。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开端,是人生中的关键一步。

回顾自己的基础研究学习生活,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1. 持之以恒的精神。

基础研究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旦我们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

这个的研究过程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

记得2004年8月在交大的一个高级力学培训班上,一个交大的教授讲他研究的一个项目已经有1年多了,但是毫无进展。

哈佛大学的锁志刚教授说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坚持是我们最终解决问题的心态,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2. 开放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积累有限。

因此要经常与自己的导师以及领域内的教授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

这个过程往往是判断你的观点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

这个过程也是培养自己具有团队意识的过程。

另外对于一流的大师我们也不要惧怕,要敢于表达自己点观点,有时候哪怕即使是错误的。

3. 保持一个好奇心。

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启发自己的思维以及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

对于新的科技报道以及进展,要了解要思考。

对于新鲜的事物要具有想了解的想法。

一个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总之,做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不能为求一时的结果或成绩而违反科学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自信心。

用钟万勰院士的一句话就是:

“科学研究,要独立自主,要走自己的路;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有不如意事。

把握住自己的方向,毋为一时得失所惑,切要,切要。

10文章多多益善 

这是一个人心浮动的年代,也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

像爱因斯坦那样靠两三篇文章就可以惊动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搞研究的人如果这一辈子只有几篇文章也是不正常的。

而文章往往是对科研工作的提炼和总结。

因此只要做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应该是必须的。

现在很多人是大同行,而不是小同行。

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可能与你相同的组全世界也没有几个。

因此通过发表在国际公认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作为一个评价体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考虑的中国的国情,如果只靠同行的评价,碍于人情世故,很难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既然国内现在以SCI为标准,那这个参数的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了。

有人说不能为了文章而文章,不能灌水。

但是如果一个人可以在本行业的主流国际期刊发表文章,只要不造假抄袭,就算灌水也总比在国内那些杂志上灌水强。

在不能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前,多发SCI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与其抱怨论文,还不如趁早研究论文是个什么东西。

很多事情外面看很难,走进去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了。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

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

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

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

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反复尝试?

放弃?

看书?

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

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

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

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

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

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

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

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

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

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

让他去大会发言?

”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

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

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

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

 

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correctionandimprovement,not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以及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

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投稿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

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

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

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

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

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

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

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

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

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

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

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

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

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

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

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

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

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

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

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

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

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

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

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

不要找错信息源。

 

4、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

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

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

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

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

 

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

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

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

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

 

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

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

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

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学习指导

 

怎样做研究生

 

本文的主旨是解释如何做研究。

我们提供的这些建议,对于研究本身(阅读、写作和程序设计)、理解研究过程以及开始研究(方法论、选题、选导师和情感因素),都是极具价值的。

 

1. 简介

 

这是什么?

 

并没有什么神丹妙药可以保证在研究中取得成功,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可能会对研究有所帮助的非正式意见。

 

目标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