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98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蜜蜂教学实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蜜蜂教学实录.docx

《蜜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教学实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蜜蜂教学实录.docx

蜜蜂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蜜蜂》课堂实录

0

推荐

师:

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唐代著名诗人罗隐,在他的《咏蜂》里写“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生:

自由回答

 

师: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自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生:

(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

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

生:

(第一自然段)

师:

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

生:

(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

听说?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

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师:

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师: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师:

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

(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师:

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

(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师:

真的触到地面了吗?

生:

(没有,从几乎可以看出来。

师:

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

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

(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师:

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生:

(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

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

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生:

(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师:

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师:

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读课文的3到4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面对蜜蜂,引发的种种思考?

生:

(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

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生:

(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

师:

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

(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师:

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读读三四自然段。

 

师:

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生:

(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师:

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

(尽管他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

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生:

(喜爱)

师:

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

生: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

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

生:

(没有,而是给我们一个“无法解释”这样的模糊答案呢。

师: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结合当时的“我”的推测想想。

生: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

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

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师:

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师: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

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师: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

学习也应该这样。

可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

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生: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

生:

(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

生:

(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

 

师:

那能因为3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生:

(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

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

师:

最终我们有了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种寻找答案吧。

第15课《玩出了名堂》课堂实录  

2009-11-1721:

53:

12|  分类:

三语上课堂实录|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好,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玩出了名堂》。

生齐读课题

师: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

什么是名堂?

生2:

谁玩出的名堂?

生3:

他玩的是什么?

生4:

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

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要注意把生字和词语的音读准,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学课文,

师:

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请大家先来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今天要认的生字组成的,你们会读吗?

师:

先请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男生读词语:

阅读,固定,调节,皇家学会,俄国,拜访。

师:

接下来让女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女生读词语:

阅读,固定,调节,皇家学会,俄国,拜访。

师:

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

生默读课文

生1:

我找到了第三自然段中看(一声)守大门的看是多音字,以前我们学过的读音是看(四声),看见的看。

生2:

还有磨(二声)镜片的磨也是多音字,它的另外一种读音是磨(四声),磨坊的磨。

师:

这两个多音字都在我们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两个多音字读好,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在自学课文的时候,碰到难读的句子了吗?

生1:

“他越玩越带劲。

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显微镜”

师:

这个句子比较长,中间还有两个我们今天要学的要认的生字,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读好吧。

生齐读这个句子。

生1:

我想知道这句话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师: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师:

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所课文读正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呀。

生5个

师:

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轮流来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五位同学轮流读课文。

师:

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1:

……

师:

赵悦在读第三自段,她在读第三段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

师:

请大家把这一句再来读一读吧。

师:

这次读得不错,在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即,1.什么是名堂?

2.谁玩出了名堂?

3.他玩得是什么?

4.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

老师刚才已经把这些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了,请大家来看一看。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生默读课文。

生1:

名堂就是结果成就的意思。

生2:

我想课文中的名堂应该是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师:

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解决名堂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把其他三个问题也解决了,那么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

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接下来我们该动笔写字了,请大家先看大屏幕,这些词语都是由要写的生字组成的,请大家先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名堂,镜片,清闲,待着,阅读,大腿,随意,调节,简单,拜访,玩具。

师:

非常好,接下去请大家把书翻到60页,我们来看看田字格里要写的生字,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注音读正确。

生齐读生字,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这些生字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注意:

具,拜,随和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带有走之儿,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笔顺

师:

这两个字的笔顺的确一定要特别注意,同学们先看老师来写一个腿字。

师范写腿字。

(右半部分要先写里面,最后才写)

师:

随意的随笔顺和大腿的腿是一样的。

先写左半部分,再写右边部分的里面,最后才走之儿。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字吧。

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生写生字,

师: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

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吧。

这次听写跟平时不一样,老师每次报两个词语,请你们认真听,用心记。

听写词语:

镜片,阅读,随意,简单,拜访,玩具,接下来,请大家给名堂的堂再组两个其他的词语。

师:

写好了吗?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把,刚才听写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对一对,

生1读词语。

师:

现在请同桌交换批发,全对的打上五星,有错的赶快更改。

师:

老师还想知道刚才你们还给名堂的堂组了哪些词语呢?

生1:

天堂,富丽堂皇,拜堂,

师:

同学们组的词语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五课,玩出了句堂,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生1:

课文主要写的是列文胡克玩镜片玩出了大名堂,

师:

那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了名堂的呢?

接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生默读课文。

师:

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生1: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了放大镜……书籍

师:

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

生:

第三自然段。

师:

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

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

生2:

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师:

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

生3:

这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他边玩边想,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师:

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刚才你们说的这两句话其实就在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

因为玩法的改变,列文胡克又是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1: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生2:

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

师:

多奇妙呀

生3:

通过显微镜,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

生4:

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师:

列文胡克的新玩法居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和发明,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走进列文胡克发现的小人国,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

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

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师: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

同学们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生1:

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为什么都打了引号呢?

师:

你很会思考,这个问题谁能来帮她解答呢?

生2:

我想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

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师:

是啊,看来你读课文非常仔细,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

现在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资料袋里介绍了什么是微生物,我们请女同学来一起读一读。

女生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师:

接下来,老师还想请大家把课文的第三至五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当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

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想一想。

生自读三至五自然段。

师:

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呢?

生1:

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师:

这是一个方面,谁还有补充吗?

生2:

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师:

把你们两人的回答放在一起,就是列文胡克玩出的大名堂。

谁能把它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3:

课文主要写了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师:

说得非常清楚,读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生1:

列文胡克,你真了不起。

生2:

列文胡克,你让我们知道了玩中也有科学。

生3:

我这要学着像你这样玩。

师: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

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

很好,学习了课文,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生1:

在玩的过程中也要仔细观察。

生2:

我们在玩的时候,可别忘了思考,这样就可以玩出大名堂。

师:

同学们,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故事的结果补充说一下那就更清楚了。

谁来试一试呢?

生2: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师: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阅读提示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就请大家找到这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阅读提示。

师:

阅读提示当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生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

老师已经把这两个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

生齐读问题。

今天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两个问题来读课文,学课文。

接下来,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生1:

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生2:

骆驼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

生3:

骆驼还缺了一颗牙齿。

师:

同学们,你们能把骆驼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一说吗,请你们试一试。

生试说特点。

师:

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

商人丢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

师:

说得非常清楚。

生2:

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而且连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他都知道。

师:

老人知道得可真够详细的,同学们,那刚才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找到这人答案的呢?

生1:

是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

师: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我们可以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对话。

生:

我能从商人说的话中能看出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

师: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呀。

生:

商人说:

是的,不错,对极了。

师:

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呀?

生1:

他听到老人说得这么详细,他认为老人知道骆驼的去向。

师:

很好,那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要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语气。

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

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

师: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课文的第二个问题,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是在课文的哪个部分来告诉我们的,

生1:

在老人不紧不慢说的那段话里。

师: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吧。

生齐读老人说的话。

生1:

不紧不慢的紧字是什么意思?

生2:

不紧不慢的紧就是快,急的意思,老人在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应该不慌不忙,从容地说,

生3:

老人不紧不慢,从容地说,因为他胸有成竹,很的把握。

师: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吧。

生1:

我有一个问题。

老人看到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呢?

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生2:

老人看到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心想,骆驼左脚肯定有点跛,如果骆驼的左腿不跛,那么两边的腿印应该是一样深的。

师:

那么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的左边托着蜜,右边驮着面的呢?

生:

因为老人看到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面。

师:

那么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的牙齿缺了一颗呢?

根据又是什么呢?

生:

老人看见了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骆驼的牙齿印,

师:

那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呢?

请大家再去读读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的那段话,读完后把问题的答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自读课文

师: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呢?

生:

老人看到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

老人看到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面,他就知道骆驼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老人还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他就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师:

非常好,让我们再学着老人不紧不慢的样来,来读读老人说过的这段话吧。

生齐读老人的话。

师:

读得非常好,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可真有意思,让我们回顾全文,把整篇课文连起来再读一读吧。

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吧。

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

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

老师读叙述部分。

师:

刚才我们一起读了这篇课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吗?

生1:

我觉得老人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生2:

他不仅很会观察,而且还会动脑筋,很聪明。

师:

这个故事的道理,你们体会得不错,还有其它的收获吗?

生3:

课文中不紧不慢这个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紧不慢就是不慌不忙的意思,说话可以不紧不慢,走路也可以不紧不慢。

生4:

我看到老人每次提问,都用上了是不是这个词语,我觉得很好,我以后也要看学着用一用。

师:

说得很好,老师相信,这些好词语会随着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你们的记忆中,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好吗?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四组课文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组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生1:

我们学习了第十三课花钟,这课主要写了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的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

师:

很好。

生2:

我们学习了第十四课蜜蜂,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的是法布尔证明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实验的时候又周到又细致。

生3:

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玩出了名堂》,课文主要写了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又通过显微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师:

说得非常清楚,

生4:

第十六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组课文主要就是写在观察中去发现,去思考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观察,也会有发现,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在观察中的发现吧。

引子:

2011年秋,我又一次参加了教学大比武。

这一次大比武是提前一天抽签确定讲课内容。

三年级《孔子拜师》,拿到这篇课文,我就有些懵了。

因为自教书以来,一直任教高年级语文,最低的也是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

不过,既然箭在弦上,就不得不发。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终于成形。

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老子

幻灯片出示:

孔丘、老聃

师:

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名字?

生:

孔丘、老聃

师:

我们平时怎么称呼他们?

生:

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

板书:

孔子老子

师:

奇怪了,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称孔子、老子呢?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伟人。

课件播放孔子及老子的配音介绍: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人们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美国《纽约时报》列他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最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我们现在都还在学呢!

幻灯片出示:

古代称品行高尚、学问高的男子为子。

师:

这里的“子”读第三声,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他们的名字。

生:

孔子、老子

师:

在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品德高,学问高的人,你们能说出几个来吗?

生:

我还知道韩非子、墨子、庄子

生:

我知道的有荀子、文中子、孟子

师:

大家了解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

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第一组:

曲阜洛阳

师:

这是两个地名,谁来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地图

师:

看了地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曲阜和洛阳相距两个省,好远啊!

师:

是啊,曲阜在山东省,而洛阳在河南省,它们之间相距上千里,坐火车也要7、8个小时。

出示第二组: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师:

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

师:

谁来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读词语

师:

你把字音读得真准。

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

师:

从这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都是四个字的词语。

生:

都是写孔子的。

师:

你真有一双慧眼。

出示第三组:

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

师:

指一名学生读词语。

师:

你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

请推荐一个比你读得还要好的同学来读。

师:

这一组词语中藏着一对近义词,谁发现了?

生:

我发现迎候和等候是一对近义词。

师:

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生:

迎候有欢迎的意思,而等候没有。

师:

你真会思考,一下子就明白了。

真棒!

师:

从这组词语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这一组词语都是写老子的。

师:

你也有一双火眼金睛。

出示:

同时出示二三组词语(去掉拼音)

师: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

请女同学读给大家听。

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