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836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范家岗村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

范家岗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耕地面积2956亩,其中水田1406亩,旱地380亩,水产面积570亩,荒山600亩。

长港河道连接巴河,并连接240亩和360亩水面湖泊二个。

3、行政区划

范家岗村辖13个村民小组,495户、1667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4、社会经济状况

范家岗村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133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133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

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苗莆、水产等支柱产业。

棉纺织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加工等。

目前,有水泥硬化路三条,宽5米,全长约5.4公里。

其它基础设施较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村处于原生态传统农作模式,村民建房无规划。

2、黄冈市化工工业园区的发展迅速(现征用的土地接近本村)。

3、没有基础设施,未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同时村庄居民点的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没有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环境污染严重;

4、住宅用地与饲养用地混杂在一起,人畜未分离,坟地穿插其中,居住环境较差。

5、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5、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村庄特征。

6、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章规划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1、特色与个性原则

特色与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

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在新规划居民集中安置点的时候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选址安置拆迁户。

二、发展条件分析

通过对范家岗村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如下的优势和劣势。

1、发展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黄冈市区城乡结合部,大广、武黄高速较近、距106国道二公里、距黄州火车站四公里,发展条件良好。

2)特色产业优势:

水产养殖、苗莆生产是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食品加工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2、发展的劣势分析

1)工业基础薄弱。

现状工业只有一家小规模绵纺织厂,工业总产值低。

2水产养殖、苗莆种植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

3)公用基础设施滞后。

现状无自来水,地下水源已污染,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三、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

1、范家岗村应充分利用离城区较近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业文化观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2、充分利用古集市镇条件,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自原新村”。

3、建设村庄公共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对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

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范家岗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四、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15年,远期2015—2020年。

第三章村庄类型与规模

一、村庄类型

通过对范家岗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范家岗村定位为黄冈市,特色种养植业和农业文化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近郊休闲旅游观光型示范村。

二、规模

1、人口规模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范家岗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12年范家岗村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

Q=Q0(1+K)n+P

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范家岗村总人口取2500人。

2、用地规模

范家岗村现状(2012年末)耕地2956亩,总人口1667人,现状人均耕地1.77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42.5m2。

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范家岗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范家岗村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公顷。

第四章村庄布局

一、村域产业发展

1、第一产业

1)以两湖发展自然水产养殖的优势,争取引进新的特种水产品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建设五十个调温式新型特种水产养殖棚户。

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行业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以现有苗木种植为基础,建设五十个调温式新型特种苗木种植棚户,种植特色苗木、珍稀水果和花卉。

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和苗木展示中心,用于业务洽谈、销售、研讨及培训等。

3)建设一百个调温式新型特种果菜种植棚户。

种植草莓、樱桃圣果、蔬菜等,成立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市场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第二产业

1)规划村级工业园用地,以历史传统食品范家岗油面、麻花、馓子、莲藕建设食品加工企业。

2)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土地流转或招商引资方式,培育3~4个村级企业。

3)发展服务于水产养殖、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企业。

4)范家岗工业的引入应为生态、环保型工业。

3、第三产业

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如农家乐、娱乐休闲等。

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水产和苗木转移和运送。

3)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如土特产品专卖店等。

三、土地综合利用

1、基本农田

根据范家岗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共计1500亩,主要位于范家岗村腹部地带。

2、自然山林及水体

范家岗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同时现存骨干山塘及湖面,其中山林600亩,水面570亩,主要集中在村域东南侧。

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范家岗村良好的自然环境。

3、村庄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以现状范家岗集市街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二心、三园、四景、五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

沿范家岗集市街为发展轴线建设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

二心:

以学校、幼儿园、农民夜校为教育中心,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会展旅游接待等为中心。

三园:

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苗木种植园区以及养殖园区;

四景:

以两湖一港为绿化园林景区,彷古农家庭院为农家乐休闲景区,范家岗集市街改造为古集市景区,觉皇寺为佛教参拜景区。

五组团:

新增村民的集中拆迁安置点和规划集中居住新村共5个。

对新建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

对规划区内现有呈集中布置的居民点予以控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其他零散居民散户逐步实行搬迁,其土地整理为耕地。

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人均

(平方米/人)

R居住建筑用地12.7751.0851.08

C公共建筑用地1.857.417.4

M生产建筑用地5.1120.420.44

S道路广场用地3.3213.3813.38

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250.931.0

G绿化用地1.76.86.8

总计25.0100100.0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设施现状

范家岗村目前现有小学一所,占地4000m2,6个年级,6班;

卫生室一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公共设施规划

1、村委会

为有利于经济建设,将村委会保持现状2015年后再作调整,为范家岗村村务办公、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是范家岗村两委的形象展示窗口。

2、教育设施

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划新增4班幼儿园一所,环境良好,交通便捷。

3、文化体育设施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

安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4、医疗设施

规划新设村卫生室一所,总占地面积0.09公顷,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等。

5、商业设施

规划总占地1.5公顷,范家岗古集市街改造为日常百货、粮店、药店、银行、信用社、等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局,满足村民自身及范家岗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面积(㎡)位置备注

1、村委会500保持现状以后调整

2、幼儿园、托儿所1000村庄公共中心4班

3、文化站(室)600与村委会建在一起

4、老年活动室200与村委会建在一起

5、卫生所、计生站100村庄公共中心

6、体育健身设施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7、公用礼堂600与结合旅游接待中心建设

8、文化宣传栏长度>10m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建在一起或设在村口、绿地内

第六章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1、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

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

合理组织村对外交通及村内部交通,并结合范家岗村生产运输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停车场地。

2、道路规划

道路系统由主路和环村两级组成。

主路红线宽7米,共计3条,2.5KM长,主要联系各主要的居民点和功能区;

环村路红线宽5米,6KM长,为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道路。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6.6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6.76%,人均道路面积26.76平方米。

3、停车场规划

村委会、村庄中心和对外的娱乐休闲设施应设置停车场。

私家车、农用车停车场地可结合宅、院及道路沿线分散设置。

二、给水工程规划

1、总用水量

该区域规划人口2500人,综合用水指标选取:

近期为100-150升/人•日;

远期为150-200升/人•日。

所以本规划区域的最高日用水量Q=2500×

0.2=500吨/日。

2、水源

近期按照经济合理和方便建设的原则,水源选择主要有2个:

镇自来水厂和自建自来水厂,远期全村采用自建自来水厂水源。

3、管网布置

村域给水近期以接镇自来水厂给水管网,沿村庄干道布置。

管径选择按远期规划取定,主干管为DN200mm。

给水管道上每120米范围内设置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一个。

三、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农村人畜粪便采用管道排放至沼气池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并为村民提供燃气和肥料。

生活污水应采用管沟排放至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前,禁止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2、管网布置

根据当地地势的特点,按管径最小,管线最短的原则,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排水管主要沿道路中心线布置。

规划中对村庄内的灌溉渠及水面均拟保留。

四、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内现有10KV架空线二条,向规划区供电。

两路电源都有一定余量,能够满足规划区用电需要。

2、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计算,用电面密度法预测如下:

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单位面积设备容量(KW/ha)设备容量(KW)

R居住建筑用地12.772002554

C公共建筑用地1.85300555

M生产建筑用地5.113501788.5

S道路广场用地3.32826.56

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2535087.5

G绿化用地1.7813.6

合计25.005025.16

取综合同时率0.3,则计算负荷为1507.5KW,按变压器容载比1.5计算,需设置的10/0.4KV变压器容量为:

2261KVA。

3、10KV变电所设置

规划区内现有10/0.4KV变电所4处,分布于负荷中心,需对其进行扩容满足需要.规划新增10/0.4KV变电所1处。

其供电半径小于200M,低压出线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接线,配电到户。

4、线路布置

村庄电力线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地下敷设。

五、电信及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现有1条电信光缆由西至东依托电杆架设。

接线混乱,基本为放射式接线。

现有有线电视信息节点箱一处,位于村部入口处。

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为30%,其余主要采用微波接收信号。

2、电话用户预测

用面密度法预测,预测规划区用户为900门,按规划人口2500人计算,普及率为2.77%。

需设置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2个,其服务半径小于800M,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向各用户插座配线。

在规划区内设有线电视光节点,由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向各区分线箱配线,由分线箱向各级用户插座配线。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整治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

3、线路布置

采用弱电共架的方式,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可考虑共沟沿村庄道路敷设,管材采用硬质PVC110管,电缆井采用电信局标准的电缆手孔井。

4、邮政

规划区在村部设一处邮政所,以满足邮政业务需要。

六、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环境保护

1)水环境保护:

地表水达到国家地表II类水质标准,重点加强对工业小区、居民点、生猪养殖基地的工业废水及污水的控制。

要求严重污染地下地表水质的生猪养殖基地设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排放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地表。

严禁污染水源的工业入村生产。

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90%以上,设立公共厕所,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厕所卫生洁化率90%以上。

2)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并使沼气能源的利用普及率达到100%。

3)噪声环境质量保护:

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城镇区域噪声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小于55DB(A),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

加强道路与公路绿化带建设,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2、环卫设施规划

1)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规划三处,位于居住组团和公共服务及居住综合组团。

2)规划新建公厕十座,位于公共服务组团和村中心场所。

3)村民集中住宅区按相关规范设计与施工,管线统一安排,确保村民居住环境质量。

新建独立村民住宅必须采取有效厕所卫生洁化方法及措施,保护环境质量。

七、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1、规划结合农田水利改造项目,着力修好长港、两湖,储水塘和水渠网。

形成全村灌溉水系,提高防洪抗旱功能。

2、村紧邻黄州城区,可以依靠其消防站进行火灾救护,但村民应组成义务消防队伍,用于应付紧急火灾扑救和配合镇消防员实施救护工作。

新建主要道路按每120米间隔设置消火栓,给水规划中应保证充足的消防用水。

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渠和水塘作为近期消防水源及以后备用水源。

3、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

八、殡葬用地规划

在村域东南山体南侧规划一处殡葬用地,占地约2公顷,为村内的集中安葬区,同时鼓励村内现有的坟地统一迁入安葬区。

第七章村容整治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

一、村容整治

1、拆除村域内道路两旁和庭院内部的违章建筑。

2、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园。

充分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空闲地建设小绿地,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带,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品种。

3、新建的集中居民点要引导村民按照规划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

对现有的村庄要进行适当的整饰,可通过粉刷(以白色为主)等方式对建筑进行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

4、整治利用或修建公共水面,保持水面洁净,改善堤岸亲水环境;

公共水面宜结合自然水体设置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宜采用本地材料修砌。

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以地方材料为主,利于排水。

5、在村庄主要道路上安装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

二、自然人文资源

1、对村域内植被良好的自然山体、林地予以保护,严禁滥砍乱伐,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构筑生态型的村落环境。

2、应对村域内现存唯一保留时间较长的建筑—陈家祠堂予以保护,对建筑本身予以修缮维护。

祠堂50M范围内,原则上应禁止建设新的建筑。

第八章村委会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一、村委会建筑

建筑造型采用“现代建筑,民居形式”的表达。

有别于传统民居,由于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行政、商业、文娱等功能,这使得建筑内部空间与传统民居有着较大差异。

建筑占地面积为750M2、建筑面积为3000M2?

二、农民住宅建筑设计

新建住宅组团以独户式、双拼式、联排式为主。

住宅建筑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屋顶为传统四坡、两坡屋顶,外墙采用价廉物美的赭红色外墙砖结合乳白色外墙漆。

住宅组团结合不同地形,灵活布局。

宅基地标准:

每户用地不超过120㎡;

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5%。

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和当地城镇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执行。

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低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3m。

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

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8%,容积率不高于0.6;

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4%,容积率不高于1.1。

第九章规划的实施措施及步骤

一、规划的实施措施

(1)由规划设计院提供住宅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

为了严格控制建筑风格,农民新建住宅应交纳一定的保证押金,按规划新建的住宅房竣工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全额退还押金;

规划实施后严禁自建。

(2)为了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在新规划的集中居民点兴建住宅房的农户,可按造价的一定比例,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扶持;

住宅房办房产证只收工本费,免收登记费、测绘费。

广电设施电信设施均由供电、广电、电信部门统一总线到点,安装到户,分户安装,其入户材料费按现行价格收取,免收安装工资,初装费按规定标准的收取。

(3)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其生产经营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安排,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

(4)设立教育保障及奖励基金,为贫困家庭和优秀学生提供保障及奖励;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工技能培训,凡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县级以上农民技术等学校培训的,通过学习考试并获得县级或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合格证或毕业证的,由村委会分别给予100~300元的奖励。

(5)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自发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新组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产业协会,制定章程并开展活动且有20人以上的协会组织,经核实后,由村委会按协会规模大小给予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

村委会根据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配套奖金补助。

(6)村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村的环境和卫生日常工作,安排人头经费。

(7)积极提倡火葬,凡在村集中安葬区安葬的,村应给予500元的奖励;

迁入集中安葬区的,村应给予1000元的补偿。

(8)对市财政专项资金,部门捆绑扶持资金,省、市、区、镇等单位扶持资金及社会捐资的使用情况,由区财政局、审计局进行全程审计,对挪用专项资金的人和事,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12)村内的重大公益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以公示的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经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方可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接受村民的监督。

(以上奖励、补助和处罚等金额由村委会根据的情况予以确定)

二、规划实施步骤

1、2013年为规划准备期,通过祥测确定规划设计,同期完善启动区周边道路及市政设施建设。

拆迁安置区的建设是规划的建设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对村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做得好,将有力地促进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的思想转变。

采取招商引资、自筹资金、村民入股等形式,分担建设压力,加快建设进度。

2、启动区的建设完成以后,将积累大量的经验,建设理念也将更为成熟;

实施建成的良好效果,吸引村民更广泛的参与其中。

将近期建设图划定的其余建设用地作为二期建设区推广实施,完成后,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小康示范村将初具规模,规划的设计意图也得到初步的实现。

3、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使项目得到更大的关注,范家岗村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发展工业及养殖、苗木、旅游等产业,使之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村委会将有更多的资金建设公共项目及市政设施。

第十章分期建设项目库

祥测后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