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80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docx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一)教学目标

一级目标:

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二级目标:

领会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产生兴趣,愿意对该领域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

2、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3、领会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

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四)计划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学内容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关于教育

定义1.1: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意志等生理、心理状态发生了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特定的变化。

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重大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专业教师的出现,把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从家族手中转移到专业教师手中,引起了教育方式的变革。

第二次革命是文字体系的出现,把书写作为与口语同样重要的教育工具,引起了教育方式的又一次变革。

第三次变革是印刷术的出现,使教科书得到普遍使用,引起了教育方式的再一次变革。

第四次变革是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标志,即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标志,是教育方式摆脱了手工业的束缚,逐步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1.2关于技术

定义1.2:

技术是一切工具手段和方法技能的总和,不仅包括物化形态的有形技术,而且包括智能形态的无形技术。

有形的物化技术是以一定的物质外形为基础的技术,指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利用的技术装备。

无形的智能技术,是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的形式作用于社会实践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是人类对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开发转化的结果。

1.3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

定义1.3:

教育技术(EducationTechnology)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工具手段和方法技能的总和,是物化形态的技术与智能形态的技术的总和。

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质中的工具手段,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网络等可用于教育的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总结,如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等。

美国的教育技术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基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分别于1963年、1970年、1972年、1977年、1994年和2005年发表了教育技术的不同版本的定义。

我们在这里着重了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简称AECT)2004年、2005年提出的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和AECT05定义。

定义1.4: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原文是“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AECT94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体系,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研究范畴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教育领域应用的各种工具手段,主要是各种硬件、软件媒体技术及其相关理论;

二是指导教育领域各种工具手段应用的系统方法,主要是教学设计。

为了帮助学习教育技术的定义,我们利用图解来说明(如图1.1所示)

设计

学学开

学习

评习理实习发

价过论践资

程源

管理应用

图1.1教育技术的领域与范畴

(1)将学习放在中心,表示教育技术的研究围绕学习进行,学习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

(2)将理论和实践并排放在圈外,表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并重。

(3)再往外的圆圈是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4)最外圈规定了从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定义1.5:

教育技术AECT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05定义的英文原文是: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AECT05定义的特点:

(1)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定位在教育概念上,教学技术定位在教学概念上,教育技术比教学技术能更好地描绘出领域的现状,涉及更广的范围以及突显未来发展趋势。

(2)用研究代替理论。

研究指的是超越传统研究意义上的知识收集和分析,它包括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以及其他形式的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不断地以“研究和反思性实践”来构建其理论体系。

(3)将五大范畴(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整合为三大范畴(创设、应用、管理),这三大范畴形成一个统一的、互相衔接的整体,而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4)强调实践应该合乎道德规范。

现在人们开始反思教育技术中的规范性问题,反思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否对社会有价值和特殊贡献。

(5)增加了提高学习绩效这一目的,运用教育技术能更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绩效。

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能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6)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

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是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教育技术区别于其他教育领域中过程与资源的本质所在。

同时,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还应是合适的,即必须注意到学习者、教育者、学与教的环境、学习资源等具体情况。

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应用,一定要注意合适性问题,遵循“最佳使用”原则。

相比而言,AECT94定义更被广泛认可。

确切地说,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

有形的技术指的是凝固或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无形的技术可以理解为智能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教学策略等。

2.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突出“现代”二字是为了要更多地注意探索那些与现代信息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发展的特色。

一般提到教育技术,如果不加特殊说明,通常是指现代教育技术。

我们将教育技术划分为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已,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现代教育技术中总包含传统教育技术,同时物化教育技术和智能教育技术也是相互包容不能截然分开的。

定义1.6: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4概念延伸

1.教育技术学

定义1.7:

教育技术学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最优化的一门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的二级学科,是人们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经验的理论总结,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以前称为电化教育学专业)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逐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均已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少数理工科大学也开办有教育技术学专业,例如清华大学等,主要招收并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学是技术性、方法论的学科。

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有两大部分:

一是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即各种技术(硬件与软件)及其理论、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二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

(2)教育技术学是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综合性是指该门学科自身是由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学科综合发展而来的。

交叉性是指该门学科必须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应用才有价值。

(3)教育技术学是创新性、融合性的学科。

创新性是指教育技术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方法,改变了模式,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的有力支持。

融合性是指该门学科一直吸收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中凡是能够用来促进教育发展的技术,积极创新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促进和改善教育的绩效。

2.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在1936年由教育部组织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较为正式的使用,以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陆续使用电化教育一词。

在我国,很多时候把“电化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同义词。

定义1.8:

电化教育是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从本质上说,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是相同的,但是从涵盖范围上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在研究对象方面,电化教育主要是研究利用新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声、光、电等影音教学媒体,并使这些媒体恰当地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而教育技术除此之外还研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教育游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而且,教育技术所要研究的是所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的要素。

电化教育主要关注“教”,现代教育技术既关注“教”,又关注“学”。

我们认为,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下的特定产物,也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的完整性描述,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科学称谓。

3.信息技术

定义1.9:

信息技术则是指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再现等的一类技术。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声音、光线、字符、印刷等属于古代信息技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属于近代信息技术,微电子、计算机、万维网、卫星则属于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处理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用于扩展感觉器官功能,提高人们的感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通信技术与存储技术用于扩展神经网络功能,消除人们交流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障碍,计算处理技术用于扩展思维器官功能,增强人们的信息加工处理,控制与显示技术用于扩展效应器官功能,增强人们的信息控制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于联系: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二者属于不同的学科,各自的研究对象与范畴也不同。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再现等;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

很多情况下,“合适技术”即是指信息技术,但不能把“合适技术”仅理解为信息技术,换言之,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

2、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2.1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AECT94定义中提出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分为五个范畴:

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这五个范畴之间不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关系,他们之间是协同作用的,是一种互补关系。

每个研究范畴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图1.2所示

图1.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

(1)“设计”范畴,强调要在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找到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反馈方式,创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2)“开发”范畴,指对新技术,包括印刷出版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集成等,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也可以说,开发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或产品化,是教学设计思想的具体应用。

开发领域的范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新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

(3)“应用”范畴,强调对新兴技术、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注意加以制度化、法规化,支持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

(4)“管理”范畴,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开发项目管理等。

科学的管理是教育技术的实施以及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最优化的保证。

(5)“评价”范畴,强调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和不断优化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主要措施,其中,要重视以事先确定的行为目标为参照标准的评价方法,向学习者本人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步伐,直至取得成功。

2.2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分类

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是AECT94定义从理论框架对教育技术研究范畴的基本描述,这个描述是宏观层次的,也是比较抽象的。

从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来看,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分类主要包括专业发展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媒体应用研究、学习资源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新技术与新理论研究等。

总而言之,媒体参与的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正在逐步转变,并且朝向先进技术与先进理论的整合化方向发展,复杂理论(社会和认知)、先进技术(网络与智能)、学科交叉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3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夸美纽斯和佩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即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直观教学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的直观技术。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一套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可以认为,夸美纽斯等人倡导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实物、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最为原始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会有不同的阶段,这里以教育技术名称的变化过程来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视觉教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欧洲发达国家的科学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为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到了19世纪末期,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的“直观教学”理论被广泛认可,人们开始将能够呈现直观形象与信息的幻灯机引入到了教育领域,使教育实现直观化,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萌芽。

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技术兴起,美国将无声电影应用于教育,并相继成立了“美国视觉教育协会”、美国“全国教育学会视觉教育部”,许多学校也将视觉教育列为正式课程,同时,视觉教育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视听教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无线广播技术发展也极其迅速,到了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30年代初,有声电影技术基本成熟,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尤其二战期间,美国利用有声电影进行军事人员培训并获得较好成果的实例极大地展示了电影教学的作用。

在无线电广播和有声电影作用和效果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了对具有视、听双重特性的媒体的研究,视觉教育运动发展为视听教育运动。

1947年,美国的“视觉教育协会”正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协会”。

4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了视听教育的理论“经验之塔”,如图(1.3)强调了视听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视听教育运动作了理论上的总结,视听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图1.3

做的层次

包括: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

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

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学校基本上都有实验室之类的设备,上生物课时老师都会拿来一些模型标本,给我们直观的感受。

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

参加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是获得观察的经验)高中时有过参加英语文化节的经验,当时是表演英语剧,这样获得的经验的确印象深刻。

观察的经验

包括:

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

以后,他可以自己动手去做)有时候时间材料有限,就会采取观摩的方式,看别人的示范,以后再操作。

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各种春游秋游等,高二时的学农的经验记忆最为深刻。

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南京有各种大小的博物馆,去过一些,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电视和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老师运用多媒体丰富我们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兴趣,下面一点也是同理。

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它们可以分别提供听觉的与视觉的经验,与电影、电视提供的视听经验相比,抽象层次更高一些)

抽象的经验

视觉符号(主要指图表、地图等。

它们已看不到事物的实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这点在地理学习中运用较多。

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符号。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传统的教育,老师还是多以说课为主。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传播学理论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人们开始将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教学由视听教育中的“教师通过视听媒体向学生传输信息”的单向、静态的模式向“由人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信息、媒体、方法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模式转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由视听教育转向了视听传播。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纪70年代,卫星广播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开始应用于教学,80年代,激光视盘、电子黑板技术等有相继应用于教育,使教育技术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也从单一的媒体研究转向了对媒体的系统开发及对教育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研究模式,教育技术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

4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4.1教育系统的革新

传统的教育教育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内容三大要素,现代教育系统由于技术的广泛参与从而变为教师、学生、内容和技术。

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传统的教育系统犹如一个“三角形”,该教育系统具有固定的要素、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功能,而现代教育系统犹如一个“四边形”,该教育系统具有的要素更多,需要处理的要素关系更加复杂,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功能也就更加多元化。

现代教育系统的功能多元化意味着技术给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机遇,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通过下表比较可知,现代教学系统的构成更加多元。

表1.1传统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系统

传统教学系统

现代教学系统

思想与理念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目标与重点

知识、技能、态度

体验、表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内容与形式

纸质、线性教科书

数字、非线性资源

方法与过程

呈现、讲解知识

展示、启发知识

手段和工具

按时、按地,黑板、粉笔

随时、随地、投影、计算机

结果与评价

定量评价,注重事实、结果

定性评价,注重问题、过程

学生的地位

被动接受、灌输

主动探究、发现

教师的作用

专家、传递、控制

朋友、知道、帮助

4.2教育绩效的促进

定义1.10: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

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是否把工作任务做对、做好、做快。

定义1.11:

教育绩效指的是一个教育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产出情况。

教育绩效的促进在以下三方面:

1.在教学效果方面

2.在教学效率方面

3.在教学规模方面

5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5.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增长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则是其关键问题。

当前的教师专业发展呈三类取向:

一是“理智”取向,即教师专业发展是接受同分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二是“实践—反思”取向,即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不是通过外在的被动灌输获得,而是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获得;三是“生态”取向,即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获得,而且要通过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来获得。

教师通常采用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研讨等形式进行,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

多数教师在参与了这类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以后,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这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普遍困惑。

特别是在信息社会,师生处于“信息对称”关系,这种情况使教师更加困惑。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技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呈现信息技术趋向,该趋向有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其一、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课堂,教师不仅面临如何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进行网络教育教学等现实问题,而且面临通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紧迫需求。

因此,当代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面向信息化教学的。

其二,以信息技术支持的聚合教师资源、分享教学经验的虚拟社区、教师职群、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方式逐渐兴起,采用的即是信息技术支持的“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例如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等。

5.2教师信息素养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