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10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大学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

 

题目:

油樟DNA提取的研究

专业:

生物科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030601023

系级班:

生物工程03级1班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宜宾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油樟是樟科樟属植物,本课题主要研究油樟根茎叶DNA的提取方法以及对根茎叶DNA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油樟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鞣质等次生代谢物,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在常规CTAB法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成功提取出了高质量DNA。

做的改进主要有:

①在CTAB提取缓冲液中加入2gPVP以除去酚类杂质;②将DNA样品溶于TE缓冲液中保存时在样品中加入3μlRNaseA,以除去RNA。

用改进CTAB法提取的DNA得率和纯度都较高。

用改进CTAB法提取的油樟根DNA得率小于油樟茎DNA的得率小于油樟叶DNA得率,由于植物各组织器官的基因组DNA是相同的,因此宜用更易研磨成细粉的油樟嫩叶来提取油樟DNA,用做科研和教学。

关键词:

油樟;DNA;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泳;光吸收

 

Abstract

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belongstolaurelfamilyandLauraceaespecies.ThetopicsstudiedmainlythemethodofextractingDNAandcomparedtheDNAextractingmethodsfromroots,branchesof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Cellsof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containalargenumberofpolysaccharides,polyphenols,tannins,andothersecondarymetabolites.BasedonconventionalCTABmethod,aserialofimprovementswerecarriedoutandhigh-qualityDNAwassuccessfullyobtained.Themainimprovementsare:

①2gPVPwasaddedintoCTABextractionbuffertoremoveimpuritiesphenols;②3μlRNaseAintothesampleswhenDNAsamplespreservedinTEbuffertoremoveRNA.ImprovedCTABextractionofDNAyieldandpuritywashigher.TheDNAyieldusingimprovedCTABextractionwasroots>stems>leaves.BecausegenomicDNAissame,itiseasiertoextractDNAfromleavesof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forresearch.

Keywords:

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DNA;CTABmethodofDNA;electrophoresis;absorbingvalueoflight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绪论1

第2章油樟根茎叶DNA的提取方法3

1.材料、药品、仪器3

1.1材料3

1.2主要试剂溶液3

1.3主要仪器设备4

2.实验方法和步骤4

2.1常规方法的提取4

2.2改良CTAB法5

2.3油樟根、茎、叶DNA提取的比较方法6

3.结果及分析6

3.1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及分析6

3.2紫外光谱分析8

4.讨论10

4.1CTAB法的基本原理10

4.2几种主要试剂的作用与对比10

4.3方法的探索及改进11

4.4注意要点12

4.5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12

5.总结13

5.113

5.213

5.3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文献综述16

第1章绪论

图1-1油樟

如图1-1油樟[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Gamble)]是樟科樟属植物。

高大乔木,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或短圆形,先端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长5.5-12cm,宽3-6cm,幼时即无毛,腹面暗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通常羽状脉,中脉两面凸起,侧脉约5-6对,两面凸起,脉腋腹面泡状隆起,背面有小窝孔,孔内有短毛,横脉和细脉背面较明显,叶柄长2-3cm,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纤细,疏散,通常长10cm以上,无毛,花梗长1-3cm,无毛;花被长约2mm,外侧无毛,内侧密被毛,裂片卵形,长1.5mm,花后花被上部自花被管的顶端处整齐环裂脱落;雄蕊长约1mm,被柔毛,第3轮的花丝基部有1对具短柄状的腺体,退化雄蕊长约0.5mm,被毛,近心形;雌蕊无毛,子房近圆球形状,花柱较子房为长,柱头小,盘状。

果阔倒卵状,顶端平或微凹,歪斜,稍扁,长9mm,直径8mm,果托碟状,全缘,直径约3.5mm;果梗长4-5mm,向上增粗。

花期4-5月;果期8-9月[1]。

油樟在四川有大量分布,产于叙永、宜宾、屏山、娥眉、雅安、邛崃等地。

宜宾是油樟的分布中心。

在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油樟终于闪现出了它那金子般的光芒。

1951年修建成渝铁路时,油樟被成批地砍伐用作枕木;1958年大办钢铁时,油樟竟老嫩不拘,被用作烧泡炭的燃料;1960年生活困难时,为了熬煮樟油,对幸存的樟树进行了掠夺性的采摘。

这些事实都导致珍贵的油樟资源招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幸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林业政策得到了落实,油樟林也逐渐得以恢复。

1978年樟油产量增长为356t,比1959年的305t,增长16.7%。

到1985年宜宾县已有油樟林35130亩,采叶油樟树达到369万余株,全县树龄达到100年以上的油樟64株,200年以上的9株。

1986年宜宾县被列为四川油樟基地[2],由于大力发展油樟,到1995年,宜宾全县油樟面积由1980年的0.28万hm2发展到0.77万hm2,樟油产量从1980年的400多吨,增加到1995年的1200t,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75%,占全省产量的90%,产品畅销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汇450多万美元[3]。

宜宾县被称为全国保存和发展最好的天然香料油源基地。

樟油粗加工的主产品1.8-桉叶油素,被称为“中国桉叶油”[4],198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1999年,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增加长江上游绿色植被,加大力度保护油樟树这一独特资源,建设全国最大的木本香料油基地,宜宾县又决定到2001年,用3年时间,再营造0.30万hm2油樟树基地。

油樟树具有生长快、材质好,萌发力强、干形通直,树形美观等特点,叶、枝、根、茎、花、果富含芳香油,是提炼天然香料的优良树种,也是目前全国保存和发展最好的天然香料油源。

它含有1.8-桉叶油素、α-萜品醇(松香醇)和香穗烯等40多种成分,经过深度加工可以提取多种重要的天然单离原料,是国防、轻工、香料、医药和高级电镀工业的稀有原料[5]。

特别是从中提取的1.8-桉叶油素物性稳定、芳香纯正,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中国桉叶油”,在世界各国都属免检产品。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油樟这一优势资源,国家科委于1996年将其列入了国家“星火计划”和名特优经济林商品基地建设项目[6]。

宜宾县地处金沙江和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带,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樟油产量占全国的75%,占四川的90%,被中外客商誉为“油樟王国”。

大力发展油樟,对农民致富、出口创汇、增加税收、绿化荒山以及维持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校已经建立了以油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西南特色经济植物重点实验室”,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本课题开始了初步的尝试,目的是为以后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打下基础。

第2章油樟根茎叶DNA的提取方法

由于DNA分子标记实验以及其他许多分子实验,是从研究生物个体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开始的,因此,能否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自然成为DNA标记技术关键的一步,只有高质量的DNA,才能够获得理想的DNA条带。

油樟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鞣质等次生代谢物。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不仅能干扰DNA的提取过程,影响DNA的得率,还能与DNA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尤其是多酚氧化后产物),影响DNA的质量,使提取的DNA样品呈棕褐色,DNA溶液粘稠,这种不纯的DNA既不能被内切酶酶切,也不能作为PCR模板,不能用于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和研究[7]。

因此,如何从油樟中取得适于分子遗传分析和鉴定的高纯度基因组DNA是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内外针对多种顽拗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但这些技术方法只是针对某种或某类植物而言,不同的顽拗植物所含的次生代谢物种类和含量不同,因此改进的方法也存在差异,不能普遍适用。

要想得到高质量的DNA,在DNA提取过程中既要防止DNA的降解和变性,又要尽量保持其在生物体内的天然状态。

要提取天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DNA,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防止过酸、过碱和DNA酶的污染,避免剧烈振动与搅拌[8]。

采用常规CTAB法提取的油樟基因组DNA质量很差,本研究就以油樟的根、茎、叶为实验材料,探讨提取高质量油樟基因组DNA的方法。

1.材料、药品、仪器

1.1材料

采于宜宾县宗场镇孜岩村陆场主承包的油樟林,采取了幼嫩的油樟根、茎、叶,装入1.5mlEppendorf管和5ml离心管,立即置液氮罐中预冷,带回实验室后,保存于-70℃的冰箱中备用。

1.2主要试剂溶液

1.2.1液氮;

1.2.2CTAB提取缓冲液(2×):

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1.4mmol/lNacl,2%(W/V)CTAB,4%(V/V)β-巯基醇,2%(W/V)PVP;

1.2.3CTAB沉淀缓冲液(1×):

50mmol/lTris-Hcl(PH8.0),10mmol/lEDTA,0.7mmol/lNacl,1%(W/V)CTAB,2%(V/V)β-巯基乙醇;

1.2.4CTAB/Nacl溶液(10%CTAB/0.7mol/lNacl):

在80ml蒸馏水中溶解4.1gNacl,缓慢加入10gCTAB,同时加热搅拌,如果需要,可加热至65℃溶解[9];

1.2.5氯仿/异戊醇(24:

1);

1.2.6电泳缓冲液(TAE):

A)50×储存液(PH约8.5):

24.2gTris碱,5.7ml冰醋酸,3.72gEDTA,补加水至100ml

B)1×工作液:

40mmol/lTris·Ac,1mmol/lEDTA;

1.2.7琼脂糖凝胶:

0.8g琼脂糖,0.5μg/mlEB,补加1×TAE至100ml。

1.3主要仪器设备

1.3.1通风橱

1.3.2HH-S数显恒温水浴锅

1.3.3冷冻高速离心机

1.3.4紫外分光光度计

1.3.5CHN868PH计

1.3.6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

1.3.7优普超纯水机

1.3.8格兰仕微波炉

1.3.9BIO-RAD凝胶成像系统

1.3.10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2.实验方法和步骤

2.1常规方法的提取

本研究参考《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采用常规CTAB法来提取油樟根、茎、叶DNA,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2.1.1在所需的CTAB抽提液中加入β-巯基乙醇,使终浓度达4%(V/V),将此溶液及CTAB/Nacl溶液加热至65℃;

2.1.2取新鲜幼嫩叶片(根或茎)约3g,迅速放入离心管中,置于液氮罐中预冷;

2.1.3将样品从液氮罐中取出,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在研钵中不断倒入液氮,将叶片(根或茎)研磨成细粉;

2.1.4迅速将研磨好的细粉装入试管中,加入12μl预热的β-ME/CTAB,混合使之充分湿润;

2.1.5将试管置于65℃水浴中,保温80min,不时混匀;

2.1.6待冷至室温后,用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抽提,轻缓颠倒充分混匀,于4℃,12000rpm离心10min,回收上(水)相;

2.1.7在回收的上层中加入1/10体积的65℃预热的CTAB/Nacl溶液,颠倒混匀;

2.1.8用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抽提,混匀,于4℃,12000rpm离心10min,回收上(水)相;

2.1.9加入正好1.5体积的CTAB沉淀液,颠倒离心管混匀,如果沉淀可见,继续步骤2.1.11,否则于65℃预热30min;

2.1.11加入0.6体积的异丙醇沉淀核酸,充分混匀,于4℃,12000rpm离心10min,沉淀DNA,用80%的乙醇洗涤沉淀物,干燥;

2.1.12沉淀干燥后溶于100μlTE缓冲液中,-20℃储存备用;

2.1.13用0.8%的琼脂糖凝胶做电泳分析;

2.1.14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做紫外光谱分析。

2.2改良CTAB法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所有步骤为严格的无菌操作):

2.2.1在12mlCTAB抽提液中加入480μlβ-巯基乙醇,使终浓度达4%(V/V)。

将此溶液及CTAB/NaCl溶液水浴加热至65℃;

2.2.2取新鲜幼嫩根(叶片或茎)约3g,放入预冷的研钵中,不断倒入液氮将根(茎或叶)研磨成细粉;

迅速将研磨好的细粉装入试管中,加入预热的β-ME/CTAB,混合使之充分湿润;

2.2.3将试管置于65℃水浴中,保温80min,其间不时混匀;

2.2.4将样品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待冷至室温后,用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抽提,轻缓颠倒充分混匀,于4℃12000rpm离心10min,回收上(水)相;

2.2.5在回收的上相中加入1/10体积的65℃预热的CTAB/Nacl溶液,颠倒混匀;

2.2.6用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抽提,混匀,于4℃12000rpm离心,回收上(水)相;

2.2.7加入1体积的CTAB沉淀液,颠倒离心管混匀,如果沉淀可见,继续步骤2.3.8,否则于65℃温浴30min;

2.2.8加入0.6体积的异丙醇沉淀核酸,充分混匀,于4℃12000rpm离心10min,沉淀DNA;

2.2.9用80%乙醇洗涤沉淀物,干燥;

2.2.10沉淀干燥后溶于加有2µl1mg/mlRNaseA的100µlTE缓冲液中,4℃储存备用;

2.2.11取油樟根、茎、叶DNA各7µl,用0.8%(W/V)琼脂糖做凝胶电泳分析;

2.2.12取10µlDNA样品,稀释至2.5ml,测其A260和A280的吸收值。

2.3油樟根、茎、叶DNA提取的比较方法

本研究设置了单因素变量对照,从DNA的浓度和得率两方面来对比评判提取油樟根茎叶DNA的难易程度,如表2-1:

表2-1单因素变量法对比油樟根茎叶DNA

选择因子 

材料

油樟根(2g)

油樟茎(2g)

油樟叶(2g)

药品

相同

相同

相同

仪器

相同

相同

相同

DNA提取方法

相同

相同

相同

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相同

相同

相同

紫外光谱分析方法

相同

相同

相同

DNA浓度计算方法

相同

相同

相同

DNA得率计算方法

相同

相同

相同

3.结果及分析

3.1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及分析

3.1.1用常规CTAB法所提根茎叶DNA的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及分析:

图3-1常规CTAB法提取的油樟根茎叶DNA凝胶电泳图谱

M:

DL20001:

根DNA2:

茎DNA3:

叶DNA

结果分析:

由图3-1可以看出,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较差,表现为DNA样品浓度较低,有严重的污染,说明该方法有待改进。

3.1.2用常规CTAB法所提DNA样品污染物研究结果及分析:

图3-2加RNaseA前后油樟根茎叶DNA凝胶电泳图谱

M:

DL20001-3:

未加RNaseA根茎叶DNA4-5:

加入RNaseA后根茎叶DNA

结果分析:

由图3-2可以看出,加入RNaseA前(如图3-2中编号1-3),在250-1500bp处有明晰的条带,加入RNaseA后(如图3-2中编号4-5)则该条带消失,说明在250-1500bp处的清晰的条带为RNA条带,用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中有严重的RNA污染。

3.1.3用改进CTAB法所提根茎叶DNA的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及分析:

图3-3油樟根茎叶DNA的凝胶电泳图谱

M:

DL20001:

根DNA2:

茎DNA3:

叶DNA

结果分析:

由图3-3可以看出,DNA无降解也无蛋白质和RNA污染,改进CTAB法较常规CTAB法所提油樟根茎叶DNA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DNA的浓度和纯度大幅度提高;[DNA]根<[DNA]茎<[DNA]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所提取油樟的根DNA的浓度小于茎DNA的浓度小于叶DNA的浓度,说明提取油樟根DNA的难度大于茎DNA的难度大于叶DNA的浓度。

3.2紫外光谱分析:

3.2.1常规CTAB法所提取油樟根、茎、叶DNA紫外光谱结果及分析:

 

 

表3-1常规CTAB法所提取油樟根茎叶DNA紫外光谱分析表

 

A260(Abs)

A280(Abs)

A260/A280

DNA浓度(μg/ml)

DNA得率(μg/g)

0.007

0.003

2.333

87.5

43.8

0.070

0.033

2.121

875

437.5

0.102

0.046

2.217

1275

637.5

注:

①据公式[DNA]=A260×稀释倍数×50(µg/ml)[10]计算出油樟根茎叶DNA浓度为:

[DNA]根=87.5µg/ml

[DNA]茎=875µg/ml

[DNA]叶=1275µg/ml

②据公式DNA得率(提取率)(μg/g材料鲜重)=DNA浓度/取材量(g)计算出油樟根茎叶DNA得率为:

根DNA得率=43.8μg/g

茎DNA得率=437.5μg/g

叶DNA得率=637.5μg/g

结果分析:

由表3-1看出,常规CTAB法DNA质量很差,具体表现为油樟根茎叶DNA的浓度和得率都很小,A260/A280的比值>2,说明油樟根茎叶的DNA质量很低,有较严重的RNA污染。

3.2.2改进CTAB法所提取油樟根、茎、叶DNA紫外光谱结果及分析:

 

 

表3-2改进CTAB法所提油樟根茎叶DNA紫外光谱分析表

 

A260(Abs)

A280(Abs)

A260/A280

DNA浓度(μg/ml)

DNA得率(μg/g)

0.014

0.008

1.75

175

87.5

0.200

0.109

1.83

2500

1250.0

0.673

0.375

1.89

8413

4206.5

注:

①据公式[DNA]=A260×稀释倍数×50(µg/ml)计算出:

[DNA]根=175µg/ml

[DNA]茎=2500µg/ml

[DNA]叶=8413µg/ml

②据公式DNA得率(提取率)(μg/g材料鲜重)=DNA浓度/取材量(g)计算出:

根DNA得率=87.5μg/g

茎DNA得率=1250.0μg/g

叶DNA得率=4206.5μg/g

结果分析:

由表3-2看出,改进CTAB法较常规CTAB法所提油樟根茎叶DNA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DNA的浓度和纯度大幅度提高:

改进CTAB法提取的油樟叶油樟A260/A280的比值在1.7-1.9之间,说明油樟根茎叶的DNA质量都比较高,无较大的RNA污染和蛋白质污染;[DNA]根<[DNA]茎<[DNA]叶,根DNA得率<茎DNA得率<叶DNA得率。

显示在单一变量对照下,所提取油樟的根DNA的浓度和得率依次小于茎DNA的浓度和得率小于叶DNA的浓度和得率,说明提取油樟根DNA的难度大于茎DNA的难度大于叶DNA的浓度。

4.讨论

4.1CTAB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植物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等结合成为脱氧核糖核蛋白复合体(deoxy-ribonuleoprotein,DNP),存在于细胞核中,因而,从细胞中提取DNA时,首先需要把DNP抽提出来,其次把蛋白质除去,然后除去细胞中的糖,核糖核酸(RNA)及无机离子等,从中分离出DNA。

DNP和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受盐浓度的影响不同,DNP在高盐溶液(≥0.7mol/lNacl)中可以稳定存在,但如果降低盐浓度,DNP的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当盐浓度≤0.3mol/l时几乎不溶,这时与CTAB结合的DNP就会沉淀出来。

而RNP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受盐浓度的影响较小,在低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大[11]。

另外大部分的蛋白质和多糖仍溶于溶液中,所以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不仅能分离DNP和RNP这两种核蛋白,还能将大部分的蛋白质和多糖除去,得到DNA粗提物。

再经过进一步的纯化,便可提取出高质量的DNA。

4.2几种主要试剂的作用与对比

4.2.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ethlammoninumbromide,CTAB)是一种去污剂,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并在低盐溶液中将DNP沉淀出来,CTAB在15℃以下会沉淀,因此应先将CTAB抽提液置于65℃水浴锅中预热[12];

4.2.2乙二胺四乙酸(EDTA):

能螯合大多数核酸酶所需要的辅助因子—镁离子;

4.2.3β-巯基乙醇:

防止酚类氧化(酚类化合物能与DNA共价结合,使DNA带棕色或褐色);

4.2.4聚乙烯吡咯烷烔(PVP):

与酚类结合;

4.2.5氯仿/异戊醇(24/1):

去除蛋白质。

其中氯仿可使蛋白质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离。

异戊醇则有助于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13];

4.2.6异丙醇:

沉淀核酸。

沉淀DNA时用异丙醇而不用乙醇,因为用异丙醇沉淀DNA时只需加入0.6体积的容量,而且小分子量DNA都能沉淀下来,用乙醇沉淀DNA时,只能有选择地沉淀大分子量DNA[14]。

要注意的是异丙醇不易挥发,最好用80%的乙醇多洗几次。

4.3方法的探索及改进

针对常规CTAB法出现的问题所作的探索和采取的措施:

4.3.1在CTAB提取缓冲液中加入2%(W/V)PVP(聚乙烯吡咯烷烔):

实验发现在探索实验中经80%乙醇洗涤干燥后的沉淀仍略带褐色,说明沉淀中仍然含有酚类杂质,而CTAB提取缓冲液中已经加入了体积比高达4%的β-巯基乙醇,CTAB沉淀液中也加入了2%(V/V)的的β-巯基乙醇,说明仅仅靠β-巯基乙醇防止酚类氧化是不够的,还得用聚乙烯吡咯烷烔与之结合并除去酚类杂质;

4.3.2使用氯仿/异戊醇(24:

1),而不使用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抽提:

原因之一是在使用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抽提时,由于所加试剂体积大于实验室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