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704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大坝上游围堰防渗帷幕施工报告初稿文档格式.docx

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结合场内外交通线路,施工按紧凑实用、方便、经济合理的原则布置。

⑴充分利用现有的辅助场地及生活设施,以及内外交通,简化施工布置。

尽量使用工程现有的设施、场地、物资等公共资源。

⑵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布置。

⑶施工布置要做到充分发挥施工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⑷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所有的生活、生产等设施布置均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

⑸施工场地配置足够的环保及消防设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的损害。

3.1.2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实际及围堰施工安排,现场主要有4条施工道路与围堰相连。

4#道路:

左岸截流道路,从下游临时桥沿河岸高程162m左右至上游围堰处,长约1.5km,路面宽度7.5m,泥结碎石路面。

7#道路:

右岸低线公路,接1号公路从下游沿河岸经导流洞出口至围堰,坝址部位高程在171m。

7#号公路为右岸进场主干道。

路面宽9m,为泥结石路面。

7-1#道路:

右岸道路。

在坝址下游接7号公路高程171m,沿岸边往上游降坡,至高程162m,再沿河岸往上游至截流戗堤部位。

为右岸进出围堰主要道路。

7-1#道路路面宽9m,为泥结碎石路面。

7-2#道路:

下游围堰进出道路,接7-1#道路高程162m,沿河往下游至下游围堰右侧岸坡高程158m,为下游围堰填筑主要道路。

路面宽7.5m,为泥结碎石路面。

3.1.3供水、供电、供浆及排污、照明

⑴供水

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主要是钻孔、制浆、冲洗、压水试验用水,采用潜水泵直接从围堰上游抽取,在右岸170.0m高程平台设3m3储水桶供水。

共投入5.5kw潜水泵2台,铺设施工水管180m。

⑵供电

施工用电:

采用100KW材油发电机发电。

线路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阻燃绝缘线。

根据施工作业部位情况临时架设或铺设动力电缆至施工部位。

⑶水泥浆制、供系统

帷幕灌浆在围堰右侧163m高程平台布置1座临时制浆站,占地面积60m2。

制浆站制备水灰比为0.5:

1的纯水泥浆液。

站内布置1台ZJ-400A型高速制浆机,连续供浆能力100L/min。

供浆输浆管道采用50mm皮管输送浆液。

⑷排水、污系统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岩粉、废浆等,沿排水沟排入围堰下游临时集水井,用泥浆泵抽排至指定地点。

组织专人对钻孔产生的岩芯、垃圾及时进行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施工期间,对集水井、排水沟定期进行清理,保证排水畅通,并组织力量进行清理维护,保证施工作业面、交通通道的清洁。

⑸照明及通讯系统

施工照明线路沿帷幕灌浆轴线方向架设,在灌浆作业区相距50m架设1盏1000W碘钨灯,由空气开关控制。

制浆站与施工作业部位间采用无线对讲机,以方便用浆与供浆联系及生产指挥。

3.1.4钻孔设备配置

由于钻灌作业工期紧张,在实际过程中,配备了2个施工机组,按“3钻1灌”配置。

在施工期共投入共投入GY-200-1A型岩芯钻机6台、SGB6-10型灌浆泵2台、JJS-10双层搅拌桶2个、ZJ-400A高速制浆机2台进行作业。

3.1.5施工人员配置

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进度,每个作业班组均不少于14人;

制浆站每班不低于4人。

施工高峰期现场投入施工及管理人员共70人。

3.2施工总进度

上游围堰防渗灌浆原计划2010年12月17日开工,直线工期20天。

需完成防渗帷幕约1000米。

后按业主导流截流总体计划,截流日期调整在12月28日。

因八局导流洞未完工,围堰直至2011年1月16日合龙。

龙口自形成倒合拢历时21天,二次截流对围堰的冲刷给防渗灌浆带来了很大难度。

上游围堰防渗灌浆于2011年1月8日在围堰右岸开工,2月9日完成除两侧岸坡段外全部帷幕孔的灌浆作业,2月10~15日完成河床段投料孔及帷幕孔的补灌作业。

2月15~21日完成两侧岸坡段帷幕灌浆。

自1月8日到2月21日41天共完成121个帷幕孔,总进尺1011.4m,灌入水泥457623.7kg,平均单耗455.1kg/m。

3.3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上游围堰防渗灌浆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3-1。

表3-1主要工程量表

编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帷幕钻孔(φ76)

m

997.6

孔口管镶铸(φ89)

121

帷幕先导取芯钻孔(φ76)

91.0

帷幕灌浆

987

投料孔钻孔

156.5

φ91mm,协助灌浆

砂卵石

m3

3

中粗砂

5

4主要施工方法

上游围堰防渗帷幕轴线长度91m,布置121孔,灌浆987m,形成连续、完整的防渗帷幕。

现场划分为6个灌浆单元施工。

帷幕灌浆分两排施工,按排距0.75m,排内孔距1.5m布置,162.0m以下80cm为混凝土,帷幕顶部起灌高程161.2m,底部按入岩1.0m控制。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纯压灌浆”的方法施工。

钻孔过程中遇塌孔现象,即停钻进行灌浆。

4.1主要技术要求

⑴钻孔

开孔位置与设计误差一般不得大于10cm,孔径:

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均为φ76mm,一般帷幕灌浆孔孔径为φ60mm。

帷幕灌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设计孔深。

钻孔采用岩芯钻机,配置金刚石钻头、合金钻头钻进。

先导孔、检查孔按钻取芯要求采集岩芯。

⑵段长

灌浆段长划分为:

第1段0.5m,第2段1.0m,第3段及以下段1.0m,终孔段不大于3.0m。

⑶孔口管埋设

高程162以下浇筑80cm厚混凝土止水基座,孔口管埋设穿过基座混凝土,深入芯墙50cm。

孔口管采用φ89mm无缝钢管,混凝土以上外露10cm。

⑷钻孔冲洗

每段钻孔结束后,一般不做冲洗。

只在穿过砂层的孔段从钻杆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冲洗,尽量将孔内细砂冲出,再提钻实测孔深,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应小于20cm。

⑸灌浆压力控制

帷幕灌浆压力按表4-1控制。

表4-1灌浆压力表单位:

Mpa

孔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及以下段

下游排Ⅰ序

0.10

0.20

0.3

0.4

下游排Ⅱ序

0.15

上游排Ⅰ序

0.25

0.35

0.6

上游排Ⅱ序

⑹灌浆

灌浆使用SGB6-10型高压灌浆泵,配备JJS-10型立式双层搅拌桶,JT-3型灌浆自动记录仪配套使用。

浆液水灰比采用0.8:

1、0.5:

1等2个比级。

灌浆过程中,随时测量浆液比重。

浆液比级接第一段段采用0.5:

1,以下各段采用0.8:

1。

灌浆结束标准:

在设计压力下,灌注浆液量达到计划量即可结束。

I序孔控制灌入浆液量为600L/m,II序孔控制灌入浆液量为800L/m。

灌浆孔封孔:

帷幕灌浆孔终孔段灌浆结束后,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进行封孔,帷幕灌浆孔采用“机械压浆法”封孔。

将射浆管下到孔底,用灌浆泵向孔内压入水灰比为0.5:

1的浓水泥浆,使之由孔底逐渐向上将孔内积水或稀浆由孔底置换出孔口,直至孔口冒出浓浆。

4.2帷幕灌浆施工程序

⑴帷幕灌浆按分序加密的原则分二排二序施工,根据“上游围堰防渗灌浆工作联系单01号”变更作一排施工。

先导孔超前于Ⅰ序孔施工,后次序孔施工一般在相邻先序孔施工完成之后。

⑵帷幕灌浆钻孔施工顺序为:

先导孔→Ⅰ序孔→Ⅱ序孔→质量检查孔。

⑶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4.3帷幕灌浆施工

⑴钻孔、孔口管埋设

帷幕灌浆施工钻孔采用GY-200-1A型地质钻机配金刚石钻头造孔,开孔前对钻机进行整平固定,立轴进行垂直校正,确保钻孔垂直。

灌浆孔孔径均采用φ76mm。

按设计孔位开孔,偏差控制在10cm内。

帷幕灌浆孔第一段灌浆结束后,埋设(无缝钢管)孔口管。

埋设深度按深入芯墙0.5m控制。

将孔口管置入孔底,复测外露长度后安装孔口封闭器,注入水灰比为1:

0.5的浓浆,待孔口管与孔壁间返浆密度>1.85g/cm3后,停止注入,校核孔口管倾角,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上部孔口管段间隙用砂浆填实,采用丝扣安装管帽对孔口管进行保护。

孔口管埋设后待凝3d,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先导孔、检查孔岩芯须按钻次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岩芯一般不作永久保存。

⑵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

灌浆前,一般孔段不做冲洗和压水试验。

对钻孔穿过砂层的孔段,进行钻孔冲洗,采用压力水,冲洗至回水澄清10min后结束,孔内残留沉积物控制在20cm内。

一般帷幕灌浆孔不做压水。

⑶灌浆作业

①灌浆材料:

采用limlted公司生产的PORTLAND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采用用35°

Be′水玻璃。

水:

水泥配比为0.8:

1及0.5:

1,根据灌浆情况再加入5~15%水玻璃,使浆液性能满足灌浆需要。

②帷幕灌浆顶高程为161.2m,底高程151~153m,终孔段入岩深度控制在1m,先导孔深入基岩3.0m。

③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纯压灌浆”的方法施工。

④灌浆压力以泵身进浆管上的压力表读数为准,压力和分段段长按表4-1控制,灌浆压力以压力表的峰值为准。

⑤浆液水灰比:

采用0.8:

⑥浆液使用标准:

第一段采用0.5:

1,其余段灌浆采用0.8:

1,补强灌浆采用0.5:

⑦结束标准:

⑷灌浆孔封孔

灌浆孔采用“机械压浆”法封孔,使用0.5:

1的浓浆进行封孔。

4.4施工过程中特殊情况原因分析与处理

⑴外漏处理

部分孔段灌浆过程中在地表及基座边缘处发生冒浆,对发生外漏、冒浆的孔段,采取低压(或不升压),浓浆灌注0.5:

1,当冒浆点出浓浆后,用麻丝、快干水泥嵌堵处理,孔口闭浆,待凝24小时后扫孔复灌。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灌浆部位的外漏、地表冒浆等问题。

在灌浆时注入量较大,采用低压、浓浆、间歇,待凝复灌的方法处理。

⑵大注入量帷幕孔处理

帷幕灌浆孔部分孔段在5~8m处产生掉钻、失水现象。

主要为覆盖层与围堰接触部位存在架空现象。

如帷幕孔SW1-I-10~SW1-I-50等孔在钻孔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掉钻,大量失水等。

浆液灌入后很快被冲蚀,沿渗漏通道从围堰下游出水口串出,在灌浆范围内难以沉积,起不到处理效果。

为此,采用投料方法,对架空严重部位进行投混合料填充,然后补强灌浆,效果明显。

在SW1-I-10~SW1-I-50背水侧增补15个输料孔,钻孔孔径91mm,采用投放砂石料阻水,协助前排灌浆处理。

①优先处理已揭示的掉钻或失水孔段,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施工。

②采用瓜米石、中粗砂混合料孔内投放,并通过钻杆用高压水从掉钻部位进行冲水。

当混合料回填至孔口后,将钻杆下入孔底,向孔内注入0.5:

1水泥净浆,直至孔口出浆为止。

若注入率较大,灌入量3000L后进行待凝复灌,直至孔口返浓浆方可结束。

于2011年2月10日实施,共投粒径5mm~20mm混合料8m3。

⑶加强帷幕灌浆

在投料结束后对前排帷幕孔SW1-I-10~SW1-I-50进行补强灌浆,补灌采用0.5:

1的浓水泥浆液。

2011年2月14日,实测围堰下游出水口的流量分别减少到0.13m3/min,总漏水量减小95.6%。

表4-2补强帷幕灌浆情况

孔号

孔深(m)

灌浆时间

灌浆水灰比

灌浆量(L)

备注

SW1-10

10.5

2011-02-14

0.5:

1

2359.3

SW1-14

9.0

2011-02-13

407

SW1-22

11.0

1478.1

SW1-24

2011-02-15

5664.3

复灌2次

SW1-26

1185.6

SW1-28

319.1

SW1-32

2829

SW1-34

730.0

SW1-36

2550.0

SW1-38

9.5

2011-02-12

1061.6

SW1-40

1727.4

复灌3次

SW1-42

12.0

1709.3

SW1-44

3688.1

SW1-46

2011-02-11

5624.6

SW1-50

2746

合计

34079.4

5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

5.1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公司体系文件和ISO-9000/GBT19001标准,施工采取三级质量检查的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GB/T6001质量标准,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进和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部技术质量安全部负责工程质量的总体控制,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收管理机构,配备富有施工经验的工程师,施工单位均配备专职质检人员;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三检”制度,认真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⑶施工质量控制程序和管理办法

①根据项目特点,明确各级质量责任人及其权责范围,选择具备业务素质的技术人才作为质量责任人,由质量责任人具体实施质量技术培训、考核、奖罚、整改、处置等日常活动。

②凡参与质量控制的技术人员,必须有类似施工经验、质检培训合格的人员,其数量满足现场“三班”跟班的要求。

③凡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均具备“一票否决权”。

5.2施工质量控制

5.2.1主要工序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⑴钻孔质量控制:

由测量队投放主要控制点防渗轴线,监理测量人员复核。

再由现场施工员拉尺放出各个孔位,并用红漆在孔位上方标出孔号,以保证开孔误差在±

10cm范围内。

同时,采用角度尺和地质罗盘校正钻机立轴。

正常钻进后应避免再次搬动钻机,控制造孔精度,灌浆孔移位时再循环上述方法。

⑵钻孔孔径质量控制:

开孔孔径φ91mm,第二段以下采用φ76mm孔径。

⑶孔口管埋设:

孔口管直径φ89mm,埋深1.5m,孔口外露10~20cm。

自孔口管压入0.5:

1水泥浆,自孔口管壁与钻孔壁之间返浆比重不小于1.85。

确保孔口管埋设牢固。

待凝3~5天后再施工第二段。

⑷灌浆段长:

各段次钻孔结束后,由现场质检测量孔深,控制每一灌段长度误差必须保持在±

20cm,且总段数保持不变,终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⑸浆液:

每一孔段灌浆前,制浆站按浆液配比进行制浆,由复检员旁站监督。

⑹灌浆压力:

各段灌浆时尽快达到设计压力。

在泵身安装压力表,压力表峰值或自动记录仪峰值不得大于设计灌浆压力,压力表指针摆幅应小于设计灌浆压力的20%。

压力表的量程应是设计灌浆压力的3~4倍。

⑺在灌浆过程中如注入率较大时,采用分级升压或间歇升压法灌浆,注意使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相适应,其灌浆压力控制严格按标准控制。

5.2.2主要质量检测成果及分析

⑴水泥进货检测

水泥:

采用limlted公司生产的PORTLAND牌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共使用480吨,进场水泥质量检验报告结果满足要求。

⑵速凝剂

水玻璃:

采用35°

Be′水玻璃,检验结果满足要求。

⑶配合比复核检测

经过初选现场配比试验,确定水∶水泥=0.8∶1和水:

水泥=0.5∶1两种水灰比进行不同外加剂掺量的配比强度试验。

成果数据见表5.2-1。

表5.2-1浆液试验强度表

配合比分类

材料比例(质量比)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Mpa)

水(kg)

水泥(kg)

速凝剂(kg)

初凝(min)

终凝(min)

7d

28d

速凝剂

0.5

1.0

256

346

25.0

32.2

0.8

348

569

21.9

31.7

447

689

14.0

19.8

速凝剂配比

0.06

241

322

17.8

24.7

0.08

193

252

21.6

27.1

0.12

87

21.4

24.9

0.04

187

232

30.1

37.8

126

154

31.8

39.4

94

125

38.3

40.6

⑷帷幕灌浆成果分析

帷幕灌浆施工,共完成钻灌121孔,水泥灌入量451t,平均单位耗灰量455.1kg/m,灌浆单耗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对渗漏严重部位采用多次补灌进行加强灌浆。

补灌水泥41.7t。

5.3施工质量评价

⑴从水泥进货、现场指标检测以及灌浆浆液配比的检测的结果表明,灌浆浆材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质量指标均符合有关部颁规范与设计要求。

⑵水泥灌浆全部采用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记录仪进场前均检测率定合格;

现场所用的的各种计量器具,均经过严格检验,检验合格后用于施工现场;

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灌浆施工过程中记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⑶灌浆采用定量灌注,对漏量大及有渗漏的孔段采取补灌措施,各项指标均符合合同及设计要求。

2011年2月15日,上游围堰下游出水流量减小到0.13m3/min,漏水量减少95.6%,表明围堰防渗灌浆成功。

6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6.1文明施工

⑴为进一步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建立主要相关部门专人参加的现场文明施工工作组,协调与组织现场文明施工事务;

⑵树立“文明施工”的概念,把质量、安全、成本关键形象进度和现场环境整治纳入文明施工中,使文明施工真正成为施工现场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

⑶建立例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要求限期整改,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⑷建立健全文明施工奖罚规定,现场文明施工与经济挂钩;

把文明施工与工作业绩共同考核、挂钩。

6.2安全生产

⑴建立健全安全机构,形成现场安全控制网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明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

⑵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劳保着装,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安全标准,严格交接班检查制度。

⑶危险作业实行审批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⑷加强安全执法检查。

检查各项安全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严肃查处“三违”行为。

⑸搞好文明施工,做到工完场清,各类施工器具、材料及各种预制构件、金属埋件、结构件等按规定位置堆放整齐。

7施工资源投入

(1)劳动力组织

上游围堰防渗施工于2011年1月8日开工,在2011年2月21日完成灌浆任务。

于2008年8月19日完成灌后检查任务。

施工劳动力组织统计见表7-1。

表7-1上游围堰防渗灌浆施工人员统计表

工种

钻灌

制浆

电焊

运输

管理

技术

后勤

辅助

测量

合计

数量(人)

28

8

6

4

10

70

(2)主要施工机械和辅助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见表7-2。

表7-2上游围堰防渗灌浆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统计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单机

功率

(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