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61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

高三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春秋后期,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这一变化

A.遵循了周礼的要求

B.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体现社会变革趋势

D.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周礼规定“天子八佾”,但春秋后期,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这一变化反映了分封制的渐趋瓦解,体现了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趋势,故C项正确;这是对周礼的破坏,故A项错误;这说明等级制度的破坏,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宗族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

2.汉武帝时期,政府抑制私商、发展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商业繁荣推动了农业商品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管控

D.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代和宋代重视官商,南宋以后很少压制私人商业,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历代统治者认识到商业的重要价值,重视对商业的管控,故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农业商品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营商业成为市场的主导,南宋以后私营行业越来越重要,故D项错误。

3.历史学家张岂之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到:

“他站在弱者、寡者、贫贱者、愚者的立场上批判现实,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爱无厚薄”。

“他”最有可能是

A.墨子

B.韩非

C.荀子

D.庄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尚贤等思想,这符合“站在弱者、寡者、贫贱者、愚者的立场上批判现实,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爱无厚薄”的信息,故A项正确;韩非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严刑峻法和中央集权;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庄子主张齐物等,是道家代表人物,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他站在弱者、寡者、贫贱者、愚者的立场上”可以定位答案。

4.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据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

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之秩序

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服从天道”,君主应存理灭欲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据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可知,朱熹强调君主要“服从天道”、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君主权力的来源即“君权神授”的问题。

也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材料强调君主的行为规范问题,而不是君主对民众的教化,与“天人感应”无关。

故ABC错误。

5.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

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雇佣制关系出现

B.轻视科技发明

C.劳动力素质低

D.文化需求低迷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仍然常用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的转轮排字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中国古代劳动力素质较低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主旨是古代劳动力素质较低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不能说明古代不重视科技发明,故错误;同样,材料也不能说明古代中国的文化需求低迷,故D项错误。

6.历史学家蒋廷黻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人们最关注“五口通商”到认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核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人们国家主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五口通商等经济侵略的危害减弱,故A项错误;材料和法治观念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说明人们对《南京条约》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不能说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故C项错误。

7.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郭嵩焘这一认识

A.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

B.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C.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D.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郭嵩焘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是学习西方的“末”,而“忘其本也”,这说明他认识到还要学习西方的“本”,即政治制度,这是对洋务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郭嵩焘并没有否定李鸿章,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中体西用,故A项错误;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显然不符合郭嵩焘的认识,故C项错误;郭嵩焘这一认识不能直接推动留学事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8.下图是19世纪晚期中国官办工矿企业与商办工矿企业资本总额的变化对比示意图。

图中官办与商办工矿企业资本总额的变化说明

A.清政府财政已面临崩溃

B.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官办与商办工矿企业资本总额的变化可知,1895年以后,商办工矿企业资本超过了官办工矿企业资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政策,故B项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财政面临崩溃,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重工业一直没有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和商办工矿企业资本超过官办工矿企业资本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认真阅读柱状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9.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兴盛,而民办报纸更是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

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

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留学教育有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C.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20世纪初中国掀起留日学习的高潮,而这些报纸、杂志大量出现于上海和东京,正好印证了留学教育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中“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错误。

10.近代中国在“靠左走”还是“靠右走”的选择中有过反复。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但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

后来,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

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

这说明

A.近代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鸦片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

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说明列强侵华对中国行车方式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主动学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交通规则最早出现的时间信息,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在“根本变化”,材料无法体现出近代交通规则的根本变化。

【点睛】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

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1.“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

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新的高潮”

①促进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③促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④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体现的事件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型,故①正确;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信息,故②错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③错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④正确。

由此可知,C项正确,ABD错误。

【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即可。

12.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调整办法》《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这表明

A.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全面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抗战方针发生了根本转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战术,国民党政府“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刚要》等文件和书籍”“举办了游记干部训练班”等,反映了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战场的作战,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全面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故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国民党吸取共产党军队的长处,体现不出相互借鉴,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国民党抗战方针发生了根本转折,故D项错误。

13.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求同存异,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高度自治,维护国家统一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政策,这充分说明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指的是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设立特别行政区体现了高度自治的原则,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设立民族自治区”体现了因地制宜、民族平等的原则,故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完整把握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排除片面的选项。

14.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这表明

A.美国霸权地位日益动摇

B.美国对华政策根本改变

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D.美国企图瓦解中苏同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说明美国急于改变和中国关系,这说明进入七十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故A项正确;美国试图缓和对华关系,但这不能代表其对华政策的根本改变,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是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之一,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C项错误;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故D项错误。

15.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均属于多个国家的外交活动,在外交上属于“多边外交”,所以中国积极参加的这些外加活动也就属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明确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是“多边外交”。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16.公元前406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爱琴海战役获胜,战后,指挥这次战役的八个将军因未将阵亡战士遗体运回而被陪审法庭处死。

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A.背离了人文主义思想

B.具有主观情绪化倾向

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衡

D.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指挥爱琴海战役的八个将军虽然获胜,但却因为未将阵亡战士遗体运回而被陪审法庭处死。

这体现出古代雅典公民缺少客观公正的态度,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的倾向,故B项正确,D项错误;这是民主权力的滥用,直接民主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体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17.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

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

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

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充分体现自然法精神

B.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C.侧重于缓和民族矛盾

D.与时俱进开放灵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反映了古代罗马法具有开放灵活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故D项正确;自然法精神是公平、正义、理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材料体现不出案件审理程序复杂,故错误;C项不符合“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故错误。

18.孟德斯鸠指出,君主专制国家是一种没有法制的国家,这种国家尽管形式上也颁布一些法律,但实际上并不按法律办事。

他认为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君主政体的原则却是荣誉。

据此可推知,孟德斯鸠主张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民主共和

D.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他认为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君主政体的原则却是荣誉”,这说明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政体,提倡“按法律办事”的君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是霍布斯、卢梭的主张,故D项错误。

19.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B.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C.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威廉三世“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这表明,1688年以后的英国国王拥有行政实权,故D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不再受制于国王,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的君立宪制正在形成中,故C项错误。

2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表明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资产阶级

B.掌握国家政权

C.发展社会生产

D.消除贫富差距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说明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即发展社会生产,故C项正确;消灭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手段,故A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消除贫富差距”的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点睛】“根本目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下图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

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了

A.人们对动力革命的向往

B.工业化导致劳动力缺乏

C.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D.新型交通工具革命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漫画信息可知,为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是蒸汽,这说明19世纪中期人民希望将蒸汽动力运用到更为广阔的领域,这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们对动力革命的向往,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实质,故错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但这不是漫画体现的信息,故C项错误;漫画反映的不是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故D项错误。

22.1935年5月27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一”的这天,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这主要是因为该法

A.不符合立法程序

B.违背了分权制衡原则

C.与自由精神冲突

D.保障了工人阶级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干预,违背了自由经济原则,因此被最高法院判为违宪,故C项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出台符合立法程序,故A项错误;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符合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了工人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

23.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

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

按照这一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C.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使法国开始跻身“世界时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世界时间”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文明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古罗马时期罗马法处于世界文明的领先地位,故B正确;法国开始跻身“世界时间”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C项错误;1992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24.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则分别为5.7%和5.1%。

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优越性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

D.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仅凭借苏联的相关数据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A项错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数不同,单纯凭借增长率无法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增大还是缩小,故B项错误;由于发达国家基数大,凭借此数据不但不能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而是很好,故C项错误;50、60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点睛:

战后美国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并企图控制西欧。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使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题一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7题一第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选做一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

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

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

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責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

《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規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

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

其内容为,财政拔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

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

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

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

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荚国的社会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

【答案】

(1)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西方文明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政治影响:

推动中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传统的官商关系有所改变;提升了民族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不能充分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2)主要区别:

清朝立法重在鼓励经济发展,立法程序较少体现民意;英国立法重在促进社会公平,议会立法符合民主程序。

启示:

法制化是历史发展潮流;法制建设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保驾护航;法制建设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民主政治是实现经济持久发展的重要前提。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如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推行;西方文明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政治影响可以从法制发展情况、工商业者的地位变化及对后来社会发展情况等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