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58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docx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1

第一章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

记叙文是以记叙(也叫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记叙文的内容一般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我们所接触的记叙文通常包括小说、散文(抒情、说理散文除外)、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游记、回忆录等。

在阅读记叙文时,一般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在记叙文中重要的是人物与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小说中叫情节),时间、地点能让读者知晓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助于对后续事件的理解。

在记叙描写过程中多会穿插议论、抒情。

议论、抒情为记叙、描写服务。

一般来说,记叙和抒情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升华主题思想、画龙点睛等作用。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

顺叙、倒叙和插叙。

一般是先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果,然后再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最后回落到高潮或结果,使首尾呼应,文章的主体部分仍是顺叙,如《风筝》《背影》。

插叙是在顺叙过程中暂时中断对中心事件的叙述而叙述另一件相关的事,叙述完了以后又回到顺叙。

记叙文的人称通常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文中的人物,文中所述的人、物、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故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给人亲切真实之感,如《我的信念》《最后一课》。

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是叙述者站在一个“他者”的立场去交待人物、场景、事件,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特定称谓,作者叙述的自由度较大、视野开阔,可以描写任何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方面的典例如四大名著,课本上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音乐巨人贝多芬》等。

在某些文章中有时为便于抒情会暂时采用第二人称,如《安塞腰鼓》中的第l8自然段,通篇采用第二人称的文章较少见。

*典例分析

【例l】2010年湖北咸宁中考题

喜欢废铁的沈老汉

①沈老汉守在收购点门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子骑一辆旧三轮车过来,他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

②沈老汉五十多岁,已是白发白须,一脸的憔悴。

沈老汉有个独子阿将,35岁了,还没有媳妇儿。

阿将处过几个女友,女方总嫌他家贫穷。

沈老汉为了挣钱帮儿子娶上媳妇儿,东借西凑一笔资金,办了一家废铁收购点。

③沈老汉给那个男子递了一支烟,倒了一杯茶。

男子叫火强,以前也卖给沈老汉废铁。

火强说:

“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

“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

”火强弯腰开始从三轮车内搬废铁,沈老汉过去帮忙。

火强一看慌乱起来,忙挡住沈老汉说:

“这点小事,怎么能劳大叔出力”火强见沈老汉没有坚持,向那些废铁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

如果沈老汉过去搬废铁,,秘密一定会被发现——在两根粗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④称完废铁,没经沈老汉验收,火强快手快脚地把废铁倒入场地的铁堆里。

沈老汉笑呵呵地说:

“年轻人,辛苦了。

”火强偷偷地笑着想,沈老汉真是个糊涂蛋!

⑤阿将回来,他一眼便在铁堆里面发现问题——新收的两根废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阿将瞧着沈老汉说:

“爸,你怎么这样收废铁啊泥沙当废铁,我们亏损不起啊。

”沈老汉说:

“放心,我们没亏。

”阿将瞪着沈老汉。

沈老汉继续说:

“我收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事,本想揭露出来,怕他丢了丑,今后不来做生意。

最后我也用了一个雕虫小技。

”阿将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沈老汉,沈老汉说:

“过秤时,我换了秤砣,把那四十多斤泥沙扣除了。

⑥沈老汉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

沈老汉对待卖废铁的顾客总是满面笑容,有时笑得像个孩子一样。

可是对来卖好铁、新铁的顾客,沈老汉总是眉头紧锁,一脸不悦,好像人家欠他什么似的。

一次,老张送来一车铁,沈老汉笑呵呵地把废铁收了,却对好铁不屑一顾。

老张火了,说:

“沈老头,你脑子有问题,人家千方百计要好铁,你却偏偏喜欢废铁啊。

”沈老汉说:

“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

”老张说:

“怪人。

”摇着头离开了。

⑦一天晚上,火强载来了一三轮车新铁管。

沈老汉把头摇得如吊钟一样。

火强说:

“你真不会做生意,开收购点,不收好铁谁信啊。

”沈老汉来回走了几步,还是摇头说:

“我不能收。

”火强说:

“这些铁管,我也是收来的,挣点小钱。

我从来没做过偷鸡摸狗的勾当。

”沈老汉又摇了一下头,火强火了,说:

“如果这次你不收,今后我不会卖铁给你,还会叫我的老乡与你断绝业务。

”沈老汉全身颤抖。

后来沈老汉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

⑧沈老汉为人诚实,价格公道,远远近近的拾荒者、小贩总喜欢把废铁卖给沈老汉。

沈老汉的生意渐渐旺了起来。

⑨那天,沈老汉出事了。

片警传唤沈老汉进了派出所。

原来火强卖的那些新铁管是赃物。

火强坐了牢,沈老汉也被行政拘留了10天。

⑩沈老汉进去后,阿将打听来打听去,终于弄明白那事是被人举报的,不然公安人员怎么会查到他们头上啊。

⑪阿将想来想去——自己家没有仇人啊,谁会是举报人呢阿将找片警几次,想知道举报人是谁。

片警说,你想砸我饭碗别说举报人我不认识,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

⑫沈老汉放出来后,大家很同情沈老汉,说他被贼害苦了。

新老顾客都来关照收购点的生意,收购点红火起来。

⑬阿将却念念不忘查出那个举报人。

他每天关注收购点进进出出的行人,可是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那天,沈老汉去了外面,搁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

阿将一听,吓了一跳,来电人自称是派出所的民警,请他去派出所领荣誉证书和举报奖金。

他更糊涂了,问,举报什么民警说,一起收赃案啊,让我们破了系列盗窃案件。

⑭阿将的头疼痛起来,想了很久也不明白,爸怎么会举报自己收购赃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0年第l0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从记叙顺序来看是叙。

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考点四】

2.下列有关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点六、七、八】

A.从第④段的“快手快脚”“偷偷地笑”等词语中可看出火强是一个贪图小便宜且自作聪明的人。

B.俗话说“无商不奸”。

沈老汉通过偷偷换秤砣的方法收购火强塞满泥沙的铁管,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弄虚作假、贪图小利的奸商。

C.沈老汉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诚实,价值公道。

D.“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担心好铁新铁是赃物,如果收购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3.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请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下面的情节。

(每空仅限4字)【考点三】

①智胜火强②③

④案发被拘⑤

4.第⑦段两个加点的“颤抖”分别表现了沈老汉怎样的心理【考点七】

5.沈老汉为什么举报自己读完全文,你认为沈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考点八】

答案及解析

1.【答案】插;这段话交代了沈老汉的家境和办废铁收购点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解析】从这篇小说整体上看,先写沈老汉守在收购点时有人上门卖废铁,后面是沈老汉做生意的过程,总的来说是顺叙。

第②段交待的沈老汉及其儿子的基本情况是沈老汉办收购点之前发生的,可以判断第②段内容属于插叙。

其作用是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及刻画沈老汉的形象作铺垫。

(沈老汉因家贫而办收购点,但在做生意过程中却

表现得并不那么“爱财”)

2.【答案】B

【解析】沈老汉通过换秤砣的方法收购了火强塞满了泥沙的铁管表现出了沈老汉的精明而非“弄虚作假、贪图小利”。

毕竟小说的主要目的是赞扬沈老汉而非批评,故B项表述不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D项的表述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3.【答案】②拒收好铁(不收好铁,只收废铁)③收购赃物(收购新铁、被迫收赃)⑤真相大白(助警破案、接受表彰)

【解析】此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将全文分成五段:

①一⑤、⑥、⑦、⑧一⑫、⑬一⑭。

概括段意,不过用字要精炼。

4.【答案】第一个“颤抖”表明沈老汉受到火强的威胁后担心害怕的心理;第二个“颤抖”表现了沈老汉被迫收购新铁管时内心的矛盾、无奈与痛苦。

【解析】两个“颤抖”表现沈老汉不同的心理的原因是时间不同。

第一个“颤抖”是因为火强以断绝业务相威胁;后一个是沈老汉的反应,此时沈老汉担心的是如果不收火强的新铁后生意变差,害怕收购点难以开下去。

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后来”沈老汉仍颤抖则是为火强的新铁管可能是赃物但又不得不收而矛盾。

5.【答案】第一问要点:

一是不得罪客户,以免生意受影响;不让别人怀疑自己是举报者从而保护自己,二是维护自己“不收好铁新铁”的经营原则,同时也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二问要点:

①精明、善于经营;②诚实、有原则、有正义感。

【解析】第一问连沈老汉的儿子阿将都“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如果从正面思考不好回答,不妨这样想:

“沈老汉自已举报自己有什么好处”这样想就比较明了。

第二问容易忽视第①点,在智胜火强时就可看出沈老汉的精明之处,而后面的举报自己则不仅显示出他有原则,更表现他超乎常人的精明。

【例2】2010年湖北黄冈中考题

鹰志

王族

①一只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

因为爬行对鹰来说是耻辱,而飞翔则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

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

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

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

②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③还有的小鹰长到了可以爬行的时候,母鹰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

崖下的冷风和暗淡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回身子进入母鹰的怀抱。

这时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崖边上下起伏,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

母鹰是为了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

作为一只鹰,是不应该恐惧悬崖和黑暗的。

④母鹰盘旋一会儿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一点向巢外推去。

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利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拔鼠。

母鹰长呜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

天气虽未入秋,小鹰却像一片飘零的叶片,要过早地落到崖底去。

母鹰将小鹰推向崖谷的同时,振翅而起,飞向山后面去了。

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

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⑤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

崖谷依然幽暗而无声,小鹰看着深崖,好像刚刚才认识它似的,久久没有转动一下头颅。

后来,小鹰发出一声呜叫,从石头上向远处飞去。

天空高远,阳光炽烈,它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⑥鹰的生存中充满很多游戏规则。

鹰时常会对捕获的猎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将它们折腾得筋疲力尽。

鹰有时会毫无惧色地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追逐和吓唬它们,以此验证自己的胆量;有时还会从巢中兴奋地飞到空中追逐飞行的昆虫,学习这些飞行小动物进攻和逃避进攻的方法,以增强自己的捕食技巧。

天气好的时候,鹰会在天空中翱翔、翻飞,速度疾如箭矢,令人惊叹。

大多数鸟儿都喜欢阳光、草地、鲜花和河流,喜欢从中寻找快乐,享受幸福。

鹰却不,它们总是待在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隐身于洞穴中,不管外面怎样热闹,它们从来都不会张望。

⑦鹰不会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飞到悬崖中,在岩壁上把自己撞死。

悬崖深不见底,所以谁也不会见到鹰的尸骨。

⑧鹰的寿命与其他鸟类相比可谓最长,它可以活到七十岁。

而要维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四十岁时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无比痛苦的,却可以让它的生命获得新生。

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四十岁左右时,它那尖利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伸展自如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经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便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让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

⑨这时候,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

⑩鹰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

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

它会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

它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⑪新喙终于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

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

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

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⑫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

1.本文让我们对雄鹰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第⑪段写道:

“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

”“这一系列”的“更新”具体指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考点六】

2.文章第①段说,“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揣摩一下母鹰此时的心理,试着将其心理活动写在下面。

【考点八】

 

3.认真阅读下列各句,体会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考点七】

(1)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2)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4.文章题目为《鹰志》,可第⑥段中写了大多数鸟儿喜欢寻找欢乐,享受幸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点五】

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考点九】

链接材料:

链接一:

漫画《宠儿》

链接二:

解除紧张的办法。

一个年轻人找到动物园的园长说:

“我想做一

名训虎师!

园长说:

“这可是一份相当危险的工作。

年轻人说:

“我神经总是很紧张。

医生告诉我惟一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份需要高度紧张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忘记其他的恐惧!

后来这个年轻人不仅成为了著名的训虎师,而且他的毛病也好了。

我的感悟:

答案及解析

1.【答案】①在岩石上磕掉老喙,让其长出新喙;②用新喙拔掉老趾甲,让其长出新趾甲;③用新趾甲扯掉旧羽毛,让其长出新羽毛。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所指代的内容。

⑩⑩两段已具体描述了“三道工序”,只需略微概括,便可得出答案。

2.【答案】示例:

孩子呀,虽然我的做法有点残忍,但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我迫不得已呀!

【解析】本题要“揣摩母鹰的心理”,实则是要考查母鹰对小鹰进行残酷训练的原因,只不过要考生站在母鹰的角度将原因说出来罢了。

3.【答案】

(1)震撼

(2)赞叹

【解析】

(1)从文章中看,第①段已说小鹰出生后会进行“残酷的训练”,具体是指折断骨骼,第②段则是对第①段的补充说明,进一步交待“残酷的训练”真正残酷之处:

很多小鹰在训练中丧生。

作者对鹰宁可丧生也要训练感到震撼。

(2)“漂亮”一词在文章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③段:

“母鹰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以便“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

当小鹰也“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的时候表明小鹰已在最后关头挣扎着学会了飞翔,避免成“骇人之花”,表达了作者对小鹰学会飞翔的赞叹与欣喜。

4.【答案】通过其他鸟与老鹰的对比,衬托出鹰坚守孤独、磨炼意志而能长久搏击天空的志向。

【解析】文章要表现的是鹰却写了其他鸟的部分情况,是对比,为刻画“鹰志”服务。

5.【答案】示例1:

一味地溺爱孩子,是不能锻造孩子坚强的意志的。

示例2:

经过暴风雨的人,不会再为轻风细雨所烦恼。

顶着一切艰难挫折向前,不再退缩,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

示例3:

温室里不一定能培养栋梁,逆境不能塑造人才。

【解析】漫画中母鸟对外出飞翔的小鸟说:

“快回家”,把小鸟当宠儿,殊不知“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链接二的材料的意思是“如果高度紧张得都不知道怕老虎”,那其他的一点紧张又算什么呢即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面对小问题当然成不了问题。

*实战演练

1母爱,让人心颤

曾令菊

当我有些兴奋、有些茫然地走出北京西站,淋浴着朝阳,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打量这座古老而现代的美丽城市时,包里的手机响了。

我打开一看,是母亲的电话号码。

我接通电话,里面传来母亲慈祥的声音:

“菊子……”接着“嘀”的一声,没了声响。

坏了,粗心的我临行前忘了给手机充电,它自动关机了。

算了吧,母亲肯定是想问我到北京没有,等晚上给手机充电后再给她回电话吧。

于是,我和友人们兴高采烈地游逛在北京的各大景点。

晚上到住宿的旅馆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我才想起给手机充电。

睡到半夜,我渴醒了,起床找水喝,看到手机已经充电完毕,就拔掉充电器,倒头又睡。

不料,这一次却难以入睡,脑海里总是浮现白天所见到的美景,想到兴奋处,便有一种写作的欲望。

我索性起床,又怕惊醒同室的友人,只好用手机写,好在这是我常用的最便捷的方式。

我刚开机,显示来电信息的“嘀嘀”声连续响了起来。

谁会在这时给我发信息呢我打开一看,全是远在苏州的妹妹发来的。

“姐,你到北京了吗妈急死了,说给你打电话只听你‘喂’了一声就没有声音了,怎么回事儿呀”

“姐,你的手机怎么老是关机呀妈又给我打电话了,她快急哭了。

她说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坏人了,怎么也不给家里回个信儿呀”

“姐,你再不回信儿,妈说她要报警了!

“姐,妈让我明天去北京找你!

······

我一惊:

怎么忘记给母亲回电话报平安了呢

我赶紧返回手机首页,一看已是凌晨4点多,犹豫了一下:

这个时候给母亲回电话,她肯定睡了,天亮再打吧。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母亲的电话。

我迅速接通电话,里面传来母亲嘶哑、焦急而颤抖的声音:

“菊子呀……”原来,母亲整整一天一夜一直守在电话机旁,不曾入睡。

我的心震颤了!

(选自《大河报》)

1.本文篇幅虽短,但行文一波三折,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我”忘了给母亲报平安——妹妹转发母亲短信——“我”打算天亮后回话——母亲。

【考点三】

2.本文两次写到母亲打来电话,但语气不一样,请认真揣读对比加点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考点七】

(1)我接通电话,里面传来母亲慈祥的声音:

“菊子……”

(2)我迅速接通电话,里面传来母亲嘶哑、焦急而颤抖的声音:

“菊子呀……”

3.分析结尾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并概括全文主旨。

【考点六、二】

4.如果你是作者,请你现在给母亲发一条短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考点九】

2生日

刘齐

今天是你十五岁的生日,但你并不怎么快活。

坐出租车时,你已经有点儿扫兴,因为父母笨手笨脚的姿态,让司机一眼就看出他们不常打车。

不少同学的家里都有小汽车,而你的父母仍然骑着老式自行车,车把那儿有个铁丝筐,运一些白菜萝卜、油盐酱醋。

此时躺在父亲怀里的蛋糕盒,可能也是用那个小破筐驮来的。

到了地方,你更加失望,原以为是一个豪华的饭店,就像同桌小杰过生日时去过的星级酒店,谁知竟是如此普通的餐馆。

陪客也不重要,是父母的朋友。

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妇,举止比父母还要拘谨。

餐桌上,四个大人聊着一些陈年往事,仿佛他们到这里来,不是为了给你过生日,而是为了怀旧。

你插不上嘴,也没兴趣插嘴。

想象中的生日惊喜一点儿迹象也看不出来,除了那盒貌不惊人的蛋糕。

可是它也算得上惊喜它暂时被搁置在餐馆的窗台上。

窗台小,盒子大,盒子的一部分没地方待,只好没着落地悬着。

吃完饭,打了包,清理干净桌面,蛋糕终于被摆上来了,上面用人造奶油松松垮垮地写着四个字——生日快乐,连你的名字都没有。

是不是少写几个字就能省点儿钱

蜡烛被你匆匆吹熄后,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拔出,擦净,用原来的包装盒重新装好,喃喃道:

“还能用呢。

”天哪,难道要等到明年继续用你想。

父亲从蛋糕上选了个花纹比较多、比较漂亮的地方,开始切分。

你本以为第一块是给你的,不料却给了张阿姨,第二块给了王叔叔,第三块才给了你。

今天真正的主角,理应是最受重视的小寿星你呀!

你绷着脸,抓起叉子,准备把蛋糕狠狠地吞进肚中。

猛然间,父亲让你起立,向叔叔阿姨行礼。

你茫然,很不情愿地站起来,两眼斜视,望着墙壁。

这时父亲说:

“15年前,生你那天,是张阿姨送你母亲去医院的。

噢,原来如此,那就行个礼吧。

张阿姨慌忙阻拦说:

“孩子,你应该给你母亲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上班,一下子就晕过去了。

你应该为你母亲感到自豪,她很坚强,是她让你来到世上的。

母亲有些激动,坐不安稳,被桌子碰了一下,露出痛苦的神色。

于是,你知道,先前她为你买蛋糕时,不慎跌伤了腿。

她眼角的皱纹比往日更深,手上的青筋比往日更突出,但朴素的衣着格外美丽合体。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你,已经看了十五年,仍然看不够。

你脸颊发烫,周身发烫,你发现,你也看不够母亲,看着看着,你的泪水就滴了下来。

你把椅子拉开,使空间增大一些,然后,深深地给母亲鞠了一个躬,又深深地给父亲鞠了一个躬。

你攥住拳头,用指甲紧抠手心,暗自决定:

今后每逢生日,都要郑重鞠躬,感谢父母,感谢一切有助于你生命的人。

你轻轻地端起盘子,把自己那块蛋糕送到父母跟前。

(选自《美文读写周刊》)

1.本文的线索是。

【考点三】

2.如果将本文划分为两层,从哪儿断开用“//”在文中标出来,并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段意。

【考点三】

3.品味一下文中画线的语句。

【考点七】

4.“你脸颊发烫,周身发烫,你发现,你也看不够母亲,看着看着,你的泪水就滴了下来。

”该句表现了“你”怎样的内心感受【考点六】

3一枕依恋

程应峰

床头枕边,总有我的一份牵挂,一份依恋。

说是嗜书成瘾也好,说是爱书也罢,总之,书,确确实实使我受到了启迪。

枕边的书自然不是整齐划一的。

专业书有过,文学书有过,美术书也不少,间或有一本词典、地图之类。

高尔基断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以我这样的小人物看来,书,至少为寂寞的生命带来不少的乐趣。

书,各有千秋。

古今中外,正传野史,相得益彰。

一册好书在手,偎依于床头,就着柔和的灯光静思默读,其间况味,飘逸超然,如入别样境界。

我有时读着读着,觉得书中所言和自己所想极为相近,言有尽而意无穷,便跳下床来,铺纸取笔,一吐为快;有时神思其中,不能自拔,竞至通宵难眠。

也有这样的时候,因为白日的操劳,我上床捧书片刻,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梦中美景佳人,自然有过。

更多的却是读书写文章时常有神来之笔,常有绝妙诗文却无法在醒过之后捡回来。

读书使我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学是人类通向和谐美满的阶梯,它让人拿得起,放得下;它唤我向前走,莫回头。

书,虽然没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但在我的情感世界里,永远有容纳你的一席之地。

我有过迷茫,真的,不是与你固守的时候,而是离你很远的时候,一种错误的生活导向让我疏远了你。

我肤浅地认为,你像一件精美的瓷器,是一种高雅的装饰,却离开了生活的真实。

于是,在远离你的彼岸,我沉醉潦倒,不知归期。

其实,我从内心排斥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把大好的时光虚度在牌桌上、酒桌上。

我常常感觉失落,一种无助的失落,一种耗费的悲哀。

于是我在沉迷的间歇,总是听到你窃窃私语:

人,总要有点儿理想,有点儿抱负,有点儿情趣,有所作为。

在我静静地坐下来将一杯苦涩的茶越喝越淡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与你相依相伴的许多个日日夜夜。

你以你的体香熏染我,你以你的情感丰富我,你让我感觉拥有你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你我共播种,同收获。

是你,让我羽翼渐丰,生命充实;是你,让我摆脱厄运,走出困境。

你容颜不老啊,我永远的朋友。

虽然在你的世界之外我曾一度迷失,但在我情感的深处,你始终是我最难割舍的一部分。

(选自《美文读写周刊》)

1.题目“一枕依恋”指的是什么【考点一】

2.文章后半部分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