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330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蜜蜂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蜜蜂教学设计.docx

《蜜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教学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蜜蜂教学设计.docx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

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句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

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

原因过程结论听说准备不是……而是……无论……总……放飞、两只、十七只

  三、感悟课文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1、讨论:

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

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换位思考:

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

  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

  五、拓展训练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

课后

  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2、续编故事。

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本单元组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训练项目是用词准确。

  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想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

想以多读多说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第一课时的读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写字上的时间就太仓促了,练习写字的环节只能放到课下来进行。

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发散思维后说得多了,但是读得不够,本来设计读是想在了解内容的读上有所提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顾此失彼,第二课时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一定的深度。

在设计课时可能还有点明白,一到了课堂上就又犯糊涂了。

品味词语时,从课文里走出来,回不去了,我说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

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形式,因为通过再读,学生的发现很少。

在品评词语的时候,老师有“牵”的痕迹,在走教案的路子,没有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

虽然在设计课的时候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感受,但在实际操作“找句子”这一环节时,应该总结出写作方法,结果又有绕进课文内容的嫌疑。

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问一答的课堂呈现形式单调无XXXX。

  总之,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预想得还不够多,操作层面上仍需不断努力,使自己有进步。

  蜜蜂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

  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

  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1、板书课题:

  《蜜蜂引路》。

  2、说说什么叫”引路”?

  3、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

要求:

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

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读第2自然段。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结合课文内容,用关联词语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可是,所以列宁就。

  4、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发现”

  “许多”的作用。

这句话该怎么读?

  “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为什么要用“果然”?

  四、拓展想象,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想想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呢?

  五、巩固本课生字词

  1、出示字卡,巩固阅读中已认识了的生字。

  2、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

领路,带路。

  附近:

离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

分配、指定。

  谈天:

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

带路的人。

  六、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1、探究活动,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板书:

蜜蜂引路许多蜂蜜—————————————他想飞回园子—————————————他想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找到养蜂人———————————果然蜜蜂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4、蜜蜂给谁引路?

——列宁。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朗读第

  一、二段。

  师: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先来看

  一、二段。

  1、指名朗读

  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分辨词语:

  “常常”和“往常”。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集体朗读

  1、2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

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

他是怎么找到的?

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

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5、小组讨论: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

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

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

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明确:

因为列宁想:

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

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师:

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

什么叫向导?

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蜜蜂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知识点:

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列宁的住所、小山、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的确切位置。

引导学生明确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能力点:

通过观察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遇到疑难的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教学难点:

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合作、研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1、学习

  一、二自然段。

  A、在小组内读读、说说、分别谈谈对

  一、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思、画、议,学习第三自然段。

  A、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指读第三自然段。

有几句话?

  B、读、思、画,小组研究,理解词语。

  a、一句一句读,想想列宁是怎样观察的?

动笔把有关词句画下来。

小组研究研究,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指生读、朗读评价。

  C、填空,展开合理想象。

  训练: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想到——————————————。

  2、他仔细观察,只见———————————。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想到——————————————————-—。

  3、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些?

他想的对不对?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齐读。

  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

怎样理解?

  4、指读、齐读。

  D、动手绘画,再现情境,明确方位。

  读四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a、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c、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d、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小组合作绘画,看列宁的住所、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分别应画在哪儿?

谁愿意到黑板上画一画?

再读这四句话,互相检查。

  在图上演示列宁是怎样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指生到黑板前演示。

  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A、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质疑、小组讨论解决。

  B、指导朗读。

  C、多角度看图,引发想象。

  a、观察哪个是列宁?

哪个是养蜂人?

介绍一下。

  b、再观察,根据两个人的动作、表情、想象一下养蜂人列宁可能说些什么?

怎么想就怎么说。

  三、归纳总结,引发想象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这一课。

知道列宁通过观

  察、思考、分析、判断,用蜜蜂做向导找到了养蜂人,如果列宁寻找的不是养蜂人,怎样才能找到呢?

  你靠什么找到了什么?

  四、课后质疑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还有没有不懂的吗?

蜜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制作有关蜜蜂的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感悟课文,学习2—6自然段,体会法布尔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句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

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

为什么?

理解“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引入:

试验的结果怎样?

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请同学们阅读

  三、四自然段。

  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

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

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

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

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换位思考:

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

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

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

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

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

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

  三、拓展训练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

  四、实践园乐园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小练笔:

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3、自主实践:

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4、蜜蜂捉蜜蜂———做记号———叫小女儿守着———放蜜蜂成功蜜蜂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平翘音区别及多音字。

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论、试、袋、概、减”字的写法。

  2、通过重点句段,练习有感情朗读。

  3、学习默读,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1、以罗隐诗《蜂》导入。

  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书写课题,提示学生注意它们都带“虫”,“虫”字写法各不相同。

  3、介绍作者——法布尔,推荐《昆虫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

⑴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次,遇到不带拼音的生字遇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2、学生生字新词。

  ⑴出示生字,采取多形式认读。

  重点指导:

翘舌音,平舌音,多音字⑵指导写“试”、“阻”字。

  ⑶认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重点句。

  ⑴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⑵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⑶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

  ⑷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⑸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默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提导默读,思考:

作者为了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是怎样做的?

  2、学生默读,交流:

  “我”带的二十只蜜蜂,做上了白色的记号,把它们带到两里外,再让它们飞回来,还叫女儿在蜂窝边守着。

回来后,女儿告诉我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第二天我又发现有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圈划课文重点词句,并做简单批注。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读写结合,写观察日记。

  一、试验起因——为什么做试验

  1、回顾: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蜜蜂有一个什么本领?

它可厉害了,不信读读下面这句话。

  读句子: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体会:

关联词“无论……总……”的作用。

练习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2、理解“听说”含义,找反义词“亲眼”,明白作者为什么“想做个试验”?

体会“我”求实的作风。

  二、试验过程——怎样做实验

  1、讨论话题一:

为了这次实验,我做了哪些事情?

⑴细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⑵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讨论话题二:

我为什么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⑴比较“推测”与“猜想”的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的理由。

  ⑵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与词语划下来。

  蜜蜂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

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揭示课题:

  “引路”是什么意思?

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

莫斯科附近派人聊天敲门惊讶同志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

莫熟字加、换偏旁识字:

斯—期付—附敲—搞呀—讶志—士联系生活识字:

聊派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细读感悟。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课文: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组讨论: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投影,看图:

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蜜蜂教学设计8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谈话激疑: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

,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

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

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

  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

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

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

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

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