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185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docx

龙源期刊网

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GDP增长问题分析

作者:

姜雨含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23期

摘要:

中国的GDP增长举世瞩目,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并不相应。

文章从产业结构以及GDP核算指标两方面,通过与国际竞争力排名第一的美国比较分析,总结中国GDP增长中存在的产业结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问题,提出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高消费投资效能来实现中国GDP增长国际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

GDP增长;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消费投资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的迅猛增长得到了世界瞩目。

但位居世界第二的GDP总量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处在世界的顶尖地位。

根据国外经济数据网站的资料,就第二产业产出值而言,虽然中国的第二产业总值是三个产业中最高的,但与发达国家美国相比产出水平还是比较低下。

从投资与消费的角度,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投资领域狭小,消费集中于进口商品,这些因素禁锢了中国国内企业对商品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因此这是不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但却可以是GDP统计值得到不同程度的上升。

一、国际竞争力与GDP增长概述

(一)国际竞争力与GDP增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国家在强调自身不同产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对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关注。

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应该是各个指标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

对世界各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统计研究之后发现最具有权威性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GCR)》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WCY)》[1]。

《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有提到过,国际竞争力体现在这样的两个方面:

其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对可得到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经济繁荣发展;另外,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国家

经济实力的衡量标准,一国政府的政策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并加强国民的价值创造能力也被纳入国际竞争力的考量范畴。

在《全球竞争力报告(2005~2006)》对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

中,能使一国经济达到繁荣的各个因素,制度以及政策会被整合成一个大的集合来考察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WEF认为国际竞争强国是那些可以使本国的经济可以持续并快速发展的国家。

无论是WEF还是IMD的指标体系中,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均衡性以及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都是最核心权重因素。

衡量国际竞争力的三大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比率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其中市场占有率体现在销售方面,由于进口商品在我国大受欢迎,大量进口商品的销售可以使中国的GDP上升,但国内商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位于劣势。

同时大量的进口商品也使净出口的比率降低,低净出口比率同样不利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体现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

根据WEF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一国的GDP增长速率能够体现该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因为

GDP是一国在单位时间(一年)中产成品的市场价值,因此GDP的增长就是该国每年的生产率的增长,从而体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状况。

本文通过与发达国家美国的各项GDP增长指标的对比,阐述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据此提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点建议。

(二)中国的GDP增长与国际竞争力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是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统计的。

主要的资料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来自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其中包括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产出总值,还包括国民的各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价值交换的总额;第二部分来自行政统计资料,其中包括政府以及工商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价值交换总额;第三部分来自于国内各个行业的会计统计资料。

为进一步与国际GDP核算接轨,2014年起,我们的GDP核算采用新的标准,即新国际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2008),这一调整具有很好的国际前瞻意识,使得中国的

GDP指标更真实全面反映经济增长水平,是经济活动的本质与活跃程度的有效体现。

按照新的核算标准,201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万亿美元的大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

二,并且超过了位居第三的日本的经济总量的两倍。

这一卓越的绩效让中国的专家学者兴奋不已,认为超过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已经指日可待。

伴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不断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的差距,我们的人均GDP和国际竞争力与我们的经济总量排名并不相符。

按可比价格计算,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八千多美元,世界排名

90位左右。

与发达国家人均GDP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据

IMD最新发布对61个经济体世界竞争力排行榜,2015年中国大陆排名由2014年的第23名上

升至第22名。

此排名依据的核心指标是生产力和效率的高低。

毋庸置疑,GDP的增长会助推经济实力的增长,但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不是同步的,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相违和的有很多方面,本文结合

GDP指标体系中产业结构、消费、投资以及政府支出等方面,分析中国GDP的增长现存的问题。

三、从产业结构看中国GDP增长的问题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一国的产业竞争力不仅体现于某一行业领域的竞争水平,更体现于产业结构优化合理。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是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了以商贸、餐饮为主体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等行业的发展。

表1为2011~201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各产业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12年起,中国各产业的产出总值较以前有了提升,尤其是第三产业产出总值从三大产业的第二位提升至第一位。

由此可见国家领导已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现今国家发展的重点。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第二产业发展过于迅速,因此本文首先研究第二产业的产出情况与发

达国家的比较具有评判中国国际竞争里的说服力。

其次第三产业的兴起同样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中国第二产业比重不足以比肩发达国家

第二产业目前仍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支柱,经济发展对其依赖性大,但它对能源、原料的依赖很大,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长期下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但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却并非过高。

如表3是中国与美国2015年10月工业产出增加值的比较,从表中显而易见美国的工业产出比重明显高于中国。

尤其是在2012年十八大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工业产出比重更是逐年下降,而美国的工业产出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美国较高的工业生产率主要受助于公共设备的生产。

企业设备订单走高,劳动就业率随之升高,经济得到稳健复苏。

因此,高的工业产出对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2007)的研究也表明: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在这一阶段,农业比重会进一步降低,第二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第三产业比重仍有待提高

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要远高于第二产业。

例如,美国2008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达到77.5%,2007年就业比重达到78%。

2008年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75%以上。

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建立以及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环境;有利于推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好的售后服务可以提高产品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销量。

增设更多服务岗位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发达的国际贸易。

并且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工业产品的消费比例也不会减少。

为2015年10月中国与美国第三产业产出增加值的比较,由表中信息可得出,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远远超过中国的数值,说明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还远远不足。

为了稳定高效地发展服务业,中国的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以保证第三产业产出的稳定增长。

综上所述,在各产业的产出总量以及产业结构上中国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个差距在短期无法弥补,又何谈在10年后经济发展超过美国。

三、从GDP核心指标看中国GDP增长的问题

GDP 核算的核心指标有消费、投资以及政府支出。

根据这几项指标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中国经济现状的概况。

一个国际竞争实力强大的国家必定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

(一)中国居民的费水平

历来有很多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的消费不足,因此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大力鼓励市民增加消费。

图1为2011~2014GDP年增加值与居民消费增加值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居民消费增加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消费所占的比重占GDP增加值的一半,足见居民的消费水

平还是比较高的,并不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

但是消费率的上升并不能有效说明国内商品市场的繁荣。

由于国产商品的质量问题,中国的消费者普遍迷恋外国品牌,例如苹果。

每年苹果公司上市的产品有45%左右被中国的消费者购买。

苹果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挣中国人的钱,却体现在中国GDP的增长中,但这部分增长不能算作中国国内研究以及科技研发所带来的附加值。

对进口商品的追捧使得国产商品滞销,并且山寨现象严重。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制造商缺乏独立研究新技术的能力,很多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中国制造商只是单纯模仿。

这种现象主要归咎于政府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新商品研发,因此在技术水平上中国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

另外,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对名义GDP的核算,名义GDP没有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表5中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位居世界三大经济体的首位,高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引致GDP的上升,而这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过高的通货膨胀率甚至会导致经济的崩溃。

因此就通货膨胀这一因素,中国的现状就不及其他两大经济体。

(二)投资

在GDP核算公式里的投资按照功能分为非居住性投资(如机械、厂房等)以及居住性投资(如房屋)。

因此,下文将分两方面来论述。

对于非居住性投资,主要涉及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目前的现状是,由于中国的经济不景气,考虑到银行坏账,因此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信用水平低、经营风险大、融资规模小、频率高、造成银行信贷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居高不下。

尤其是近期中央银行下调储蓄利率,银行无法吸收存款,以及无需支付储蓄利息,使得银行失去承担贷款风险的动力。

新型中小企业得不到融资,无法持续研发扩大生产,导致国内经济商品市场低迷。

因此非居住性投资并没有成为促进GDP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对而言,居住性投资较热,房价居高不下,政府为了抑制购房投机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征收购房税等。

这些措施只起到了缓解作用,因为如果房地产泡沫突然刺破会导致经济严重停滞。

购置房屋使中国GDP显著增长,但很显然,这一现象对国民经济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三)政府支出

中国政府的一个主要的政府支出方向是基础建设,即修路、造桥。

虽然有专家指出造桥是为了减少主干道的负荷。

但多余的支路,以及不合理的上、下桥口的设计也造成了产能过剩。

并且为了解决原本修路造桥的工人在工程完成后的下岗问题,政府采取的方式竟然是重建,以此来维持GDP的增长。

曾有经济学家戏称中国GDP是用钢筋水泥修筑的增长率。

另一方面,政府公款消费的现象严重。

这与中国现行制度下超高的“三公支出”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三公支出或者三公经费,是对政府公务消费开支的一种泛称,主要指公费吃喝、公车消费和公款出国。

因此,虽然政府支出促进了GDP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公民福利几乎没有帮助。

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GDP 的数值不足以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

除去统计核算过程的困难,单从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因素来看,无法区分积极因素以及消极因素。

结合上述三大指标中体现的我国

GDP增长中存在问题,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在保证工业产出增长的情况下,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要减少高能耗、高消耗、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取而代之的是生产低能耗、轻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

虽然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耗较大,但是不能因此就减少第二产业的生产。

因为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柱。

市民持有中国工业生产的比例过大的错误观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厂对其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因此,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流程,技术进行改良,加强对各个工厂及产业园区对化学以及放射性废弃物的监管,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训练,使工人对新技术的操作更加熟练,并且淘汰过时的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

制造业兴起的同时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各个服务行业精细划分,这样做同时有利于我国的充分就业,增加国民收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提高国产商品质量

近年来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大受欢迎,大量的进口商品的销售促进了中国GDP的增

长,但是这一因素无法体现中国的生产能力的提升。

此外,中国是一个大宗货物出口大国,生产大宗货物缺乏技术含量并且污染环境,例如生产一次性商品,塑料制品等。

因此中国欲在商品市场创收,首先要研发更加吸引消费者的高质量创新型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中国政府对生产研发领域大量投资,以此提升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产品质量不仅仅要提升产品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应该改善生产流程、售后服务以及产品销售流程。

具体的做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流程细分,扩大生产规模以使每一个微小的步骤都有专人负责。

当生产人员负责单一的生产步骤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仔细。

同时该种做法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也减缓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服务阶段,中国的现状是消费者普遍反映售后服务

差,甚至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都不尽如人意。

这也是目前大批中国消费者偏爱去日本采购的一个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中国服务行业人员态度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严格的纪律,日常工作态度松散,做错也没有相应的严格的处罚机制,表现优秀也没有及时的激励措施。

发生这些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的失职。

因此,要改良服务行业,首先要对各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整治。

具体的方法有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开设管理学课程,聘请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授课;强制关闭管理不善的企业。

公司进行整顿改良后,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即时了解消费者对改良后的服务的满意度,以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服务水平。

(三)投资市场调整

上一节提到,提高产品的质量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细分产品生产的流水线,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投入。

因此调整投资市场的有效方法应该是放宽国家的贷款政策。

2014年国家下调银行利率,是为了向金融市场提供7千亿的资金,但是笔者提出的是下调利率并不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法,反而加重了融资困难的现象。

因为低利率直接导致的是银行更加不愿意将资金冒险贷给中小企业,而是转向资金信誉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这样就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需要资金的得不到钱,越有钱的企业变得更有钱。

这样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放宽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是解决中国目前国内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

中国投资市场整体规模偏小,国家统计年鉴显示,中国资本市场资产总额占金融总资产比例约为42%,比同期的美国、英国、日本该比例分别为82%、70%和63%,我们的资本市场整体规模依旧偏小。

投资市场的低占有率体现了国内经济市场的萧条,因为没有投资就没有研发,没有创新,就跟不上世界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就会导致落后。

因此,调整投资市场首先要扩大其规模。

适当提升银行储蓄利率,有助于银行吸收存款用于其他融资项目。

施行中小企业信贷宽松政策。

如果信贷规模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就很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

政府应该大力推广创新意识,扶植中小企业。

同时,增加政府消费的透明度,杜绝肆意的公款吃喝现象。

经济实力的强大依赖于社会的发展程度,资源配置的合理度,国民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整体的受教育程度。

以这些的指标来看,我国的经济实力远远不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标准,更何谈利用20年超过美国。

参考文献:

[1]吴雪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强国国际竞争力的评估理念与指标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7(12).

[2]姚凌岚.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方向[J].时代金融,2010(07).

[3]杨欢.中国GDP结构分析[J].现代营销,2012(03).

[4]李钢,廖建辉,向奕霓.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5]刑凯.关于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6]王秋石,王一新.中国居民消费率真的这么低么--中国真实居民消费率研究与估算[J].经济学家,2013(08).

[7]尹杞月.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基于投融资双方稳定关系的角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2.

[8](美)乔治·阿克洛夫.(美)罗伯特·希勒.动物精神[M].中信出版社,2012.

[9]郑佩其,谢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呈现的问题解析[J].时代金融,201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