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物理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4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9年级物理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年级物理备课.docx

《9年级物理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年级物理备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年级物理备课.docx

9年级物理备课

(总第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13.1分子热运动

新课标要求: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例 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说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例子

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展示:

组内交流、组间交流,选代表展示

二、精讲点拨:

任务一:

分子的热运动

活动1:

演示气体扩散的实验

问题1、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发生在之间。

活动2:

演示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

问题1、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3、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任务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活动3:

演示分子之间有引力

问题1、分子之间既有又有

2、固体被压缩时,表现为;被拉伸时,表现为。

三、拓展提升

1、在课本图13.1-2中,为什么要将二氧化碳气体放在下部?

2、为什么拉断一张纸所用的力比撕破同一张纸所用的力要大?

四、系统总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五、限时训练(1-6题各1分,7题4分,共10分)

1、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地面和墙壁都染上了一层黑色,即使用小刀刮去一薄层墙皮,里面仍然呈现黑色

B、风吹树叶下落

C、扫地时扬起许多灰尘

D、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

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A、一根细铁丝很难被拉断B、沾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液体很难被压缩D、用糨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起

3、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A、稻草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C、稻草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D、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

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久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在一杯水中放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6、把糊状乳胶涂到平整的木板上后,再把两块木板压紧,它们就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了.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之。

7、把下列现象与产生的原因用直线对应相连

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空隙

打开樟脑球(萘丸)袋子闻到樟脑丸的气味分子间存在引力

两块干净的铅块压缩后可掉起重物分子间存在斥力

气体可以被压缩分子的扩散现象

6、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13.2内能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其单位是焦耳。

教学重点:

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展示:

组内交流、组间交流,选代表展示

二、精讲点拨:

任务一:

了解内能的概念

活动1:

想想议议: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问题1、叫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

2、炙热的铁水有没有内能?

冰冷的冰山有没有内能?

从而一切物体都有能。

3、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任务二:

知道改变内能的方式

活动2:

结合图13.2-4思考、讨论

问题1、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

这个过程,叫做。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

3、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

活动3:

演示图13.2-5实验

问题1、如图13.2-5甲,活塞下压时,压缩空气对空气,使空气的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棉花就会燃烧起来。

2、由此可图13.2-5乙中,气体膨胀对外,温度,内能

总结: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是。

三、拓展提升

1、为什么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2、举出生活中通过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的例子;解释“摩擦为什么会生热”

四、系统总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五、限时训练(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B、刀在砂轮上被磨得发烫

C、将开水倒入水杯,水杯变得烫手D、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2、高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能、能,还具有能,飞机停在机场上时,仍然具有能。

3、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4、热传递的实质是(   )

A.内能多的物体把内能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B.热量多的物体把内能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

C.高温物体把内能传递给低温物体    D.质量大的物体把内能传递给质量小的物体

5、一小孩从滑梯上匀速滑下来,臀部有灼热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小孩的(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大

D.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6、冬天,人们常用嘴往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用双手相互搓搓同样使手感到热,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这两种方法对改变手的内能是________。

7、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其原因是(   )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它一定放出了热量

C.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D.可能是它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吸收热量,温度也可以升高B.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

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

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1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放出热量

6、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13.3比热容

(1)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用吸(放)热公式进行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理解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展示:

组内交流、组间交流,选代表展示

二、精讲点拨:

任务一:

比热容

活动1: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问题1、

(1)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相同吗?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例如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其吸收相同的热量是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他们吸热能力的大小。

(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物质种类

质量m/kg

初温/℃

末温t/℃

温度变化△t/℃

加热时间T/min

煤油

(5)实验结论

  我们发现:

(1)若两个杯子用同样火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温度升高的快;

(2)若要使杯子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度数,则的杯子需要加热时间长一些

以上实验说明: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热量较多。

如果换用其它物质来做此实验,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6)分析误差的原因

问题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这表明不同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不同,为了表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引入了的概念。

问题3、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单位是、性质

任务二:

热量的计算Q吸=,Q放=。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三、反思拓展:

讨论P1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并答在书上,可见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常用来做取暖剂或冷却剂,还可以调节气候。

四、系统总结

五、限时训练

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B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大

C温度的变化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D比热容跟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B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小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D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4、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

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5、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容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

6、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J,这是用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A.a的比热容大,是水B.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容大,是水D.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6、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13.3比热容

(2)

教学目标:

能根据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课前预习:

1、问题探究

查表知C铝=0.88×103J/(kg.℃)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为2kg的铝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

质量为2kg的铝温度由30℃加热到80℃吸收的热是

如果用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

Q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总起来写做:

Q=________________其中热量Q单位是,比热容C单位是__________质量m单位是t0代表__________,t代表________,单位都是

2、应用热量公式时注意

(1)单位需统一

(2)明确吸热或放热的对象,弄清公式中质量,比热容、初温、末温的对应值。

(3)如果两个物体进行热传递,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这就是热平衡方程。

达标测试:

1、在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______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______的缘故。

2、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实心体,质量之比为3:

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

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3、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从甲传到乙;B、热从乙传到甲;C、甲乙间无热传递发生;D、温度由甲传到乙.

4、若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J的太阳能;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若用电热水器给水加热,是将能转化为能,这是用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5、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C,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C,要放出多少热量?

 

6、装有50kg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温从20°C上升到50°C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7、夏日,半天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晒水箱受到的太阳光的辐射热可达1.05×107J,如果这些热量被箱内质量为50kg的水吸收,这些水的温度可升高多少?

 

8、小刚在家拿一个金属球玩耍时,突然想这可能是什么金属呢?

现已测出该金属球的质量为100g,当它温度升高了50℃时需吸收2.3×103J的热量,你能否帮小刚得出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

通过查表可知是哪种金属?

 

9、小红家有一只质量为500g的铝壶,若壶能装下2.5kg温度为20°C的水,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这壶水烧开至少需吸收多少热量?

实际需要的热量比计算值多还是少?

为什么?

(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总第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复习第十三章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2、知道内能概念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理解物质的比热容,会计算物质的吸放热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多少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小,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上升的温度高。

诊断评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把糖放在开水里,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静止吸烟。

这是因为()

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

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质的吸放热不停的运动

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如烟雾

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焦,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

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则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4、用液化石油气时,有时会闻到石油的气味,这是因为石油气分子_____到空气中,加热同样多的食品,当燃料完全燃烧时,使用液化石油质量只需蜂窝煤质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蜂窝煤的热值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二、典型例题:

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破镜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下列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

B、水与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墨水滴入清水杯中,整杯水会变色,可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3、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它们的内能()

A、一样大B、冰的内能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6、根据公式c=Q/m△t,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B、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跟它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都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20℃的水变成4℃的水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C、水结成冰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8、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等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用锯条锯本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减少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10、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是(  )

A、用水浇花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用水发电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11、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比热是煤油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的1/3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m水:

m油是()A.3:

2B.2:

3C.1:

6D.6:

1

12、把500克的水加热到100°C,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则它初温是多少?

 

13、某学校每天需要将1000kg、20℃的水烧开供师生饮用。

请计算学校每天烧开水所需要的热量是多少?

 

14、某饰品加工厂有酒精喷灯加工饰品,被加工的一只质量为36g的铜饰品温度从20℃升高到1070℃,求:

铜饰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总第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14.1热机

教学目标: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

能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热机:

1、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____转变为_________的装置。

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________及________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

2、内燃机: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________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汽油机

(1)汽油机是利用作燃料来工作的。

(2)构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有______个冲程。

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

第一冲程:

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汽缸中活塞由端向端运动,进气门,排气门。

第二冲程:

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能转化成能。

压缩冲程结束时产生什么结果?

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

第三冲程:

做功冲程为什么能做功?

,是能转化成能第四冲程:

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

小结:

一个工作循环有个冲程,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活塞往复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任务三:

柴油机(对比汽油机学习)

(1)柴油机是利用作燃料来工作的。

(2)构造:

(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有______个冲程。

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

第一冲程:

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汽缸中活塞由端向端运动。

第二冲程:

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是能向能转化。

压缩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

柴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

第三冲程:

做功冲程为什么能做功?

,是能转化成能第四冲程:

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

小结:

一个工作循环有个冲程,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活塞往复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反思拓展: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分: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