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04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救实训指导书剖析Word格式.docx

3、学会高级心肺复苏与呼吸模拟人的检查和维护。

二、实训任务

心肺复苏,国际代称CPR。

在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高空作业事故、交通事故、旅游意外、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必须采取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心内注射、气道放开等抢救过程。

使病人最短时间内得救。

在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强度是否正确,人工呼吸吹入的吹气量是否足够等规范动作是否正确,是抢救病人是否成功的关健。

因此,在系列抢救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模拟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内注射、颈动脉模拟搏动、瞳孔由一只散大与一只缩小的比较认识,达到掌握操作训练心肺复苏术的基本要求。

对操作正确与否,有光电信号显示、数码显示等功能,它是训练抢救人员进行心肺急救技术训练的理想的模拟机。

三、实例

1、检查意识:

喊话或轻摇患者,确定有无意识;

2、大声呼救:

一旦病人昏迷,立即大声呼救;

3、放平身体:

身体仰卧、平直,清理口鼻中异物;

4、开放气道:

仰头抬颈法,或仰头举颏法;

◆打开气道的方法

(1)仰头抬颈法:

抢救者跪于患者头部的一侧,一手放在患者的颈后将颈部托起,另一手置于前额,压住前额使头后仰,其程度要求下颌角与耳垂边线和地面垂直,动作要轻,用力过猛可能损伤颈椎。

(2)仰头举颏法:

抢救者一只手放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

5、检查呼吸:

方法是“看”、“听”和“试”,如病人呼吸已停止或微弱时,立即有效吹气2次;

6、检查心跳:

触摸颈动脉,看心跳是否停止;

7、心肺复苏:

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按照30:

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吹气频率10-12次/分(每5-6秒一次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操作步骤(口对口)

①将病人置于仰卧位、身体平直无卷曲,抢救者脆于病人一侧,一手托起病人下颌尽量使其头后仰,打开呼吸道;

②用托下颌的大姆指张开病人的口,以利吹气;

③用一、两层纱布或手绢覆盖在病人的嘴上,并用另一只空着的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免漏气;

④抢救者将口紧贴于病人口上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扩张为止。

吹气时间1秒以上,气量以1000ml左右为宜(成人);

⑤吹气完毕,抢救者稍抬头面侧转,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

使胸廓及肺弹性回缩;

⑥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0-12次。

◆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病人口内有否有泥沙,痰、呕吐物、活动假牙等,如有则清理,并解松病人的衣领、内衣、胸罩、裤带等;

2吹气应均匀,一次吹气量约为800—1200ml;

③吹气时间约占一次呼吸周期的三分之一;

④尚存微弱的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应与自主呼吸同步;

⑤胸廓及肺弹性回缩无力时,可借助手压胸的办法;

⑥张开的口紧紧包绕病人口部,使口鼻均不漏气为宜;

⑦吹气完毕,立即用手感觉病人口、鼻有无气体呼出,以确定人工呼吸是否有效。

若无气体呼气,应检查呼吸道是否打开或有堵塞物,鼻孔是否漏气等。

⑧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用简易呼吸器或人工呼吸面罩。

◆胸外心脏按压 步骤和技术

  ①患者体位:

使患者仰卧在硬地板或地上。

以保证心脏效果,必要时可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人工循环的排血量。

 ②按压部位:

抢救者位于病人一侧,食指和中指并拢,沿病人肋弓下缘上滑至两侧肋弓交叉处的切迹。

以切迹为标志,然后将食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的上方,另一手的掌根紧贴食指上方按压在胸骨上;

  ③按压手势:

按压在胸骨上的手不动,将定位的手抬起,用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的掌背上,手指交叉扣抓住下面手的手掌,下面手的手指伸直,手指指尖弯曲向上离开胸壁,这样只使掌根紧压在胸骨上;

④按压姿势:

抢救者双壁伸直,肘关节固定不能弯曲,双肩部位于病人胸部正上方,垂直下压胸骨。

按压时肘部弯曲或两手掌交叉放置均是错误的;

⑤按压频率:

应平稳有规律,成人100次/分钟;

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按压吹气比均为30:

2(成人);

  ⑥按压幅度:

成人应使胸骨下陷4—5cm,不能冲击式猛压,用力太大造成肋骨骨折,用力太小达不到有效作用。

 ⑦按压方式:

垂直下压不能左右摇摆,下压时间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下压至最低点应有明显停顿。

   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按压区皮肤,但应尽量松,勿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和手势

按压姿势和方式

◆注意事项胸外心脏按压

在抢救中要随时注意按压效果,判断指标是:

①可触及大动脉的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

②颜色、口唇及皮肤色泽转为红润。

③瞳孔由大转小,角膜湿润。

④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病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做心脏按压:

①胸廓骨折、胸部有效弹性消失者;

②有严重胸廓畸形者;

③心包填塞者。

实训二止血包扎训练

1、了解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2、掌握止血包扎的操作方法。

1、通过学习了解止血包扎的重要性。

2、通过对止血包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场急救的基础知识。

3、通过训练操作,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止血包扎。

(一)止血

1、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

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

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

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

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

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

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

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

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

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

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

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

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

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

为防止止

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

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二)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

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

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1、环形绷带包扎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

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

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

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

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

可用于下肢骨折固

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

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

可用于足、踝部的“8"

字固定等。

(四)操作测试

指导教师制定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训练总结

结合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