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27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到2015年,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1.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初步形成有利于军地合作科技研发、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军民科技创新资源的融合。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在军民两用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

在先进技术领域推动并积极参与形成一批国家标准,承担或参与制定一批军用标准,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性推动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体系融合。

  3.成果转化模式逐步成熟。

加大对军民两用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构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技术转移服务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探索军转民技术成果转化的交易方式、流程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4.产业发展带动明显。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支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成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重点工作【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持续完善创新环境建设,深人推动军地科技资源融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集聚,全面落实市政府和相关驻京军事单位、军工集团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集聚区和特色园区,构建布局合理!

多园发展!

各具特色、整体协同的高效发展格局。

  1.推进三大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北部科技研发水平,拓展南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1)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深人推进中关村国防科技园、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等专业特色园区建设,打造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研发聚集区,成为服务于国防建设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企业培育核心载体。

(主责单位: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海淀区政府)

  

(2)推进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及应急救援装备等五大产业集聚发展,成为集高端研发、先进制造和总部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推进海军北京市军民融合创新园(蓝鲸园)建设,支持军地双方建设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服务平台,促进“民参军”和“军转民”项目落地和产业化。

市经济信息化委!

中关村管委会!

市发展改革委!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大兴区政府)

  (3)推进丰台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依托军工资源优势,以建设国防知识产权和国防专利转化应用中心为重点,以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应急救援、通讯导航、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

市科委!

丰台区政府)

  2.引导形成一批军民融合特色园区,带动相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在海淀园,依托永丰产业基地,建设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推进东升(国防)科技园建设,促进军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海淀区政府!

市科委)

  在昌平园,依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军地共同推进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发展,推进国家蛋白质药物产业化基地建设,构建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打造世界蛋白质科学领域的核心基地和研究旗舰。

昌平区政府!

  在顺义园,推进顺义航空产业园建设,支持中航工业建设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其建设成为我国航空工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基地、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都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顺义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

  其他区县(园区)要按照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6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有关批复精神,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察赋优势,优化存量!

集聚增量,推进本区域内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二)加强军地科技资源统筹和机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科研条件、科技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融合共享。

  1.加强军民科研力量的整合运用。

以国家和军队重大专项为切人点,鼓励和支持军地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

提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承担国防和军队重大专项任务的能力,积极争取和承接实施一批军民统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支持军队科研院所!

军工集团公司承担民口重大专项。

促进军民在科学发现!

前沿技术探索等基础领域协调互动,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合作。

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2.加强科研条件军民共建共享。

建设完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

  科研条件平台。

推进军民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验证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和科研设施;

支持具备条件的军事科研院所(大学)、军工集团公司所属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

市教委!

  3.推进军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构建网络化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加强军地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资源、科技环境的整合,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网络化共享和利用效率。

支持具备开放条件的军工高校!

部队科研院所、军工单位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4.推动军民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培养。

建立部队和军事院校与地方高校、企业的科技人才交流制度。

依托军地高校院所、行业协会、联盟,围绕重点合作领域举办军地科技人员、企业家专项培训。

支持军队依托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企业做好军事人才再教育。

探索研究面向军队和国防军工高科技人才的中关村人才特区支持政策。

  5.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创新。

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分层次项目招标试点,定期发布军队科技和项目研发需求目录,定向组织高校院所!

企业承担或参与。

加强对“民参军”企业的统筹组织和规范管理,根据工作职能和职责权限,在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军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认证、国防专利申请和授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加强需求引导,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及应用推广。

  1.推动一批军民两用重大科技成果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服务国防建设和社会!

经济转型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1)高端装备制造业。

推动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智能机器人、高效节能自动变速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2)信息产业。

积极争取在“宽带中国”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及企业积极承接下一代互联网国家重大专项。

实施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提升计划,率先在中关村各相关园区内部署下一代互联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关键技术和评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率先开展4G接人和应用示范,推动TD一LTE设备及芯片的研发制造及网络规模部署。

在网络安全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3)卫星应用产业。

重点突破芯片研发、数据处理、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标准体系研究,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地理信息、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综合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范发展。

积极争取“北斗城市”试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4)集成电路产业。

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及先进工艺制造为突破点,全力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制造装备完整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鼓励先进封装及测试技术创新,培育高附加值尖端产品。

支持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测试环境以及应用推广服务。

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

  (5)新材料产业。

支持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材料、复合材料、超材料、含能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突破纳米技术、高纯材料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高性能合金技术、稀土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提升共性基础材料技术水平和新材料特色领域产业规模。

  2.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民参军”和“军转民”。

组织开展军民科技成果交流对

  接活动,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

加强军地在项目预研和型号研制、生产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先进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实现“民参军”;

积极推进军用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带动中关村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军转民”。

  3.推动军地供应采购合作深人发展。

依托中关村丰富的市场资源,发挥军队物资集中采购效能,协助部队主管部门做好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遴选、推荐工作,加强军地供需信息对接,推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品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探索军地联合物资供应保障模式。

  (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研究制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军民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成果相互转化、科研条件共建共享、科技信息服务及军民标准通用化、非公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等。

设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重大项目,由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统筹资金予以支持”积极探索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2.加强科技金融的服务支撑。

依托中关村“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科技金融体系,鼓励银行、券商、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运用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强对“民参军”企业的支持;

支持“民参军”企业发行信托计划、企业债券、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直接融资产品;

支持“民参军”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

积极支持和参与设立“民参军”产业投资基金。

市金融局!

  3.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军地科技资源的相互开放,完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科技资源平台建设,提升公共信息、检验检测、中试验证等专业服务能力;

推进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集中托管平台、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等。

依托科技中介机构,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保障功能,搭建军民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保障平台。

  4.加强国防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

积极推动国防领域知识产权申请、运用、保护和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国防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和转化运用试点,扶持国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军民技术转化运用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建立“民参军”中的国防知识产权评价机制,支持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创新和应用能力,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服务国防建设。

市知识产权局!

  三、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

  1.筹划阶段(2013年7月底前)。

加强常态协作机制建设,研究建立由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驻京军事单位和本市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相关事宜。

组建工作机构,在中关村创新平台成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

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知识产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和海淀区!

丰台区、昌平区、大兴区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商请相关驻京军事单位指定部门作为工作组联系协调单位,定期参加工作组会议,加强军地协调和工作计划落实。

各园区管委会负责加强本区域内军民融合工作组织和计划落实。

  2.实施阶段(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

2013年8月至12月,研究出台推进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体系,认定一批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地。

整合军地科技创新资源,组建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顾问委员会,指导首都军民融合科学发

  展。

统筹军地资源,着手编制5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长期规划(2013一2020年)6等文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初步探索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路径和模式。

2014年至2015年,深化军地科技资源融合,推进军民科研合作平台、军民两用技术孵化平台、测试验证平台、成果展示体验平台建设。

大力支持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军民融合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二)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统筹各项工作,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确保工作形成合力。

按照任务分工和进度要求,制定完善相关方案和计划,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强化保密管理。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提高保密意识,严守保密纪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对涉军、涉密信息进行全流程、全周期管控,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不发生任何失泄密问题。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二)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绵阳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

这既是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步骤,也是赋予绵阳的重大使命。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奋力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突破‛中带好头,在经济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始终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列。

  □绵阳市委中心学习组

  抢抓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把创新驱动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放到了突出位置。

省委明确指出,四川已经到了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重要关头,粗放增长老路已经走不通,按照传统方法抓下去,中央政策不支持,市场没有空间,资源环境也不允许,顺势而为才是大道。

省委做出推进绵阳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的决策,正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科学研判,十分切合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的建设实际,对于发挥绵阳科技城优势,提升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要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充分看到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已经形成,率先突破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

  越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

要充分认清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内在要求,也是开拓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境界的时代选择。

要充分发挥14年来党和国家寄予绵阳‚国家使命‛和‚政策洼地‛的独特优势,不断总结提炼科技城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委‚创新特区‛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内生增长之路。

  扭住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打造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必须充分整合运用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下功夫见成效。

一是要全面搭建自主创新平台。

着力打造国家级‚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大力构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一批研发平台,产生技术溢出和创新示范效应;

充分利用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城创新中心‛,加紧入驻孵化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

进一步规划建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园,依托当地国家级科研院所,搭建面向全国的产学研协作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

二是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联合自主创新;

承担和参与载人航天、大飞机、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

成立大项目、大课题攻关小组,加强集体攻关和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业中迅速扩散;

开展政

  产学研联合钻研和开发,用高精尖新技术引领发展、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三是要全面开发自主创新产品。

推动军工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培育壮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深入探索军民融合模式;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环保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核应用技术、物联网‛等军民融合产业;

突出研发新兴技术,加速发展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网络通讯等新一代产品,加快实施卫星导航及无线通讯终端、新型连接器传感器等重大项目研发与生产,实现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更大胆的步伐,用好用活现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要建立推动创新的领导机制。

进一步完善部际协调小组、四川省、绵阳市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互助的共建模式;

建立军民同频共振协作机制,增强科技城的领导力量、人才数量、科技含量;

进一步落实部省和相关院所与绵阳市互派干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举办‚军民融合绵阳论坛‛为科技城建设招才引智。

着力打造‚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平台,促成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

鼓励科研院所、海外研发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创建研发中心,来绵阳设立分支机构,共同开发科技产品,努力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相匹配的优化结构。

三是要建立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完善国防科研成果民用化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立公

  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完善落实人才兼职流动、绩效工资额度管理、成果收益分配等相关政策;

大力实施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设立用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和政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为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执笔:

绵阳市委宣传部王晓刚、陈进宝)  

  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4月20日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在四川绵阳正式启动,具有技术、市场、投资、创业等经验的国防单位、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法律、税务等单位组成的资深创业导师团队将在该创客空间进行创业辅导。

据了解,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

据悉,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借助‚双创‛政策,以培育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产品和产业为目标,最大限度释放军队和国防科技资源优势,突进国防科研机构技术输出,促进成果转化、成果转移对接,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转化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创客空间。

目前,首批入驻11个团队,共15个项目。

(完)

  6月15日,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8家在川分行与8家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现场签约,合作金额达亿元,不仅为绵阳军民融合企业‚输血‛,

  也为其它市州借力银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启了一扇大门。

主动对接金融推进军民融合,绵阳给出的第一个启示是,作为政府要理念与实战兼具。

军民融合,简单说来就是‚军转民‛‚民参军‛,发挥军工企业、地方企业优势,推动军民企业技术和成果转化,相互提供支持,充分融入市场竞争。

据了解,规模为2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已经注册,资金募集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很快进入运作。

2015年11月,绵阳市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各出一半资金共同成立的初始为1亿元现已发展到5亿元的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军民融合企业信贷融资兜底。

如工行向军民融合企业的贷款出现风险,由此基金进行最后补偿。

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表示,绵阳将以此为契机,用好金融政策,更好发挥金融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绵阳市决策层表示,军民融合企业也应该与银行机构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银行需产品与流程创新兼具绵阳给出的第二个启示是,作为当地的银行要在支持军民融合上取得成果就必须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兼具。

工行出一半资金与绵阳市政府组建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这在全省银行业属首例。

今年2月2日,工行又在绵阳科学城支行、高新支行和剑南支行三家银行成立‚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

该中心针对绵阳389家军民融合企业,设置专员专柜、建立信贷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三)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修改1)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

  打造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必须充分整合运用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军民融合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