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172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有人社会就有教育。

辨析

中等学校教育学不等同于学科教育学。

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的是中等教育中的一般原理,对整个中等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不指向哪个具体的学科,而学科教育学则侧重于某一学科的具体教育活动,而且学科教育学多以介绍学科教学为主。

简答

一.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有哪些?

P2

1.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

2.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4.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

概念_

[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教育]:

仅指通过专门组织的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成为教育者。

[教育手段]:

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1.狭义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2.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教育。

3.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4.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对儿童和少年的照料和教育工作的场所和机构是青年之家。

5.我国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的夏朝。

多项选择

1.广义教育的影响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是法国的利多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3.关于教育起源有如下几种观点: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社会实践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4.关于教育起源的两种错误观点是: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5.学校的名称:

庠.序.校,“学.瞽宗.辟雍.泮宫”。

6.唐朝的六学二馆是指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

7.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类型:

官学.私学.书院。

8.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是指:

文法.修辞.辩论术.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9.中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等特点。

10.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灵活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等特征。

11.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2.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是本位,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前提,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是基础,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是根本,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是保障。

13.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的、古代的、现代的教育形态

辨析: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界都不存在教育现象。

对的。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服务的,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2.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者是代表一定社会或阶级改变教育对象的主体,他按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组织.领导.指挥教育过程,同时也是组织.选择.使用教育手段的主体。

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简答:

一、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有哪些特点p17:

第一,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

第二,教育活动具有实践性;

第三,教育活动的双边性;

第四,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第五,教育的多功能性。

二、中等教育的特点p20

中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等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灵活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等特征。

三、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认识p24-25

受教育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

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发出的行为.信息可以进行取舍,体现出能动性.主体选择性,是学习教材和使用其他手段的认识活动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和品质。

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

四、简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矛盾的双方p25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并非绝对的

其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表现为:

在教育活动中,尽管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内容来讲,都是人的因素,都处于主体地位。

就两者关系来讲,他们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

五、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p27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内容的贫乏性.教育的平等性.教育方法的单调。

六、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p29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七、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p32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第三章:

中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生而知之,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则黑”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中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一一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发展阶段。

4.少年期也称过渡期,第二次断乳期。

1.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2.少年期指11.12----14.15岁的少年。

3.少年期的学生,在发育方面女性早于男性1—2年而持续时间则短于男性2—3年。

4.少年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5.中等教育中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处于青年初期(15.16~17.18岁)的学生。

青年初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对的,青年初期的学生逐步形成了对世界.对人生的比较稳定.比较系统的看法。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39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45

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③教育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教育要如何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P53

①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③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论述

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怎样的作用?

P45-48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3.教育起主导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①教育应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教育活动要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③教育要与环境影响取得协调;

④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论述教育起主导作用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P47

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适应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要实现这个功能,教育活动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育者必须认识.研究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能够符合个体发展需求。

教育者只有保持教育与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化环境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育的主导作用④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激发.引导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P50

第一,教育者应根据客观环境不断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的需求。

第二,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要适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两点都要展开谈

第四章:

中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1.人口作为一个范畴来进行研究时,影响范围比较广泛的两要素是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质量。

2.教育结构主要包括教育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地区布局结构等。

3.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

4.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如社会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职业构成的变化等。

5.政治构成教育社会基础的重要部分,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制度乃至内容和方法。

1.国际上通常采用一些比较客观的指标,如人口的文盲率.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知识分子比重等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2.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诸因素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非完全同步。

1.人口对教育系统最直接的制约,就体现在教育要受学龄人口数量的影响。

P68

国家为了使每个学龄人口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必须保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经费.教师数量.校舍设施。

2.教育救国论P76

是错误的,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挥是有限的,教育只能在一定范畴内发挥着影响和作用,教育不可能直接摧毁旧政治,改变社会性质,所以,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3.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P83

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内容等都要受到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无法脱离社会物质文化而产生,因此,教育有相对独立性。

4.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诸因素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非完全同步。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落后于,一种是教育走在了社会诸要素发展的前沿。

这都说明,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发展不一定是完全同步的。

一、简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p68-69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影响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

2.人口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影响教育规模和经费投入。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教育对人口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

1.教育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

2.教育影响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如社会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职业构成的变化等。

二、简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p70

(一)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

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基本条件。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条件;

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2.社会物质生产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决定了教育的体系和结构;

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

(二)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影响

1.教育通过提高民族素质和生产劳动能力两条途径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

2.教育加快了科学技术的转化.传播和更新,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p73

(一)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1.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实现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3.教育广泛传播政治观点和思想,推进社会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四、简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P76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1.社会的文化内容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2.社会文化水平制约着教育水平;

3.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度、目标、内容及方法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教育传统。

(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在文化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既构成了文化本体,又保存.深化和传递了社会文化。

表现:

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五、试述中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P84

中等教育包括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1.中等教育是联结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教育结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等教育通过人才分流的形式,促进了教育结构向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在现代化建设中,中等教育是中等熟练水平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中等教育不仅为国家高等教育基地选送了大量人才,还培养了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

六.21世纪我国的中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有哪些?

P86

在明确发展战略,调整内部结构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中等教育师资水平。

面向21世纪,中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合理教育财政机制,分担教育成本,促进中等教育的发展。

2.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

3.优化中等教育结构,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第五章:

中等教育目的:

概念

[教育目的]:

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的它所期望的结果。

单选:

P105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国家教育基本法的形式再依次阐述。

多选:

1、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

2、教育目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哪种身心素质做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哪种社会价值做出规定。

教育目的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内容的核心部分。

3、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和福禄培尔

4、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斯宾塞

5、中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培养"

全面发展"

的人才。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教育目的P94

教育学中研究的教育目的是在一定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教育目的。

因为国家教育目的对其他层次和种类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的作用。

一、教育目的有何意义?

p95

1.教育目的是教育作用统一性与一贯性的保证;

2.教育目的是教育的社会价值的最集中的现;

3.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们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

二、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p97

1.教育目的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2.受受教育者自身特点的影响。

3.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

三、个人本位论观点及评价有哪些?

p101

(1)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社会

(2)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使这种本能得到充分的、健全的、和谐的发展,使人成为符合人的本性的真正的人。

(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评价: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个人的价值,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是正确的,但它忽视社会的需要,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则是不可取的。

四、社会本位论观点及评价有哪些?

p102

观点:

(1)教育的对象虽然是人,但人都是社会的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社会的制约。

(2)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而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3)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的价值,认为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也是有道理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忽视个人发展的需要,否定个人的价值,仅把人作为教育加工的原料来看待未免也有些偏激。

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哪些观点?

P103

主要观点如下:

(1)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2)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六、中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对策有哪些?

p108

我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向社会输送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力,又要为高一级的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为完成这双重的培养目标,中等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总体对策是:

既要保证中等教育的独立性,使学生接受中等教育后便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能直接为社会服务;

又要保证受完中等教育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之前能有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能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

第六章:

中等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P115单选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2、学制的类型是由学制的结构决定的。

3、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

4、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制。

5、英国的学制是双轨制学制。

6、美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单轨制。

7、我国学制也是单轨制学制。

8、我国的近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

9、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律形式公布但没有实施的学制。

10、癸卯学制是1903年颁布的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学制。

11、清末学校的设立以癸卯学制为依据。

12、壬戌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规定了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我国效仿了日本学制而确立的学制有: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判断P129

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轨,极大地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对。

一、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p118

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不是随便就建立起来的,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才得以稳定下来。

学制建立的依据主要有:

1.学制的建立必须以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依据;

2.学制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

3.学制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4.学制的建立要以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为依据;

5.学制的建立要参考以往的学制和国外的先进经验。

二、现代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p122

(一)实行弹性学制成为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向

(二)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四)推迟文理分科,改革高考制度。

三、简析实行弹性学制的意义?

P123

1.弹性学制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联系社会,竞争向上的意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弹性学制更有利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四、简述中国学制发展的过程。

P127

我国的近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新式学校逐渐产生。

先后出现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戊辰学制。

1.壬寅学制:

1902年,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律形式公布的学制系统。

但没有实施。

2.癸卯学制:

1903年颁布的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学制,清末学校的设立即以此为依据。

3.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颁布的,提出废止尊孔读经、提出女子可以入学受教育,是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学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学制,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4.壬戌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它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及“谋个性之发展”思想的提出。

5.戊辰学制,1928年颁布。

五、我国现行的学制有哪些特点?

p131

我国现行的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制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

初级中等教育是中等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经有了明显的职业定向,并且出现了普通教育、技术教育的交叉。

一、论述美国学制的特点见P117

美国学制是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它是典型单轨制学制。

但美国学制是在双轨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北美大多数地区最初沿用的都是欧洲的双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